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GP

MXGP

MXGP ( Motocross World Championship ) ,即世界機車越野錦標賽,該賽事起源於英國,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957年由歐洲機車越野錦標賽提升而來。最初只設立500cc一個組別;1962年,由250cc組別參加的歐錦賽也成為了世錦賽;1975年,另一個組別,125cc組別也從歐錦賽提升為了世錦賽。這是一項互動性非常強的全球頂級體育賽事,與F1、WRC、MOTOGP並稱為四大經典機車賽事。

賽事簡介

MXGP精彩圖集MXGP精彩圖集
1991年,新一代四衝程車進入了這項運動並取得了成功。2004年,所有三個組別都被重新命名。125cc組別被稱之為MX2,如今主要進行250cc排量四衝程車的比賽;250cc組別被稱之為MX1,舉行450cc排量四衝程賽車;而500cc組別則成為了開放組,被稱之為MX3。2014年,MX1組別被重新命名為MXGP組別。MXGP每年有約20輪分站賽以及一場國家站的比賽。

賽事歷史

越野機車的歷史追溯到20世紀早期,當時第一屆活動在英國舉辦,尤其在1920年代,舉行的第一次競賽被稱之為“攀爬”。當二戰結束時,這項運動從一個國家性的比賽成長為一個國際性的比賽,同時有了第一次被稱之為國家越野摩托的團隊活動。1947年,在荷蘭舉行了500cc排量的機車比賽。雖然比利時車手AugusteMingels速度更快,排位賽領先,可是被英國拿走了第一個冠軍。從那時起,這項特別的運動在每年都會規律地舉辦,而英國車隊奪走了大部分的勝利,直到1960年代末期。國家冠軍賽是一個由250cc排量機車進行比賽的團隊活動,於1961年首次引入。國家杯賽(125cc排量的機車隊)於1981年首次引入。

1984

在1984年,賽事規則做了以下改變:三個組別將一起比賽,每次入場3名車手。如今美國是是這項賽事最成功的國家,他們贏得了20次勝利。回到上世紀50年代,從個人角度出發,伴隨著各個國家舉行大量的賽事,越野機車開始迅速成長。這讓國際摩聯於1952年引入了第一屆歐洲錦標賽。這輪處女系列賽向500cc排量的機車開放,最終比利時人VictorLeoup用一輛FN公司的摩托賽車奪走了首屆冠軍。在他後面的是相差53-54秒的AugustMingels,接著是英國車手JohnDraper和LeslieArcher。但在那時,另一個國家也在進軍越野機車高端領域—在個人以及團隊上—除了英國和比利時之外,這個國家就是瑞典。

1957-1972

從歐錦賽到世錦賽,JoelRobert(250cc)和RogerDeCoster(500cc)打響了他們的名字。在歐錦賽舉辦5年之後,於1957年被提升為世錦賽,越野機車向這一系列賽邁出了重要一步。冠軍是瑞典人BillNilsson,用一輛AJS公司提供的賽車。依然是在1957年,由250cc排量機車參加的第一屆歐洲杯創立,為了在接下來的領域能夠一樣風靡。這屆杯賽持續了兩年後在1959年被提升為歐錦賽。三年後,在1962年,250cc組別有了第一次世錦賽,最終冠軍是來自Husqvarna車隊的傳奇瑞典車手TorstenHallman。這位瑞典車手隨後連續兩年贏得年度冠軍,直到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比利時人JoelRobert取得了冠軍,並在隨後生涯里一共獲得了6次年度冠軍。這項記錄直到2002年才被打破。在1968—1972年間,Robert獲得了5次250cc排量組別的年度冠軍。1972年也是他的同胞StefanEverts的出生年,而他在30年後打破了所有的記錄。當日本生產廠商於1960年代末進入這個系列賽以來,JoelRobert在1970年成為了第一位騎著日本鈴木賽車奪250cc組別年度冠軍的車手。一年後鈴木本將與Robert一起贏下又一屆250cc組別年度冠軍,可是那年他們在500cc組別也獲得了成功。當前在體育比賽里的一個神話,是1971年RogerDeCoster和鈴木贏得了他們首次500cc組別的年度冠軍,同時也是DeCoster在總共5次500cc組別冠軍的第一次。

