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是2009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黎靖。

基本信息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

圖書簡介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是一種可敬的責任感。工作沒有完成,那你就不要休息,直到完成了為止;工作還不能完全令人滿意,那你就不斷想辦法,直到沒人挑剔為止;工作出了任何問題,你要勇敢承擔,深刻反省,直到問題徹底解決並且防止今後再次出現。“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是一種強烈的主人翁精神。既然是這個團隊的一分子,你的利益和整個團隊的利益就是緊緊綁在一起的,那么“團隊興衰,匹夫有責”,即便你位卑言輕,看到了問題就要說,看到了漏洞就要補……這種主人翁精神是不分8小時內外的,只有隨時隨地把跟團隊相關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這個團隊也才會真正把你看成是自己人。“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是一種不需要人來督促的工作主動性。上級不會拿鞭子抽著你幹活,在8小時以外,他無法控制你的行為,即便是在8小時以內,他也無法控制你的思想。只有你對職業的尊敬、對工作的熱情、對前途的渴望,才是你把工作做好的核心動力。

(圖)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

第一章 24小時思考,才能8小時乾好

一個人,在一個組織中扮演的角色是否重要,關鍵就看他主要負責的是"事務型"的工作還是"思考型"的工作;能力的高低,也主要從他所完成的"思考型"工作的成績如何來判定。埋頭於事務的員工,肯定是低層次員工,他只要做好上級分配給他的,方向甚至方法都已經明確了的工作就可以了。也許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也許他們工作熟練、態度認真,但他們只能成為一項工作所要求配備的"人手",而不是能夠有效掌控工作,更好完成工作,乃至於引領和開創工作新局面的"人才"。

第2節:用好你的8小時,那足夠了(2)

我在一家文化單位任職時,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大多數員工都會在下班時間過後仍然留在電腦前工作。一開始,我對大家的"敬業"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慢慢地,覺得不對頭了。就拿我這個部門來說,分配到每個人頭上的工作量其實完全可以在8小時內就能夠完成的,可是身為主管的我,承擔的工作更多,最多拖個半小時也就能結束一天的工作了,可下面的員工卻常常比我工作得更晚。於是我有意留心了一下他們的工作狀態,發現:

1.早上來打開電腦後,他們開始吃早餐,一邊吃還一邊七嘴八舌地閒聊上班路上看到了一件趣事、昨天看的一部電影、前天買的一件新衣服……直到我這個主管發話了,他們才開始把嘴給閉上。後來單位制定了一項制度--凡是工作時間開始後還在吃早餐的,一律以遲到論處。有些人就開始抱怨,說根本沒時間吃早飯,只好在單位樓下買了上來吃,單位沒有人情味。他們不會想想,8小時工作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用個人的生活來擠占工作時間,那么工作也自然會去擠占你的生活時間。

2.大腦一片空白,半天還進入不了工作狀態。他們東摸一下、西蹭一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乾什麼。等他們終於找到事做了,一個上午差不多快過去了。

3.不急不急,時間還多的是。他們把工作放在一邊,開始上網乾私人的事情,瀏覽新聞、聊天、購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有時候心收不回來,他們乾脆就放棄了今天的工作,給自己尋找一個搪塞上級的藉口。

4.一會兒幹這個,一會兒乾那個,常常幹著幹著,突然想起還有一件急事沒有處理,又把手頭上的事情放下來去處理。毫無章法,越乾越亂。一天干了無數事情,可到下班時沒有一件事做完。這些事情中有些固然可以在第二天繼續進行,但有些卻是不能延後的,於是他們只好留下來加班。

5.對於臨時產生的問題沒有預見性,結果自己的工作節奏常常被一些突發事件所打亂。舉個例子,他今天要完成一個報告,本來算著時間挺富裕的,可是領導找他去談話,一談就是一個多小時,談完了已經11點了,他想反正待會就要吃午餐了,乾脆下午再集中趕一趕吧。誰知下午磨磨唧唧剛開個頭,忽然發現昨天向客戶要求的某項資料沒有收到,他於是趕忙打電話去催,可那邊一直拖拖拉拉,結果,今天又得加班了……

第3節:用好你的8小時,那足夠了(3)

6.把責任推到別人的頭上。比如說,那個設計方案我等到下班了還沒見他報上來給我看,問怎么回事,他說是設計公司太慢,到現在還沒發給他,所以耽誤了,這可不關他的事。那我就想問問,為什麼么你一早沒去催?你有沒有給對方設定一個時間必須交稿?如果對方今天確實不能完成設計,你怎么不早點了解清楚情況向我匯報,以便我進行調整?說不關自己的事,是對方的工作效率低,那么請問,作為一名此項工作的監控者和責任人,你做了些什麼使對方的工作進度有所保證?

