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7夜鷹

F-117夜鷹

F-117A是美國前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隱身攻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正式作戰的隱身戰鬥機。設計始於70年代未,1981年6月15日試飛成功,次年8月23日開始向美國空軍交付,共向空軍交付59架。F-117A服役後一直處於保密之中,直到1988年11月10日,空軍才首次公布了該機的照片,1989年4月F-117A在內華達州的內利斯空軍基地公開面世。F-117A自裝備部隊以來參加了入侵巴拿馬、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多次實戰行動,戰果顯著。2008年退出現役。

F-117 夜鷹 隱身戰鬥轟炸機

F-117A 攻擊機F-117A 攻擊機
F-117A是美國前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隱身攻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正式作戰的隱身戰鬥機。設計始於70年代未,1981年6月15日試飛成功,次年8月23日開始向美國空軍交付,共向空軍交付59架。F-117A服役後一直處於保密之中,直到1988年11月10日,空軍才首次公布了該機的照片,1989年4月F-117A在內華達州的內利斯空軍基地公開面世。F-117A自裝備部隊以來參加了入侵巴拿馬、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多次實戰行動,戰果顯著。2008年退出現役。

參數

起飛前準備檢測的夜鷹攻擊機起飛前準備檢測的夜鷹攻擊機

F-117“夜鷹”(英文:F-117nighthawk)是美國空軍的一種隱身攻擊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以隱形技術設計的飛機。F-117由洛克希德公司設計生產,它的原型技術直接來源於海弗藍(HaveBlue)計畫。性能參數如下:
【尺寸數據】:機長20.08米,機高3.78米,翼展13.20米,機翼面積84.8平方米,展弦比2.05。 

【重量載荷】:空重13381千克,內部武器載荷2268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3814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1040千米/小時,最大正常使用速度MO.9,作戰半徑(無空中加油,帶2268千克武器)1056千米,限制過載+6g。

【機組人員】:1人。

【單機造價】:1.33億美元。

【武器配備】:AGM-65“小牛”空對地飛彈、AGM-88“哈姆”反輻射飛彈、GBU-10炸彈、GBU-27雷射制導炸彈、BLU-109B雷射制導炸彈、B61自由落體核炸彈。 

F-117在海灣戰爭時首次大規模部署使用,美國國防部預備在2008年財政年度前將所有的F-117退役,任務改由F-22與無人機取代

F-117三視圖F-117三視圖

設計與研發

維護中的F-117維護中的F-117
在F-117的設計中,其外形的設計已不能僅從常規氣動力(如升力和阻力)角度來考慮,而必須把外形與隱形聯繫起來,儘可能做到二者統一。前據介紹F—117A飛機的RCS值只有0.001、0.01平方米(沿方位BCS值),比一個飛行員頭盔的RCS值還要小。如此小的RCS值,部分是由於F—117A採用了各種吸波(或透波)材料和表面塗料,但更主要的是由於它採用了獨特的多面體外形。比如,一般來說地面雷達和機載雷達的探測角大都處於飛機軸平面的正負30度範圍之內,所以設計師們把F—117A大部分表面的傾角都設計成大於30度,這樣就可以將雷達波偏轉出去,而避開輻射源。設計師還把F—117A機身表面和轉折處設計成使反射波集中於水平面內的兒個窄波束,而不是象常規飛機那樣全向散射。這樣就能使兩波束之間的“微弱信號”與背景躁聲難以區別。這種波束很窄,以致於雷達不能夠得到足夠連續的回波信號,而難以確定是飛機目標,還是瞬變噪聲。在對待一些小部件的設計上,設計師也作了周密考慮。如座艙蓋接縫、起落架艙門和發動機維修艙門,以及機頭處的雷射照射器邊緣都設計成了鋸齒狀嵌板,並讓這些鋸齒邊緣與上述某窄波束方向垂直,這樣其反射汲就不會形成另外的波束,而與該窄被束方向一致。為了防止雷達波進入進氣口,設計人員除對發動機進行了專門處理外,重點對進氣口進行了特殊設計。進氣口用相距1.5厘米的吸波複合材料格柵禁止起來,以防止雷達波直接照射到具有強反射特性的發動機風扇葉片上。F—l17A的進氣口高約0.6米,寬1.5米左右。這么大尺寸的進氣口,一可以給發動機提供進氣,二可以提供冷卻空氣。冷卻空氣從進氣口旁路通過,在尾噴口處與發動機的排氣混合,然後排出去。這樣做,可大大降低發功機的排氣溫度,減少紅外特徵。此外,F—117A還採用了V形尾翼(全動式)、埋入式武器艙、可伸縮的天線等。總之,這一切都是為了減小飛機的RCS值,達到隱形的目的。
編隊飛行中的夜鷹編隊飛行中的夜鷹

