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apes of Wrath憤怒的葡萄

內容介紹

An epic story of the nineteen-thirties' Depression which traces the story of one destitute family among the thousands who fled the Dust Bowl to the promise of California, THE GRAPES OF WRATH awakened the conscience of a nation. Awarded the Pulitzer Prize on its appearance in 1939, Steinbeck's novel has been compared in its impact and influence with UNCLE TOM'S CABIN.

作者介紹

“人類已被證明具有偉大的心靈和精神——面臨失敗的勇氣,勇敢無畏的精神,寬恕和仁愛之心。作為一名作家,必須宣揚和讚頌這些。我認為,一個作家如果不能熱忱地相信人類有自我提高的能力,就不會獻身於文學,也不能算是文學界的一員。”這是約翰·斯坦貝克在1962年接受諾貝爾文學獎金時所說的話。約翰·斯坦貝克的許多作品以美國的土地和人民為題材。他替窮苦人說話,為被壓迫者申辯。他的小說刻劃了富於同情心和人情味的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他們生活時世的廣闊壯麗的圖景。
約翰·恩斯特·斯坦貝克於1902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小鎮薩利納斯。他的父親是個磨坊主,母親曾經當過教師。正是在母親的薰陶下,小約翰有了對讀書的強烈愛好和對寫作的興趣。學生時期,他很早就讀了許多世界文學名著,還經常給他中學的報紙寫文章。不過,他的許多課餘時間卻是在室外度過的,或在農場幹活,或在加州的山嶺谷地中漫遊。這些地方後來就成為他的小說的背景。 1920年,約翰畢業於薩利納斯中學,入加州史丹福大學就學。由於生性好動,加之對自己的職業舉棋不定,他還長期離開學校到農場、製糖廠和修路隊去幹活。
最後在1925年,他沒有獲得學位就離開了史丹福大學。年輕的斯坦貝克決意要當作家,並認為紐約市是自己起步之處,因而啟程東行。在紐約,他做過各種工作,包括在《紐約日報》當記者。但是,沒過多久,他就對記者這種職業感到失望和厭煩。於是,他返回加州,投身到自己的創作中去。
斯坦貝克的第一部小說《金杯》發表於1929年。這是一部描寫十七世紀加勒比海海盜的歷史小說。這本書雖然不成功,但畢竟為他掙得一筆錢,足夠他1930年和卡羅爾·亨寧結婚的開銷。不久以後,他又寫了兩部小說。這兩部小說比起前一部來,更為遜色。不過,巧遇良機,其中名為《天堂牧場》的那一部為他的作家生涯奠定了根基。有一天,一位乘火車出門遠行的紐約出版商帕斯卡爾·科維西,偶然間買了本《天堂牧場》在火車上看。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他立即與這位年輕的作者取得聯繫。他得知斯坦貝克還寫好了另一部小說,但是已經有七家出版商拒絕給他出版,科維西便把小說要去看了。這部小說就是《煎餅坪》,1935年由科維西出版,這本書成為斯坦貝克第一部大獲成功的作品。1936年,他又發表了《勝負未決的戰鬥》。這是一部描寫加州采果工人罷工的現實主義小說,飽含著辛酸苦楚。
斯坦貝克最優秀的小說之一《人與鼠》發表於1937年,寫的是兩個流離失所的農業工人的故事。斯坦貝克開始動筆時寫的是劇本,但後來改變了主意,寫成了一部小說。大獲成功之後,他又把小說改編成劇本。斯坦貝克因《人與鼠》而獲得1937年紐約戲劇評論家獎金,被譽為“觸及了真正紮根於美國生活的主題。”這部小說使斯坦貝克的名字在美國家喻戶曉。
兩年後,斯坦貝克寫的又一本書《憤怒的葡萄》給他帶來國際聲譽。這是他的傑作,是一部飽含著憤怒的長篇小說,寫的是貧苦農民從風沙迷漫的俄克拉何馬州平原流落到富庶的加利福尼亞州谷地的悲慘故事。1940年,《憤怒的葡萄》作為當年的最佳小說,使他獲得普利茲獎金。但是,對斯坦貝克個人來說,這部小說也帶來了成名之後的苦惱。他喜歡過簡樸安靜的生活,不喜歡參加文藝界聚會、應邀講話和親筆簽名。他覺得與農民、采果工人和工廠工人這樣的普通百姓在一起最自在。
在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斯坦貝克以《紐約先驅論壇報》戰地記者的身份去過英國、北非和義大利。
斯坦貝克戰後寫的第一部小說《罐頭工廠街》又是以他的故鄉加利福尼亞為背景。隨後,他於1947年發表了《不如意的公共汽車》。但是這兩本書都不大成功,於是斯坦貝克就把注意力轉到寫作電影劇本和戲劇方面去了。
其後,他在1951年發表了《伊甸園以東》。他自認為這是他一生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伊甸園以東》是一部長篇小說,寫的是在加州開拓新生活的兩家人在美國南北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歷。
在五十年代,斯坦貝克繼續寫作。但是,評論家們認為他這一時期的大多數作品都不是上乘之作,有些人甚至說斯坦貝克大概已經開始從作家生涯的頂峰走下坡路了。
然而在1961年,斯坦貝克卻隨著《我們不滿的冬天》的發表而東山再起。在這部小說里,他描述了一個出身於新英格蘭世家的男子如何由於為安全問題提心弔膽而背棄了他的理想主義。這本書博得許多評論家的好評,尤其給瑞典文學院的評選委員們留下深刻的印像。正是這些評選委員在1962年給斯坦貝克頒發了聞名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金。
同年,斯坦貝克發表了《同查利旅行》,描寫了他和愛犬在美國的遊歷。這是迄今對美國最生動的描述之一。
1966年初,斯坦貝克作為紐約報紙《新聞日報》的戰地記者前往南越。
斯坦貝克返回美國後,繼續在家中寫作。但是,在1968年5月,他的身體開始垮下來。1968年12月21日,他因心臟病發作逝世,終年六十六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