1973-1990

125cc組別世錦賽的到來。
在1973年,另一個組別,125cc開始致力於舉辦歐錦賽。比利時人AndreMalherbe用Zundapp機車贏得了連續兩屆年度冠軍。在1975年,這項賽事成為了世錦賽,GastonRahier用一輛鈴木拿到了年度冠軍,鈴木也是第一位同時獲得了3個組別世界冠軍的生產廠商。Malherbe用他早期在125cc組別的經驗於1980年和1981年獲得了500cc組別的世界冠軍,而比利時也在打造自己成為越野摩托領域天賦最好的國家。在1982年另一位明日之星進入了世界越野摩托錦標賽—EricGeboers在Everts連續統治了三年之後贏得了125cc組別的冠軍。在Everts之前,日本車手AkiraWatanabe在1978年拿下了桂冠。Geboers像風暴一樣席捲走了125cc,250cc以及500cc三個組別的世界冠軍,因此他得到了一個外號:875先生,因為125加上250加上500等於875。基本上EricGeboers是首位分別在各個組別拿到冠軍的人。GeorgesJobe和DaveThorpe在那幾年也能將他們的名字載入史冊,而當時正值一群年輕車手上陣,建立了接下來幾十年世界越野摩托錦標賽的基礎。法國人JeanMichelBayle和義大利人AlexPuzar在1988年和1990年分別獲得了他們的世界冠軍頭銜。當Puzar繼續在這個系列賽獲得成功時,Bayle第一次轉戰到超級機車越野賽,然後再到公路賽,拿到了強勢的成績,他的天賦成為在機車運動賽事上一個不可思議的傳奇。

1991-2000

新一代四衝程車進入了這項運動並取得了世界冠軍頭銜。StefanEverts開啟了他連續性的勝利。越野機車賽的這十年以Stefan的冠軍頭銜開始了,而Everts目前仍是有史以來共獲得10次世界冠軍頭銜以及101次分站冠軍的最成功的越野車手。小Everts,HarryEverts的兒子,用一輛鈴木,在1991年成為了125cc組別的世界冠軍。在1992年,他被GregAlbertijn超過,後者成為了首位拿到世界冠軍的南美車手。Albertijn之後再250cc組別拿到了2次世界冠軍頭銜,而125cc組別的世界冠軍從1997年到1999年被義大利人AlessioChiodi連續拿到。SebastienTortelli,另一位Everts的主要競爭對手,與Albertijn一樣,貫穿他們的職業生涯,都是從125cc組別成為世界冠軍再轉戰到250cc組別成為世界冠軍。
Tortelli的125cc和250cc組別世界冠軍分別於1996年和1998年獲得。來自法國鄉下的FredericBolley在1999年和2000年接任了Tortelli成為250cc組別的世界冠軍。新一代四衝程賽車變得越來越流行,並在1999年拿到了世界冠軍。裝備了山葉的AndreaBartolini用這輛四衝程車擊敗了JoelSmets,一個3屆500cc組別世界冠軍,成為了第一個用四衝程車奪冠的車手。在2001—2006這幾個記錄年裡,Youthstream為StefanEverts和新生代車手舉行了慶祝。最後這幾年,在賽事推廣公司Youthstream及其主席GiuseppeLuongo的帶頭下,越野機車賽事禮儀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有了專門致力於女性及退役老車手的系列賽。而GiuseppeLuongo自1983年便進入該項領域。隨著系列賽海外參觀訪問人數的增多和因電視及媒體的普及而獲得的收益節節上升,Youthstream將世界越野機車錦標賽和越野機車國家賽提到了一新台階。現在的車手們來自超過30個不同的國家,系列賽現場累計觀看人數超過50萬人,而通過電視媒體觀看比賽的人數則超過10億人。在2004年所有組別都被重新命名。125cc組別被稱之為MX2,目前主要舉行250cc排量四衝程車的比賽。250cc組別被稱之為MX1,舉行450cc排量四衝程賽車,而500cc組別則成為了開放組,被稱之為MX3。專業設定和出色的競賽及有天賦的新車手們相匹配,設立了多項需要經歷的排名。那些充滿天賦的新車手們例如:SteveRamon,BenTownley,Antonio“Tony”Cairoli,TylaRattray,TommySearle。雖然這十年最被人銘記的是破紀錄的StefanEverts。這位比利時人在2006年拿到了他的第十屆世界冠軍和第101場分站冠軍。而這也是他退役前的最後一年。自此以後,他成為了KTM車隊經理。Everts所創的這項記錄,目前是所有越野機車新生代職業車手的終極目標。

國際賽事落戶

基於多年來與MXGP賽事成功合作的經驗,和匯體育在國際摩聯FIM和中國汽摩聯的支持下,與MXGP賽事官方Youthstream簽訂契約,拿下了自2019年起連續6年的中國(上海)站承辦權。2019年1月15日,五星體育與和匯體育共同宣布,2019年世界機車越野錦標賽中國站將落戶中國上海。

