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業工程

IE工業工程

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AIIE)對工業工程的定義是:工業工程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定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術,以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

基礎知識

簡介

IE英文為(industrial engineering),中文翻譯為工業工程.發展歷程為:起源於19世紀美國人泰勒,他最先提出了時間研究,被後人稱為工業工程之父。成功套用於福特汽車公司,使福特汽車公司迅速崛起.在七十年代流行於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

年代 人 員 業 績
第一期 (19世紀中後期) E. WHITNEY 互換性方式原理髮表(1800) -所謂互換性方式是把公差賦予一切產品,不管什麼產品相互之間都可以交換的性質
第二期 (19世紀末期) F.W TAYLOR 科學管理法的創立:工時定額研究(1886) -確立IE基礎 -取得一人一日的工作量標準,改善工作方法
F.B GIBRETH 動作研究(1911年) —人的基本動作分為18種類,尋找最好的方法
第三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E.M A Y O MORAL的發現
W .A SHEWART 創造管理圖(1931年)
第四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AIIE(美國IE學會)創立 1948年

IE是一門所謂IE是對綜合人、材料、設備、能源等所有系統進行設計、改善、穩定化為目的的。集技術與管理於一體的邊緣科學。將綜合後的所有系統進行穩定化時,為了顯示和評價形成的結果,使用工學分析或設計原則與技法,同時使用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專業知識或技法。

IE定義 :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及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定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以及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

簡而言之, 就是運用人、機、料、能、信做最有效的組合。 以達到低成本的輸入高效益的產出(OUT PUT)

IE目標 :是設計一個生產系統及該系統的控制方法,使之成本最低,具有特定的質量水平,並且這種生產必須是在保證工人和最終用戶的健康和安全的條件下進行。

IE的特點:(1)以人為中心進行設計,注重人的因素。

(2)面向微觀管理:關注減少浪費,降低成本。

(3)重於方法的改善: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上,以提高效率為目的。

基礎IE

IE專業入門課.基礎IE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動作研究,時間測定及現場管理最佳化。

基礎IE的全過程為:利用程式分析、操作分析、動作分析研究獲得最佳程式和方法,然後再利用作業測定將所有作業制定出標準時間。

日本對工業工程(IE)的新定義

日本IE協會(JIIE)成立於1959年。當時對IE的定義是在美國AIIE於1955年的定義的基礎上略加修改而制定的。其定義如下:

“IE是對人、材料、設備所集成的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為了對系統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在利用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中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的同時,還採用工程上的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

此後,根據AIIE的修改和補充,又在“人、材料、設備”上加上了信息和能源。

JIIE根據IE長期(特別戰後)在日本套用所取得的成果和廣泛的套用,IE不論在理論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JIIE深感過去的定義已不適於現代的要求,故對IE重新定義。其定義如下:

“IE是這樣一種活動,它以科學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財、物、信息、時間等經營資源,優質、廉價並及時地提供市場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同時探求各種方法給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們帶來滿足和幸福。”

這個定義簡明、通俗、易懂,不僅清楚地說明了IE的性質、目的和方法,而且還特別對人的關懷也寫入定義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也正是IE與其它工程學科不同之處。這個定義可供我們了解IE的參考。

IE工業工程包含的內容 IE工業工程包含的內容

IE工業工程是改善效率、成本、品質的科學方法,是對人、物料、設備、能源和住處進行規劃、設計、管理、改進和創新等活動,使其達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益的目的的一項活動。IE(工業工程)在日本也被稱為"生產技術"或"管理工學"。IE的基礎是最早來自於"工作研究"。現階段的IE(工業工程)的主要工作範圍大致是: 工程分析、工作標準、動作研究、時間研究、時間標準、時間價值、價值分析(V.A)、流程最佳化、工廠布置、搬運設計等。

發展簡史

科學管理時代(20世紀初~30年代中期)

工業工程時代(20世紀30年代後期~現在)

1,吸收數學與統計學知識,創立了一系列IE原理與方法,( 30年代後期~40年代中期)

2,運籌學發生影響的時期(40年代中期~70年代)

3,工業與系統工程時期(70年代~現在與未來)

發展趨勢

1﹐研究對象和套用範圍逐步擴大到系統整體;

2﹐廣泛採用計算機和管理信息系統作為支撐﹔

3﹐製造過程向高效﹐集成﹐和柔性的方向發展。(CAD/CAM,FMC/FMS,CIMS,MRPII,ERP,JIT)

4﹐突出重視生產率和質量的研究﹒

5﹐更加重視人的作用﹐注重研究人與機器的最佳結合﹐要研究在高效率設施條件下﹐人的適應性和提高生產率的問題﹗

工程師

角色

1,工業工程師是診斷工廠、改善企業體質的醫生

2,長期計畫的規劃者

3,多元化經營的構想者

4,多專長人力管理的促成者

5,高階層決策的顧問者

任務

1、人活動的子系統設計

–產品(貨物與服務)的設計

–過程的設計

–製造(生產)系統的設計

–物流設施規劃

–工作流程設計

–工作地設計

–維護與輔助工作程式設計

–安全程式設計,等。

2、管理控制子系統設計

–全信息系統設計

–組織設計

–資源配置與 定位

–質量保證系統設計

–運作控制

–庫存控制

–MRP/MRP2/ERP、JIT或TOC系統的設計

–人力資源規劃與控制

–再造(Reengineering) 3、公用服務子系統設計

–目標戰略與規劃、建模、分析和決策

–市場研究與行銷(marketing)

