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形修復法

Z形修復法用於雙側唇裂的修復治療。

手術名稱

Z形修復法

別名

z形瓣雙側唇裂修復術

分類

口腔科/唇裂修補術/雙側唇裂修復術

ICD編碼

27.5405

概述

本法實際上是單側唇裂修復術的Tennison法在雙側唇裂病例中的套用。切口癒合後瘢痕呈Z形,與直線修復法相比,較為隱蔽,並可防止直線瘢痕攣縮,唇中部唇紅黏膜較之直線修復法更接近於正常。唇的表面標誌及解剖。

適應症

Z形修復法常需分二期完成(本法分1次修復法和2次修復法兩種術式),因採用1次修復法時,可影響前唇下部組織血循環,導致術後組織壞死。因此,1次修復法只適用於前唇發育良好的雙側Ⅲ度唇裂病例。

術前準備

唇裂病兒整復術前需作全面而仔細的準備。

1.入院前需了解並改正不良的飲食和睡眠習慣。入院後3d內需了解其是否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傳染病,並作局部和全身檢查,包括心、肺情況、營養狀況和體重。局部有無濕疹、糜爛、癤腫等。應作胸透檢查,著重觀察有無先天性心臟病和胸腺肥大。還應作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白細胞、出凝血時間都應在正常範圍,否則應查明原因,給予治療,待其恢復後才能進行手術。

2.術前需拍攝正面、側面和正面後仰位的頭像,以記錄鼻唇畸形情況。

3.術前3d應開始並堅持練習用湯匙餵流質食物或母乳,以便術後能完全適應這種進食方法,避免術後因飢餓引起病兒哭鬧,造成手術區張力增高。

4.術前1d應作皮膚準備,抗生素的皮試,必要時配血作好輸血準備。

5.術前6h禁食。若病兒因飢餓而哭鬧,可於術前3~4h口服10%葡萄糖100ml。術前30min注射阿托品類止涎劑和鎮靜劑。

6.術前備好減張用的金屬唇弓或鋼絲鉛丸等。

麻醉和體位

唇裂手術的麻醉方法較多,但可歸納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兩類。較大的兒童和成人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手術;對嬰幼兒則採用全身麻醉。這時應以安全和確保呼吸道通暢為原則。近年來多用γ-羥基丁酸鈉、硫賁妥鈉作基礎麻醉,另加眶下神經傳導阻滯麻醉,或者氯胺酮加眶下神經傳導阻滯麻醉的方法,皆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也可在氣管內插管(通過口腔插管)在全麻下進行手術。

手術步驟

1.設計

參閱上述方法,首先在前唇部和兩側鼻翼基底部,分別定a點、b點、c點、d點、a’點和c’點。然後,按本法特點再進一步定點設計。①前唇部:從b點到d點分別引b—e線和d—f線,長約3mm,並使其分別與a—b線和c—d線呈銳角;再在b點下方和d點下方的前唇紅唇上作一連線,使其與前唇下部唇紅緣平行、距唇紅緣2mm。②兩側唇部:在兩側唇紅最寬處(即唇峰點)分別定b”點和d”點;e’點和f’點則分別定於兩側唇紅稍上方,使b”—e’=b—e,d”—f’=d—f;再於兩側唇部外上方分別定b’點和d’點,使a’—b’=a—b,c’—d’=c—d,b’—e’=b”—e’=b—e,d’—f’=d”—f’=d—f。

2.切開

按切口設計,全層切開兩側唇部唇組織,形成兩個紅唇組織瓣B瓣和B’瓣;切開前唇組織時,只切開皮膚和肌層,保留其黏膜層,留作上唇襯裡。最後作鬆弛切口。

3.縫合

可參照上述方法,以各定點為標誌,對點對線,分3層縫合。最後,將兩側B瓣和B’瓣在前唇部作交叉縫合,前唇下部的唇紅黏膜向下翻轉作其襯裡。

4.鮑氏法(BauerMethod)

Bauer法實際上也是Tennison法在雙側唇裂病例的套用,手術方法步驟與Zigzag法相似,不再贅述。但鮑氏法常分兩期手術來完成雙側唇裂的修復,2次手術的間隔一般為2~3個月。