歷屆冠軍

MXGP組
2018年:荷蘭人傑弗里·赫林斯JeffreyHerlings(KTM)
2017年:義大利人安東尼奧·凱羅利AntonioCairoli(KTM)
2016年:斯洛維尼亞人蒂姆·蓋澤爾TimGajser(本田)
2015年:法國人羅曼·費弗爾RomainFebvre(山葉)
2014年:義大利人安東尼奧·凱羅利AntonioCairoli(KTM)
2013年:義大利人安東尼奧·凱羅利AntonioCairoli(KTM)
2012年:義大利人安東尼奧·凱羅利AntonioCairoli(KTM)
2011年:義大利人安東尼奧·凱羅利AntonioCairoli(KTM)
2010年:義大利人安東尼奧·凱羅利AntonioCairoli(KTM)
2009年:義大利人安東尼奧·凱羅利AntonioCairoli(KTM)
2008年:義大利人大衛·菲力佩爾茨DavidPhilippaerts(山葉)
2007年:比利時人史蒂夫·拉蒙SteveRamon(山葉)
2006年:比利時人史蒂芬·埃弗斯StefanEverts(山葉)
2005年:比利時人史蒂芬·埃弗斯StefanEverts(山葉)
2004年:比利時人史蒂芬·埃弗斯StefanEverts(山葉)
2003年:比利時人史蒂芬·埃弗斯StefanEverts(山葉)
2002年:法國人米卡埃爾·皮欽MickaëlPichon(鈴木)
2001年:法國人米卡埃爾·皮欽MickaëlPichon(鈴木)
2000年:法國人弗雷德里克·博利FrédéricBolley(本田)
1999年:法國人弗雷德里克·博利FrédéricBolley(本田)
1998年:法國人塞巴斯蒂安·托爾泰利SébastienTortelli(川崎)
1997年:比利時人史蒂芬·埃弗斯StefanEverts(本田)
1996年:比利時人史蒂芬·埃弗斯StefanEverts(本田)
1995年:比利時人史蒂芬·埃弗斯StefanEverts(川崎)
1994年:南非人格雷格·艾伯丁GregAlbertyn(鈴木)
1993年:南非人格雷格·艾伯丁GregAlbertyn(本田)
1992年:美國人唐尼·施密特DonnieSchmit(山葉)
1991年:美國人川帕·斯帕克TrampasParker(本田)
1990年:義大利人亞歷山德羅·普扎爾AlessandroPuzar(鈴木)
MX2組
2018年:西班牙人豪爾赫·普拉多JorgePradoGarcia(KTM)
2017年:拉脫維亞人鮑爾斯·喬納斯PaulsJonass(KTM)
2016年:荷蘭人傑弗里·赫林斯JeffreyHerlings(KTM)
2015年:斯洛維尼亞人·蒂姆蓋澤爾TimGajser(本田)
2014年:法國人喬迪·蒂克西爾JordiTixier(KTM)
2013年:荷蘭人傑弗里·赫林斯JeffreyHerlings(KTM)
2012年:荷蘭人傑弗里·赫林斯JeffreyHerlings(KTM)
2011年:德國人肯·羅森KenRoczen(KTM)
2010年:法國人馬文·馬斯昆MarvinMusquin(KTM)
2009年:法國人馬文·馬斯昆MarvinMusquin(KTM)
2008年:南非人泰拉·拉特雷TylaRattray(KTM)
2007年:義大利人安東尼奧·凱羅利AntonioCairoli(山葉)
2006年:法國人克里斯多夫·普塞爾ChristophePourcel(川崎)
2005年:義大利人安東尼奧·凱羅利AntonioCairoli(山葉)
2004年:紐西蘭人本·湯利BenTownley(KTM)
2003年:比利時人史蒂夫·拉蒙SteveRamon(KTM)
2002年:法國人米卡埃爾·馬斯基奧MickaelMaschio(川崎)
2001年:英國人詹姆斯·多布JamesDobb(KTM)
2000年:南非人格蘭特·蘭斯頓GrantLangston(KTM)
1999年:義大利人阿萊西奧·基奧迪(Husqvarna)
1998年:義大利人阿萊西奧·基奧迪(Husqvarna)
1997年:義大利人阿萊西奧·基奧迪(山葉)
1996年:法國人塞巴斯蒂安·托爾泰利SébastienTortelli(川崎)
1995年:義大利人亞歷山德·羅普扎爾AlessandroPuzar(本田)
1994年:美國人鮑勃·摩爾BobMoore(山葉)
1993年:荷蘭人佩德羅·川格特PedroTragter(鈴木)
1992年:南非人格雷格·艾伯丁GregAlbertyn(本田)
1991年:比利時人史蒂芬·埃弗斯StefanEverts(鈴木)
1990年:美國人唐尼·施密特DonnieSchmit(鈴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