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式坦克

99式坦克

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戰坦克簡稱,工程代號WZ-123,由98G式改進而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的主戰坦克,火力、機動性及防護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製造成本比96式高,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基本信息

簡介

99式坦克駕駛員的位置99式坦克駕駛員的位置

99式主戰坦克是以98式主戰坦克為原型而改進的,又稱為三代改進型、98改進型、98-I式。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型主戰坦克,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其炮塔和車體均採用複合裝甲,抗彈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國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陸戰王牌。

99式坦克是現時中國作戰能力最強的主戰坦克,車上使用主動干擾式防護裝置,如果對方使用雷射瞄準車體,車上的雷射制盲器就會啟動,干擾對方的瞄準儀。另外,炮塔正面採用了德國豹2A5的箭型設計,使坦克擁有更好的防護能力。車上也使用了大功率的引擎,而且車體尺寸較以前的大一點,可以容納更多的設備。然而,99式的成本太貴而無法大量裝備,故此目前中國的主力坦克仍是次一等的96G式主戰坦克,用以和99式形成高低搭配。

研製背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裝備的主戰坦克大部分已經進入了戰後第三代主戰坦克。豹2、M1A2等西方主戰坦克的火力性能、機動性能和防護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遠遠超過了蘇制坦克。

中越戰爭時,解放軍仍大量裝備第一代的59式坦克,在戰時59式坦克暴露出了大量問題,中國坦克發展迫切需要追上世界各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解放軍研製並裝備的第二代主戰坦克80式、85式採用了西方坦克的技術,與解放軍長期使用蘇式裝備不同,整體性能接近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的水平,然而仍然存在著防護,動力,電子系統上的巨大差距。但由於定型時間晚,那時前蘇聯和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大規模裝備T-80、M1A2和豹2等第三代主戰坦克,所以80系列主戰坦克僅少量裝備部隊。

為了儘快趕上世界各國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步伐,中國加緊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研製。而對於三代坦克是使用西方坦克設計還是蘇式傳統風格,內部產生了討論。由於中國已經獲得了蘇聯T-72主戰坦克的技術,輔以某些西方更先進的坦克技術(比如來自豹2坦克的部分技術),決定以蘇式設計為基礎開始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1989年開始研發,項目工程代號WZ123。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負後,看著手中已經落後於北約和蘇軍近15年的裝甲力量,陸軍首次向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呈報了新型主力坦克的戰術、技術指標要求。在上級的要求下,軍工部門隨即展開了新型坦克的研發工作。1978年4月,國防科工委和五機部在山西大同召開了“784”會議,討論第二代(以後改稱第三代)主力坦克的研發方案,重新提出了新型第二代主力坦克的研發目標,並對戰技指標進行了論證。會議決定,第二代坦克以德國的“豹”2坦克為起點,主要作戰目標是蘇軍的T-72坦克。會後,五機部成立了會戰指揮部,任命了總設計師和副總設計師,掀開了中國坦克工業自文革後的首次發展高潮。

經過協作攻關後,1979年3月,617廠和201所研發成功了代號1224的新型坦克論證性底盤試驗樣車。該車安裝有120毫米火炮,液力機械式變速箱、摩擦減震器和mb8v331tc41型引擎,總裝成功後立即投入試車,主要目的是為了考核從德國引進的mb8v331tc41型引擎、輔助系統以及行走裝置、總體布局和整車的總體性能。隨後,617廠和201所又研發了代號1226和1226f2的兩輛試驗樣車。這兩輛試驗樣車的外形相同,除安裝了與1224試驗樣車相同的120毫米滑膛炮外,無論是在坦克外形還是在車體結構上都與1224試驗樣車有很大不同,其戰鬥全重分別為45.3噸和45.8噸,車全長為9.947米(炮向前)。兩輛樣車的區別是動力裝置系統不同,1226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36廠生產的8v165型柴油引擎,該引擎的功率為1000馬力;1226f2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16廠生產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為1000馬力。兩種試驗樣車的動力傳動裝置均為縱置式,可整體吊裝,給保養車輛帶來了便利。另外,兩種樣車均採用了由617廠研發的液力機械綜合變速箱,該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操作輕便,加速性和轉向性能較好。懸吊裝置採用了扭桿彈簧和液氣筒複合懸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性能。由於行走系統採用了6對小路輪和掛膠履帶,與以往的坦克相比,兩輛試驗樣車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統的壽命有明顯提高。

99式的尾部99式的尾部

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區防禦和阻擊北方隨時會兵臨城下的重裝集群,對於裝備窘陋的陸軍而言是個大傷腦筋的問題。借著與北約國家剛建立的準盟友關係,中國曾考慮引進德國的豹2坦克作為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一時間,軍方高層和工廠的技術人員成了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的常客。但在綜合了全面的考量後,軍方最終還是決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具有中國特色的主力坦克。因此,在設計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的過程中,充分借鑑了德國“豹”2坦克的許多設計理念。

