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salva動作

valsalva動作:

深吸氣後屏氣, 再用力做呼氣動作,呼氣時對抗緊閉的會厭。以及臨床意義。

Valsalva動作:

深吸氣後屏氣, 再用力做呼氣動作.
臨床意義:
如患者發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且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心功能與血壓正常),可以在用藥物治療前,用物理方法嘗試終止室上速.valsalva動作可以通過刺激迷走神經來終止室上速.
valsalva動作:
深吸氣後屏氣, 再用力做呼氣動作,呼氣時對抗緊閉的會厭。
臨床意義:
增加胸腔內壓力,顯著減少靜脈回流;興奮迷走神經;如(1)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通過valsalva動作興奮迷走神經終止室上速發作;(2)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時,通過valsalva動作,減少回心血量使雜音增強,用來鑑別雜音;(3)二尖瓣脫垂導致二尖瓣反流,通過valsalva動作使雜音增強。valsalva動作時間不可過長,不然會導致腦血流和冠脈血流的減少。

valsalva動作
深吸氣後,在屏氣狀態下用力作呼氣動作10~15秒
臨床意義:
增加胸腔內壓力,顯著減少靜脈回流;興奮迷走神經;如(1)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通過valsalva動作興奮迷走神經終止室上速發作;(2)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時,通過valsalva動作,減少回心血量使雜音增強,用來鑑別雜音;(3)二尖瓣脫垂導致二尖瓣反流,通過valsalva動作使雜音增強。valsalva動作時間不可過長,不然會導致腦血流和冠脈血流的減少。

Valsalva手法

關鍵字:

Valsalva手法;體位;自主神經系統;心率;血壓
摘 要:目的 比較不同體位下進行Valsalva動作時,心血管響應型式的差別. 方法 在-15°頭低位傾斜、水平仰臥和+75°頭高位傾斜三種體位下,分別進行4kPa/30s的Valsal-va動作,並記錄逐跳心率及動脈血壓變化. 結果 +75°頭高位傾斜體位下,心率在Ⅱ相的增高幅度最大;在Ⅲ相時呈降低變化,而在另外兩種體位下則呈升高變化.血壓在Ⅱ相前期的降低幅度以在-15°頭低位傾斜體位下為最小,在+75°頭高位傾斜體位下為最大.+75°頭高位傾斜體位下血壓在Ⅲ相呈升高反應,而在-15°頭低位傾斜和水平仰臥體位下血壓呈典型降低變化.體位改變對Valsalva動作II相心率、血壓回響模式的影響最大. 結論 體位改變可引起中心血量重新分配及自主神經均衡性改變,故對Valsalva動作時心率和血壓的回響模式產生影響.

0 引言

在人體心血管生理學和特種醫學上,Valsalva動作是一種評價心血管系統整合調節功能[1]的重要試驗方法之一,可對心血管自主神經調節進行無創性評價。此外,它亦可用於心衰診斷[2] .與其他一些心血管自主神經功能評價方法相比,如測量血漿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α受體拮抗劑的劑量回響,以及立位性血壓降低反應等方法,Valsalva動作具有無創、簡便、易重複等特點,結合無創逐跳血壓監測方法,可提供更為豐富的與心血管系統調節有關的信息[1,3] .
Janice等[4] 曾報導血容量的增高或降低對完成Valsalva動作時心率、血壓的回響過程有較大影響,尤其對動脈血壓反應的影響更大.而Stegemann等[5] 和Luster等[6] ,曾通過改變體位使中心血容量重新分布,亦可影響Valsalva動作時的心率回響模式.
本工作目的在於觀察3種體位下,即-15°頭低位傾斜(head-down tilt,HDT),仰臥位,+75°頭高位傾斜(head-up tilt,HUT)對Valsalva動作過程的逐跳心率與血壓回響模式的影響,以闡明Valsalva動作所反映的心血管系統整合調節功能與體位所致中心血容量重新分布的關係,為臨床醫學與特種醫學提供更加完善的Valsalva試驗方法.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10名健康男性志願者,均為本校學員,年齡(22.3±0.2)歲,體質量(70.3±2.7)kg,身高(171.6±1.3)cm;均不吸菸,經常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身體健康,無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神經科病史.實驗前24h開始不飲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不進行劇烈運動;實驗前2wk內未服用任何藥物.
1.2 方法
生理信號記錄:用RM-6000(光電,日本)記錄CM5導聯心電信號,用FinapresTM2300無創血壓監測儀(Ohmeda,Englewood,CO,美國)自右手中指處記錄逐跳動脈血壓信號,記錄時右手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並參照袖袋法測量結果調整感測器水平位置.所有信號均經12位A/D轉換、500Hz採樣頻率實時同步採集.
Valsalva實驗:被試者仰臥位休息10min後,記錄心電、血壓信號8min,然後進行3次Valsalva動作,每次均為4kPa/30s.實驗中被試者根據計算機發出的指令按15次/min頻率呼吸.將Valsalva動作開始前30s內數據進行平均作為對照值,求得各時間段數據與對照值相比的變化量進行分析.將每位被試者3次動作所得數據,從開始時刻對齊,按5s間距逐段進行平均,又將每位被試者的平均結果用於成組分析.
統計學分析:結果均以x ±s表示.均值比較採用單向方差分析方法.統計學分析採用SPSS/PC(版本7.0)統計分析軟體包.

