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 DRIVE

MEGA DRIVE

全稱“世嘉至強驅動器”,因是世嘉公司的第5代家庭用遊戲機機型,故又被成為“世嘉·五代”。為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16BIT(16位元)家庭電子遊戲機(之前NEC推出的PC-E遊戲主機,為準16位——8位元核心CPU+16位元PPU),日版於1988年發售,美版於1989年發售。後期為了挽回頹勢和擴展性能,世嘉陸續為MD開發了MEGA-CD、SUPER 32X等附機。

簡介

SEGA MEGA DRIVE
人們常說的“MD於1989年發售”是不完善的措辭,因為MD最初是1988年10月29日在日本發售。所謂1989年首發是錯誤的,在民間以訛傳訛,影響惡劣。(世嘉博士soviet注)
主機性能如下:
CPU/PPU————————Motorola 16Bit 68000,7.61MHz
視頻編碼晶片—————-CXA1145
記憶體—————————-736K(RAM+ROM),頻率未知
解析度————————-320×224,512色、同顯128色
音頻晶片———————-Texas Instruments PSG(程式發聲裝置), Yamaha YM 2612(FM chip)6-lyt、8Bit Z80,4MHz(協處理器)
遊戲手柄———————-SEGA MD專用3鍵/6鍵手柄
遊戲ROM載體——————4Mbit~24Mbit(512KB~3MB)存儲卡,CD-ROM光碟
官方外設—————————-專用鍵盤+滑鼠、外置MEGA CD驅動器(有1、2兩型)、聯網MODEM、32X性能提升器、卡拉OK外設、專用光線槍等
非官方外設————————外置磁碟機等
從MD的配置來看、其性能遠超FC。其CPU為PC級CPU的Motorola 68000,此CPU為當年Motorola用以對抗Intel的80386和80486晶片的產品,由於採用了精簡指令集,因此運算性能超強,使得MD上的ACT類型遊戲有著極高的流暢感。同時由3塊音頻處理晶片構成的音頻架構使得MD的音效極強、音樂動感十足且效果不亞於街機。
不過MD也有幾個嚴重的缺點:
1.沒有專用的PPU處理晶片,視頻數據的處理和其他數據的處理一起完全由CPU 68000來完成,之後由視頻編碼晶片CXA1145輸出R.G.B視頻信號——這樣雖然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圖像的流暢度,但也導致視頻效果質量的下降,從而使主機CG性能大減,同時視頻數據對於68000的占用也對其處理遊戲AI有所拖累,從而導致遊戲難度(從策略角度來說)降低不少。
2.主機體積龐大、重量過高且價格昂貴——MD的常用配件:主機+MCD光碟機+32X的總重量超過了3.6KG、體積則有0.324立方米,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的遊戲業,這都是貨真價實的天文數字;而要配齊這3大配件的花費則相當於MD主機原價格的2.5倍
3.內部元件使用不合理,MD的音頻協處理晶片Z80工作在4MHz的頻率上,而Z80晶片的額定工作頻率只有2.2MHz ,這種超頻使用的結果必然會造成晶片壽命的降低——廠商出於成本考慮的做法可以理解,可對於有此帶來的主機故障率較高的問題、廠商沒有應對策略來解決這一點就太說不過去了。
4.主機缺乏第三方軟體商支持——與任天堂牢牢緊抓第三方軟體商的做法不同,世嘉對於第三方軟體商並不怎么在意。事實上SEGA設計MD的初衷主要是通過移植自己的街機產品到家用機上,從而占領家用機市場。因此,對於其它的軟體商世嘉並不怎么重視,其結果是MD主機上的遊戲數量相對於FC來說少的可憐(原創遊戲僅200多款)。正是這些顯著的缺點,導致MD在日本地區被其強大的競爭對手SFC擊落於馬下,最終1996年在日本被市場所淘汰。在北美,MD與SFC可謂平分秋色,而MD在中國、俄國、巴西、中東等國可謂大獲全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