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9“蠍子”截擊機

F-89“蠍子”(Scorpion)截擊機是20世紀 50 年代美國空軍的主力重型截擊機,它是那個年代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中堅力量。在長達 17 年的服役生涯中,F-89 共裝備了美國空軍的 39 箇中隊。在其全盛時期,從緬因到阿拉斯加、從格陵蘭到冰島,美國空軍的重要基地中都可以看到 F-89 的身影。F-89 是當時]美國空軍應對蘇聯核威脅的一顆重要棋子。

基本信息

研製過程

二戰末期,美國陸軍航空隊開始考慮研製 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的替代機型,1945 年 3 月 23 日,陸航正式發出研製下一代夜間戰

F-89“蠍子”截擊機F-89“蠍子”截擊機

斗機的招標書,要求新飛機採用常規動力(就是螺鏇槳動力,後來修改,允許採用噴氣動力);在 10,668 米高度的最大速度達 845 公里/小時或海平面最大速度 885 公里/小時;爬升至 10,668 米(35,000 英尺)高度需時 12 分鐘;航程 965 公里。標書發出後,貝爾、聯合-伏爾提、寇蒂斯、道格拉斯、固特異和諾斯羅普六家公司分別提交了各自的設計方案。

由於螺鏇槳飛機的最大速度難以達到軍方的要求,所有的設計方案均不約而同選擇了噴氣發動機作為飛機的動力裝置。經過初步審核後,寇蒂斯、道格拉斯和諾斯羅普的方案獲準進入原型機競爭階段。

諾斯羅普於 1946 年 5 月 3 日獲得製造 2 架原型機的契約,飛機編號為 XP-89,契約要求首架原型機必須在契約簽定後的 14 個月內交付。XP-89 體形龐大,體現了諾斯羅普的一貫設計風格。XP-89 長 15.24 米、機高 5.48 米,翼展 15.85 米,機翼為小展弦比薄型平直翼,這種機翼可在不犧牲良好的低速穩定性前提下獲得較高的速度(早期的後掠翼戰鬥機無法兼顧兩者)。機翼的氣動控制面沒有採用傳統的襟翼、副翼,而是採用了全翼展開縫襟翼,在正常飛行狀態下,外側襟翼發揮普通正常副翼的作用,降落時內外側襟翼聯動形成全翼展襟翼;在飛機需要減速時,襟翼像蚌殼一樣上下打開,發揮減速板的作用。XP-89 的所有氣動控制面均由液壓驅動。

飛機的動力為兩台單台推力 1,816 公斤的通用電氣 TG-180-01 渦輪噴氣發動機,發動機並列安裝在機翼下機腹兩側。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前起落架很短,鼻輪為雙輪設計;主起落架裝在翼下,向內收起,主機輪為直徑較大的高壓輪胎,輪胎的寬度很窄,可以收入纖薄的機翼內。

在原設計中,武器為裝在機頭炮塔內的 4 門 20 毫米機炮。當時曾考慮過兩種炮塔,一種是馬丁公司的產品,這種炮塔的可 360 度鏇轉,機炮仰角為 105 度,機炮可根據需要伸出或收入機鼻內;另一種是諾斯羅普自家的設計,該炮塔的射擊錐面只有 30 度。由於研製進度拖延,兩種炮塔在 XP-89 原型機出廠時也未能完成。

1948 年夏,渾身被漆成黑色 XP-89 原型機駛出設在加州的諾斯羅普廠房的大門。在經過了一系列地面滑行和剎車測試後,XP-89 原型機被運到位於加州北部沙漠莫洛克乾湖的空軍試飛中心(即現在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在此期間,空軍將戰鬥機編號中的字母 P(英文驅逐機的首字母)換為 F,因此 XP-89 的編號也在 1948 年 6 月 11 日正式改為 XF-89。送抵莫洛克乾湖後,空軍的地勤人員和飛行員覺得 XF-89 高聳的尾翼和低垂的機頭看上去活象一隻準備撲向獵物的毒蠍,於是他們便為 XF-89 起了蠍子這個綽號,後來空軍採納了這個綽號,用其為 F-89 正式命名。

