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雙螺旋分子結構

DNA雙螺旋分子結構

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積塑模型是一種採用優質彩色塑膠原料製造的生物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裝配式結構模型。本模型利用具有特殊形狀結構的紅、黃、藍、綠四種色球(分別代表A、T、G、C四種核苷)和棕棒(代表磷酸P)五種零件,不僅可裝配成具有雙螺旋空間結構的DNA分子鏈,而且還可以直觀地表達出DNA分子鏈的自我複製功能。這套模型可用來做分子生物學的教具,也可做中小學生的課外科學模型玩具。

概述

DNA雙螺旋分子結構DNA雙螺旋分子結構
沃森和克里克與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積塑模型是一種採用優質彩色塑膠原料製造的生物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裝配式結構模型。本模型利用具有特殊形狀結構的紅、黃、藍、綠四種色球(分別代表A、T、G、C四種核苷)和棕棒(代表磷酸P)五種零件,不僅可裝配成具有雙螺旋空間結構的DNA分子鏈,而且還可以直觀地表達出DNA分子鏈的自我複製功能。這套模型可用來做分子生物學的教具,也可做中小學生的課外科學模型玩具。
一套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積塑模型,其特徵是:a.這套DNA分子雙螺旋積塑模型由紅、黃、蘭綠四種優質塑膠色球(分別代表A、T、G、C四種核苷)和一種優質棕色塑膠色棒(代表磷酸P)共五種另件所組成。b.紅球和黃球直徑φ18,各帶有一個直徑φ10的白色園柱形突出物,在紅球的白色園柱上開有一個直徑φ6的園孔,園孔內部前後各突起一個直徑φ3的半園形凸起物,在黃球的白色園柱上伸出一直徑φ6的園棒,園棒前後各開有一個直徑φ3的半園形凹槽,紅球和黃球的結合,即A與T的結合,可通過φ6園棒插入φ6園孔來實現。c.蘭球和綠球直徑也是φ18,也各帶有一個直徑φ10的白色園柱形突出物,在蘭球的白色園柱上開有一個直徑φ6的園孔,園孔內部沿園周對稱地突起三個直徑φ3的半園形凸起物,在綠球的白色園柱上伸出一φ6園棒,在園棒周圍對稱地開有三個直徑φ3的半園形凹槽,蘭球和綠球的結合,即G和C的結合,可通過φ6園棒插入φ6園孔來實現。d.每個色球除帶有一個白色園柱形突出物外,還各開有二個直徑φ6的園孔,它們的位置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分別對稱地繞水平和垂直軸線旋轉36角。利用直徑φ6的棕棒插入二個色球相對著的二個φ6園孔,可將任意二個色球連線起來,從而可組成DNA單股螺旋鏈,所開φ6園孔的角度,可保證每一螺旋上有10個色球,e.每一對配對色球上的一個φ3半園形凸起物和一個φ3半園形凹槽代表一個氫(H)鍵,由於A、T和G、C色球上φ3半園形凸起物和半園形凹槽數目不同(一為2,一為3),角度不同,因此A球只能與T球結合,G球只能與C球結合,A與C、G與T球之間不能結合(不能插入),從而可實現A-T、G-C之間的嚴格配對關係,利用這種配對關係,可組成互補配對的DNA雙螺旋鏈,並導致DNA分子具有自我複製的功能。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標誌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分子生物學階段。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標誌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分子生物學階段。
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開始,便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分子生物學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被打開,人們清楚地了解遺傳信息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在以後的近50年裡,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等新學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奧秘從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闡明,DNA重組技術更是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套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在人類最終全面揭開生命奧秘的進程中,化學已經並將更進一步地為之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