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P210-6手槍

P210手槍是20世紀80年代令很多槍迷,尤其是收藏家們垂涎三尺的名手槍之一,但因其過高的身價,令很多囊中羞澀的手槍愛好者望而卻步。當時受歡迎的手槍中還有叫瓦爾特GSP-C的手槍,雖說該槍也屬於高價位產品,但至少要比P210手槍便宜一些。

武器介紹

P210手槍是20世紀80年代令很多槍迷,尤其是收藏家們垂涎三尺的名手槍之一,但因其過高的身價,令很多囊中羞澀的手槍愛好者望而卻步。當時受歡迎的手槍中還有叫瓦爾特GSP-C的手槍,雖說該槍也屬於高價位產品,但至少要比P210手槍便宜一些。
P210手槍當時並不是時髦的手槍,甚至還可以說是落後於時代的,但是憑藉其出色的加工精度、特殊的動作機構、高命中精度、簡單而洗鍊的外觀等特點,一躍而成了手槍界裡
的寵兒。那么這一成為瑞士人驕傲的名手槍的成功秘訣到底是什麼呢?在這裡,我們一起去打開被歷史的塵埃埋沒的P210手槍的陳封檔案,追尋一代名手槍的蹤影。

SIG P210的歷史

P210系列手槍的原型是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末期,由SIG(Sweizerishe Industrie Gesellschft)公司開發試製的SIG Petter44系列手槍。1949年,瑞士軍隊代替自1900年以來長期占據瑞士軍隊制式手槍寶座的盧格手槍(使用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以“Pistole 49”的名稱制式採用了SIG Petter44手槍。P210手槍是P49手槍的民間型名稱。
20世紀30年代,瑞士槍械設計師查爾斯·佩特(Charles Petter)為法國槍械公司(SACM)設計了半自動手槍。當時他本人擔任SACM公司的董事,SACM公司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進行了進一步的試製和開發。由此而完成的手槍,被法國軍隊以“M1935A”的名稱制式採用。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歐洲軍用手槍正處於向9mm帕拉貝魯姆槍彈口徑的轉換時期,充滿個性的法國陸軍卻無視這一傾向,在M1935A手槍上頑固地採用了7.65mmMAS槍彈口徑。不難看出,當時的法國軍隊在選擇獨自的路線方面,與現在的法國軍隊一脈相承。
有些資料上記載有7.65mmMAS槍彈和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是同一種槍彈,這是個很大的錯誤。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擁有“7.65mm盧格槍彈”、“.30盧格槍彈”等各種叫法,其外形很像縮口型瓶子。相比之下,7.65mmMAS槍彈的彈殼呈苗條的直線,兩者的整體形狀也有相當大的差異。實際上,7.65mmMAS槍彈是.30 Peterson槍彈的仿造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曾經出現過叫“Peterson Device”的半自動機構轉換套件,取出斯普林菲爾德M1903非自動步槍的槍機,換裝上這一套件,並插入專用彈匣,即可變成為自動武器。但是作為戰壕戰用而開發的這種武器,未能投入實戰使用,被軍方當成了廢物。.30 Peterson槍彈是就是這一套件的專用槍彈。不論是7.65mmMAS槍彈,還是.30 Peterson槍彈,其威力只是比.32ACP槍彈略微大一點的程度。
M1935A手槍上採用的是白朗寧設計的槍管短後坐式自動方式,並不是什麼新鮮設計。但是在組合發射機構和阻鐵的形狀、擊錘槽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參考的東西。
對20世紀30年代的瑞士來講,最擔心的是德國的入侵。瑞士軍隊於1900年制式採用的盧格手槍(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不僅生產性能差,成本也很高。1937年,代表瑞士武器企業的SIG公司從SACM公司得到了Petter設計的手槍的生產權。
SIG公司的出發點是將M1935A手槍改進為9mm帕拉貝魯姆槍彈口徑,但這必須要解決槍彈長度、直徑的不同,以及其他一些難題。到1944年,SIG公司完成了SIG Petter44/8、SIG Petter44/16等幾種初期型,“8”、“16”等數字表示彈匣容量。這些試製型手槍上採用了M1935A的基本機構,但組合了SIG公司獨自設計的閉鎖機構;與槍管形成一體的下部塊上加工了花生米狀的槍管固定槽,代替了原M1935A手槍的白朗寧手槍式的環狀槍管固定槽。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SIG公司的初期型手槍的開發計畫一時出現了原地踏步的情況,但瑞士軍隊並沒有在意這些,繼續推進了對試製型手槍的試驗。當時SIG Petter手槍的最強大的對手是得到FN公司的許可,由貝恩兵工廠限量生產的白朗寧大威力(HP)手槍。在試驗期間,對SIG Petter手槍進行了一些改進;在展開試驗的1947年,瑞典的射擊運動協會也委託SIG公司限量生產運動手槍;射擊運動協會希望的是帶有8發彈匣的SIG Petter44/8手槍。同一時期,丹麥陸軍也對SIG-Petter44/8手槍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並在不久後制式採用。
面向瑞典和丹麥開發的手槍當時稱為“SIG Petter47/8”,與初期型相比變化最大的是套筒和套筒座之間的嚙合方式,這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命中精度而採取的方法。此外,作為安全裝置還追加了彈匣保險。
SIG公司開始向丹麥陸軍供應SIG Petter47/8的同一時期,瑞士陸軍也以“M1949 9mm Pistole”的名稱制式採用該手槍,並通稱為“P49”。SIG公司則以P210的名稱,將初期型P210-1手槍投放民間市場,最高品質的批量生產型SIG P210的傳奇從此拉開序幕。需要加以區別的是,P210手槍的系列號以“P”打頭,而瑞士陸軍制式手槍則以“A”打頭。

