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710系列機槍

SIG710系列機槍

SIG710系列機槍共有三種型號:SIG710-1、SIG710-2和SIG710-3。它們在許多方面都和Stgw.57自動步槍相同,所以有時會被認為是Stgw.57的變型槍。

基本信息

概述

SIG710系列機槍SIG710系列機槍

SIG710系列機槍共有三種型號:SIG710-1、SIG710-2和SIG710-3。它們在許多方面都和Stgw.57自動步槍相同,所以有時會被認為是Stgw.57的變型槍。但準確地說,SIG710系列機槍其實是SIG公司根據德國在二戰結束時研製的MG45機槍改進而成的。而MG45是著名的MG42通用機槍的改進型,又稱為MG42V。但它們的自動方式並不相同:MG42為槍管短后座,而MG45卻採用槍機延遲后座。

SIG710-1(又稱MG57-1)基本上和德國MG45完全相同,其外觀特點是:長方形槍管護筒側面有縱向開口以便能從後方取出槍管,前面有消焰器。該槍的槍管固定方式和更換槍管的方法與MG42的相類似。

SIG710-2(又稱MG57-2)去掉了長方形的槍管護筒,槍管正上方裝有提把,提把兼作槍管固定栓。而且槍管更換方式也不同於前者,槍管系從前方取出。

SIG710-1和710-2可發射德國6.5mm毛瑟彈、德國7.92mm彈以及7.62mmNATO槍彈。這兩種機槍結構複雜,而且機加件多,不利於大量生產。

SIG710-3是該系列機槍的最新型號,與前兩種型號相比,它的改動較大。首先,它只生產有7.62×51mmNATO口徑;其次,它採用的衝壓件較多,因此重量減輕。從外觀上看,SIG710-3重新配用方形槍管護筒,但長度只有槍管長的一半左右,而且成錐狀,同時在四個結合面上有加強筋。此外,該槍還有一個特點,即能夠發射槍榴彈,這在一般機槍上是很罕見的。但發射槍榴彈時需用空包彈,而且彈鏈上每裝一發空包彈後均應留出一個空鏈節。另外還得配用發射榴彈的專用瞄具。

SIG710-3也是一種通用機槍,它配用兩腳架可作為輕機槍使用,配三腳架後則為重機槍。該槍理論射速800~950發/分。

SIG710-3詳述

SIG710-3機槍的槍管主要有兩種:一種為普通槍管,重2kg,可裝簡單的消焰器或榴彈發射插座,另一種為特製的2.5kg重的槍管,其壽命為前者的兩倍,也可以安裝消焰器或榴彈發射插座。此外,還有一種1.9kg重的發射空包彈的槍管。這幾種槍管上都裝有水平的提把,更換起來非常方便。

該槍作重機槍使用時,配用帶緩衝裝置的L810型三腳架。L810三腳架重10.2kg,射擊時的穩定性好,而且可以作射向和火線高低調節,火線高度的調節範圍是300~700mm。搖架左側可裝瞄準鏡或紅外瞄具。行軍時三腳架可以摺疊。

SIG710-3除具有製造精良、堅實可靠的優點外,與德國MG42/MG3相比,它還具有重量較輕、長度較短(槍管長基本相同)、射擊時的穩定性好等優點。

槍彈擊發後,高壓火藥氣體一方面推動彈頭沿槍管向前,同時還推彈殼向後,使彈殼抵壓在槍機的彈底窩平面上。在火藥氣體壓力的作用下,彈殼也要向外膨脹,緊貼彈膛內壁。通常,彈殼各個部分的硬度是不同的,硬度從瓶頸部到彈殼底部逐漸增大。彈殼的壁厚也是從前到後逐漸加大。因此在高壓火藥氣體作用下,彈殼瓶頸部的膨脹往往會超出其彈性限度,而產生永久性變形;可是在膛壓下降之後,彈殼的其餘部分卻能恢復原來的形狀,脫離彈膛的內壁。顯然,對於採用槍機后座的武器(或稱自由槍機式武器)而言,上述現象的出現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在採用這種自動方式的武器中,彈殼必須在高膛壓下后座,以帶動整個自動機完成自動循環。假如彈殼和膛壁之間摩擦力很大,那就必然妨礙彈殼運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彈底間隙過大,則彈殼底部就會發生脹殼,甚至會出現彈殼橫斷的危險。為了減小這種摩擦力,而同時又要有足夠大的壓力推動槍機后座,於是在彈膛內壁開了數條縱向槽。當彈殼開始向後運動時,從彈殼口部逸出的氣體進入上述槽內,藉以部分地抵消作用於彈殼上的膛內壓力。此時,彈殼相當於在氣膜中浮動,由此還減少了彈殼和彈膛的接觸面積。另一方面,由於這些縱向槽終止於彈膛的第一錐體,因此彈膛的密封性並沒有受到破壞。

