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理論

SPI理論,SPI是串列(serial)、並行(parallel)和獨立(independent)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這三個詞幾種說明了多重記憶系統之間的關係。

簡介

由於相繼發現了各種記憶現象,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接受多重記憶的觀念。近年來,一些研究者(Tulving,1995;Squire,1992)提出了SPI理論來解釋多重記憶系統之間的關係。

內容

SPI是串列(serial)、並行(parallel)和獨立(independent)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這三個詞幾種說明了多重記憶系統之間的關係。SPI理論認為,記憶系統是由多個執行特定功能的記憶模組構成的。這些記憶模組的關係表現為兩個方面:信息以串列的加工方式進入記憶系統,在一個記憶模組中的編碼依賴於某些其他功能模組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說,一個記憶模組的輸出提供給另外模組的輸入;信息以並行的方式存儲在各個特定的記憶模組中,這樣提取一個子系統的信息就不會牽連其他的子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是相對獨立的。

套用

在SPI模型看來,一次編碼事件——對一個視覺刺激看一——就產生著多重記憶系統的效果。例如,在呈現一個有意義的陌生句子時,關於這個時間的不同信息就登記到相應的子系統中:體現在字詞結構特徵中的信息登記在知覺表征的字詞形式系統中;這些產物會傳送到語義系統,以便對字詞和意義間的關係作更抽象的加工,語義系統的產物告訴大腦關於世界上各種事物的可能性;這些產物還會到達工作記憶和情景記憶系統,工作記憶以各種編碼和提取操作對信息對進一步的精細加工;情景記憶系統參照已經存在的情景信息確定新進入信息的時—空關係。在這個完整的加工過程中,不同記憶模組對信息的解釋、編碼和存儲操作是以串列方式進行的,各個模組之間彼此依賴。例如,形成清晰的知覺表征可以更快地獲得語義,有關的語義信息激活也同樣可以完善知覺表征。在這個最初的編碼過程完成後,關於這個句子的各種信息就會並行的存放在不同的系統中,獲得不同類型信息的通路也將是相互獨立的。例如,當你再次看到這個句子時,你記得它的含義,但卻想不起曾經在那裡看到過它。
作為一個抽象的模型,SPI模型沒有說明不同系統的神經解剖結構,但它認為多重記憶系統並行的存在於不容的腦區中。近年來研究者的發現越來越支持了這一觀點。例如,斯奎瑞(Squire,1992)通過對實驗動物、遺忘症病人和正常被試的陳述性記憶程式性記憶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發現,這兩種記憶不僅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分離現象,並且它們相對應的腦解剖區域也不同。例如,新紋狀體損傷的病人和內側顳葉受損的遺忘症病人相比,前者的陳述性記憶要好於後者,但是其機能作業方面則要遠遜於後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