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於2018年2月28日。統計公報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

基本信息

主要內容

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公報》顯示,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

《公報》顯示,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淨出口貢獻率為9.1%。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公報》強調,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全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0%,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8923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10616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30163萬平方米,減少10094萬平方米。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5%,比上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

《公報》顯示,2017年,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7%;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7%。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42912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8%。全年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

公報全文

2017年,各地區各部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淨出口貢獻率為9.1%。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90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3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134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2.35%,比上年末提高1.1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出生率為12.43‰;死亡人口986萬人,死亡率為7.11‰;自然增長率為5.32‰。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2.91億人,其中流動人口2.44億人。(見表1)

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640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2462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比上年增加3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0%,比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全國農民工總量28652萬人,比上年增長1.7%。其中,外出農民工17185萬人,增長1.5%;本地農民工11467萬人,增長2.0%。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6.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8.1%。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5.8%。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3.5%。(見表2)

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月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61個,比1月份減少5個;下降的為9個,增加5個。

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139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94億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6.7518元人民幣,比上年貶值1.6%。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全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0%,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產能利用率為68.2%,比上年提高8.7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8%,提高4.1個百分點。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8923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10616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30163萬平方米,減少10094萬平方米。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5%,比上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92元,比上年下降0.25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為7.77元,下降0.2元。全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分別比上年增長23.9%、21.8%和16.4%。

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7%。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7%。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69萬輛,比上年增長51.2%;智慧型電視產量9666萬台,增長3.8%;工業機器人產量13萬台(套),增長81.0%;民用無人機產量290萬架,增長67.0%。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41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實現營業利潤7446億元,增長30.2%。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42912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8%;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05912億元,增長16.3%,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16.8%。全年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54806億元,增長28.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0%。在網上商品零售額中,吃類商品增長28.6%,穿類商品增長20.3%,用類商品增長30.8%。2016年末全國25.1%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

發展質量效益改善。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稅收收入144360億元,比上年增加13999億元,增長10.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5187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6651億元,比上年增長45.1%;集體企業400億元,下降8.5%,股份制企業52404億元,增長2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18753億元,增長15.8%;私營企業23753億元,增長11.7%。分門類看,採礦業實現利潤4587億元,比上年增長2.6倍;製造業66511億元,增長18.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4089億元,下降10.7%。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23645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01231元/人,比上年提高6.7%。全年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為93.71%。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222萬公頃,比上年減少81萬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399萬公頃,減少20萬公頃;稻穀種植面積3018萬公頃,減少0.2萬公頃;玉米種植面積3545萬公頃,減少132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23萬公頃,減少12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420萬公頃,增加7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68萬公頃,減少1萬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61791萬噸,比上年增加166萬噸,增產0.3%。其中,夏糧產量14031萬噸,增產0.8%;早稻產量3174萬噸,減產3.2%;秋糧產量44585萬噸,增產0.4%。全年穀物產量56455萬噸,比上年減產0.1%。其中,稻穀產量20856萬噸,增產0.7%;小麥產量12977萬噸,增產0.7%;玉米產量21589萬噸,減產1.7%。

全年棉花產量549萬噸,比上年增產3.5%。油料產量3732萬噸,增產2.8%。糖料產量12556萬噸,增產1.7%。茶葉產量255萬噸,增產6.0%。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431萬噸,比上年增長0.8%。其中,豬肉產量5340萬噸,增長0.8%;牛肉產量726萬噸,增長1.3%;羊肉產量468萬噸,增長1.8%;禽肉產量1897萬噸,增長0.5%。禽蛋產量3070萬噸,下降0.8%。牛奶產量3545萬噸,下降1.6%。年末生豬存欄43325萬頭,下降0.4%;生豬出欄68861萬頭,增長0.5%。

全年水產品產量6938萬噸,比上年增長0.5%。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5281萬噸,增長2.7%;捕撈水產品產量1656萬噸,下降5.8%。

全年木材產量7682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積109萬公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4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79997億元,比上年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長6.5%;集體企業增長0.6%,股份制企業增長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6.9%;私營企業增長5.9%。分門類看,採礦業下降1.5%,製造業增長7.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紡織業增長4.0%,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3.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0.3%,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0.5%,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1.8%,汽車製造業增長12.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0.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3.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8%。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3.0%,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7%。(見表3)

