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2藥用植物(第二組)

這套郵票1982年由中國郵電部發行,共6枚,選取七種藥用價值大、株型優美、臨床常用的中草藥作為圖案,在普及中藥知識的同時,也使我們欣賞到這些野花、野草特殊的清新之美。

郵票介紹

志編號T72版別影寫版名稱藥用植物(第二組)全套枚數6發行日期1982-5-20全套面值1.20元全套售價1.20元
發行機構郵電部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攝影者設計者鄒建軍整版枚數50(10×5)參考價格20.00-25.00(元/套)
備註
圖序票圖名稱面值(元)票規格(mm)齒孔度數發行量(萬)
6-1萱草0.0430×40P11.5×11502.66
6-2貝母0.0830×40P11.5×111732.16
6-3烏頭0.0830×40P11.5×111541.16
6-4百合0.1030×40P11.5×11554.16
6-5天南星0.2030×40P11.5×11565.16
6-6芍藥0.7030×40P11.5×11273.16

背景資料

有“伏羲嘗百藥”、“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記載。雖都屬於傳說,但說明藥用植物的發現和利用,是古代人類通過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逐漸積累經驗和知識的結果。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藥物365種,其中植物類藥就有252種。到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收載的植物類藥已達1200多種。
隨著醫藥學和農業的發展,藥用植物逐漸成為栽培植物。北魏賈思著《齊民要術》中,已記述了地黃、紅花、吳菜等20餘種藥用植物的栽培方法。隋代太醫署下設“主藥”、“藥園師”等職務,專職掌管藥用植物的栽培。新中國成立後,對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了有計畫的調查研究、開發利用和引種栽培。在成分的測定、分離和提取以及藥理實驗方面也進行了大量工作,使藥用植物的使用和推廣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中國是傳統醫藥大國,中醫藥的研究和套用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乃至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藥用植物在我國的醫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不僅對於中國人民的健康和民族的繁衍做出了貢獻,而且對世界植物分類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藥用植物”郵票,將這些神奇植物的特點充分展現,讓人不僅得到了美的享受,還學到了豐富的藥用植物知識,屏息欣賞,不得不慨嘆造物主之力,令人嘖嘖稱奇!