 2 結果

Fig1為第10名被試者仰臥位Valsalva動作時心率、血壓的典型變化曲線.相位Ⅰ時心率減慢,血壓瞬時升高.Ⅱ相早期IIa心率逐漸增快,血壓降低,至Ⅱ相晚期Ⅱb心率達到平台,血壓升高.Valsalva動作結束後,在III相心率有一過性增高,而血壓迅速降低;Ⅳ相時動脈血壓有一超射現象,然後逐漸回到對照水平,心率很快降至對照水平.
Fig2為與對照值相比,心率的變化量曲線.+75°HUT體位時Valsalva應激下心率的回響模式與-15°HDT和平臥位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在Ⅱ相時,三種狀態下心率均增高,且經過約15s後達到穩定狀態,但+75°HUT時心率增高的幅度明顯大於 另外兩種體位.-15°HDT和平臥位Ⅲ相時心率呈典型升高變化,而+75°HUT時則呈降低變化;Ⅳ相時+75°HUT心率恢復過程要慢於另兩種體位.
 Fig3為與對照值相比,動脈收縮壓、平均壓、舒張壓的變化量曲線.當處於三種體位時,Valsalva應激實驗中血壓的回響模式各有不同.在II相前期(Ⅱa),血壓明顯降低,但+75°HUT時降低幅度大於另外兩種體位,-15°HDT時降低幅度最小.隨後的Ⅱ相後期(Ⅱb),血壓隨時間而呈進行性升高變化.當Valsalva應激結束後(Ⅲ相),-15°HDT和仰臥位時血壓呈典型的降低變化,但+75°HUT時血壓則呈升高反應,隨後的Ⅳ相時血壓又開始逐漸降低.

 3 討論

Valsalva動作是觀察心血管系統整合調節功能的一個有效方法,其4個時相變化各有不同的生理意義.仰臥位時Valsalva動作各相心率、血壓的主要變化如下.Ⅰ相,應激開始,胸、腹內壓力升高使動脈血管受到壓迫,進而引起動脈血壓瞬時升高,刺激壓力感受器.由於壓力反射作用對心率的調節很迅速,此相伴隨心率迅速降低.為補償I相時心率的降低,Ⅱ相早期心迷走緊張度降低,進而使得心率增高,同時靜脈回流與射血容量雖減少,但最終仍導致心輸出量增加.而在Ⅱ相晚期,肌肉交感神經放電達到最高水平,使總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隨後出現血壓升高變化.Ⅲ相時,因胸內壓突然降低使血壓降低,持續約1~2s;此外也可能與左室後負荷增加、胸內血管突然擴張有關.此相有一簇突然爆發的肌肉交感神經放電.Ⅳ相,心房充盈到正常水平後,由於外周交感神經調節和外周血管阻力仍然很高,使動脈血壓出現一個高於對照水平的超射現象,而動脈血壓的增加又通過壓力感受器的調節導致心率減慢[1,4-6] .
Valsalva動作開始的瞬間,可能有多種機制使得動脈壓突然升高.胸內壓和腹內壓的增加使主動脈內的血液向外周動脈轉移,同時也伴隨有每搏量增加,但每搏量增加並不表明血液來自肺血管床,因為在I相時左心室的容積變小.因此左心室功能的瞬間改善是通過減小後負荷來實現的[7] .此外,I相中動脈壓的升高不是交感神經激活所致,在高位頸部脊髓麻醉病人和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的被試者也可出現此變化[8] .
在Valsalva動作的Ⅱ相,持續應激致使靜脈回流減少,導致胸部和腹部血液向肢體轉移,血液從靜脈到動脈的循環時間延長,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尺寸、左心室每搏量、動脈橫截面積及動脈壓減小.儘管心率增快,但心輸出量仍因外周交感神經活動減弱而下降.與仰臥位相比,在+75°HUT時,更多的血液向下肢轉移,靜脈回流更少,因而血壓降低更多;在-15°HDT時則正好相反.血壓降低又通過壓力反射的作用使得心率增快,在+75°HUT時的血壓降幅更大,使得心率升高的幅度也更大.但-15°HDT與仰臥位相比,心率的升高幅度沒有明顯差異,可能因為此時對心率的調節更多的來自於主動脈弓壓力反射環路[1] .
當Valsalva動作結束後,在呼吸壓力消失的同時,因機械因素引起動脈壓迅速降低,其中包括左心室後負荷突然增加[7] ,以及胸內血管突然擴張.此外,亦有傳出的外周交感神經活動突然增強,及心率的進一步小幅度增加因素[8] .但在+75°HUT時,因II相時靜脈回流量很少,Valsalva動作結束時胸內血管的突然膨脹可能反而使得靜脈回流量增加,因而此時血壓呈升高變化,反射性心率減慢.
Valsalva動作各相心率、血壓的變化模式在不同體位時存在明顯差異,主要是與中心血量重新分配有關.在不同體位下壓力反射敏感度發生改變,也可能有一定影響.本研究也為研究真實/模擬微重力暴露後、或不同生理及病理條件下評價中心血量變化提供了一種無創的實驗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