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採用了焊接式炮塔,彈艙設定在炮塔尾部,乘員4人,在採用了許多新技術的條件下,試驗樣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發成功,同階段的部件研發工作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使中國的坦克技術發展和技術儲備有了新的實踐和積累。

1981年80式坦克被指定為中國第二代主力坦克,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實際上便成了第三代坦克的前期預研車。80式坦克成為第二代坦克後,中國軍工部門把第三代坦克的論證工作提到了首要議程。不久,由於在論證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設計理念而產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第一種設計理念主張在蘇軍T-72坦克的基礎上研發第三代坦克,其依據是中國已完全掌握了T-72的技術性能,在此基礎上研發新一代坦克對承襲了蘇式風格數十年的坦克工業體系無需做大的的調整。該方案為3人制坦克,125毫米火炮,採用自動裝填機。第二種設計理念主張另起爐灶,以研發新型坦克為契機,徹底擺脫蘇式體系。其設計方案為:採用類似以色列“馳車”式坦克的設計風格,引擎前置,120毫米主炮,半自動裝填機,動力系統為大功率柴油引擎或燃氣輪機,打破以往傳統的坦克設計理念。由於兩種設計理念各不相讓,分歧較為嚴重,導致第三代坦克項目論證工作暫時中斷。

1984年7月,在統一了設計理念後,重新召開了由軍方和研發部門(201所)共同參加的第三代坦克戰術、技術指標補充論證會議,會議決定採用類似T-72坦克的整體設計方案,並任命祝榆生為總設計師。1986年夏,該項目由總參謀部與國防科工委聯合上報國務院、中央軍委;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覆“第三代坦克是裝甲兵2000年的主要裝備”。在國家“七五”計畫中,第三代坦克被列為武器研發的重點項目。“八五”項目期間被列為軍隊四大重點裝備項目之一。

1989年春,總參裝甲兵部與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簽訂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第一階段)契約書、來年初,617廠生產出了首輛第三代坦克試驗樣車,並進行了工廠定型試驗。1991年,經充分論證後,三代坦克論證與分析組對三代坦克的戰技指標由40餘項增加到70餘項,這對提高和完善三代坦克的作戰性能產生了深遠影響。1992年617廠又生產了4輛三代坦克樣車。1993年相關部門就三代坦克炮塔正面防護系統三步指針項目召開了技術會,會上決定為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將三代坦克炮塔的正面防護從二步指標(600毫米)提高至三步指標(700毫米)。

1994年,總參兵種部和兵器總公司先後召開了兩次“三代坦克火控系統研發方案評審會”。同年8月,在中國南方某地,2輛三代坦克初期樣車進行了濕熱地區的適應性摸底試驗。試驗中,2台樣車共行駛了3800公里,發射各種炮彈200餘發,完成16項試驗項目。9月,在北京坨里和槐樹嶺地區又對三代坦克進行了可靠性摸底試驗和潛渡試驗。1995年~1996年,3輛三代坦克初期樣車在黑龍江塔河縣北方試驗場進行了寒區摸底試驗。1996年初,兵種部三代坦克型號辦公室在包頭召開設計定型協調會。5月,617廠開始了三代坦克正式樣車的總裝工作。12月3日,在裝甲兵裝備技術研究所試驗場隆重舉行了三代坦克的交接儀式,三代坦克從此正式由工程研發階段進入設計定型階段。

1996年12月底,試驗部隊迅速將三代坦克正式樣車中的4輛調往塔河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在近2個多月的試驗中,4輛樣車累計行駛6900公里,完成近20餘項試驗項目。1997年底,三代坦克的正式樣車再次進入塔河試驗場進行寒區試驗,4輛樣車累計行駛20000公里,完成近30餘項試驗項目,發射各種炮彈760餘發。到1998年底,在經歷了5年的試驗和部隊試用後,三代坦克終於完成設計定型任務。經檢測三代坦克在火力、火控、裝甲防護性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套用上達到或超過了設計要求。由於三代坦克已被指定為“9910工程”(國慶五十周年閱兵)的重點車型,時間任務緊迫,在有關單位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底坦克通過了鑑定定型,並小批量生產參加“9910工程”。1999年10月1日在國慶閱兵式上99式坦克首次公開露面,1999年改進型定型後正式被稱為ZTZ99式主戰坦克。

在近10餘年的研發過程中,三代坦克共耗資數億人民幣。參加閱兵式的腳踏車造價為1600萬人民幣(約合190萬美元),創下了中國國產坦克造價的新高,2012年獲美國權威軍事雜誌評選為世界十佳坦克之一,但被俄國抗議稱為T-90的山寨。