–供應保障(Logistics)與供應鏈管理(SCM)

–客戶關係管理(CRM)

–企業內外部合作

–企業業績測試、評價與改進

–政策法規與溝通的支持資料庫

–金融與投資監測、分析與決策

–再造決策,等。

4、企業測度指標

–第一類測度指標:

·產銷量、庫存和運作費用,或

·生產率、成本和利潤率

·交貨期(T)、成本(C)和質量(Q),等。

–第二類測度指標:

·質量水平

·企業競爭力

·員工素質,等。

5、運作規劃與控制

–產品開發

–行銷計畫

–對信息流、物流的規劃與控制

–CRM

–供應商選擇、管理與合作

–採購與庫存控制

–財務控制

–外部變化(干擾)

素質技能

1、 有工業工程專業或其他相關專業的本科以上學歷
2、 具有工程與管理方面的知識與訓練
3、 具有觀察試驗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
4、 具有綜合分析、集成能力和規劃設計能力
5、 有較強的協調、社交能力,能適應各種複雜局面,善於創新
6、 有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
7、 具有計算機中級套用能力和外語閱讀能力
8、 敢於和善於提出新見解、新思路,並能夠及時接受、倡導、推進暫時沒有一定部門或崗位負責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

解決途徑

(一)問題的解決與決策(problem solving & decision making)

(1)確定問題:先了解問題性質及癥結所在。

(2)分析問題:從找資料、記錄現況、了解限制條件、探討問題,以深入問題。

(3)尋求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案。

(4)評估諸項方案,決定最佳決策。

(5)採取行動。

(6)考核行動結果,再提更佳解決途徑。

(二)系統與方法工程(system & method engineering)

從資料收集、組織、分析以及如何安排等數理計算及專門技術的方法來解決難題。

(三)工業工程的基本方法(簡單介紹)

1、調查與實證:提問技術

2、定量分析:量化分析

3、簡化

4、連續改進

5、不斷創新

6、抓主要矛盾-TOC方法

公理意識

IE公理:

“一個人工或人參與的系統總是可以改進的,除非它已經消亡或不值得再利用了”

IE意識 :

不斷改進創新的意識,

以人為中心的意識,

成本和效率意識,

問題和改革意識,

全局和整體意識,

工作簡化和標準化意識,

快速回響需求意識等。

讓我們記住”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

常用技術

美國G.薩爾文迪主編的《工業工程手冊》根據哈里斯對英國667家公司套用IE的實際情況調查統計,常用的方法和技術為以下32種:

(1)方法研究;

(2)作業測定(直接勞動);

(3)獎勵;

(4)工廠布置;

(5)表格設計;

(6)物料搬運;

(7)信息系統開發;

(8)成本與利潤分析;

(9)作業測定(間接勞動);

(10)物料搬運設備運用;

(11)組織研究;

(12)職務評估;

(13)辦公設備選擇;

(14)管理的發展;

(15)系統分析;

(16)庫存控制與分析;

(17)計算機編程;

(18)項目網路技術;

(19)計畫網路技術;

(20)辦公室工作測定;

(21)動作研究的經濟成果;

(22)目標管理;

(23)價值分析;

(24)資源分配網路技術;

(25)功效學;

(26)成組技術;

(27)故事與可操作性分析;

(28)模擬技術;

(29)影片攝製;

(30)線性規劃;

(31)排隊論;

(32)投資風險分析。

以上內容是按套用的普及及程度大小次次序排列的。

IE改善

IE就是指INDUSTRIAL(工業) ENGINEERING(工程) 它由兩字詞之首字母組合而成。IE的基礎也是最早的起源來自於『工作研究』,而『工作研究』的主要構成是來自泰勒的『工作研究』與吉爾布雷斯的『動作研究』二者所構成。 IE的主要範圍 :*工程分析 *價值分析(V.A) *動作研究 *工作標準 *時間研究 **時間標準 *工廠布置 *運搬設計

改善(IE)七大手法有 :

1.動改法 改善人體動作的方式,減少疲勞使工作更為舒適、更有效率,不要蠻幹。

2.防錯法 如何避免做錯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夠具體實現。

3.五五法 借著質問的技巧來發掘出改善的構想。

4.雙手法 研究人體雙手在工作時的過程,藉以發掘出可資改善之地方。

5.人機法 研究探討操作人員與機器工作的過程,藉以發掘出可資改善的地方。

6.流程法 研究探討牽涉到幾個不同工作站或地點之間流動關係,以發掘出可供改善的地方。

7.抽查法 借著抽樣觀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問題的真象。

涉足領域

(1)人才分布:IE專業的人才分布在社會的各個領域,諸如銀行、電網、石油、物流、電子、通訊、諮詢管理、項目管理、機械、建築、交通等。IE的人才為交叉學科培養後的複合型人才。從某種角度講與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單一學科研究人才完全相反。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儘量全面地分析問題,提升對事物的認知度。總而言之,企業有效選拔IE人才能夠幫助企業很好的發現問題,並協調有效人力、物力解決問題,最終助推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2)研究領域:IE研究學者摒棄片面的、狹隘的、盲人摸象的研究方法,在把握全局的整體面貌後對症下藥,有重有輕,有詳有略,有主有輔。目前國內的IE研究較多集中在解決企業生產管理方面,其他領域也在不斷的探索與發展中前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