1948 年 8 月 16 日,在諾斯羅普公司試飛員弗雷德·布切爾的操縱下,XF-89 完成了首次試飛。初步試飛的結果令人鼓舞,試飛員們對 XF-89 大加讚譽。但空軍卻對試飛結果半信半疑,並下令在 XF-89、XF-87“黑鷹”和海軍的 XF3D-1“空中騎士”間進行對比試飛。試飛的結果非常有趣,例如在座艙布置這項目上,XF-87 的設計最佳,XF3D 位居次席;而在維護保養這一環節上,XF3D-1 勝出,XF-87 屈居亞軍。儘管在很多單項對比項目中墊底,XF-89 卻仍然獲得了評估小組的垂青,贏得對比測試。評估小組的結論很簡單:XF-89 擁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大的發展潛力。

美國空軍於 1949 年 6 月授予諾斯羅普一份價值 4,800 萬美元的契約,要求諾斯羅普改進第 2 架 XF-89 原型機,生產 48 架 F-89A 及供

F-89A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試飛F-89A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試飛

後勤保養使用的零部件、特殊工具和地面設施。第 2 架 XF-89 最明顯的改進是重新設計機鼻,取消原定安裝在此處的鏇轉炮塔,代之以 6 門固定前射 Mk.24 型 20 毫米機炮。修改後原型機編號改為 YF-89,它於 1949 年 11 月 15 日完成首飛。

1950 年 2 月 22 日,XF-89 原型機在第 2 階段試飛中失事,F-89 身上的種種問題開始浮出水面。經過調查發現,造成飛機墜毀的原因是水平尾翼出現震顫造成平尾失效所至。調查人員還發現,早在模型吹風階段,空軍就指出在 F-89 身上存在包括機尾震顫在內的大量問題,但在 XF-89 身上沒有得到解決。鑒於 F-89 存在著安全問題,空軍下令 YF-89 停飛進行改進,F-89A 的生產立即停止。

在空軍的要求下,YF-89 進行了大量修改。機鼻被完全重新設計,長度加長 91 厘米,變得更為尖削。武器除了 6 門機炮外還增加了 AN/ARC-33 雷達和休斯 E-1 火控系統。推力為 1,816 公斤的 J35-GE-3 發動機被推力 2,361 公斤的 J35-A-12 發動機取代,後者裝有加力燃燒室,加力推力達 3,067 公斤。發動機進氣道也進行了重新設計,附面層隔道改為外置,進氣道外側加裝可開合的輔助進氣口,以在地面運行時為發動機提供更多的空氣。發動機的尾噴管同樣進行了很多改進。工程人員認為,發動機噴射氣流流向尾翼是造成機尾震顫的主要原因。為此,發動機尾噴管後方的機身上加裝了導流板,以讓噴射氣流遠離飛機尾翼。

YF-89 身上的最後一項改進措施是將翼尖吊掛的 1,135 升可拋式副油箱換為更為流線的不可拋油箱,油箱容量不變。改進工作完成後,編號已經變為 YF-89A 的原型機於 1950 年 6 月 27 日成功完成試飛,F-89 的試飛工作得以恢復。

型號發展

F-89A

由於美國空軍急需截擊機來應對蘇聯的核威脅,XF-89 和 YF-89 的試飛工作還未結束,F-89A 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了生產。美國總統哈里•杜

1948年8月16日,XP-89進行了首飛1948年8月16日,XP-89進行了首飛

魯門於 1949 年 1 月下令訂購 58 架 F-89A,同年 9 月又追加訂購27 架。XF-89 在 1950 年 5 月 22 日發生墜機事故後,調查組發現 F-89 身上存在大量問題,F-89 的試飛和生產工作被立即叫停。  

當時美國空軍急切地希望儘快獲得 F-89,因為蘇聯已經在 1948 年 8 月成功進行了核子彈試爆,並在此之前成功研製了圖-4 重型轟炸機(蘇聯仿製生產的 B-29),初步具備了向美國投擲核子彈的能力,令美國本土防空壓力大增。美國空軍認為蘇聯轟炸機可以飛越北極上空向美國本土投擲核子彈。儘管心急如焚,但美國空軍實在無法接受有安全隱患的產品。在 YF-89A 進行修改期間,空軍停止了 F-89A 的生產,只接收了 3 架接近完工的 F-89A。並讓這 3 架 F-89A 加入到試飛測試的行列中。與 YF-89A 的不同之處在於,F-89A 裝上了包括 6 門 20 毫米機炮在內的全部武器。