主要型號

1、9910工程樣車:99式工程早期樣車。

2、ZTZ-99:99式原型,未加裝反應裝甲。

3、ZTZ-99一期改型(西方稱99G式):加裝FY-4反應裝甲後的早期型。

4、ZTZ-99二期改型(西方稱99A1式):99的改進型,改良了炮塔結構,增強車體裝甲,反應裝甲換成FY-5,換裝50倍口徑125毫米火炮,加裝了戰場信息化系統和量產版雷射致盲武器。

5、ZTZ-99A(西方稱99A2式):是在99基礎上重新研發的大改,重設計炮塔以及底盤,懸掛設備,更換1500馬力發動機和數位化設備,其正面三層反應裝甲防護力達到一個驚人的厚度,雷射

6、武器則換裝成一個硬殺主動防禦器,另有許多未全公開的改進,是一種面對高強度反坦克戰場環境下的版本。

7、ZTZ-99山地型(西方稱99式輕戰車):小型化底盤和炮塔的99A版,裝備長管105mm主炮,未完全公開。

結構及配置

99式主戰坦克99式主戰坦克

該坦克戰鬥全重51噸,炮口向前時全長10米,車長7.6米,寬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鐘。99式改型換裝新發動機後,最大公路時速80千米/小時,越野最大時速60千米/小時。

99式主戰坦克採用了傳統的坦克布局,從前往後艙室依次是駕駛艙、炮塔和動力艙。99式主戰坦克的駕駛員位於底盤前部正中,車長和炮長位於炮塔戰鬥艙室,炮長在左,車長在右。動力傳動系統在底盤後部和底部。與傳統坦克不同,在外觀上,99式的炮塔沒有採用蘇式傳統的半球形鑄造炮塔,而是採用焊接結構的西方式炮塔。在新型穿甲彈和複合裝甲的時代,焊接炮塔開始展現優勢,因為比起二代坦克的鑄造炮塔,焊接炮塔利於布置大厚度、大傾角的複合裝甲模組。

性能數據

乘員3或4人全重54噸
1500匹150HB渦輪增壓中冷式柴油引擎
最大公路時速達80公里/小時
最大越野時速達60公里/小時
0至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
基本作戰行程為450公里,加上額外燃料可至600公里
1門125毫米滑膛炮,由自動裝彈機裝填,備彈數41發,具備發射炮射飛彈能力
多功能爆破榴彈
1挺88式12.7毫米指揮官機槍(300發)
1挺86式7.62毫米同軸機槍(2000發)
坦克炮塔正面和側面都在原有複合主裝甲的基礎上,加裝了新的楔形雙防附加式爆炸反應 裝甲
主動防護系統
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式)
雷射目眩壓制干擾 裝置
雷射壓制觀瞄系統
中國制第二代凝視焦平面熱成像儀

性能特點

火炮性能

99式主戰坦克
99式主戰坦克
99式主戰坦克裝有俄羅斯授權生產的125毫米高膛壓滑膛坦克炮,與T-72坦克配備的2A46M型滑膛炮完全相同,搭配自動裝彈機,能發射炮射反坦克飛彈,彈藥基數41發,通常有4發是反坦克飛彈,中國宣稱該炮的製作工藝高於俄制原有系統,性能更優異,最大射速為8/分鐘。當自動裝彈機出現故障時可人工裝彈,此時裝填速度降為1-2發/分鐘。發射傳統的坦克炮彈時,有效射程為2~4千米,與西方坦克炮的射程相當。發射炮射反坦克飛彈時,其射程可達4~5千米,相對西方坦克具有較大的射程優勢。

在使用的炮彈方面,中國除獲得授權生產俄系炮彈之外,還採用西方技術製作鎢鋼或貧鈾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 )。新型穿甲彈 的性能優於俄制炮彈,據稱最新產品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970毫米厚的垂直鋼裝甲,比西方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的同類產品(如M829A2或DM53炮彈)高出5%~20%。不過,即使忽略中國與其他國家測試標準不同的問題,與德、法的120毫米炮彈相比,採用分離裝藥的125毫米炮彈,受限於裝彈機的彈艙長度,炮彈長度不能超過0.7米,而德、法炮彈的長度約為1米,使得中國制炮彈的未來穿甲性能提升的潛能較低,僅相當於德、法等國產品的70%。

火控系統

在火控系統方面,99式主戰坦克採用了國際上先進而流行的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儀式)。裝有車長與炮長獨立觀瞄裝置與熱像儀,加上先進的數位化火控與導航系統,偵測距離號稱可達7~9千米,惡劣氣候條件下仍能達到3~4千米,行進間對2000米外目標的首發命中率達85%,車長具有超越射擊能力,雖然相關條件不明,這些數據已達到國際上戰後第三代坦克的水準,但行進間命中率比之西方先進水準尚差一籌。99式與M1A2、“勒克萊爾”等西方坦克相比,技術差距最大的地方是戰場戰術情報資料鏈與整合顯示方面,在戰術協調方面較為不利。