7.不溝通,不問事,不問自己明不明白、乾不幹得了,反正接到任務就悶著頭去做,結果等到交活的時候,要么根本完成不了,要么就做得亂七八糟,只能趕緊返工重來。得!又要加班了。

第4節:用好你的8小時,那足夠了(4)

3.集中時間將一些細微的但時不時會跳出來干擾你的瑣事處理掉。比如在一個短暫的工作周期(三天或一周不定)內,給自己專門安排兩三個小時,用來處理這個周期發生的或者可能發生的瑣碎事情。

4.無論是開會還是和別人交接工作,都要養成用紙筆記錄的習慣。別太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很可能一件重要的事情你轉身就忘記了。養成記錄的習慣,不但讓你做事不走樣,也能節約你的時間。你不會因為記憶的模糊而再次跑去詢問別人,也不會因為錯誤而推倒重來,更不會臨時想起來而手忙腳亂。

5.別定下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工作量。一張紙上寫得滿滿的,但每天都會有一半以上的事情做不完,這樣會打擊自己的信心。久而久之,你會對這樣的工作計畫感到厭煩,最後把它當成一張廢紙。每天的工作量剛剛能完成是最合適的,會給你帶來強大的成就感。

作者:黎靖

出版社:新世界 出版日期:2009/05

ISBN:9787510402098 銷售狀態: 在銷

市場價:¥28.00元

時代網價:¥22.40元折扣:80折節省:5.60元

編輯推薦

員工的責任感和說動性是決定組織命運的基石。

一本所有公務員、公司職員的必讀書。

一個“24小時思考”的員工,無疑是把工作當成了自己的事業,時刻放在心裡,並努力想要做到最好的員工。而這一點,恰恰是很多人所缺乏的,因此他們將一輩子為別人打工。

——孟昭春(著名行銷專家、北京春風智慧投資諮詢有限董事長)

會用大腦思考的動物,學名——人!

——高中(企業管理專家、萬通益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東方家園高級副總裁、瑞環集團高級企業顧問)

內容簡介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是一種可敬的責任感。工作沒有完成,那你就不要休息,直到完成了為止;工作還不能完全令人滿意,那你就不斷想辦法,直到沒人挑剔為止;工作出了任何問題,你要勇敢承擔,深刻反省,直到問題徹底解決並且防止今後再次出現。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是一種強烈的主人翁精神。既然是這個團隊的一分子,你的利益和整個團隊的利益就是緊緊綁在一起的,那么“團隊興衰,匹夫有責”,即便你位卑言輕,看到了問題就要說,看到了漏洞就要補……這種主人翁精神是不分8小時內外的,只有隨時隨地把跟團隊相關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這個團隊也才會真正把你看成是自己人。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是一種不需要人來督促的工作主動性。上級不會拿鞭子抽著你幹活,在8小時以外,他無法控制你的行為,即便是在8小時以內,他也無法控制你的思想。只有你對職業的尊敬、對工作的熱情、對前途的渴望,才是你把工作做好的核心動力。靠別人督促來工作的人就像一台機器,按下按鈕才動,按一下就動一下。這樣的員工不可能高效率地工作,更不可能取得什麼創造性的成就。在一個組織內,他們不過是一些隨時可以被取代、被替換的“人手”,而不是能主動為組織創造價值,被組織所倚重的“人才”。

作者簡介

黎靖,男,33歲。湖南邵陽人,大學畢業,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多家雜誌社,文化公司擔任主編工作。企業諮詢專家,曾在一些勵志培訓機構和企業管理諮詢公司擔任特邀講師。著有《會讀史是本事》,《向北方人學直爽,向南方人學靈活》、《女人有境界才有幸福》、《改掉農民性成大事》、《老江湖的智慧》、《人生之貴——成就一生的修身養性和為人處世法則》等。

目錄

第一章 24小時思考 才能8小時乾好

1 用好你的小時,那足夠了

2 停止工作,但不要這止思考

3 功夫總是在詩外

4 靈感不會在規定的時間敲門

5 機會只垂青於“時刻準備著”的人

6 不想事,才會在工作中閒來無事

7 “Think(思考)”——IBM公司的一字箴言

8 成功就在比別人“多看一點、多想一點”

第二章 24小時必須思考的“W”和一個“H”

1 Who——我為誰工作

2 What——我要做什麼

3 When——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4 Where——想清楚從何處著手再去做

5 Why——多問幾個為什麼

6 How——我做得究竟怎么樣

第三章 別把上司當保姆

1 成熟點,別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2 主動工作,積極思考

3 說一步,動兩步,想三步

4 自己為自己買單

第四章 別把責任當負擔

1 責任感是一項軟性競爭力

2 在負荷中起飛

3 想想看,還有什麼沒做到的

4 永遠沒有分外的工作

5 別說負責人不在,你就是負責人

6 員工的責任感也需要組織培養

第五章 做事別做六七分

1 真的盡力了?差得遠呢!

2 “沒想到”是因為“沒想到”

3 六七分的火候,兩三分的責任心

4 “大概齊”就是沒有齊,“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5 不但要到位,還要注意補位

第六章 “自我驅策”——工作的核心動力

1 什麼樣的定位,什麼樣的人生

2 一切都在於自己

3 自我驅策的十二種方法

4 在工作中尋找樂趣

5 自己制定最嚴格的標準

第七章 像老闆一樣思考

1 你和老闆在一條船上

2 有意識地觀察和學習你的老闆

3 像老闆一樣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

4 換位思考——假如我是老闆

書摘插圖

第一章 24小時思考 才能8小時乾好

1 用好你的小時,那足夠了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是適用於三分法的,即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還有8小時用來處理生活、娛樂等問題。

八個小時工作,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時間,對於一個無所事事混日子的人來說,真是夠難打發的了。還沒上班就盼著下班,周一剛開始就盼著周末;一張報紙看半天,一件小事拖一月;領導在時一個樣,領導不在時另一個樣;對工作毫不熱心,對工資非常熱心……這些人,混在其中,也樂在其中。他們以為自己很聰明,能夠“哄”住單位, “哄”到薪水。即使這個地方混不下去了,他們換個地方照樣混。

其實這樣的混是最愚蠢的。他們哄來哄去,最終哄的是自己。時間一天天、一年年過去了,他們的能力不進反退,事業毫無起色,再這么混下去,又能混幾時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