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que手術

Luque手術

Luque手術是用於治療脊柱疾病的手術方法。該手術是用2支L形鋼棒,利用通過椎板下的鋼絲固定在兩側椎板上,起到固定和矯正畸形的作用。它的優點是固定結實,矯正畸形可靠;但穿過椎板下的鋼絲有可能損傷脊髓。對嚴重的側凸畸形單純Luque手術的矯正效果不很理想;但對輕度側凸合併後凸或前凸畸形的矯正效果很好。目前,Luque手術尚套用於脊柱骨折、脫位的復位和內固定,脊柱腫瘤術後內固定等。

適應症

1、骨骼發育期間,脊柱側凸Cobb角大於40°,並繼續發展者須手術矯正;年齡小於12歲者僅作器械矯正手術,不作融合,隔6~12個月手術調正一次,直正可以融合時為止。

2、脊柱發育停止後,側凸繼續發展,或疼痛嚴重,或心、肺功能受影響者應手術矯正。

3、胸廓嚴重畸形,影響生活與外形,病人要求手術矯形者。

內固定的選擇

1、胸段脊柱側凸首選Harrington手術。旋轉度大者,可選C-D手術,合併後凸或前凸畸形者,適用Luque手術,側凸畸形嚴重者應同時用Harrington和Luque手術。

2、胸腰段及腰段脊柱側凸畸形用Harrington手術或Luque手術;合併重度旋轉畸形者可選用Dwyer Zielke手術或C-D手術。

3、年齡大、側凸程度重、椎體楔形改變重和僵硬度大者(>80%)應先作前路椎體松解術和顱盆環牽引術,然後選用上述手術。

4、神經肌肉源性的側凸症,選擇長Luque棒鋼絲固定最佳。

手術前的準備工作

1、常規攝立位和牽引位的正、側位X線片,測定Cobb角,旋轉度和僵硬度,作為手術方式的選擇依據。根據側凸範圍設計內固定和融合的範圍。有嚴重脊柱旋轉畸形者,應攝去旋轉位X線片,以便清晰顯示椎體的真實影象。

2、常規測定肺活量、心電圖檢查,了解心、肺功能。對肺活量有明顯降低者應在術前進行訓練,並作血氧測定,直至符合手術安全要求的程度。

3、作全面細緻的體格檢查,包括皮膚色素沉著、神經系統體徵、肝、腎功能等。對先天性脊柱側凸病人應作脊髓造影檢查,除外脊髓畸形。

4、對較嚴重的脊柱側凸,術前應儘量松解軟組織攣縮,可提前2~3周用枕頦帶配合骨盆帶(或滑動床)牽引,或用顱盆環支撐架牽引,以提高手術矯正效果。

5、手術前提前1~2周訓練病人在術中麻醉喚醒中主動活動手指和足趾。

6、手術前皮膚準備3日,範圍要充分。術前3日套用抗生素。備血1000~2000ml。手術當日留置導尿。並聯繫術中攝X線片。

7、術前常規攝全身背面、側面和彎腰相,測身高、胸廓後隆高度等,紀錄備作術後對比。

8、術前選擇相應的內固定物,包括Harrington棒,Luque棒及鋼絲或其他。

麻醉方法

1、由於手術時間長、手術範圍廣,應採用全身麻醉氣管內吸入、靜脈複合麻醉。

2、為避免術中過度矯正引起的脊髓牽拉損傷而發生截癱,在牽引告一段落時,應減少麻醉深度,恢復到無痛半清醒朦朧狀態,以喚醒病人讓其主動活動足趾,作為術中脊髓監護,稱為喚醒麻醉。也可在術中牽引過程中套用更為可靠的脊髓誘發電位監護。

3、手術切口長,時間長,出血較多,為減少出血,對腎功好的年輕病人,在術中出血多的階段可用控制性低血壓麻醉。

手術步驟

選擇體位

選擇俯臥位,要求脊柱呈水平位,呼吸不受限制,手足活動無障礙以便於術中喚醒觀察。套用俯臥架,體位比較合適,但需注意勿壓腹部和股動脈,雙上肢外展不得超過90°。

做出切口

在後背正中做出切口,其長度應超越原發彎上、下極椎各兩個棘突。植骨一般取自凸側胸廓畸形區的肋骨或取自髂骨後方,需要時即在該區作相應的切口。

顯露脊椎組織

做出切口前先用1∶500000副腎素鹽水溶液注入皮下至椎板外的各層軟組織,使之均勻浸潤,可以減少出血,節省手術時間,但血管較大的出血仍應及時電凝止血。切開皮下組織直至棘上韌帶,廣泛骨膜下剝離椎板,胸椎到兩側橫突尖,腰椎達兩側關節突,用自動牽開器牽開,徹底清除椎板上殘留的軟組織。

定位

術中先在擬定的T12棘突上,用巾鉗或粗針鉗夾或刺入棘突作為標記,攝以此為中心的側位X線片,判定該棘突的真實序數。由此向上下計數即可明確原發彎的上下極椎。在電視X線機透視下判定更為簡易。

椎板間隙開窗

將需要固定的範圍內的椎板顯露和清理後,切除所有棘上和棘間韌帶。腰椎棘突間距寬,毋需切除棘突;但胸椎棘突傾斜並覆蓋下一椎板,故應切去部分棘突下部,才能顯露椎板間隙和黃韌帶。用棘突撐開鉗撐開上、下棘突以擴大椎板間隙的顯露。先於最低位的椎板間隙中線上用髓核鉗咬除3~5mm寬的黃韌帶開窗,即可見到其下的硬膜外脂肪層。用硬膜剝離器緊貼上、下椎板下分離,用小型椎板咬骨鉗將上椎板下部內面的黃韌帶附著部清除,隨即用腦棉覆蓋保護(圖1)。然後由下而上同樣處理原發彎的所有椎板間隙。