F-117有著與F-15C鷹式戰鬥機相似的尺寸,它是單座雙引擎戰機,由2具通用電氣公司F404無後燃器型渦輪扇發動機提供動力,並配備四重線傳飛控系統。F-117可以接受空中加油。為了降低研發成本,F-117的電子設備,自動控制系統以及其它一些部分來源於F-16,F/A-18及F-15E等戰鬥機或是攻擊機。(這些零部件以備件名義在預算上出現,以使工程保密)為了達到隱形的目的,F-117犧牲了30%的引擎效率,並採用了一對高展弦比的機翼,然而,由於需要向兩側折射雷達波,夜鷹還採用了很高的後掠角的雙翼。F-117A有一套整合精密導引和攻擊系統的數位化飛航控制裝置。為了降低電磁波的發散和雷達截面積,夜鷹沒有配備雷達。導航系統主要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和高精確性的慣性導航裝置組成。自動任務規劃系統可以協調所有的攻擊任務,計畫出攻擊路線,並且自動執行,包含武器的釋放。目標可藉由紅外線熱影像儀確認,並利用雷射測量距離和標定雷射導引炸彈的目標。夜鷹機身內的兩個武器艙提供了2,300公斤(5,000磅)的酬載能力。一般而言是攜帶成對的GBU-10、GBU-12或GBU-27雷射導引炸彈,也能攜掛2枚風偏修正彈藥散布器(Wind-CorrectedmunitionDispensers,WCMD)、2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或是藉由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導航系統導引的遠距遙攻炸彈。理論上,F-117A幾乎能攜帶任何美國空軍軍械庫內的武器,包含B61核彈。少數的炸彈因為體積太大,或是和F-117的系統不相容而無法攜帶。1964年,蘇聯科學家彼得·烏菲莫切夫在《莫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頗有創意的論文“物理衍射理論中的邊緣波行為”。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物體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強度和物體的尺寸大小無關,而和邊緣布局有比例關係。烏菲莫切夫說明了如何計算飛機表面和邊緣的雷達反射面。從他的理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使一個很大的飛機,仍然可以被設計成能夠“隱身”的。然而,這樣設計的飛機在空氣動力特性上是不穩定的,而且,在1960年代,計算機科學還不夠發達,還不能夠幫助科學家計算並設計出既隱身又能實際飛行(如F-117,F-22猛禽和B-2幽靈)的飛機。到了1970年代,當洛克希德的分析師們回顧其他國家的科學文獻時,發現了烏菲莫切夫的論文,這個時候,計算機和軟體獲得很大發展,研究隱形飛機的條件都已成熟。F-117A立項於1973年,最終洛克希德先進發展計畫(著名的“臭鼬工廠”,地處加利福尼亞伯班克)獲得了契約。項目的負責人是本·里奇。F-117首飛於1977年,從計畫開始到首飛只花了31個月。第一架F-117A於1982年交貨,於1983年10月進入可操作狀態,最後一批於1990年夏天交貨。在1988年之前,空軍從未承認過該型號飛機的存在。1990年4月,空軍在內華達州耐利斯空軍基地公開展出了一架,並吸引了數萬觀眾。F-117共生產了54架,其中36架在戰備狀態,其餘則作為訓練用機等。在計畫早期,即1984年到1992年年中,F-117機隊的基地在內華達州的托諾帕試驗場,隸屬於第4450戰術大隊。1989年,第4450戰術大隊整編入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1992年時,整個F-117機隊轉至新墨西哥州的霍洛曼空軍基地,並移交至第49戰鬥機聯隊,這樣就省去了曾經由鑰匙航空公司擔當的將22000人次從耐利斯送到托諾帕的每月300趟航班。正如美國空軍所說,“俄亥俄州Wright-Patterson空軍基地的航空系統中心使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結合了突破性的隱身技術和一體化的研究與製造技術,高效的完成了這架飛機。F-117A項目說明隱形飛機是可以被設計成可靠和可維護的。”這架飛機的維護狀態和其他戰術戰鬥機的一樣複雜。F-117A由加利福尼亞McClellan空軍基地的Sacramento空軍後勤中心負責後勤維護,維護工作一直使用最前沿的技術,這項工作也是位於加州Palmdale美國空軍42號工廠的武器系統改進項目的一部分。為了試驗F-117在白天條件下的隱身效果,幾架F-117曾經被染上灰色圖裝。而且在2004年和2005年中,有幾個中期改進計畫涉及到F-117,其中包括一項航電系統升級計畫。