防護水平

在防護性能方面,99式坦克的車體裝甲與T-72坦克類似,採用的是厚度為220毫米、傾角為68度的複合裝甲。在對抗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其防護性能相當於48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在對抗破甲彈時,其防護性能相當於550毫米厚均質鋼裝甲的水準。目前,99式主戰坦克加裝了反應裝甲,進一步強化了其防護性能。

在99式主戰坦克的設計中,與俄羅斯風格區別最明顯的地方是炮塔,俄制T-72坦克採用鑄造炮塔,鋼水在倒入模具凝固時無法進行強化處理,結構也不易均勻,而且配套的複合裝甲材料槽尺寸在鑄造時便已固定,因此升級幅度有限,還需要特殊的大型模具來製作,工藝複雜。西方式複合裝甲採用平板鋼板,結構可以壓密加勻,很容易進行強化與硬化處理。99式坦克的複合裝甲掛裝在炮塔上,容易拆除更換,不管是形狀或厚度都容易變更,其防護性能和可升級性都優於T-72坦克的設計。

事實上,炮塔裝甲是區別99式坦克與99改坦克最明顯的地方。中國的複合裝甲外形類似美國的M1和英國的“挑戰者”坦克,屬於未加壓的複合裝甲,但炮塔正面較小較矮。從照片分析焊縫位置可以大致推測坦克裝甲的厚度,96式坦克的正面厚度與M1A1坦克相當,99式則更厚一些,在未掛裝貧鈾裝甲時,99式主戰坦克的裝甲防護性能應該超過M1A1主戰坦克。

99改坦克採用的裝甲,外形類似德國“豹”2A5、“豹”2A6的楔型裝甲。德國的楔型裝甲只是一個附加在原有加壓式複合裝甲外面的大型空間裝甲,以改善加壓式複合裝甲對抗成型裝藥彈藥能力較差的缺點,但對抗動能穿甲彈的增強效果並不顯著。從99改坦克的照片可看出楔型裝甲附加上去的痕跡,推測99式的楔型裝甲類似德國產品,對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防禦主要依賴爆炸反應裝甲。

對抗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99式坦克炮塔正面防護性能相當於64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對抗破甲彈時,則相當於79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超過同樣未加裝爆炸反應裝甲的各種俄制坦克,但遜於M1A2或“豹”2A6主戰坦克。加裝爆炸反應裝甲後,以上兩組數據分別提升為800毫米和1000毫米,逼近M1A2和“豹”2A6主戰坦克的防護水平。由於中國的裝甲標準異於西方,因此這些數據,特別是針對抗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防禦數值,有偏高的傾向,需要進一步考證。

備了用於掩蔽的煙幕彈發射系統,以及主動式雷射壓制裝置,能照射敵人的瞄準鏡來干擾瞄準,是一種特殊的防護裝備。不過,T-72的自動裝彈機在海灣戰爭、車臣戰爭中表現較差,容易引起彈藥殉爆,在防護性能上是一種負因子,隨著99式系列坦克炮塔的正面裝甲增厚,炮塔後方會因配重而增加重量,因此要改裝成西方炮塔尾艙式自動裝彈機並不困難。

動力系統

99式坦克的動力系統採用WR703/150HB系列柴油機,這種發動機是從德國MTU公司MB870系列V型液冷柴油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99式坦克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為1200馬力,而99改坦克的發動機功率增為1500馬力。由於99式坦克的車重僅約50噸,因此該發動機可以提供較高水平的機動性能。基於節省成本的考慮,99式坦克的懸掛系統採用扭力彈簧懸掛系統,履帶壽命號稱可達10000千米,最大速度達到70~80千米/小時,也算是目前跑得最快的現代主戰坦克之一了,但實際越野時速目前還不明朗。

優點

99式主戰坦克99式主戰坦克

1、125mm主炮在口徑上較西方坦克有優勢;

2、以T-72坦克底盤為基礎研製新底盤,可靠性及維護成本表現優異;

3、獨有雷射致盲系統;

4、新的爆炸反應裝甲厚度比T-90主戰坦克的接觸5厚;

5、車內空間比俄制戰車大-自動裝彈機(T-72的機械鏇轉彈盤)更安全,不易使乘員受傷。

缺點

1、火控系統比較平庸;

2、戰鬥全重較大,相對於中國的許多橋樑的承重能力,通過能力較差;

3、引擎拆裝太慢(大概30~40分)且不夠緊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