空軍於 1950 年 9 月 28 日接收了 3 架量產型 F-89A 的第 1 架,剩下的 2 架在數星期後交付。這 3 架 F-89A 本質上同 YF-89A 完全相同,它們身上進行了所謂的“快速整修”改裝。“快速整修”其實就是在水平尾翼升降舵和平尾鉸接處上下加裝多個角形阻尼。此外,3 架 F-89A 還對多種噴射氣流導流板方案進行了測試。

在作了一系列改進後,機尾震顫的問題終於被解決。F-89A 的生產也在 1951 年 1 月恢復,但只生產了 18 架,剩下的飛機則轉為 F-89B 和 C 型。在空軍接收的 18 架 F-89A 中,8 架充當測試用機,剩下的飛機用來訓練地勤人員。不過到 1952 年夏季,也就是 F-89B 開始服役將近一年後,還是有少量的 F-89A 交付給了作戰部隊。

F-89B

F-89B 同 F-89A 在外形上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但內部設備卻大有不同。B 型安裝了利爾 F-5 自動駕駛儀、儀表降落系統、斯佩里零位指示器。由於早期的 F-89A 和 F-89B 的發動機經常出現故障,空軍為這些飛機換裝了推力為 2,315 公斤(加力推力 3,067 公斤)的 J35-A-21A 渦噴發動機。新發動機裝有滑油淨化裝置,加力燃燒室也有所改進,動力控制更為順滑。

首架量產型 F-89B 於 1951 年 2 月交付給空軍。1951 年 6 月,F-89B 正式裝備駐加州漢密爾頓基地的第 84 截擊機中隊和第 78 截擊機中隊。第 78 中隊是空軍防空司令部唯一一支完全裝備 F-89B 的作戰單位。

到 1951 年 9 月停產時,F-89B 共生產了 37 架。1954 年,所有的 A 型和 B 型從防空司令部退役,移交給空中國民警衛隊。最早配備 F-89B 的空中國民警衛隊作戰單位是威斯康星州空中國民警衛隊第 176 截擊機中隊。

F-89C

F-89C 是 F-89 早期機型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改型,從 C 型開始,F-89 才進入實用化階段。F-89C 身上實施了空軍要求的所有改進措施,前後共生產了 163 架。和 F-89B 相比,C 型的外形變化不大,只是在生產了 50 架後,更換了強度更大的水平尾翼和升降舵,原來外置的角形阻尼改為內置阻尼。後來,以前生產的 F-89 都接受了改裝,將平尾上的阻尼改為內置。
為了改善飛機性能,F-89C 的部分內部設備進行了升級。燃油系統加裝了淨化系統,大大減小了燃油蒸汽爆炸的可能性;翼尖油箱安裝了閥門,可以在飛行中釋放燃油;座艙的空調和增壓系統也作了改進。此外,飛機還加裝了為自動駕駛儀提供人工水平信息的利爾垂直陀螺儀。

雖然進行了大量改進,但 F-89C 仍是問題多多。早期的 F-89C 的發動機可靠性極低,發動機在使用中故障頻頻,這些 F-89C(第 1、5、10、15 和 20 批次)不得不同早期的 F-89B 一樣,換裝了 J35-A-21A 發動機。從第 25 批次開始,F-89C 安裝上了推力為 2,542 公斤的 J35-A-33A 發動機。該發動機不僅擁有更大的推力,還重新設計了進氣口、除冰裝置、導流葉片及發動機前支架。另外,機身下的進氣口距離地面太近,起飛滑跑時就象一台巨大的真空吸塵器,很容易吸入跑道上的異物。為解決這個問題,製造商在發動機進氣口處加裝可收放的濾網。

