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DC

AC/DC

AC/DC成立於1973年,由原“地下天鵝絨樂隊”成員馬爾科姆·揚(Mlalcolm Young)創建。馬爾科姆弟弟安格斯為樂隊首席吉手,而當時才15歲姐姐建議穿上校服舞台表演,很快穿著校服的小小吉手就成了樂隊標誌。後來樂隊到了墨爾本發展鼓手菲爾·魯德(Phil Rudd)、貝司手馬克·埃文斯(Mark Evans)加入了樂隊,因為們歌手戴夫·埃文斯堅持不肯上台表演,所以樂隊成員波恩·斯科特(Bon Scott)就成了他們的首席歌手。樂隊由組合至今至今,先後出版了不少成績不俗的專輯。

基本信息

概述

AC/DCAC/DC
AC/DC 成立時間:1973年 樂隊成員: 主唱:Brian Johnson 主音吉它:Angus Young 節奏吉它:Malcolm Young (Angus Young)的弟弟 貝司:Cliff Willioms 鼓手:Phil Rudd歷任成員: 主唱:Bon Scott 貝司:Mark Evans 鼓手:Simon Wright . Chris Slade

詳述

作品: (共有16張專輯) 1976年 (高壓)雙唱片 1978年 (如果你想要血,那么你已得到了它) 1979年 (通向地獄的高速公路) 1980年 (返回黑暗) 1981年 (致將要嘗試搖滾的人們) 1983年 (鞭子的抽打) 1990年 (剃刀邊緣) 1995年 (艱巨的任務) 澳大利亞金屬樂隊AC/DC在80年代成為金屬音樂主導樂隊之一,積累了多張行銷世界的白金和金唱片。樂隊由Angus Young,一個脾氣火爆的主音吉他手領銜。樂隊成立時他年僅14歲,以後他一直保持“學生”的個人形象。樂隊創作的嗓音沙啞、展示生活壓抑的歌曲贏得了世界上大量的歌迷。 樂隊於1973年在澳大利亞的悉尼由生於愛爾蘭的Angus和其兄弟Malcolm(節奏吉他手)組建。原樂隊的組合中包括嗓音粗啞的Bon Scott、鼓手Phil Rudd、和貝司手Mark Evans。到1975年他們推出了兩張唱片使他們在國內的歌迷驟然增多,1976年在Atlantic公司推出了澳大利亞現場演出雙張專輯《高壓》(High Voltage),引起世界範圍的矚目,該樂隊在首次巡演中征服了英國。在朋克盛行的時期,1978年AC/DC創作出他們的經典作品、永駐人們記憶的現場專輯《如果你需要的是血,那么你已經得到了他》(If You Want Blood You've Got It)。 隨著繼續在世界的巡迴演出,一系列唱片的頂峰期在《通向地獄的高速公路》(Hightway To Hell)中達到了高潮,它是第一張不是由喬治·揚【他曾在六十年代“輕鬆節拍”(Easybeats)引起轟動】和他的夥伴哈里製作的專輯,而是由羅伯特·約翰·蘭格(Robot·John·Lange)為美國電台專門製作的,並銷出350萬張,這個樂隊的成功似乎已被確定。1980年2月,歌手Bon Scott在一次狂飲之後嘔吐引起窒息,悲慘的死去。Brain Johnson,前Geordie樂隊成員,70年代在英國引起兩次轟動)作為替代加盟樂隊。 事實上,Johnson的演唱風格與Scott非常相似,這使AC/DC可以繼續保持他們的地位。樂隊1980年的專輯《回到黑暗》(Back in Black,1980)在全球的銷量超過一千萬張,該專輯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兩國的排行榜上都獲得了第一名,並產生了一首經典歌曲《搖滾樂不是噪音污染》(Rock n'Roll Ain't Noise Pollution)。1981年,他們出版了專輯《致將要嘗試搖滾樂的人們》(For Those About To Rock),並以首要樂隊參加了多名頓音樂節。