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177703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7.6%。其中,火電裝機容量110604萬千瓦,增長4.3%;水電裝機容量34119萬千瓦,增長2.7%;核電裝機容量3582萬千瓦,增長6.5%;併網風電裝機容量16367萬千瓦,增長10.5%;併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3025萬千瓦,增長68.7%。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55689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7661億元,增長9.7%。其中國有控股企業2313億元,增長15.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1238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631684億元,增長7.2%。分區域看,東部地區投資265837億元,比上年增長8.3%;中部地區投資163400億元,增長6.9%;西部地區投資166571億元,增長8.5%;東北地區投資30655億元,增長2.8%。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20892億元,比上年增長11.8%;第二產業投資235751億元,增長3.2%;第三產業投資375040億元,增長9.5%。基礎設施投資140005億元,增長19.0%,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22.2%。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81510億元,增長6.0%,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0.4%。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64430億元,下降1.8%,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10.2%。(見表4)(見表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09799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住宅投資75148億元,增長9.4%;辦公樓投資6761億元,增長3.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5640億元,下降1.2%。

全年全國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609萬套,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604萬套,公租房基本建成82萬套。全年全國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52.5萬戶。(見表6)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4290億元,增長10.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1972億元,增長11.8%。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326618億元,增長10.2%;餐飲收入額39644億元,增長10.7%。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9.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7.8%,化妝品類增長13.5%,金銀珠寶類增長5.6%,日用品類增長8.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9.3%,中西藥品類增長12.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9.8%,家具類增長12.8%,通訊器材類增長11.7%,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0.3%,汽車類增長5.6%,石油及製品類增長9.2%。

六、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779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出口153321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02億元,增長18.7%。貨物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28718億元,比上年減少4734億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73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出口43045億元,增長12.1%;進口30700億元,增長26.8%。(見表7)(見表8)(見表9)(見表10)

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46991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服務出口15407億元,增長10.6%;服務進口31584億元,增長5.1%。服務進出口逆差16177億元。

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新設立企業35652家,比上年增長27.8%。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8776億元(折1310億美元),增長7.9%,增速比上年加快3.8個百分點。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新設立企業3857家,增長32.8%;對華直接投資金額374億元(折56億美元)。全年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666億元,增長11.3%。(見表11)

全年對外直接投資額(不含銀行、證券、保險)8108億元,按美元計價為120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9.4%。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額144億美元。(見表12)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1383億元,按美元計價為16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成營業額855億美元,增長12.6%,占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比重為50.7%。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2萬人,增長5.7%。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479億噸,比上年增長9.3%。貨物運輸周轉量196130億噸公里,增長5.1%。全年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6億噸,比上年增長6.4%,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0億噸,增長5.7%。規模以上港口貨櫃吞吐量23680萬標準箱,增長8.3%。(見表13)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85億人次,比上年下降2.6%。旅客運輸周轉量32813億人公里,增長5.0%。(見表14)

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21743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820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1.8%,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8695萬輛,增長12.9%。民用轎車保有量12185萬輛,增長12.0%,其中私人轎車11416萬輛,增長12.5%。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9764億元,比上年增長32.0%。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31.5億件,包裹業務0.3億件,快遞業務量400.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4957億元。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7557億元,比上年增長76.4%。電信業全年新增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23646萬戶,達到242186萬戶。年末全國電話用戶總數161125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141749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上升至102.5部/百人。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34854萬戶,比上年增加5133萬戶,其中固定網際網路光纖寬頻接入用戶29392萬戶,比上年增加6627萬戶;移動寬頻用戶113152萬戶,增加19077萬戶。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246億G,比上年增長162.7%。網際網路上網人數7.72億人,增加4074萬人,其中手機上網人數7.53億人,增加5734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5.8%,其中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35.4%。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體業務收入550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9%。

全年國內遊客5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8%;國內旅遊收入45661億元,增長15.9%。入境遊客13948萬人次,增長0.8%。其中,外國人2917萬人次,增長3.6%;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11032萬人次,與上年持平。在入境遊客中,過夜遊客6074萬人次,增長2.5%。國際旅遊收入1234億美元,增長2.9%。國內居民出境14273萬人次,增長5.6%。其中因私出境13582萬人次,增長5.7%;赴港澳台出境8698萬人次,增長3.6%。

八、金融

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167.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54.4萬億元,增長11.8%;流通中貨幣(M0)餘額7.1萬億元,增長3.4%。

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9.4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多1.6萬億元;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174.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0%。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69.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3.7萬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64.1萬億元,增加13.5萬億元。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25.6萬億元,增加13.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20.1萬億元,增加13.5萬億元。(見表15)