術中注意要點

1.操作中隨時要吸淨流入口腔內的血液,保持呼吸道通暢。

2.要隨時更換已被血液浸濕的、塞入鼻腔內的棉球。

3.刀片要鋒利,皮膚切口要整齊,切忌碎刀切割。切至三角瓣基部的皮膚時,刀片要直立,不能多切。三角瓣的厚度應保持在一個層次,注意切開時不能前厚而基薄,導致皮瓣尖端壞死。

4.縫合唇紅緣時,要對準定點,防止錯位,造成術後紅、白唇相錯的缺陷。

5.唇紅鑲嵌縫合非常重要,為術後外形成敗的關鍵之一,應作2字交叉縫合。應在薄唇側先作斜切口,形成接納的一個三角形缺口,而後對側根據所需實際,斜切一個三角形瓣以嵌入對側三角形內,使紅唇部豐滿無缺。

6.最後慎勿遺忘填入兩側鬆弛切口內的生理鹽水紗布,包括可能遺留的長紗布線絲,這是術後傷口感染的來源之一。

7.防止前唇下部組織血循障礙 ∠abe和∠edf角度過大、b—e線和d—f線過長,均會引起前唇下部組織血循障礙,導致組織壞死。因此,設計定點時,∠abe和∠cdf均應呈銳角,且b—e線和d—f線均不宜超過3mm。此外,前唇發育不良的病例採用1次修復法時,術後容易發生組織壞死,因此,應改用2次修復法。施行2次修復法的第一期手術時,第二期手術的切口套用同時設計出來。否則,在第一期手術後,前唇組織變形,給第二期手術的切口設計帶來困難。

8.防止前唇部位唇組織過薄 採用本法的手術方法不當,可導致前唇部位(人中部位)紅唇過薄。為此,在兩側唇部作切口時,需形成左右兩個長三角形的紅唇組織瓣B瓣和B’瓣,最後作交叉縫合,以保證前唇部位紅唇組織的厚度、外形豐滿。

術後處理

Z形修復法術後做如下處理:

1.唇裂手術完畢後要檢查病兒呼吸道是否通暢,必要時吸痰、吸血,清理呼吸道。認真檢查唇部創口或口內鬆弛切口的止血情況,作到徹底止血。只有在病人已經清醒而且無危險症狀時,才可送回病房或甦醒室。採用屈膝側臥位、頭偏向一側,以使口內分泌物或血液自然流出。室溫保持20~25℃之間,預防術後感冒,否則,一旦感冒流涕,可致傷口糜爛、感染、甚至裂開。

2.病兒清醒前應在肘關節周圍捆綁上預備的夾板繃帶,限制關節彎曲,以免其用手搔抓唇部傷口。完全清醒後可給予少量葡萄糖液。

3.唇部傷口應暴露,不用敷料覆蓋。如有流涕、血痂或食物附著,可用消毒棉簽蘸取雙氧水擦拭,再塗以乙醇或硼酸酒精。

4.術後繼續用抗生素直至傷口拆線。

5.雙側唇裂手術後拆線時間應稍晚一些,一般術後7d拆線。若已作減張縫合,術後8~9d拆除鋼絲。此外,拆線後還應讓病兒繼續戴彈性繃帶1~2個月,使前突的前頜繼續後退,使唇部瘢痕不致過度增生。傷口張力較大者,可先間斷拆線,次日再拆除所余縫線。紅唇和黏膜的縫線可晚點拆除或任其自行脫落。

6.如使用唇弓減張,至少應於術後10d才能拆除。術後2~3周內應囑家長管好病兒,勿使唇部受碰撞,以免傷口裂開。

7.術後如發現唇部或鼻部仍有缺陷,應囑其家長在12歲以後施行二期修復手術。

併發症

除可發生單側唇裂和上述雙側唇裂常見手術併發症外,Z形修復法尚可發生前唇下部組織壞死和前唇下部紅唇組織過薄、紅唇凹陷等畸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