示意圖1:擴張椎板間隙,切除中央黃韌帶 示意圖1:擴張椎板間隙,切除中央黃韌帶
示意圖2:椎板下穿過鋼絲 示意圖2:椎板下穿過鋼絲

穿過椎板下鋼絲

將術前準備好的雙股彎成弧形頭端有小圓圈的鋼絲(長約15cm、ψ0.8~1.2mm),根據椎板縱長、脊椎部位進行調正:弧形的長度等於椎板的縱長,腰椎用鋼絲的弧形相似於半圓,而胸椎椎板內面較直,弧形只需1/4圓即可。先於最低位的椎板間隙小窗伸入鋼絲沿椎板內面滑行,至上一椎板間隙露出後,用勾鋼絲器勾住鋼絲露出端的圓圈內,緊緊向上提出,到鋼絲長度一半,將雙股鋼絲的反折頭剪開,分成左右2個單股鋼絲,臨時將之交叉分置兩邊待用(圖2)。如是由下而上,所有椎板均穿好鋼絲,分列左右備用。

Luque棒準備

根據原發彎的長度外加上、下各一椎板的長度之和選用Luque棒,過長時可用鋼棒剪剪除一段。然後,按設計在矯正後脊柱的側凸和後凸的弧度將Luque棒用折彎器折彎。繼之,在需固定的脊柱兩端最遠的棘突根部打一隧道使Luque棒直角端能通過,或在棘間韌帶上打孔穿過(圖3)。

植骨融合

用骨鑿將椎板鑿毛,切除關節突間關節軟骨,嵌入小骨塊,然後將取自肋骨或髂骨的植骨剪成細條,鋪在椎板上(步驟與Harrington手術相同),先放一薄層,待Luque棒矯正畸形並內固定後,再在棒的兩旁填滿植骨條。

示意圖3:Luque棒橫端穿過棘突隧道 示意圖3:Luque棒橫端穿過棘突隧道
示意圖4:擰緊鋼絲,矯正畸形 示意圖4:擰緊鋼絲,矯正畸形
示意圖5:植骨 示意圖5:植骨

固定Luque棒,矯正畸形

將凹側Luque棒短頭插入預先準備好的下端椎棘突基底孔中,棒置在凹側的每節椎板鋼絲間,暫時擰住鋼絲固定Luque棒;同樣將凸側Luque棒短頭插入上端棘突孔,用凸側鋼絲將棒暫時固定。兩根鋼棒形成一個長方形夾架。兩棒的交界處應將短頭置在長頭的深面,並用鋼絲套住固定,以免短頭旋轉和滑動。然後,用緊絲器逐一慢慢擰緊所有鋼絲,脊柱側凸或後凸畸形隨之逐漸矯正,直至全部擰緊時,畸形即可被矯正到術前預計的極限度(圖4)。喚醒試驗手、足活動俱佳後,即可結束矯正。如有SEP監視當更為安全。將鋼絲的末端剪去,留1.5cm長度,折彎緊貼壓住植骨條。最後將植骨條鋪在鋼棒的兩側,以加強植骨融合(圖5)。

縫合

徹底止血,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浸泡5分鐘,沖洗乾淨,放置負壓引流管,自側方另戳小切口引出。最後分層縫合。

手術中的注意事項

1、Luque手術的關鍵是在椎板下安全穿過鋼絲,勿損傷硬膜和脊髓。為此,操作者必須了解胸、腰椎椎板內面的弧度特點,製成不同長度和弧度的鋼絲,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一定在椎板下的中線穿越,該處的硬膜外間隙最寬,穿過鋼絲最安全。

2、Luque棒過直時擰緊鋼絲,脊柱畸形矯正過度同樣會損傷脊髓。故Luque棒必須彎成預期極限矯正時的弧度,然後按此弧度擰緊鋼絲才能保症安全。但也不能過度折彎而影響矯正度數。

3、胸腰段或腰段活動度較大,故Luque棒下段處於該區時,套用雙股鋼絲固定,在術後還須避免強力彎腰活動,以免鋼絲斷裂。

4、Luque棒短頭必須牢靠固定,避免其旋轉和滑脫而喪失固定和矯正作用。應牢靠插入棘突孔,或用椎板下鋼絲固定,短頭還必須壓在長頭之下。

手術後的處理方法

1、術後移動病人應平抬、平放,或用上下一致的滾動法,避免屈曲、過伸、扭轉而影響內固定作用。

2、術後必須嚴密觀察下肢功能。有少數病人在術中喚醒時手足活動自如,但術後仍會發生障礙,一旦發現應即重新手術減少撐開程度,解除脊髓的牽張。

3、術後2~3日拔除負壓引流,術後2周拆線。術後3個月套用石膏背心或支架保護,可以早期起床。術後5年取出Luque棒。

4、取出鋼絲時,因有剪斷鋼絲後的銳端,進入硬膜外間隙可有直角短勾,故比穿入鋼絲時更容易損傷脊髓。應先平整鋼絲,再順鋼絲彎度用扁咀鉗逐步卷出,最好在椎板上緣鋼絲入口處,將骨質斜形切除少許,拔出時鋼絲的直角即成弧形,然後剪斷拔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