主要型號

●P210-1:採用胡桃木握把,固定式機械瞄準裝置,外表深蘭色。
●P210-2:1950年追加而開發的,複合材料制的握把,表面經過磷酸鹽保護膜防鏽處理。該型手槍的外觀參考了瑞士陸軍的P49手槍,標準型槍管長度為120mm,作為口徑轉換用,還開發了使用9mm帕拉貝魯姆槍彈的長150mm和180mm槍管;此外還有專門發射鉛彈頭槍彈用的150mm槍管和.22LR槍彈口徑用的120mm槍管套件等。
●P210-3:是在P210-1或P210-2上追加裝填指示器的手槍,主要為警方採用。
●P210-4:20世紀90年代,為西德國境警備隊採用,具有裝填指示器,省略了背帶環,擁有以“D”起頭的系列號。
●P210-5:以P210為基礎的真正的射擊運動手槍,具有150mm或180mm的長槍管,採用又厚又重的套筒座,重型套筒座是為了藉助重量而提高穩定性的目的而採用的。該槍上採用胡桃木握把,可調整的機械瞄準裝置;準星安裝在向套筒前方突出的槍管前端,其形狀非常特殊;出廠時的扳機力調整在約1.5kg。
●P210-6:20世紀50年代初次登場,是採用長120mm的槍管的運動手槍,相當於P210-2的發展型。
●P210-7:.22LR槍彈口徑。通常情況下作為口徑轉換套件,追加到P210-5或P210-6上。
●P210-8:近年追加的產品,相當於IPSC用的手槍。以重型套筒座為基礎,在扳機護圈根部安裝彈匣卡筍,裝有相當寬的手動保險,可在50mm距離上以25.mm為單位調整命中誤差的高精度產品。遺憾的是未能IPSC上取得成功。
P210系列手槍自登場以來,得到了世界各國手槍射手們的好評,但對瑞士陸軍來講,無疑是負擔過重的手槍。40年前因採用盧格手槍而吃盡的苦頭,又再次找上了瑞士陸軍,不僅P49的性能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過高的生產成本也成了問題。
結果,瑞士軍隊於1975年將SIG Sauer P220(9mm帕拉貝魯姆槍彈口徑)手槍選定為制式武器。與其他國家不同,瑞士並沒有將卸裝後的P49手槍扔進熔爐,而將該手槍立即裝備給民兵,使其繼續為瑞士國民服役。
還有,P210手槍是在瑞士最受歡迎的運動手槍之一,P49/P210手槍幾乎成了代表瑞士國民的手槍,瑞士人對該槍的熟悉程度並不亞於美國的柯爾特M1911系列手槍,大部分國民在軍事訓練中都接受過P210系列手槍的使用訓練;結果P210系列手槍也與柯爾特M1911系列手槍一樣,擁有很多紀念型手槍,尤其是瑞士建國700周年紀念手槍,可稱得上是紀念手槍中的“王中王”。
1985年,SIG公司為P210系列手槍的生產畫上了句號。這是因為價格低廉、性能出色的現代手槍陸續登場,高級趣味、高檔產品的市場迅速萎縮,光靠運動手槍市場的需求,很難繼續維持生產。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計算機控制的先進的CNC工具機開始套用到槍械生產領域,製造過程大有改進。1994年,停滯近10年的P210系列手槍的生產再次啟動,P210-5、P210-6等手槍在美國民間市場上隨處可見。
P210-6手槍上第一個吸引人的是出色的加工精度,要想在該槍的零部件或表面加工中尋找瑕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該槍的外觀設計乾脆利索,圓形、直線形、稜角輪廓分明,攝影效果也非常好。
打開套筒時就能發現,套筒和套筒座之間的左右鬆動很小,這是因為套筒上加工有雙軌狀導槽,套筒座的導軌在導槽內前後運動。照片中的P210-6手槍上有很明顯的使用過的痕
跡,根據生產號和試驗用槍靶上的日期推測,是1983年以後出口到美國的,也就是SIG P210系列手槍的生產被停止之前出口的產品。
該槍採用槍彈單排排列的彈匣和單動扳機,手小的射手也很容易握住握把,握把傾斜角為110度,與柯爾特M1911系列手槍相同。對慣於使用M1911系列手槍的射手來講,P210-6手槍的握把幾乎不會產生陌生感。遺憾的是向握把後方突出的套筒座後端護手部位的弧度過於大,而且朝向下方,射擊時很容易被擊錘摩破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皮膚(請看照片),據說有不少射手曾被P210-6手槍的擊錘摩破了皮。
