ele[滅世/浩劫級別事件]

ele[滅世/浩劫級別事件]
ele[滅世/浩劫級別事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動以及銀河系自身的運動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有著巨大的影響。

相關研究

小行星威脅地球 小行星威脅地球

他們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的5.5 億年里,平均每隔6200萬年地球上就會經歷一次物種的大滅絕。雖然人們對於物種的大滅絕提出了解釋,包括火山噴發、彗星撞地球以及海平面的變化等等,但是對於這種周期性的滅絕現象都沒有能夠提出合理的解釋。而最近堪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現,地球物種的大規模滅絕的周期與太陽系偏離銀河系中心的周期有著近乎完美的巧合。Melott說:“當太陽系偏向於銀河系北面時,就對應著物種的大滅絕。”

滅絕時期

在這些周期間,其中包括一些從化石記錄上可以發現的大規模物種滅絕時期,地球上都對應的遭受了高強度的宇宙射線。研究人員稱,這種宇宙射線或許能通過引起氣候變化或基因突變等方式導致物種大滅絕。

我們的太陽系穿越圓盤狀銀河系的複雜周期大約需要2.25億年。而整個銀河系圓盤又在圍繞它的熱氣中心以每秒200公里的速度運轉。銀河系的運轉不像飛盤而是扁平的。新的理論認為,銀河系的北面或前面與其周圍的熱氣摩擦時就會產生宇宙射線。當太陽繫上升到銀河繫上方時,正好與射線源更接近,這樣我們的地球就遭受到了更強的宇宙射線。在銀河系中心時,太陽系受到強大磁場的保護,但一旦離開了這箇中心這種保護就被大大減弱了。

物種滅絕現象

不過,研究人員也承認,他們的模型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物種滅絕現象。例如恐龍的滅絕,就與 6200萬年的周期不一致。目前,太陽系已經穿過了銀河系的中間,正處於上升階段,這意味著我們將暴露在更強的宇宙射線中,也許就會帶來下一次宇宙射線引起的物種大滅絕,不過這也要等到1000萬年後。

另外,行星等天體撞擊地球也很可能使生物滅絕。

美國NASA將向太空發射一顆耗資12億美元的新一代紅外線天文望遠鏡,尋找一顆被稱做滅絕地球的“復仇女神”的太陽伴星。 太陽系邊緣存在著一顆以前從未被科學家們所知的太陽伴星或行星!這顆太陽伴星被科學家們稱做“復仇女神”。

美國的威特米爾教授等人認為,這顆潛伏在黑暗之處的太陽伴星,可能正是給地球帶來物種滅絕、包括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科學家認為,這顆褐矮星的運行速度十分緩慢,它的運行軌道每隔3000萬年會定時沖入彗星密集的奧特星雲中,巨大的引力會將奧特星雲中的一些彗星“橫拽而出”,將它們送往近日軌道,包括與地球擦肩而過,其中一些彗星雨則會撞到地球上,造成了大規模物種滅絕。路易斯安那大學的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物種大約每隔3000萬年就會滅絕一次,這個滅絕周期之所以像時鐘一樣精確,正是因為這顆黑暗中的太陽伴星每隔3000萬年就會進入奧特星雲,巨大的引力使成批彗星偏離軌道沖向地球,成為“滅頂災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