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學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學》是2009年1月1日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素娟。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石油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平裝: 21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2167301, 7502167307
條形碼: 9787502167301
尺寸: 23.8 x 16.2 x 2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梁素娟,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曾擔任萬科下屬公司的法律顧問,長期從事企業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對萬科的企業文化與管理模式有著深刻而獨特的見解。策劃出版過多部暢銷書,如《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價值》《用結果證明自己的能力》《方法總比問題多》等。

內容簡介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學》讓你只要通過短短的30天就能精通社交心理學,在社交中遊刃有餘!人與人的交往就是心與心的碰撞,心理學在人際交往中具有卜分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會讓你明白很多社交現象背後深層次的心理動因。

目錄

第一章 為什麼要和他人交往
聞名於心理學界的“感覺剝奪”實驗
——剝奪人際交往的機會是對身心的莫大傷害
從囚徒和修道士的精神痛苦說開去
——恐懼和不安引起親和動機
在成就動機的指引下,她展開了一系列的“應酬
——成就動機的強弱決定人際成效的高低
馬克·吐溫:只憑一句讚美的話我就可以充實地活上兩個月
——讚許動機對社交活動的成敗有直接影響
第二章 在社交中如何理解和認知他人
難堪的面試之後卻贏得了一個不錯的職位
——認識他人的“社交知覺”的形成
當今是一個一兩秒鐘決定命運的時代
——社交印象是以知覺形象為基礎的有機結合
索菲亞’羅蘭:你的服飾往往表明你是哪一類人物
——儀表是無形的社交語言
諸葛亮的相人玄機
——表情是一種“世界語
柳傳志的話語速度判人法
——言為心聲,從言語中透析他人心理
正性謊言、中性謊言、負性謊言
——說謊是一場動員全身器官的共同演出
首因效應Vs近因效應
——人們對陌生人和熟人套用不同的評價標準
第三章 在社交中如何吸引他人
高山流水&割席斷交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們往往選擇那些能彌補自己性格特徵的人交往
——“郎才女貌”是對異性伴侶互補吸弓l的最佳詮釋
亞里士多德:美麗比一封介紹信更具有推薦力
——外貌作為人際吸引的因素並不公道
教師與學生、領導與秘書較容易建立密切關係
——越接觸越有好感的“曝光效應
“遠親不如近鄰”的心理學解釋
——空間距離影響著友誼的建立
獲得友誼的最好方式是:熱情友善地稱讚他人
——互逆性讓我們通常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哪些品質決定了你是受歡迎還是受排斥
——個性品質體現一個人的人格魅力
心理學家阿倫森的實驗給人們的啟示
——能力出眾卻有一些小錯誤的人更具吸引力
人際交往就如同舞台上的演出,氛圍是必不可少的
——氛圍影響交往效果
第四章 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心理學家的情境實驗將“母子依戀”分為三種類型
——嬰兒出生後最早形成的依戀是成人人際關係的縮影
諱莫如深VS無話不談
——適當的“自我暴露”有助於加深親密度
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公眾距離各不同
——“刺蝟哲學”需要我們拿捏最佳的社交距離
物質滿足代替不了人的情感需要
——投資感情比投資金錢更能征服人心
空姐的“十二次微笑”使乘客的投訴變成了表揚
——綻放迷人的笑容是贏得他人好感的法寶
兩個禿頭面對揶揄時的不同反應
——幽默是個性,更是能力
如何贏得合作夥伴的信任
——增強與他人親密感的社交技巧
對家人話多,對外人話少的人不在少數
——眾多的心理設防都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足
初涉社交圈的人常犯的錯誤:“好事一次做盡
——避免“心理捲入程度過高”使雙方心靈窒息
如何成為單位里受歡迎的人
——與同事和諧相處五原則
接與不接男同事電話的苦惱
——處理好異性同事關係,維護家庭和事業的平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對症下藥,與討厭的同事相處
第五章 在社交中改變他人行為
看自己“一朵花”,看別人“一塊疤”的心理成因
——“樂道人之善”是悅納他人的第一步
重用一個犯錯誤不知悔改的員工會發生什麼
——“人類就是被這種玩具(虛榮)統治著
一位“太傻了”的店主贏得了運輸公司老闆的青睞
——恪守信用才能使他人信服
一群素不相識的人為何不約而同地都回贈了卡片
——互惠是人類社會交易和交往存在的法則
社會心理學對家庭婦女的實驗得出了怎樣驚人的結論
——理智上難以解釋的“進門檻效應
不妨提一個更大的要求更容易成功
——在拒絕別人的請求之後做出的讓步
一個扮演乞丐的實驗帶來的啟示
——尋求別人幫助時,要先引起對方的興趣
第六章 社交中的人際影響
第五位被試者為何偏要做出和別人一樣錯誤的回答
——為了不被人認為“標新立異”的隨大溜
備受爭議但設計巧妙的個人對權威的服從實驗
——壓抑個人情緒而服從權威
洪川大師“糟糕的”84幅後才造就了“神品
——社會助長VS社會干擾
無處不在演繹著的小和尚、瘦和尚、胖和尚
——尋求公平的心理產生1+1+1<3的“社會懈怠
面對生命的呼救,38人作壁上觀
——集體性坐視不管的“旁觀者效應
一位女大學生帶來的奇妙變化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異性定律
信以為真的欣喜之後是徹底失望
——流言只傳給那些和傳播者有密切關係的入
第七章 影響人際交往的態度
為何人們常把大款和“腦滿腸肥”聯繫在一起
——無論社會多么進步,偏見總會像瘟疫一樣蔓延
被誤讀的七國人性格描述
——偏見的認知來源於刻板效應
共同的危機拉近了黑人和白人的距離
——競爭或合作的處境影響相互的態度
普希金過早離開人世的秘密
——警惕交往中的“暈輪效應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結
——走出“投射效應”的誤區
第八章 妨礙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病房中的他失去了夥伴,也失去了領略風景的機會
——擺脫自私的羈絆,收穫快樂與富足
永遠不再需要蝴蝶結
——自卑感是對人生興奮、樂觀、開朗的最大抑制
從名校大學生到被開除學籍的命運
——嫉妒害人又害己
蜈蚣的自以為是:腳越多,當然跑得越快
——真正要做的不是遠離欲望,而是擺脫貪婪弓I起的痛苦
省吃儉用買來奢侈品能提升你的“地位”嗎
——虛榮讓人生活在表演中
因解不開的心結而臥床不起
——攀比讓人生的天平失衡
被冷落的鄭袖靠“智慧”重新奪回楚王的寵愛
——懷著愛心吃菜比抱著怨恨吃肉好得多
培根:猜疑之心如同蝙蝠,它總在黃昏中起飛
——猜疑是缺乏根據的盲目想像
40%的美國人在名人、權威面前會手心出汗、詞不達意
——恐懼是帶著鐐銬跳舞
50%的中國人在成年後仍會感到羞怯
——對自己的過度關注會錯過很多風景
完美,一座令人嚮往的寶塔
——人生的各種不幸皆由追求完美所致
(《聖經》中的“約拿”:面對嚮往的榮譽,選擇了逃避
——“約拿情結”是人際交往的大敵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