該手槍的套筒、套筒座全部用金屬製成,插入空彈匣時槍全重為1.025g,這對慣於使用輕便的鋁合金、塑膠套筒座手槍的現代射手來講,無疑是重量級的產品。
P210-6手槍的彈匣卡筍設在握把下端,在美國被稱為“歐式彈匣卡筍”。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這一方法簡單而易於加工;但對使用者來講,使用起來並不方便。對上個世紀的射手而言這一點並沒有大礙,但在槍械急速突飛猛進的現在,不能不說是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實際測量的P210-6手槍的扳機力為約1.8kg,而生產廠家公布的P210-6的扳機力為約1.75kg,兩者之間相差無幾。
動作方式
這一時代出現的大部分手槍都採用了與現代手槍不同的設計,在加工過程中嚴格遵守工序,沒有走捷徑。該槍採用的是白朗寧設計的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但並沒有採用槍管環,SIG公司認為槍管環缺乏耐久性,而用獨自設計的花生狀槍管固定塊(也叫“腎臟形”)代替了槍管環。從理論上講,花生狀槍管固定塊的耐久性優於白朗寧式槍管環。
槍管上部具有2個半圓狀閉鎖卡筍,與套筒內的卡筍槽嚙合,相互閉鎖。人們熟悉的很多現代手槍都參考了白朗寧手槍的設計,但在閉鎖方式上大部分都採用了將拋殼窗直接用於閉鎖的簡單方式。
P220手槍是自白朗寧手槍以來,初次採用槍管閉鎖卡筍結構的產品,給後來的半自動手槍槍管短後坐的結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大名鼎鼎的格洛克手槍也不例外。
SIG公司在P220系列手槍上還嘗試了另一個大膽的方法,在衝壓成型的套筒座側板上,用固定銷固定了後部塊,這種絕無僅有的套筒座的製造方式令很多人大吃一驚。
口徑轉換套件
SIG P210-6手槍配有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口徑轉換套件,瑞士陸軍於1900年制式採用的盧格手槍用的槍彈就是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在美國,除了收藏家群體以外,幾乎沒有人對這一槍彈感興趣;但在歐洲,尤其是在瑞士,這一舊式槍彈至今還很受歡迎。9mm帕拉貝魯姆槍彈和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可共用彈匣 ,因此口徑轉換也非常輕鬆。除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口徑轉換套件以外,也有.22LR槍彈口徑轉換套件。
瞄準裝置:
P210-6手槍採用片狀準星和可調整的方形缺口照門(寬3mm、深1.65mm),採用120mm的槍管時,瞄準基線長為176mm。在50m距離上調整上下彈著點時,與1個刻度相應的彈著點移動距離為48mm,彈著點可上下移動的總距離為720mm;調整左右風偏時,與1個刻度相應的彈著點移動距離為16.8mm,彈著點可左右移動的總距離為492mm。該槍的照門給人一種從套筒上突出的感覺,外觀不如軍用制式槍。
擊針系統:
P210-6手槍的擊針系統借鑑了M1911系列手槍的設計,沒有擊針鎖定裝置。擊針周圍的設計非常簡單,沒有任何繁瑣的地方。與M1911系列手槍一樣,推壓擊針,卸下擊針固定片,即可卸下擊針和擊針簧組件。
模組化的發射機構
P210手槍的發射機構主要安裝在動作盒內。這一機構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鑑了托卡列夫手槍的設計,查爾斯·佩特是在設計M1935A手槍時對這一機構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後來又保留到SIG P210手槍上。
要想取出動作盒,首先要鬆開動作盒固定螺。在初期的產品上是看不到這一機構的,後來採用了將動作盒固定在套筒座左側的設計,最終才改進為固定在套筒座後端握把上方護手部位的設計。
對使用者來講,沒有螺釘的固定方式更為理想,而對生產廠家來講,這卻是一項高難度課題。如果將動作盒和套筒座之間的間隙搞得過小,那就很難拔出;如果略微保留間隙,那又會成為不穩定因素,當扳機連桿的壓力傳到動作盒內的阻鐵上時,動作盒會略微前後移動,從而影響動作的可靠性和靈敏度。