氣動外形使夜鷹只能亞音速飛行氣動外形使夜鷹只能亞音速飛行

1977年,洛克希德獲得關於低可偵測性飛機的契約,包括建造2架可實際飛行的原型機,一架用來評估飛行性能,另一架則是測試對於雷達信號的反應。此2架原型機名為擁藍(HaveBlue)為了節省時間與經費,擁藍採用2具無後燃器的通用動力GeneralElectricJ85噴射引擎、主輪移植自費柴爾德的A-10、線傳飛控系統則摘自F-16。第一架原型機於數個月後便從臭鼬工廠製造出來,新飛機有著奇特的外形,完全沒有圓弧的表面,整個機體全部用平面構成。事實上,它跟F-117極為類似,外觀上較為明顯的不同是較F-117小、而且機體表面並沒有塗上可以吸收雷達波的特殊塗料。擁藍不能攜帶任何籌載武器,很明顯的,它只是一架實驗用飛機。飛行測試十分成功,由於線傳飛控系統它飛得相當好,空中預警機與地對空飛彈陣地只能在極為靠近的距離偵測到它,既便被偵測到也無法進行鎖定攻擊。最終的測試得知擁藍在機首正對雷達波發射源時有最小的雷達反射面積。換言之擁藍將機首正對雷達波發射來源是最安全的方法。兩架原型機(編號1001、1002)先後都因重落地還有發動機及液壓系統線路失火等2次意外而墜毀了,但擁藍已經證明了可以躲避敵方雷達的偵測,而且可以穩定飛行。由於擁藍的成功,促使了F-117的誕生。在2號機墜毀後,擁藍計畫即告終。