然而,“蠍子”的麻煩並未就此結束。從 1952 年春季到夏季短短几個月時間裡,F-89C 便因機翼結構問題墜毀了 6 架。其中有一架甚至在底特律國際航展眾目睽睽下失事。F-89 機群被迫再次停飛。經過調查發現,造成飛機墜毀的原因是一種被稱為“氣動彈性”的未知氣動現象。在飛機進行大過載機動時,氣動彈性會在翼尖處向機翼施加扭力,當扭力超過機翼和機身結合點的強度時,機翼就會折斷。真相大白後,製造商大大加強了機翼的強度,機翼與機身的結合部件改為鍛造鋼製產品。共有 194 架 F-89A、B 和 C 型被運回諾斯羅普的工廠更換機翼。在此期間,F-89 停飛時間長達 14 個月。
F-89C 於 1951 年 9 月 18 日完成首飛,但受發動機和機翼結構問題的困擾,F-89C 機群直到 1954 年才形成戰鬥力。1952 年 1 月,緬因州普里斯克空軍基地的第 74 截擊機中隊率先裝備了 F-89C,其他作戰單位隨後很快也陸續裝備了 F-89C,但沒過多久,這些飛機就因發動機和機翼結構問題停飛。美國空軍當時對截擊機需求急切,完成改裝的飛機立即直接飛往作戰部隊。這次改進相當成功,完成改裝的 F-89C 成為當時美國空軍安全記錄最好的飛機之一。
隨著 F-89 新改型的服役,F-89C 於 1954 年開始從空軍退役。退役的飛機被空中國民警衛隊接收。F-89C 共裝備了空中國民警衛隊的七個截擊機中隊,F-89C 在國民警衛隊中一直服役到20世紀 60 年代。

F-89D

F-89D 與早期型的 F-89 有很大不同,最顯著的變化就是 F-89 用空空火箭完全取代了傳統的機炮。早在 1943 年陸航就計畫為未來的全天候截擊機裝備空空火箭。但20世紀 40 年代美國空軍戰機的火箭均為空地火箭,掛在 F-89A、B 和 C 翼下火箭發射掛架上的就是 127 毫米空地火箭。到 20世紀50 年代,美國空軍開始研製空空火箭,以應對威脅不斷增加的蘇聯轟炸機。當時,美國空軍將可能飛越北極點對美國本土空襲的蘇聯轟炸機視為心頭大患。空軍的懷特海德將軍甚至提出在北美 B-57 轟炸機基礎上研製一種裝備 300 枚空空火箭的截擊機。

美國空軍的空空火箭以二戰德國使用過的 R-4 空空火箭為藍本,德國空軍在二戰末期曾使用這種火箭攻擊盟軍轟炸機。新型空空火箭的全稱為可摺疊尾翼航空火箭(FFAR),彈徑 70 毫米,名字來自當時大受歡迎的卡通片主角巨鼠(Mighty Mouse)。火箭的戰鬥部裝有高爆炸藥,有效射程達 1,882 米。美國空軍當時裝備這種火箭的截擊機還有 F-86D“佩刀”和 F-94C“星火”,其中 F-86D 在機腹處的可收放式彈艙內裝有 24 枚,洛克希德 F-94C“星火”則在機頭安裝 24 枚。諾斯羅普在做了一番研究後,決定將空空火箭裝在 F-89D 的翼尖吊艙內,並改裝了一架 F-89B 進行測試。當時,上述三種飛機都被美國空軍正式列裝,但只有 F-89 服役到20世紀 60 年代。

經過巧巧妙設計,諾斯羅普將翼尖吊艙一分為二,前 1/3 部分為火箭發射器,內有 52 根火箭發射管,飛機總共可攜帶 104 枚“巨鼠”空空火箭,大大超過了 F-86D 和 F-94C 的 24 枚。吊艙剩下 2/3 部分仍為油箱,其長度和直徑都比 F-89C 的翼尖油箱有所增加,可容納 1,166 升的 JP-4 燃油。根據需要,飛行員可以選擇一次齊射、兩次齊射(分別發射 62 枚和 42 枚)或三次齊射(分別發射 42 枚、32 枚和 30 枚),如果選擇一次齊射,所有 104 枚火箭會在 0.4 秒的時間內發射完畢,火箭齊射形成的彈雨足以覆蓋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域,而只要有一枚“巨鼠”命中目標,便可摧毀當時任何一種蘇聯轟炸機。

除了武器方面的變化外,F-89D 還有多項改進。在配備了空空火箭後,F-89D 將機頭的 6 門 20 毫米機炮取消,整個機鼻部分重新設計,以安裝休斯 E-6 火控系統 ,該系統由 APG-40 雷達和 AN/APA-84 火箭彈道計算機組成。原來安裝機炮的空間裝上容量為 992 升的油箱。此外,F-89D 左右翼下還可各掛一個 757 升的副油箱,這樣一來,戰機的總載油量達到 10,727 升,作戰半徑也因此擴大到 644 公里,幾乎是 F-86D 和 F-94C 兩倍。