採用彈膛開槽的辦法以後,既使得彈殼能自由向後運動,又使槍機端面所受到的作用力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數值上。

一般說來,採用槍機延遲后座是為了防止彈殼在膛壓過高的情況下過早地開始後退。因此除了在槍機部分採取相應的措施外,最好還應縮短槍管長度,使膛壓能迅速下降,但這又會降低彈道性能。

7.62mmNATO彈的膛壓約為3520kg/cm2,在彈頭飛出槍口前,膛內平均有效壓力大約是1575kg/cm2。而槍膛截面積為0.48cm2,所以后座力大約是750kg。由於710-3機槍的槍機重795g,因此如果不加延遲機構,則開鎖速度至少是13.7m/s。顯然,這個速度是相當大的,它不僅會損壞武器,而且高壓氣體還會傷害射手。

SIG710-3的槍機有三個主要部分:1)帶閉鎖滾柱的機頭;2)支撐楔鐵的機體;3)機體套筒。擊發瞬間,楔鐵被機體推向前,使閉鎖滾柱向外,卡入機匣的閉鎖槽內。

擊發後,火藥氣體推動彈殼向後,機頭開始后座。機頭的運動通過滾柱傳給機匣,機匣的反作用力又要使滾柱縮回機頭之中。由於滾柱被向里擠,於是通過楔鐵前端的斜面迫使楔鐵後退,機體亦隨之向後。但是它們的運動卻要受到機體套筒的慣性和復進簧力的阻止。由於楔鐵斜面的作用,因此機體的后座距離比機頭的長,即產生一個相對於機頭的加速度。當閉鎖滾柱完全脫離機匣閉鎖槽之後,在膛內後效期壓力的作用下,整個槍機后座。

採用上述延遲機構之後,槍機的平均后座速度降低到3.2m/s左右,這就避免了過早開鎖的危險。

槍機后座,壓縮復進簧。當復進簧完全被壓縮時,槍機撞擊緩衝器,然後開始復進。由於閉鎖滾柱受到機匣中導軌的制約,仍然置於機頭之中,因此機頭和機體是通過楔鐵一起復進的。一旦槍彈完全入膛,滾柱便被擠入機匣的閉鎖槽中。但此時的機體既具有動量,又受到復進簧力的推動,故繼續推楔鐵向前,楔鐵撞擊自由浮動的擊針,打擊底火,擊發槍彈。

在SIG710-3的自動機中,套在機體上的機體套筒所起的作用是非尋常的。當槍彈底火受到擊針打擊時,機體已經復進到位,而機體套筒卻要繼續向前運動5mm。機體套筒此時所具有的動能有兩個作用:1)如果出現遲發火,則可以防止槍機可能出現的反跳;2)當擊發後膛內火藥氣體壓力開始升高時(向後的壓力隨之增大),機頭必須首先抵消機體套筒向前的動量,然後才能開始后座。這種前沖作用儘管很小,卻能起到延遲槍機開鎖的作用。

SIG710-3的發射機構是直接從德國MG42的發射機構發展而成的。在這種發射機構中,射擊停止後擊發阻鐵向上的運動受到嚴格控制,以確保槍機(其運動是非常迅速的)下突出部和阻鐵頭的接觸面完全貼合,避免卡斷阻鐵頭。

阻鐵控制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阻鐵解脫桿由扳機帶動,而同時它又在自身簧力的作用下力圖向前運動。扣壓扳機後,阻鐵尾上抬,阻鐵頭與槍機下突出部解脫。在解脫桿簧的作用下,解脫桿向前,其凸齒與阻鐵尾卡合。剛鬆開扳機時,由於阻鐵尾被解脫桿凸齒頂著,故只能稍稍下落,因此阻鐵依然不能立即上抬。然後,扳機向前旋轉恢復原位,帶動解脫桿上抬,使之進入槍機往復運動的路線上。在復進的過程中,槍機從解脫桿正上方通過。后座時(指擊發槍彈之後)槍機則壓倒阻鐵解脫桿,使得解脫桿凸齒離開阻鐵尾,阻鐵尾便自由落下,阻鐵頭上抬而進入槍機運動的路線上。由於槍機在后座時壓倒阻鐵,所以當槍機再次復進時,阻鐵上抬,與槍機下突出部完全卡合。

