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venuto Cellini

Benvenuto Cellini

Benvenuto Cellini是義大利一個著名的雕塑家、金銀工藝師、作家和大眾情人。

切利尼,約1500年~1571年,義大利雕塑家、金銀工藝師、作家和大眾情人,真誠地崇拜米開郎琪羅,卻痛恨瓦薩里(Vasari)。
他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的風格主義的代表人物。切利尼最著名的金銀工藝品是為法國國王法蘭西一世製作的鹽罐(1539-1543)與珀耳修斯雕像(1545-1554)。
以其自傳而聞名,本書中譯本是根據英國企鵝叢書1970年的英譯本與美國現代叢書的英譯本譯成。
被認為是一位不大用陰影的真實主義畫家。
自傳:致命的百合花(切利尼自傳)/歐羅巴思想譯叢
本威努托·切利尼生於1500年,死於1571年。他的《自傳》寫於1558—1566年間。他的《自傳》的最早版本,是在1728年出版的,但在十九世紀初期前,此書還不曾為義大利以外的國家所知。直到最近的一百年,這本《自傳》才得享盛名。
儘管作者自我吹噓,並存在偏見,但此書對十六世紀統治者與他們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及倫理道德,比其他書介紹得更加生動,更有說服力。切利尼的朋友與敵人,出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在書中迅速地、接二連三地向我們介紹這些人物:小旅館老闆、妓女、商人、士兵、音樂家、作家、紅衣主教與公爵。這些人物是切利尼所描寫的這個世界中的主角。他自己是一座圓雕,而他所描寫的男人與女人則是浮雕或淺浮雕。
讀者可以不用去閱讀大量關於十六世紀的材料,就能很好地了解切利尼這個人及其所敘述的驚險經歷。這本《自傳》本身畢竟是歷史文獻的再現,闡明諸如羅馬監獄的各種情況,佛羅倫斯人被流放的事,或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與其情婦的關係。除了他對美第奇家族的忠心,以及一些偶爾的、非出自他情願的、頗為明智的評論(例如,對美第奇的亞歷桑德羅被謀殺一事)以外,切利尼總是迴避政治,似乎政治與己無關。雖然他信筆而書,但他要寫的是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他所處的時代的歷史。
然而在他的一生之中,佛羅倫斯共和國曾為政變所推翻,美第奇家族恢復對佛羅倫斯的統治,然後被逐,後來又返回;羅馬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洗劫;教皇沒有信心地發動反宗教改革運動;歐洲大陸被宗教戰爭與各個王朝的戰爭搞得四分五裂。
在切利尼誕生前六年,由於法國國王查理的入侵,義大利的和平遭到破壞。除了使義大利的藝術及思想向歐洲其他部分傳播的步伐加快外,法國的入侵成為法國與西班牙統治者進行鬥爭的前奏;引發了連年的義大利戰爭,也是哈布斯堡家族與瓦洛依家族在歐洲大陸各個部分長期衝突的前奏。查理的繼承人,首先是路易十二,然後是法蘭西斯一世,他們更加有力地、更加狡猾地推行查理的侵略政策。但是,在法蘭西斯統治時期,由於強大的地方權力集中在查理五世皇帝的手中,義大利終於被納入西班牙的勢力範圍。
在1500年時,義大利還是一個七拼八湊的國家,各個部分保持著不穩定的獨立性。佛羅倫斯正在試驗由薩伏那洛拉領導下開創的共和形式的政府。到切利尼去世時,義大利仍然還是一個由許多大大小小的城邦組成的國家。然而國家的統一與獨立卻遭到教皇政府的權力與那不勒斯與米蘭的西班牙總督的阻撓。佛羅倫斯在為建立一個永恆的共和國而進行幾次失敗的嘗試以後,終於屈服於代表美第奇家族的科西摩的專制制度。
在歐洲的其他地方,宗教改革所帶來的迅速進步,由於法國的宗教改革以及西班牙同反宗教改革勢力的聯盟而停止下來。由於各國君主政體的加強,通向一個由各個獨立國家組成的歐洲的道路,進一步確定下來。在法國,戰爭與法蘭西斯一世策動的驚心動魄的陰謀,未能阻礙
國內王權的鞏固。國王繼續執行他的先王們的集權政策,逐漸削弱了封建貴族的勢力。由於國王提倡積極保護小貴族與中等階級的財產的政策,使他們批判地接受“文藝復興”有了保證。
切利尼曾積極參與當時的戰爭與政治鬥爭。在羅馬被洗劫時,他是教皇克利門特的一個炮手,為巴黎或佛羅倫斯構築工事出過力。但是,對他來說,更為重要的不是法國國王的歷次戰役,而是在法國宮廷里缺錢花。更為重要的不是宗教改革,而是他在聖天使城堡結識的魯特倫·弗里埃爾的無賴行為。對我們來說,歷史上那些有決定意義的日子——1519年查理被選為皇帝;1520年路德被開除教籍;1527年羅馬遭洗劫——對他而言,比起他個人的榮辱來,都是微不足道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