YF-89D 原型機於 1951 年 10 月 23 日首飛,頭兩架量產型機 1952 年 6 月 30 日交付空軍。在 F-89 機隊因機翼結構問題全體停飛前,F-89D 已經生產了 125 架,這些飛機便留在諾斯羅普工廠中,等待更換機翼。第一支裝備 F-89D 的作戰單位是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的第 18 截擊機中隊。該中隊於 1954 年 1 月 7 日進入戰備狀態。

服役後,F-89D 在使用中陸續又暴露出一些技術缺陷。首先是在飛行高度超過 9,144 米後發動機推力會大幅下降,針對這個問題,空軍和廠方起初進行了一些改進,但絲毫不見成效。後來才發現,問題出在動力控制單元中的溫度感測器上,在將該單元覆蓋起來後問題方得以解決。其次,火箭發射管管壁太薄,發射火箭時存在爆炸的危險,該問題通過加厚發射管管壁厚度順利解決。

1953 年 10 月,美國空軍開始考慮為 F-89D 裝備休斯 GAR-1“獵鷹”(Falcon)空空飛彈,並改裝了 3 架 F-89D,將飛彈裝在飛機翼尖的彈艙內。一架改裝後的 F-89D 於 1955 年 1 月 27 日首次成功試射了“獵鷹”飛彈,擊落了一架 QB-17 靶機。

F-89D 共生產 682 架,是“蠍子”家族中產量最大的機型。F-89D 在防空司令部、阿拉斯加防空司令部和東北防空司令部一直服役到 1958 年,隨後被移交給國民警衛隊。最後一支使用 F-89D 的作戰單位是駐紮在冰島凱夫拉維克(Keflvak)的第 57 截擊機中隊,該中隊的 F-89D 直到 1962 年 1 月才被康維爾 F-102A 取代。第一支裝備 F-89D 的國民警衛隊作戰單位是北達科他州空中國民警衛隊第 178 截擊機中隊。

F-89H

F-89G 計畫胎死腹中後,諾斯羅普決定用休斯 E-1 火控系統和獵鷹空空飛彈對 F-89D 升級。空軍同意了這一提議,並改裝了三架 F-89D 作為武器測試平台,其中一架獲得 YF-89H 的編號。經過短期的測試後,F-89H 於 1954 年 3 月投產。

F-89H 和 F-89D 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武器和火控系統。F-89H 的翼尖吊艙尺寸加大,前部彈艙被劃分為 6 個獨立的隔艙,其中三個隔艙內各有一枚 GAR-1“獵鷹”飛彈。“獵鷹”飛彈是一種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飛彈總重 60.8 公斤,射程 9.65 公里。正常狀態下,“獵鷹”飛彈存放在翼尖吊艙內部,預備發射時,隔艙上方的艙門打開,飛彈發射架伸出艙門,將飛彈推出艙外。剩下的三個隔艙內各裝 7 枚“巨鼠”火箭。這樣 F-89H 總共可以攜帶 6 枚獵鷹飛彈和 42 枚“巨鼠”火箭。F-89H 裝備了休斯 E-9CS 火控系統,該系統的計算機內置有兩種截擊模式供飛行員選擇。兩種模式分別是:超前追蹤模式(僅用於“巨鼠”火箭)、超前碰撞模式(用於“獵鷹”飛彈和“巨鼠”火箭)。

第一架量產型 F-89H 於 1955 年 9 月交付空軍,但直到次年 3 月 F-89H 才在密執安州沃特史密斯空軍基地正式進入現役,比原先的計畫晚了將近兩年。F-89H 共生產了 154 架,它同時也是諾斯羅普霍桑工廠生產的最後一種 F-89。由於康威爾 F-102A“三角劍”超音速截擊機的服役,F-89H 在空軍的服役時間很短。從 1957 年 11 月起,F-89H 開始逐漸向空中國民警衛隊移交。到 1959 年 9 月,所有現役的 F-89H 全部被國民警衛隊接收。