命名

關於這架飛機使用“F-”系列飛機編號並沒有官方的說明,不過似乎是延用1962年以前美國空軍戰鬥機系列的編號順序,比如說F-111。其它的現代飛機如B-52,C-130以及另外一些名氣不太響亮的飛機也是使用62年以前的序列,但是F-117似乎是唯一一款新近製造卻沒有使用新命名規則的飛機。即使美國大部分近代的軍用機都是使用1962年後的命名規則,這項規則基本上遵循固定模式,如"F-"就是指空對空戰鬥機,“B-”是指轟炸機,“A-”通常是指對地攻擊機。前述規則的例子包括:F-15鷹式戰鬥機,B-52同溫層堡壘以及A-6入侵者。儘管F-117隱形戰機實際上主要是一款對地攻擊機,空軍以F命名應該有其它的原因。美國空軍對於空對空戰機的自豪感是優於空對地戰機的,後者被譏為“泥土搬運工”官員們認為這一款非常重要的新飛機被稱為“戰鬥機”比轟炸機或攻擊機更能獲得政治和軍事上的支持。或者,以“F-”命名夜鷹部分原因是保密需要(研製計畫一直保密到1980年代後期)。這個誤導也可能是為了避免夜鷹的研製會違背條約或者激怒其它國家。在研製過程中,人們經常以LT也就是後勤訓練機來指稱它。據推測,黑鳥被命名為“SR-”應該是指戰略偵察機(StrategicReconnaissance)。最近一部電視紀錄片引用某位F-117A研究團隊資深研究人員的話說,頂尖的戰鬥機飛行員們要求試驗新飛機的時候更容易被F系列的飛機所吸引,而不是B或者A系列。在戰鬥機和轟炸機飛行員之間是有等級區別的,尤其是在美國實行戰略空軍時期(1945-1991),並且飛慣了某種機型後飛行員很難對其它機型感興趣了。美國空軍稱F-117A能夠攜帶空空飛彈,使它在主要執行對地任務時還能進行空對空戰鬥。儘管在技術上可行,但這款飛機是否有空戰能力還是未知,而且加裝空空飛彈可能損失隱身性。它可能不善於空中纏鬥,因為為了保證隱身性,機動性相對不佳,但對其其它性能尚無專家出具意見。關於飛機性能還有一些推測。有人說由於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它不可能以5g的負載運行。有人說它由於缺少可以偵查遠距離飛彈的雷達,也沒有攜帶短程飛彈用以防衛。美國空軍的官員們曾考慮過在F-117上安裝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飛行員們甚至訓練過如何發射這些飛彈──但沒有證據表明曾經安裝過AIM-9。不過它的隱形性能使得它很難被其它戰鬥機發現並被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鎖定。

配置

先進的火控系統和航電設備是F-117的制勝法寶先進的火控系統和航電設備是F-117的制勝法寶

F-117A戰鬥機的所有武器都掛在武器艙中。武器艙長4.7m、寬1.57m,可掛載美國戰術戰鬥機使用的各種武器,如AGM-88A高速反輻射飛彈、AGM-65“幼畜”空對地飛彈、907kg口徑的GBU-10/24/27雷射制導炸彈、GBU-15模式滑翔炸彈(電光制導)、B61核炸彈和空對空飛彈等。電子設備F-117A起飛前,駕駛員使用史密斯工業公司的數據傳輸模件把目標座標裝入航空電子系統。當接近目標時,IRADS自動地對準目標區域,而駕駛員在IRADS系統的專用大型顯示器上選擇目標和瞄準點。一旦截獲目標,則系統就自動地跟蹤目標。同時雷射裝置照射目標並對其進行測距。當飛機接近目標後,系統把目標從前視紅外裝置(FLIR)移交給下視紅外裝置(DLIR)。在中空、直線水平飛行時可以精確地投放武器,必要時系統也能進行上仰和拉起轟炸。F-117A也有反艦和空對空能力。空對空攻擊的主要目標是空中預警和控制(AEWAC)飛機和遠程干擾機。F-117A雖然沒有火控雷達,但是IRADS有探測空中和海上目標的搜尋狀態。不過在空對空作戰時需要AWACS飛機或其他系統的支援,以便探測和跟蹤目標。在理想條件下IRADS的空對空探測距離在50km以上。F-117沒有裝火控雷達,主要靠位於風擋玻璃下面的雙視場前視紅外感測器進行探測和火控瞄準。該感測器視窗保形布置,覆蓋有細小格柵,起到電磁禁止的作用,從而使得視窗與機體表面形成一個相對於電磁波而言平整的整體,降低了RCS。可收放的下視紅外和雷射指示儀位於前機身下前起落架艙右側,上述紅外探測器均由德克薩斯儀表公司研製。座艙內裝有基於凱撒公司AN/AVQ-28的平顯,大螢幕前視紅外下視顯示器,其兩側有兩個多功能陰極射線管。機身下面主起落架艙前的機身骨架上有可收放無線電天線。其他系統包括霍尼韋爾公司的雷達高度表、慣導、大氣數據計算機和多功能顯示系統,IBM公司的AP-102任務計算機;GEC公司的飛控計算機/導航接口和自動駕駛計算機(NIAC)系統;擴展數據傳輸系統和高度/方向參考系統;數字式活動地圖等。在第三階段的改進中,F-117將裝備多功能顯示器、德克薩斯儀表公司的紅外捕捉與指示系統(IRADS)、環形雷射陀螺慣導系統和GPS等,還計畫攜帶TARPS偵察吊艙。值得注意的是F-117的機背表面裝有伸縮式角反射器,在和平時期進出機場或特殊情況下伸出,增大雷達反射面積,以便指揮或航空管制人員用雷達可探測到這種隱身飛機。

