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 Modiano

派屈克·莫迪亞諾,法國小說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國的布洛涅-比揚古,是法國評論界一致公認的當今法國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莫迪亞諾的作品探索和研究當今人的存在及其與周圍環境、現實的關係。2014年10月9日19時,獲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為派屈克·莫迪亞諾的作品“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 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戰法國被占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基本信息

簡介:PatrickModiano,中文名派屈克·莫迪亞諾,法國當代著名作家,猶太后裔。1945年生於法國的布洛涅-比揚古。2014年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被認為喚醒了對最難以捕捉的人類命運的記憶和揭露了對人類生活的占領。評論者認為他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對這派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當今人的存在及其與周圍環境、現實的關係,莫迪亞諾在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他的作品文筆純正、完美、鋒利、自製,語言簡明流暢、優美穩健、詼諧幽默、富有寓意。

獲獎經歷:1968《星形廣場》——尼米埃獎與費內翁獎;1969《夜巡》——鑽石筆尖獎;1972《環城大道》——法蘭西學院小說獎;1978《暗店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201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他和路易·馬爾合作的電影劇本《拉孔布·呂西安》(1975)搬上銀幕後甚至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從而在當代法國文壇上為莫迪亞諾奠定了當之無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這一點與中國作家莫言有相似之處。

主要作品介紹:
《星形廣場》,1968年莫迪亞諾發表處女作,離奇荒誕的內容和新穎獨特的文筆,使他一躍而成為法國文壇一顆熠熠閃光的新星。他的文學才華受到評論界的矚目,該小說獲得當年的羅歇·尼米埃獎。《星形廣場》通過一名猶太裔法國青年的故事反映占領年代法國社會底層的生活和猶太人的困境。
《夜巡》的敘述者是個既為蓋世太保賣命,又為抵抗運動組織效力的雙料間諜,在兩面夾逼下最後走上了絕路。《0環城大道》是兒子尋父的故事。一張發黃的舊照片勾起敘述者對往事的回憶,他重新回到占領時期兵荒馬亂的年月,並終於在黑市奸商、詐欺犯、替德寇賣命的法奸和受到追捕的猶太人中間找到了失蹤的父親。
《暗店街》的敘述者是位患了遺忘的私家偵探。為了找到自己的真實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經歷,他孜孜不息地尋訪可能是自己的那個人及其親朋友好友的蹤跡,他們出生或生活過的地點,甚至遠涉重洋,來到法屬玻里尼西亞的一個小島尋找青年時代的友人。他的調查對象中有俄國流亡者、無國籍的難民、餐館或酒吧間的老闆、夜總會的鋼琴演奏員、美食專欄編輯、古城堡的園丁、攝影師、賽馬騎師等等。這些調查把讀者帶回到作者情有獨鐘的占領年代。再現了這一黑暗時期法國社會生活的某些側面。從這個意義上說,小說作者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
《環城大道》寫於1972年,這是一個較為奇特的故事:17歲時才第一次與父親見面的兒子,不久就被父親狠心地推下捷運站台,險遭大難。但脫險的兒子竟不記此仇,反而千方百計尋找父親和接近父親,並同情他、親近他,與他共患難。尋覓一下這種奇特故事和奇特情感產生的原委,就是我們對這部中篇小說的審美與鑑賞過程。小說故事結構和敘述手法的獨特,使我們既感撲朔迷離,又覺清晰精巧。
《夜半撞車》是“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2003”評選中法國文學入選作品。深夜,一名孤獨的青年在巴黎街頭漫步,被一輛湖綠色的“菲亞特”轎車撞倒了。他與肇事車輛的車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爾讓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車,被送往醫院。等他清醒時,卻隻身躺在一家診所,那名女子已不見蹤影,而他得到了一筆錢。為了弄清事實,離開診所後,他按照一個不確切的地址,開始尋找、調查那位女子,而那輛肇事的湖綠色“菲亞特”則成了他追尋中的最重要的線索。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綠色的“菲亞特”使他想起了一輛小型貨車。整個尋找的過程又是一個回憶的過程。
《緩刑》(1988)
這篇小說更短,不足4萬字,然而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即以一個孩子的目光來描寫他所處的環境,以無數細微的跡象來回憶他童年時代的種種經歷,暗示他的父親以及他周圍的大人的命運.大人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被捕?甚至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這些問題都留給讀者去敢想了正如作者對書中的許多問題只有暗示、想像而沒有提供任何答案樣,小說的內容似乎與題目“緩刑”毫無關係不過作為一種聯想,我們似乎可以認為,法國人在占領時期過著動盪不安的生活,時時受到威脅,而臨著可能發生的“嚴重的事情”,而作者當時由於是個孩子,才得以免除大人們的焦慮和瞥察的盤問,才得以“緩刑”然而正是孩子的目光和童心,才毫無掩飾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既真實可信又充滿疑問的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