郵票賞析

(6-1)圖案描繪了藥作植物萱草的花、莖、葉形象。萱草又名黃花菜、金針菜,古時也稱宜男、忘憂。酷暑時節,那一株株,一片片蔥蘢碧翠的綠叢中,抽出一枝枝圓柱狀,高出葉面的花葶,頂端綻開6朵~12朵形似喇叭的花朵,呈橘紅或橘黃色。萱草原籍歐洲,因適應性強,耐瘠、耐旱,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且草旺花繁。中國栽培萱草已有數千年歷史,《詩經》謂之諼草。清詩人謝重輝也云:“閒種萱草花,時得覽芳柔。”萱草入藥部分主要是根。性味甘涼。具有清利濕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淋濁、帶下、鼻血等症。近年來,在治療黃疸性肝炎時,萱草也得到廣泛套用。萱草根有小毒,但經過加溫煮沸後,毒性可以明顯降低。萱草,學名HemerocallisfulvaL,別名黃花菜,屬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以根莖入藥。具清熱利尿之功效。分布在全國各地。
(6-2)圖案描繪了藥用植物貝母的花、莖、葉形象。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春生夏萎。鮮莖扁球形。葉在下部對生,上部輪生,莖頂的葉片呈線狀披針形,先端捲曲如卷鬚。春季開花,花呈鍾狀,淡黃綠色,下垂。貝母的種類很多,如浙江產的浙貝母,四川產的川貝母,東北產的平貝母,新疆產的伊貝母等。各種貝母都供藥用。鱗莖含生物鹼,中醫學上用為止咳化痰、清熱散結藥;浙貝性寒,味苦,主治外感咳嗽、肺癰、乳癰、瘰癧痰核等症。貝母,學名FritillariaroyleiHook,川貝母,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以鱗莖入藥。具清熱散結之功效。分布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雲南、西藏、新疆、甘肅等省。
(6-3)圖案描繪了藥用植物烏頭的花、莖、葉形象。烏頭屬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有塊根。莖直立。葉片輪廓五角形,三全裂,側裂片又二裂,各裂片再分裂,有粗鋸齒。秋季開花,總狀圓錐花序,被鄭曲細毛。花瓣退化。萼片呈花瓣狀,青紫色,美麗,上方一片盔狀。烏頭產於中國中部和東部。花供觀賞。主根(母根)稱烏頭,或稱川烏;其側根稱附子。烏頭含烏頭鹼,有劇毒,但經加工炮製後,毒性減低,中醫學上用作溫經散寒、止痛藥,性大熱,味辛,主治風寒濕痹、寒疝腹痛等症。烏頭雖然也產於四川,和川貝母為同鄉,但它與川貝恰恰是一對反藥,歷代醫籍記載,烏頭與貝母、括萎、半夏、白芨、白蘞五味藥相反,故有“本性明言十八反,半萎貝蘞芨攻烏”之言。近年來,在治療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方面,用烏頭宣痹通陽的作用,配合活血化瘀等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烏頭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草烏為烏頭的乾燥母根。生於山地、丘陵地、林緣。分布於遼寧、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西、四川等。
(6-4)圖案描繪了藥用植物百合的花莖、葉形象。綠葉白花,潔白無瑕,十分醒目。右合是早春花卉,中國民間把它稱為“吉祥花”、“如意花”。百合的鱗莖供食用、制澱粉;中醫學上入藥,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主治癆嗽咳血、虛煩驚悸等症。百合,學名LiliumbrowniiF.E.Brown,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鱗莖。具潤肺止咳、寧心安神之功能。分布在河北、甘肅、陝西、山東、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
(6-5)圖案描繪了藥用植物天南星的花、莖、葉形象。該花頂上多辮,如星狀,故得名“天南星”。天南星也稱南星、虎掌草。多年生有毒草本。地下莖球形。掌狀複葉,小葉披針形。夏季開化,肉穗花序外包紫色或經濟色的佛焰苞。漿果多數,成熟時鮮紅色。自生山野,主要生長在中國雲南、湖南及華北各地。球莖可製取澱粉。中醫學上以球莖入藥,性溫、味苦辛,有毒,功能祛風、化痰,主治中風、破傷風、小兒驚風、風痰癲癇等症;外敷癰腫。本品研末用牛膽汗拌制而成“膽南星”,主治驚癇、痰厥、風痰、眩暈等症。天南星,學名ArisaemahelerophyllumBlume,別名半夏精、虎掌等。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塊莖入藥。有毒。具祛風定驚、化痰散結之功效。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河南、湖南、廣西均有種植。
(6-6)圖案描繪了藥用植物芍藥的花、莖、葉形象。芍藥是多年生草本花卉,高60厘米~80厘米,地下有圓柱形或紡錘形塊根。芍藥也稱沒骨花、余容、犁食、夢尾春、黑牽夷等。初夏開花,與牡丹相似,大型,美麗,有白,紅等色。產於中國陝西、山西、河北、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吉林等地,原蘇聯西伯利亞等地區也有栽培。芍藥塊根入藥。人工栽培的芍藥,根掘出後颳去外皮進行加工,稱“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功能調肝脾、和營血,主治血虛腹疼、脅疼、痢疾、月經不調、崩漏等症。芍藥又名野牡丹,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在初夏6月下旬開花,與牡丹相似,大型、美麗,花多為白色,也有紅色、淺紅色。芍藥的塊莖可入藥,稱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有涼血、散瘀作用,主治瘀滯、經閉、肋痛、赤痢、痛腫等症。
藥用植物是全部、一部分或其分泌物和所含成份可作藥用的植物。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其藥用部分不同,所含成份又極為複雜。
小型張以《鳶尾》為題。鳶尾屬鳶尾科,花呈蝶形,亦稱“藍蝴蝶”,是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多節,節間短。原產中國中部和日本,各地都有栽培,花大美麗,有紫色、黃色及淡紅色,藥用範圍廣,亦屬名貴觀賞花種。
本套郵票所選的六種藥用植物,不僅藥用價值大,而且觀賞價值也很高,多為中國民眾素喜培植的花卉。

郵票內容

藥用植物藥用植物

藥用植物是全部、一部分或其分泌物和所含成份可作藥用的植物。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其藥用部分不同,所含成份又極為複雜。

小型張以《鳶尾》為題。鳶尾屬鳶尾科,花呈蝶形,亦稱“藍蝴蝶”,是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多節,節間短。原產中國中部和日本,各地都有栽培,花大美麗,有紫色、黃色及淡紅色,藥用範圍廣,亦屬名貴觀賞花種。
本套郵票所選的六種藥用植物,不僅藥用價值大,而且觀賞價值也很高,多為中國民眾素喜培植的花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