列裝

待命起飛的F-117機群待命起飛的F-117機群

1980年,美國空軍在內利斯空軍基地組建了第4450戰術大隊,即F—117A隱身戰鬥機大隊。並為新飛機徵招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飛行員幾乎全是從戰術戰鬥機部隊招來的,條件是必須要在現有戰鬥機上飛行過IO00小時的飛行時間。在最初幾年的飛行訓練中,F-117A的飛行員每月飛行訓練不到10小時。F—117A是專門用於夜間攻擊的飛機。因此飛行員給它的綽號是“夜鷹”。 

在1988年11月之前,飛行訓練主要是在夜間進行,他們在太陽落山後30分鐘才能打開機庫門。門在打開前,所有的燈都關掉,地面工作僅靠閃光燈照明。為此飛行員們需把生物鐘後撥5—8小時。如果在夏季,則晚上9點以後才能啟動飛機,在第2天清晨3點半結束訓練,早晨5點左右才能休息。處於戰備狀態的飛行員約65%的飛行要在夜間出動,每月還要進行2—3次空中加油訓練。顯然長期夜間訓練,疲勞成了主要問題。一位飛行員說:“你可以想像把你的生物鐘從5點移到8點的困難,並且是一星期移動2次”。1986年7月11日發生在貝克斯菲爾德機場附近機毀人亡的事故以及次年的一次事故,都可能是因飛行員疲勞引起的。在第一次事故中,羅斯?馬爾赫少校的飛機撞到山腰上。第二次事故是麥可?斯圖爾德少校駕機,於1987年10月14日夜間撞在沙漠地上。當時沒有遇險信號,並且事故調查沒有發現機械方面的原因。2人都被認為是極好的飛行員。1989年10月,第4450戰術大隊改名為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

F—I17A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23800千克,武器載荷約為2270千克,內部武器艙可攜帶2枚908千克級BLU—109型雷射制導炸彈或戰術戰鬥機使用的各種武器。炸彈由安裝在機頭座艙前下部的可控雷射照射器提供指示。彈艙長5.18米,寬1.83米。據稱,該機“具有自衛能力”。機頭裝有4個多功能大氣數據感測器,主起落架後部各裝一可拆卸式遠程通信天線,機身兩側空軍標記後面有一個可拆卸的小六面體,這可能是演習中用的飛機跟蹤雷達反射器,機上還使用了幾種現有系統或其它飛機用的稍加改動的系統。並裝備精確導航和攻擊系統。飛機表面有幾個齊平安裝的天線,它們可用於威脅告警、通信和衛星導航等。另外在機背右側裝有伸縮式通信天線。在理論上,F—ll7A允許在設防空間的任何高度飛行,不必進行地形跟隨低空飛行來躲避敵方雷達的探測。不像常規戰鬥機那樣在實施對地攻擊時採取以躲避敵方地面火力為主,以主動攻擊為輔的戰術。因而它比常規戰鬥機更適合於攻擊地面目標。較高的高度能使飛行員了解全面情況,提高目視探測能力;並可不藉助陪伴飛機的幫助,用雷射探測器自己照射目標。常規戰鬥機雖然也有這種照射能力,但無隱身特性,必須以低空進入來躲避雷達,地形地物變化極快時,該功能施展相當困難。較高高度飛行還可提高投放精度,改善垂直投放武器的穿透能力。F—117A一般在7600米高度接近目標。實施攻擊時,為保證精度,至少下降到1000多米的高度(一般高度在600—900米),飛越山區時高度較低。武器投放一般是在水平飛行時進行,而不需採用常規飛機那種低空地形跟蹤飛行轉為躍升脫離的投彈方式。據報導,F—117A在演習中對紅外目標的攻擊精度為1米左右。

