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SAM神弓攜帶型防空飛彈

“神弓”飛彈直徑72毫米,彈長1.673米。飛彈重量10.6公斤,最大飛行速度880米/秒,最大射程7公里,最小射程500米,最大射高3800米,最小射高10米。它採用了新型的雙波段紅外點源導引頭和新的目標識別區,導引頭工作在3.5~5微米,取代傳統飛彈上的光學掃描技術,增強了全向攻擊能力並大大提高了抗干擾能力,能夠在強大的紅外干擾條件下有效地捕捉目標。

KP-SAM神弓攜帶型防空飛彈 KP-SAM神弓攜帶型防空飛彈

韓國KP-SAM神弓攜帶型防空飛彈

過去人們談及韓國軍隊的攜帶型防空飛彈,不是法國制“西北風”,便是美國造“毒刺”。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期間,韓國政府在重要比賽場館附近部署“西北風”防空飛彈來承擔賽場空域保衛任務。這成為奧運史上一件奇事。但韓國人後來想到這件奇事時卻感到不是滋味,因為所用的並不怎么複雜的武器畢竟是外國貨。為此,韓國人要造自己的攜帶型防空飛彈的心情更強烈了。

歷經10多年努力,韓國自己的攜帶型防空飛彈終於亮相。據韓國聯合通訊社11月1日報導,韓國軍隊與LG·伊諾特公司簽署了一項價值一億美元的契約,採購由本國專家研製的KP-SAM“神弓”攜帶型防空飛彈。韓軍官員稱,LG·伊諾特公司每年要為現役部隊生產數百枚“神弓”。該飛彈的威力比大名鼎鼎的美國“毒刺”飛彈還要厲害,不僅能獨立作戰,還能融入國家範圍的防空指揮網中,形成“系統作戰”的巨大效益。

低空、超低空突防已經成為現代作戰飛機的重要突防樣式,貼地飛行也成為武裝直升機的家常便飯。雷達制導的地空飛彈對這類目標常常無能為力,而且設備複雜、不易操作。攜帶型防空飛彈因為機動靈活、操縱簡便、殺傷率高、不易被發現壓制而成為對付此類目標的利器,被稱為低空飛機的殺手。

“神弓”飛彈研製工作從20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韓國軍方重點研究了美國“毒刺”、法國“西北風”和俄羅斯“針”等攜帶型防空飛彈的各自的主要性能特點和不足,明確了韓國自製攜帶型防空飛彈的發展方向。比較而言,韓國軍方更看好俄羅斯的“針”。在研製過程中,韓國得到了俄羅斯方面的技術支持,“神弓”最初的樣品還借用了俄制SA-18“針”式飛彈的戰鬥部。目前披露的“神弓”攜帶型防空飛彈生產型由飛彈、發射筒、扣擊扳機、熱電池/冷氣瓶、目標指示器組成。“神弓”飛彈採用了集成化的電子線路,簡化了結構,提高了可靠率;採用了自動轉向裝置,飛彈在飛離發射筒後能自動轉向目標方向,簡化了操作程式;新研製的發動機進一步提高了飛彈的速度和射程,提高了對付高速目標的能力。可以說,“神弓”是採用了大量新技術的新一代飛彈系統。

近些年防空實戰經驗表明,攜帶型飛彈攻擊飛機特別是以尾追方式攻擊飛機時,在命中的情況下經常不能有效地摧毀飛機。由於戰鬥部受彈體本身限制,不可能無限地增大。針對這種情況,“神弓”飛彈採用了一種另樣的制導程式,使飛彈的瞄準點在即將命中目標的最後一刻從飛機發動機噴管處轉移到機身中部,這就大大提高了飛彈對目標的毀傷機率。

在飛彈系統的偵察、通信、指揮方面,“神弓”飛彈提高更大。它加裝了一種新型的“戰鬥力倍增器”,即目標警戒數據顯示系統。這個系統包括一台數據顯示器和一條無線數據鏈。這個系統類似目前先進作戰飛機上的數據傳輸系統。它可以接收並顯示師級防空警戒雷達傳送的目標航跡信息,提供警戒雷達和敵/友飛機航跡的大致方向。

整個“神弓”飛彈系統體積比一個手提箱大不了多少,其顯示器的顯示範圍也只有15公里,但它已融入韓國龐大的自動化防空指揮網中,其意義重大。在此以前,韓軍的便攜防空飛彈搜尋目標大多靠目視和耳聽,最好的情況也是幾個並聯裝車,再裝一個小型的搜尋雷達或紅外搜尋裝置,這樣系統的搜尋範圍小,而且由於飛彈射程有限,只能守株待兔,等著飛機臨空攻擊時才能給予一擊。裝備該系統後,可以使射手清楚地了解空情,適時機動,主動出擊,對敵方飛機進行狙擊,大大提高了作戰效率,甚至改變了攜帶型防空飛彈的作戰樣式。目前除韓國“神弓”飛彈外,只有美國、俄羅斯有類似的裝置。

“神弓”飛彈還配備一個被動輻射探測器。它通常被戴到發射手頭盔的前部,可以探測現代作戰飛機的地形跟蹤雷達和巡航飛彈的無線電高度表的輻射能,及早發現目標並計算判斷目標的航跡。這就是說,“神弓”還具有很強的反巡航飛彈的能力,這方面可以用來替代昂貴的大型防空飛彈。一系列新技術的套用使“神弓”飛彈的總體作戰效能比法國“西北風”系統提高了6倍,其射程和機動攻擊能力要高於採用單通道紅外製導的美國“毒刺”飛彈。它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先進的“三代半”攜帶型防空飛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