採用這種控制裝置之後,可以避免槍機下突出部和阻鐵的卡斷。但是當槍機在前方位置裝定保險時,萬一阻鐵解脫桿被解脫,那就會出現危險。

該槍的手動保險機的軸橫穿過機匣,它能阻止阻鐵頭被壓倒。如前所述,只要解脫桿不被推向後,阻鐵頭就不會上抬,所以裝定手動保險前,必須先使槍待發。

SIG710-3的供彈機構與德MG42機槍的供彈機構很相似。機體套筒頂部有一滾輪,卡入撥彈桿的導槽內,撥彈桿裝在受彈器蓋上。當槍機往復運動時,通過滾輪帶動撥彈桿繞其軸在受彈器兩側之間來回擺動。

撥彈桿前端連線有雙臂槓桿,雙臂槓桿的樞軸在其中心附近。當撥彈桿左右擺動時,帶動雙臂槓桿圍繞中間軸轉動,進而帶動內、外撥彈齒(撥彈齒均有彈簧)。內、外撥彈齒分別置於中心樞軸的兩側,所以它們的運動方向總是相反的,即如果內撥彈齒向里運動,則外撥彈齒就向外運動,反之亦然。

當槍待發時,彈鏈中的第一發槍彈定位於阻彈齒上。扣壓扳機後,槍機復進,機體套筒上的滾輪在撥彈桿導槽內運動。滾輪首先沿導槽的直線段運動,在此期間,槍機把槍彈推出彈鏈,而撥彈齒保持不動。當槍彈離開彈鏈後,滾輪進入導槽的曲線段,迫使撥彈桿向右運動。此時,連線在撥彈桿前端的雙臂槓桿旋轉,內撥彈齒向外空回,外撥彈齒則向內,由此提起彈鏈,並撥動彈鏈中的第二發彈。第一發槍彈擊發瞬間,第二發彈同時為內、外撥彈齒抓住。當槍機后座時,滾輪一開始仍然在撥彈桿導槽的曲線段中運動,由此帶動撥彈桿橫向移動,不過此時的方向是向左。於是,內撥彈齒向內,將第二發彈撥至阻彈齒處,而外撥彈齒則向外(左)空回,準備抓住第三發槍彈。

這種雙程輸彈、單程進彈的供彈機構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動作平穩。特別是在槍機加速度和減速度明顯減小,致使作用於撥彈齒和彈鏈上的力也隨之減小的情況下,能確保供彈動作連續平穩。由於機體套筒滾輪沒有彈簧,所以在關閉受彈器蓋之前,必須使槍待發,以便將滾輪和撥彈桿導槽對正。這就是說,當該槍在行軍狀態時,如果槍上裝有彈鏈,則無論如何也不能使槍機在前方位置,否則在使槍待發的過程中會損壞供彈機構。

SIG710-3供彈機構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帶動供彈機構動作的能量儲備比較大,在特種條件下動作可靠,二是比較實用,既能使用美國M13型可散彈鏈,也能用西德的不散彈鏈,但需要更換壓彈板和飛彈板,整個更換動作所需的時間不到一分鐘。

該槍的槍管更換方法比較好。按壓槍管護筒右側的固定栓,手提提把,向上向後拉出槍管。不僅可以單手操作,而且更換槍管所用的時間也比一般機槍短得多。槍管提把絕熱良好,所以即便槍管灼熱,也仍然可以迅速卸下進行更換。

準星為刀形,裝在準星護圈內,護圈與準星整個地裝入槍管護筒的燕尾槽中。該槍採用弧形表尺,表尺刻度從100m到2000m,以100m為增量。由於準星是裝在槍管護筒上的,所以歸零校正比較困難,高低歸零校正必須更換準星。由此看來,準星裝於槍管上,戰場使用比較方便,但更換槍管困難,而準星裝在槍管護筒上,雖然更換槍管方便,但歸零校正卻困難。

分解步驟:

1.使槍機閉鎖,打開受彈器蓋;
2.按壓槍托連線部下方的兩個卡筍的前端,並轉動槍托,向後拉出槍托,緩衝器、復進簧、復進簧導桿及套管也一起卸下;
3.將機柄向後拉,分解出槍機;
4.拔出扳機座固定銷,卸下發射機座;
5.壓下槍管固定栓,取出槍管。

不完全分解至此結束。若需進一步分解槍機,則只須把槍機中的兩根連線銷推出。閉鎖滾柱是由一個剛度很小的鋼絲彈簧支撐的,用手指便可卸下。受彈器蓋通過一扁頭銷與機匣相連線,當該銷變形或需要校準受彈器蓋的位置時,可拔出該銷。供彈機構的分解步驟是:一邊轉動壓彈板銷軸,一邊向前推,卸下銷軸,取出壓彈板;壓下撥彈桿樞軸端的片簧,取出撥彈桿;最後卸下撥彈齒。

結合則按相反的程式進行。

參數

全槍長1143mm
槍管長559mm
空槍重9.25kg
槍口初速790m/s
理論射速800-950RPM
有效射程800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