1989年12月20日,為了支援美國陸軍別動隊在巴拿馬里奧阿托的空降作戰,美國空軍首次出動F—117A隱身戰鬥機參戰。美國空軍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的6架F—l17A從內華達州的托諾帕空軍基地起飛前往巴拿馬,飛行18小時,途中加油4—5次。其中2架F—l17A轟炸了里奧阿托軍營,各投下1枚908千克重的雷射制導炸彈。另外4架F—117A,有2架留作備用,另外3架當得知他們的目標不值得轟炸時,中途返回基地。美軍方認為,F—117A的這次行動是成功的,在軍事上,該機的轟炸在巴拿馬國防軍中造成了混亂,削弱了對方的戰鬥力,為美軍突擊隊的空降少了障礙。另外對飛機而言,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美國空軍認為,這次行動證明F—I17A使用雷射制導裝置可精確地轟炸目標。同時也驗證了隱身戰鬥機具備對付低強度衝突的能力,既能執行常規任務,又能執行戰略任務。在海灣戰爭中,F—117A更是名聲大噪。據介紹它在“沙漠風暴”期間執行危險性大的任務達1271次,而無一受損。在多種參戰飛機中,唯有F—117A承擔了攻擊巴格達市區目標的任務。F—117A的出勤率也很高,按照小隊的任務計畫,飛行員值班長達24小時,休息8一12小時,再飛兩個夜間任務。每個飛行員每夜只飛一次任務,但一架F—I17A則往往每夜要出擊兩次。據統計,在整個戰爭期間,F—l17A承擔了攻擊目標總數的40%,投彈命中率為80—85%。當然F—l17A也不是沒有攻擊失誤的情況,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氣、煙塵和有關目標的信息不足所造成的。此外,F—117A並不是完全不會被雷達發現,因此美軍在使用F—117A時,同時要派干擾飛機與之配合。

實戰與戰損

墜毀後的F-117殘骸墜毀後的F-117殘骸
F-117的駕駛艙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F-117的駕駛艙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

1989年12月20日,美國入侵巴拿馬。為了支援美國防軍別動隊在巴拿馬里奧阿托的空降作戰,空軍首次出動了F—117A隱形戰鬥機參戰。20日消展,美國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的6架F—117A,從內華達州的托諾帕基地起飛前往巴拿馬。中途飛行18個小時,經過4、5次空中加油,才飛到目的地。當飛機飛過里奧阿托上空時,其中2架F—117A轟炸了里奧阿托軍營,各投下l枚900千克的雷射制導炸彈。這兩顆炸彈並沒有直接扔在兵營內,而是投在兵營附近的一片開闊地上。這樣做據說是旨在使效忠於諾列加將軍的軍隊“驚慌失措,以削弱其戰鬥力”,而不是為了消滅他們。另外4架F—117A,有2架留作備用,2架中途返回基地。美國軍方認為,F—117A的這次行動是成功的,在軍事上,該機的轟炸確實在巴拿馬國防軍中造成了混亂削弱了對方的戰鬥力,為美軍突擊隊的空降減少了障礙。另外對飛機而言,經歷了一次實戰考驗。美國空軍也認為,這次行動證明F—117A使用裝在尾翼上的雷射制導裝置可精確地轟炸目標。此外,他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利用F—117A的這一次作戰來證實美國在隱形飛機研製上投入大量資金是值得的。而經過了海灣戰爭之後,F-117所起的不可磨滅的特殊作用已使它名揚四海。

