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顯示技術

3D顯示技術

在“3D”裡面的“D”,是英文單詞Dimension (線度、維)的首字母,3D指的就是三維空間。與普通2D畫面顯示相比,3D技術可以使畫面變得立體逼真,圖像不再局限於螢幕的平面上,仿佛能夠走出螢幕外面,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基本內容

在“3D”裡面的“D”,是英文單詞Dimension

(線度、維)的首字母,3D指的就是三維空間。與普通2D畫面顯示相比,3D技術可以使畫面變得立體逼真,圖像不再局限於螢幕的平面上,仿佛能夠走出螢幕外面,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儘管3D顯示技術

分類繁多,不過最基本的原理是相似的,就是利用人眼左右分別接收不同畫面,然後大腦經過對圖像信息進行疊加重生,構成一個具有前-後、上-下、左-右、遠-近等立體方向效果的影像。

呈像原理

3D顯示技術3D顯示技術

3D技術分類可以分為眼鏡式和裸眼式兩大類。裸眼3D主要用於公用商務場合,將來還會套用到手機等攜帶型設備上,本文在此不多進行介紹。而在家用消費領域,無論是顯示器、投影機或者電視,需要配合3D眼鏡使用。

在眼鏡式3D技術中,我們又可以細分出三種主要的類型:色差式、偏光式和主動快門式,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色分法、光分法和時分法。

色差式

色差式3D技術,英文為Anaglyphic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紅-藍(或者紅-綠、紅-青)濾色3D眼鏡。這種技術歷史最為悠久,成像原理簡單,實現成本相當低廉,眼鏡成本僅為幾塊錢,但是3D畫面效果也是最差的。

紅青色

色差式3D先由鏇轉的濾光輪分出光譜信息,使用不同顏色的濾光片進行畫面濾光,使得一個圖片能產生出兩幅圖像,人的每隻眼睛都看見不同的圖像。這樣的方法容易使畫面邊緣產生偏色。

3D顯示技術3D顯示技術

色差式3D畫面用裸眼觀看時的效果

偏光式

偏光式3D技術也叫偏振式3D技術,英文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偏光眼鏡。偏光式3D技術的圖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鏡成本也不算太高,比較多電影院採用的也是該類技術,不過對顯示設備的亮度要求較高。

3D顯示技術3D顯示技術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線有“振動方向”的原理來分解原始圖像的,先通過把圖像分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兩組畫面,然後3D眼鏡左右分別採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鏡片,這樣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兩組畫面,再經過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3D顯示技術3D顯示技術

偏光式3D技術原理

3D顯示技術3D顯示技術

偏光式3D眼鏡,同向鏡片疊加,透光率明顯下降

3D顯示技術3D顯示技術

偏光式3D眼鏡,相互垂直方向的鏡片疊加,完全不透光

在偏光式3D系統中,市場中較為主流的有RealD 3D、MasterImage 3D、杜比3D三種,RealD 3D技術市占率最高,且不受面板類型的影響,可以使任何支持3D功能的電視還原出3D影像。不過這種技術會使畫面解析度減半,很難實現真正的全高清3D影像,而且畫面亮度也會被大大降低。在液晶電視上,套用偏光式3D技術要求電視具備240Hz以上刷新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