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ren Buffett

Warren Buffett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在第十一屆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賣達到創記錄的263萬美元。2010年7月,沃倫·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機構捐贈股票,依當前市值計算相當於19.3億美元。這是巴菲特2006年開始捐出99%資產以來,金額第三高的捐款。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兒子霍華德會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中扮演繼承人的角色。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脅生命。

簡介

Warren BuffettWarren Buffett
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塞和軟體大王比爾·蓋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他們的財富都來自一種產品或發明。巴菲特卻是個純粹的投資商,他從零開始,僅僅從事股票和企業投資,成為20世紀世界大富豪之一。在40年的時間裡——從艾森豪時代到比爾·柯林頓執政,無論股市行情牛氣沖天抑或疲軟低迷,無論經濟繁榮抑或是不景氣,巴菲特在市場上的表現總是非常好。在戰後美國,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卻達到了28.6%的水平。如果一個人在巴菲特職業生涯開始投入1萬美元並且堅持到底,那么到1994年年底,財富將會達到f億美元。巴菲特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充滿扭力的人格,巴菲特簡單質樸卻又奧妙無窮的投資哲學和投資策略吸引著眾多的投資者月企業的管理決策者。他們每年一次像聖徒一樣到奧馬哈朝聖——聆聽巴菲特的投資分析。這如同埃爾·沃斯音樂會或宗教復活節一樣,成了美國每年的一件大事。金融界的人士把巴菲特的著作視為《聖經》,猶如念布道的經文一樣背誦巴菲特的格言。
師從本·格雷厄

經歷

   沃倫·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內希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當地的證券經紀人和共和黨議員。從最初開始,沃倫就超乎年齡地謹慎,他被母親稱為"很少帶來麻煩的小孩"。小沃倫對數字有著與生俱來的迷戀。他常私小夥伴們這樣消磨整個下午的時間:俯瞰著繁忙的路口,記錄下來來往往的車輛的牌照號碼。暮色降臨以後,他們就回到屋裡,展開糧馬哈世界先驅報》,計算每個字母在上面出現的次數,在草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變化的數字。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使父親霍華德的證券經紀人工作陷入困境,致使家裡的生活非常桔據。母親常常剋扣自己以便讓丈夫和孩子吃得更飽些。直到沃倫開始念書的時候,這種狀況才漸漸好轉。經歷了這些艱辛的歲月之後,他便懷有一種執著的願望,想要變得非常富有。他在5歲之前便有了這個念頭,而且自那以後,這種念頭就從來沒被拋棄過。沃倫曾坐在國小的太平梯上,平靜地對他的好友們說他將在35歲以前發財。他從來沒表現出自吹自擂,頭腦發漲的跡象,他自己也對此深信不疑,有人曾問他為什麼想賺那么多錢,沃倫答道:“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錢,我覺得賺錢來看著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在父親當選國會議員後,巴菲特隨全家遷往華盛頓。當沃倫幾乎連刮臉都不會的時候,他就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奔波,為自己事業的起步做出努力。他如饑似渴地讀著每一本可以搞到手的商業類書籍,鑽研著企業財務報表,研究著股票圖表。關於他是股票投資專家的猜測之語紛紛流傳到學校,連老師們都乾方百計想從他那裡挖出一些關於股票的知識。儘管那時他還從未在股市上有過任何漂亮的業績,然而人們都覺得他是內行。他有某種與生俱來的東西,並不僅僅是早熟的淵博,還在於他那種把知識以合乎邏輯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本事。他似乎有超常的洞察力,他談論一件事情的方式讓人深信他確實很清楚自己究竟在說些什麼。初到華盛頓,沃倫便找了一份投遞燁盛頓郵報》和村代先驅報》的工作。不久,沃倫就擁有了五條送報路線,每天早上約有500份報紙要送。沃倫把他的送報"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他每個月可以掙到175美金——這可是許多全天工作的年輕人的收入。沃倫積蓄起掙來的每一毛錢。14歲的巴菲特就有了敏銳的商業頭腦:他把花25美元錢買的舊彈手球機放到理髮店裡,然後把它租出去,第一天他就用這台機器賺了14美元。大約一個月之內,他和夥伴就在三家理髮店裡設定了彈子球機。生意火極了,他們又擴大到7家,每周有50美元的收入。這樣沃倫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威爾森角子機公司。後來沃倫又和這位夥伴合資了350美元,購買了一輛1934年產的勞斯萊斯轎車,之後以每天35美元的價格出租。1947年沃倫高中畢業時,他已分發了近60萬份報紙,靠勤勞和智慧積攢了6000美元。
在以後的大學3年中,沃倫一邊幹著幾乎是全時的工作,一邊打著橋牌,而功課也拿到了地畢業時他的積蓄達到9800美元。其間他閱讀了本·格雷厄姆的經典著作:峨明的投資者》。這本有關證券投資的著作對巴菲特而言"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為此巴菲特大學一畢業就離開家鄉奧馬哈,隻身來到紐約,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他敬仰的本·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認為是金融分析的開山鼻祖。他為擇股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在此之前,它與賭博這門偽科學毫無差別。格雷厄姆的第一個貢獻是明確了投資的定義,格雷厄姆的第二個貢獻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資的數量分析方法。“安全空間法”是他數量分析法的典型代表。
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期間,巴菲特如饑似渴地鑽研著格雷厄姆的這些理論。他得到了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執教22年來淮一給過的A",在巴菲特後來可以稱得上真正的"投資"的實踐中他繼承、檢驗並發展了這些理論,使其日臻完美。
1951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巴菲特回到奧馬哈,到父親的交易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做股票經紀人。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進展不是在投資業上,而是在戴爾·卡內基的公開課上。在課上,他學到了在大庭廣眾之中談吐自如的本領。以後,通過在奧馬哈大學教《投資學原理》,他使自己的這種本領日臻完善,這種本領對他日後的投資至關重要。1954年,巴菲特前往紐約到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任職。由於格雷厄姆的保守態度,使他拒絕對公司進行任何主觀的分析,而是樂于堅持自己的教學準則。這常使投資公司出現持幣待投的現象,從而喪失了許多機會。巴菲特意識到這一點並開始研究質量因素對公司內在價值的影響。為此他會親自到公司拜訪,探尋一家企業比另一家更成功的秘密。儘管格雷厄姆並不贊成巴菲特的做法,但巴菲特還是把這些研究結果默默地用在自己的投資上,他取得了比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更高的投資收益率。從1950年離開大學校園以來,巴菲特的個人資本已由9800美元激增到了14萬美元。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後,投資公司解散,巴菲特帶著他14萬美元的"賭注"重返奧馬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