1989年12月20日,美國在武裝入侵巴拿馬時首次動用了6架F-117A隱身戰鬥機。當時預定攻擊兩個目標,用兩架飛機突擊1個目標,兩架作為預備隊。它是多國部隊唯一突入巴格達市區進行攻擊的機群。巴格達被擊毀的目標中,95%是被F-117A飛機用雷射制導炸彈擊毀的。

F-117戰機唯一被擊落的事件發生在科索沃戰爭期間,它被塞爾維亞軍隊摧毀。1999年3月27日晚上9時(台北時間3月28日凌晨4時),在ZoltánDani(塞爾維亞文:ЗолтанДани)上校的命令下,南聯盟軍隊第250飛彈旅第3營,在貝爾格勒以西60公里的沙巴茨與魯馬之間的地區,使用老式蘇制S-125(西方稱"薩姆3")擊落了一架編號82-806的F-117A戰機,隨後墜毀在貝爾格勒以西40公里的布賈諾伏契村附近。從此打破了不敗的神話,令全球軍事觀察員大跌眼睛。

退役

F-117機群F-117機群

公元2008年,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美軍現役的最後四架F-117A隱形戰機悄悄飛抵位於內華達州的“沙漠飛機養老院”,並且被封存在一座特殊的水泥機庫內。從此這種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戰機退出了美軍現役飛機行列,它留下的空間將由F-22來彌補。

機型退役原因:

F-117是世界上第一代隱形戰機同時也鑄就了美國空軍的一段傳奇F-117是世界上第一代隱形戰機同時也鑄就了美國空軍的一段傳奇

F-117起初研製的原因是以冷戰作為背景。當年,美國為了使核彈轟炸機突破蘇聯防線,嘗試了各種辦法。具體有兩種:1.戰機低空避開雷達探測入侵;2.研製高空超高音速轟炸機進攻。然而蘇聯人在低,中,高空,分別設定了火炮,飛彈和高空截擊機,幾乎無懈可擊。令美國人大為頭痛。此時,F-117出現了。獨特的稜角外形加上吸波塗料,使得F-117很難被探測到。這樣,由F-117掛載飛彈第一波摧毀敵軍雷達設施,其後轟炸機就可以長驅直入了。海灣戰爭F-117作為急先鋒,表現更是出眾,美國軍方大量裝備。可謂“一招鮮,吃遍天”然而F-117作為第一代隱形戰機,技術並不是很成熟。由於主要靠稜角外形反射雷達波,在進攻前都要預先定製進攻飛行路線和角度,一旦有所改變,隱形便告失效。加上空襲南聯盟時,捷克已造出可以探測F-117的雷達,導致一架F-117被擊毀落。其實,F-117為了隱形犧牲了氣動外形,沒有超音速飛行能力,同樣為了隱形,武器掛載只有兩枚內置對地飛彈,無空戰能力。任何一架二代以上飛機均可致其於死地。此後,美國也加強了隱形戰機研究(後來誕生了F-22,B2)。自9.11美國反恐戰爭以來,F-117終於落得尷尬下場,地方的武裝極為落後,根本沒有探測雷達,也就沒有隱身必要。而且讓一架低速飛行的F-117冒著被敵軍火炮擊落的危險,去用飛彈擊毀沙漠中的一座敵軍帳篷(這已經是敵軍大本營了),實在不划算。本著實用主義原則,美國空軍於2006年開始逐步退役封存F-117,至2008年4月21日,F-117A在執行完最後一次任務後,退出現役(這四架F-117A已於2008年11月從新墨西哥州飛往內華達州機場)。至此,F-117服役時間長達27年,第一代隱形戰機就此落下帷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