F-89J

F-89J 是“蠍子”的終極改型,其裝備數量僅次於 F-89D,但 F-89J 並非全新製造,而是從現有的 F-89D 改裝而成。F-89J 最引人注目之處是裝備了核裝藥戰鬥部的 MB-1“妖怪”空空火箭,從而成為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戰鬥機。MB-1“妖怪”是一種無制導空空核火箭,彈重 379 公斤,射程 9.65 公里,戰鬥部為當量 1,500 噸的核彈。MB-1 主要用於攻擊大規模轟炸機編隊,必要時也可攻擊單個目標。F-89J 用休斯 MG-12 火控系統取代了早期機型上的 E-9FCS,新的火控系統允許飛機在大迎角爬升的狀態下,發射“妖怪”火箭攻擊高空飛行的轟炸機,並能控制截擊機迅速掉頭離開核爆炸區域。

F-89J 可在兩翼下特製掛架上掛載兩枚“妖怪”,其內側有兩個掛載 GAR-2 空空飛彈的掛架。此外,F-89J 取消了 D 型的翼尖武器吊艙(部分作戰單位仍保留了 D 型的翼尖吊艙),改為容量 2,271 升的油箱。

1957 年 7 月 19 日,隸屬於加州漢密爾頓空軍基地第 84 截擊機中隊的一架 F-89J 進行了“妖怪”火箭的首次試射。當天,這架 F-89J 在尤卡核實驗靶場上空 4,876.8 米高度上發射了“妖怪”火箭。實驗大獲成功,“蠍子”也因此成為歷史上第一種核武裝截擊機。為了證明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上空使用小當量核武器不會對居民健康造成任何損害,部分空軍的軍官當天志願站在火箭爆炸點下方的地面上。這次核爆炸並未對他們造成任何傷害——至少當時是這樣。

F-89J 於 1956 年 11 月開始交付,駐加州漢密爾頓空軍基地的第 84 截擊機中隊成為第一支裝備 F-89J 的作戰單位。該中隊在 1957 年元旦正式開始戰鬥值勤任務,按照“妖怪”火箭試射 7 個月前召開的國家安全會議的要求,每架飛機值勤時只攜帶一枚“妖怪”火箭。

共有 350 架 F-89D 被改裝成 F-89J,這些 F-89D 全部來自第 35 批次至第 75 批次。改裝工作於 1956 年 3 月到 1958 年 2 月在加州諾斯羅普帕姆代爾工廠進行。道格拉斯在 1956 年到 1963 年這段時間內,共生產了 3,150 枚“妖怪”火箭,這些火箭配備了 Mk.25 Mod0 或 Mod1 型戰鬥部。直到20世紀 60 年代初,在麥克唐納 F-101B“巫毒”和 F-102“三角劍”兩種裝備“妖怪”火箭的兩倍音速截擊機大量列裝前,F-89J 一直是防空司令部的核威懾力量。F-89J 可攜帶兩枚“妖怪”火箭、4 枚“獵鷹”飛彈和 104 枚空空火箭(使用 F-89D 的翼尖吊艙),是美國空軍歷史上威力最強大的戰鬥機。

從 1959 年 7 月起,F-89J 開始逐步退出空軍,退役的飛機照例由空中國民警衛隊接收。到 1962 年,共有 9 個國民警衛隊中隊裝備了 F-89J。空中國民警衛隊的 F-89J 一直服役到 1968 年,方被超音速截擊機取代。

夭折的方案

F-89 家族中還有數個獲得正式編號但未能投產的設計方案。F-89E 是在 F-89D 基礎上換裝推力為 9,700 磅的艾里遜 J71 無加力渦噴發動機。J71 發動機不僅加大了推力,還有著更好的燃油消耗率,能大大增加飛機的航程。諾斯羅普將一架 F-89C 的機身改裝成 XF-89E 原型機,但計畫最後被空軍放棄。XF-89E 原型機則被空軍用作發動機測試平台,用來測試新型發動機。
 

稍後不久,F-89E 的編號又被授予另一個方案。該方案是一種單座護航戰鬥機,動力是兩台推力各為 4,131 公斤的 J47-GE-21 發動機(曾被 B-47 轟炸機使用),機翼面積加大,機翼前緣後掠。武器為 108 枚空空火箭,火箭裝在機翼中段的大型武器/燃料吊艙內,主起落架艙也位於該吊艙內。F-89E 可根據需要在機鼻安裝 10 挺 12.7 毫米機槍,6 門 20 毫米機炮或 6 枚 MX-904 火箭。F-89E 的最大速度預計可達 1,107 公里/小時,作戰半徑 1,625 公里。F-89E 計畫僅僅發展到方案設計階段便告終止。