當專輯《鞭子的抽打》(Flick Of The Switch)出版後,鼓手Phil Rudd離開了樂隊去紐西蘭作了直升飛機駕駛員。他的位置先後被Simon Wright和Chris Slade替代過。1990年,專輯《剃刀邊緣》(The Razor's Edge)的出版證明了它是自樂隊出道以來最成功的專輯。1995年秋天,他們的第十六張專輯《艱巨的任務》(Ballbreaker)出版。專輯進入了美國排行榜的第四名,並在出版後的半年之內賣掉了一百萬張。 也許使AC/DC區別於其他所有硬搖滾樂隊的一個事實就是他們除了演奏精彩刺激的搖滾樂之外,其他的事情一概不關心。硬搖滾確實是一種奇怪的工業,一個做出過最重的THRASH METAL的決不循規蹈矩的樂隊,卻會突然推出一張專輯,全是短小,甜美,老練得足以在電台上反覆播出的歌曲。貪慾和自大,驅使音樂家們進入這種奇怪的工業。也有很多樂隊的主要目的是使某個吉他高手或演唱高手或創作高手的個人才華得以充分體現。當然,還有一些樂隊在歌曲里試圖表現智慧,才識,甚至哲學的思考。 但是我們的AC/DC,卻是一個一切之外的例外,他們對上面說的這些一概都不在意,他們只是演奏著最為直接的搖滾樂。他們的歌曲都是些給人印象極深的最純粹的搖滾,在任何舞會或是運動會上,這樣的東西都是少不了的。雖然把自己限制在最純粹的鼓,貝司,吉他的搖滾樂上,他們的音樂仍然充滿了奇特的魅力,結實的節奏,酷斃的主音吉他,還有主唱那電鋸般的嗓子唱出的普普通通的鏇律。 儘管AC/DC的歌曲經常是業餘樂隊翻唱的材料,可是沒有哪支樂隊能在現場表演時有那么好的感覺,也沒有誰能學到他們那種決不妥協的態度。AC/DC的首任主唱,Bon Scott曾經得意地說過一句名言:“不要提我們周圍的那些樂隊...沒有誰他媽的算回事。”實際上,AC/DC確實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外形和感覺,尤其是以短腿學生制服和瘋狂的單腳跳為個人標誌的Angus Young在舞台上能把他的技巧發揮到極致,嘈雜的riff和刺耳的solo都是高中老師害怕讓學生聽到的東西。 70年代中期,Angus和Malcolm兄弟二人成立樂隊後,是Bon Scott開始把樂隊的音量調大,並發明出那種搖滾史上空前的刺耳音樂。不幸的是,1980年的某天,Scott因為酗酒而死,樂隊看上去面臨著生死危機。樂隊招募到新主唱Brian Johnson後的第一張專輯“Back in Black(黑暗中歸來)”,簡單的全黑封面,是為紀念Scott而做的。出乎樂隊的意料之外,這張專輯獲得極大成功,並最終成為整個搖滾史上最好的經典專輯之一,在任何雜誌評出的搖滾史的100張最佳專輯裡,都不會少了這張“Back in Black”。Brian Johnson繼承了Scott的使命,繼續和Young兄弟一起做著簡單直接的搖滾樂,直到今天。 1997年的“Bonfire(焚火)”對於AC/DC那些20多年的忠實歌迷來說無疑是一道美餐,專輯裡收錄了沒有發表過的歌曲,B面歌曲,甚至他們早期在悉尼的現場錄音,這些既是歌迷最想聽到的聲音,也是樂隊對Scott那些無法忘卻的表演的最佳紀念。 對於擁有象“Back in Black”、“You Shook Me All Night Long”、“high way to the hell”、“Big Balls ”、“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Money Talks”以及其他數不勝0數的經典曲目和“High Voltage”、“Back in Black”、“Powerage”、“Who Made Who”這樣的近20張精彩專輯的樂隊來說,AC/DC是這樣一個事實的最好證明,即一個好的樂隊根本不需要為了能經得住潮流的衝擊而去改變自己,去順從什麼。讓唱片工業滾蛋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