在後期產品中,將動作盒固定在套筒座後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持槍的前後平衡,但這並不是最理想的固定方法,因為在射擊中,有時會出現動作盒固定螺鬆動的現象,需要射手注意。
拔出動作盒,從後方觀察扳機,可看到扳機後方的螺釘。轉動這一螺釘,可以調整扳機的行程。
 SIG P210手槍上沒有擊針鎖定裝置,也沒有在“保險”狀態下鎖住擊針的直接的保險機構,只有在擊錘上開有保險槽(1/6待擊狀態),而這一安全機構的可靠性並不亞於柯爾特M1911系列或柯爾特單動機構。
查爾斯·佩特設計的鐮刀狀阻鐵也具有其特有的條件,由於該手槍擁有充分的內部空間,能將阻鐵設計得很堅固。如果將阻鐵設定在擊錘前方,那么因空間上的關係,只能將阻鐵設計得很薄。
假設P210手槍在彈膛內裝有槍彈的狀態下,將擊錘壓到1/6待擊狀態或徹底壓倒狀態,再使P210手槍落地(擊錘先著地)。此時,即便是阻鐵損壞或擊錘槽受衝擊而受損,擊錘撞擊擊針的可能性仍然遠小於柯爾特M1911系列手槍。
擊錘簧的作用:
查爾斯·佩特設計的機構中最有趣的地方是採用了與通常正好相反的設計,為了使強勁的擊錘簧兼起阻鐵簧的作用,不僅阻鐵的形狀和運動方向與通常的阻鐵相反,擊錘簧的壓縮方向也與通常的手槍相反。
擊錘支桿設定在擊錘支點的前方,當壓倒擊錘時,並不是與通常的手槍那樣向下方壓縮擊錘簧,而是向上方壓縮。要想與阻鐵共用擊錘簧的簧力,似乎只有這一方法,但這樣一來又難免使作用到阻鐵上的張力過大。由於作用到阻鐵上的簧力很大,即便是採用很輕的扳機,同樣能設計出抗撞擊力很強、不易出現誤發的扳機機構。
動作盒:
動作盒和套筒座之間的配合情況相當出色,但也有一定的間隙。在壓倒擊錘的狀態下,扣動扳機,照片中的是省略掉彈匣的狀態,扳機連桿被彈匣保險鎖住而不能後退。這裡就假設後退時的狀態,扳機連桿的後端推動阻鐵前端的槽①,阻鐵向順時針方向鏇轉②,擊錘被釋放前進③。
發射時套筒後退,扳機連桿的待擊解脫桿部位被推下;此時扳機連桿後端進入阻鐵前端的槽內,阻鐵和扳機的連線被切斷。使扳機恢復原位,扳機連桿後端移到阻鐵前端的槽的上面而再次與阻鐵連線。這就是P210系列手槍的半自動機構。
設定在套筒座左側的手動“保險”在保險位置上鎖住扳機連桿,不管擊錘所處的狀態,隨時都可進入“保險”狀態。
實際性能
P210-6手槍的動作非常靈活而可靠,扳機力適當,瞄準裝置也非常易於瞄準,發射的6發彈頭在50m距離上的彈著點範圍的直徑只有62mm(立姿射擊)。這一結果很令人吃驚,如果是一般的9mm口徑手槍,在25m距離上才能打出類似的成績。
安裝9mm帕拉貝魯姆槍彈口徑槍管的P210-6手槍在25m距離上的彈著點範圍的直徑則縮小到了29mm,這一精度甚至能與精細加工的訂製手槍相媲美。換裝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口徑轉換套件後,同樣發射6發槍彈,在25m距離上的彈著點範圍的直徑有所擴大,達到了36mm。需要強調的是,兩種彈頭的散布和集中情況完全一致,所測到的彈著點範圍直徑的輕微差異,實際上是人為因素造成的。7.65mm帕拉貝魯姆槍彈口徑的轉換用套件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其柔和的後坐力上。
P210-6手槍有一個令人不快的缺點。這就是前面已經提起過的套筒座後端握把上方的護手部位的設計缺陷。由於護手部位的弧度過大,過於朝向下方,在100發射擊試驗中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皮膚多次被夾在擊錘和護手之間,甚至被摩出了血絲。
據在美國銷售P210系列手槍的SIG美國分公司透露,歐洲方面也長期以來被握把上方護手部位和擊錘形狀設計缺陷問題所困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SIG公司最近又新推出了延長護手部位的P210-5LS和P210-6S手槍。
對很多槍迷而言,P210系列手槍是傳奇般的名槍。儘管該系列手槍的缺點早已暴露無遺,但很少有人去擅自加以改進。這是因為,作為一代名槍的P210系列手槍的收藏價值遠遠超過了其使用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