F-89F 是 F-89 更為先進的改型方案,動力裝置仍為 J47。機長 18.13 米、翼展 18.08 米,機高 6.4 米,機翼面積加大,前緣後掠,武器/燃油吊艙同 F-89E 一樣安裝在機翼中段。水平尾翼從垂尾上挪到機尾根部。武器/燃料吊艙前部裝有 6 枚“獵鷹”飛彈和 52 枚 70 毫米空空火箭,吊艙後部可容納 3,406 升燃料。F-89F 曾造出了木質模型,但飛機的預計重量持續增加造成性能不斷下降,空軍最後對其失去了興趣,並於 1952 年 8 月取消了該計畫。

F-89G 和 F-89F 十分相似,但保留了後期型 F-89 使用的 J35-A-35 發動機(推力 3,269 公斤)。該機準備裝備為 XF-106 研製的休斯 MA-1 火控系統,武器為“獵鷹”飛彈。F-89G 只發展到方案設計階段。

諾斯羅普還向空軍提出過兩種 F-89 的改型方案。一種採用了後掠翼和兩台推力各為 4,540 公斤的艾里遜 450E-1 發動機,後掠翼改裝自標準的 F-89A 機翼,後掠角為 35 度。由於採用了新的機翼和發動機,這種 F-89 的改型的最大速度預計可達 1,176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 19,202 米。另一個方案是三角翼設計,動力為兩台 J67 或 J71 發動機。武器是 204 枚 70 毫米空空火箭、8 枚“獵鷹”空空飛彈或 52 枚空地火箭。固定武器為 2 門 20 毫米轉膛炮。所有的武器均裝在機翼吊艙內。該方案的最大速度預計可以為 1,690 公里/小時(13,716 米高度)。上述兩種方案只發展到方案設計階段便被取消。

評價

“蠍子”是20世紀 50 年代美國空軍最重要的防空力量,它擔負著防禦蘇聯對北美發動核攻擊的重任。當時美國截擊機部隊的作戰任務相當的枯燥。飛行員們 24 小時輪流值班,時刻等待著緊急起飛的警報。但通常在緊急起飛後,飛行員會發現要攔截的目標不過是一架偏離航線的客機或是幾架加拿大漁業飛機,鬧出了不少笑話。其中有一次,一架第 465 截擊機中隊的 F-89D 在夜間緊急起飛,攔截來自北方的多個不明目標,但飛到跟前才發現是 7 架返航的漁業飛機,由於並排飛行而在地面雷達螢幕上顯示出很強烈的信號。
20世紀 5、60 年代是航空技術飛速發展的年代,誕生於這一時期的 F-89 的服役生涯注定是短暫的。從 20世紀50 年代末開始,隨著超音速的 F-101B 和 F-102 逐步列裝,F-89 開始從空軍中撤出,轉入各州的國民警衛隊。到20世紀 60 年代末,F-89 全部從國民警衛隊退役,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在整個“蠍子”項目中,諾斯羅普共生產了 1,067 架 F-89,空軍接收了其中 1,052 架。到退役時,F-89 共裝備了 39 個空軍作戰單位和 17 個空中國民警衛隊中隊。

性能參數

機型 F-89C F-89D F-89H
翼展 17.05 米 18.19 米 18.19 米
機長 16.3 米 16.41 米 16.41 米
機高 5.38 米 5.33 米 5.33 米
空重 9,489 公斤 10,896 公斤 11,438 公斤
總重 15,890 公斤 18,614 公斤 19,177 公斤
動力裝置 兩台艾利遜 J35-A-33 兩台艾利遜 J35-A-33A 兩台艾利遜 J35-A-35
單台推力 2,452 公斤 3,269 公斤 3,269 公斤
武器 6 門 20 毫米機炮、8 枚 127 毫米火箭 104 枚 70 毫米火箭 6 枚“獵鷹”飛彈、42 枚 70 毫米火箭
最大速度 917 公里/小時 1,024 公里/小時 1,024 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 12,192 米 15,240 米 15,240 米
航程 2,092 公里 4,184 公里 4,184 公里
乘員 2 人 2 人 2 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