年末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餘額149820億元,比年初增加15602億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餘額315194億元,增加64717億元。其中,個人短期消費貸款餘額68041億元,增加18724億元;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247154億元,增加45993億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過境內市場累計籌資40836億元,比上年減少12244億元。其中,首次公開發行A股完成申購419隻,籌資2186億元;A股現金再融資(包括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優先股)9209億元,減少4178億元;上市公司通過滬深交易所發行債券(包括公司債、可轉債、可交換債和企業資產支持證券)籌資28105億元,減少8563億元。全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增掛牌公司2176家,籌資1336億元,減少3.95%。

全年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5.64萬億元,比上年減少2.59萬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6581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1456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291億元,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9835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1181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4575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1518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5087億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2408元,增長7.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上年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3834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比上年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1969元,增長7.4%。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485元,比上年增長6.4%。

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比上年增長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445元,增長5.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955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恩格爾係數為29.3%,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28.6%,農村為31.2%。

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2017年,年末農村貧困人口304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89萬人;貧困發生率3.1%,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1%。

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019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26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1255萬人,增加40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7664萬人,增加43272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0320萬人,增加78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7343萬人,增加4248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784萬人,增加695萬人。年末全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2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2726萬人,增加836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7807萬人,增加297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9240萬人,增加789萬人。年末全國共有1264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047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67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資助520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3536萬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59萬人。

十、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體育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0.5萬人,在學研究生263.9萬人,畢業生57.8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761.5萬人,在校生2753.6萬人,畢業生735.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582.4萬人,在校生1592.5萬人,畢業生496.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800.1萬人,在校生2374.5萬人,畢業生775.7萬人。國中招生1547.2萬人,在校生4442.1萬人,畢業生1397.5萬人。普通國小招生1766.6萬人,在校生10093.7萬人,畢業生1565.9萬人。特殊教育招生11.1萬人,在校生57.9萬人,畢業生6.9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600.1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8.3%。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7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1.6%,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2%,其中基礎研究經費920億元。全年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共安排42個重點專項1115個科技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共安排454個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資助43935個項目。截至年底,累計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50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3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17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276家。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累計設立5支子基金,資金總規模247.2億元。全年境內外專利申請369.8萬件,授予專利權183.6萬件;PCT專利申請受理量為5.1萬件。截至年底,有效專利714.8萬件,其中境內有效發明專利135.6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9.8件。全年共簽訂技術契約36.8萬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13424億元,比上年增長17.7%。(見表16)

全年成功完成17次宇航發射。首顆高軌道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首顆大型硬X射線空間探測衛星“慧眼”衛星成功發射;北斗導航全球衛星系統組網首發雙星成功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完成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預定科學目標,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現反常電子信號,C919大型客機、“鯤龍”AG600水陸兩棲飛機首飛成功。

年末全國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35000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739個。全國現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401個,已累計完成對140250個企業的產品認證。全國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4037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8326萬台(件)。全年制定、修訂國家標準3811項,其中新制定2684項。

年末全國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054個,博物館3217個。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62個,總流通72641萬人次;文化館3327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2.20億戶,其中有線數位電視實際用戶1.98億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7%,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1%。全年生產電視劇310部13310集,電視卡通片83599分鐘。全年生產故事影片798部,科教、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172部。出版各類報紙368億份,各類期刊26億冊,圖書90億冊(張),人均圖書擁有量6.49冊(張)。年末全國共有檔案館4237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3806萬卷(件)。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9個百分點。

全年我國運動員在24個運動大項中獲得106個世界冠軍,共創6項世界紀錄。全年我國殘疾人運動員在11項國際賽事中獲得160個世界冠軍。2016年,體育產業增加值647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十一、衛生和社會服務

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5萬個,其中醫院3.0萬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1.8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4.0萬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7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萬個,門診部(所)23.0萬個,村衛生室63.8萬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2萬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82個,衛生監督所(中心)3133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891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35萬人,註冊護士379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85萬張,其中醫院609萬張,鄉鎮衛生院125萬張。全年總診療人次81.0億人次,出院人數2.4億人。

年末全國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2萬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2.9萬個,兒童服務機構656個。社會服務床位749.5萬張,其中養老服務床位714.2萬張,兒童服務床位9.6萬張。年末共有社區服務中心2.5萬個,社區服務站13.9萬個。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6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工礦倉儲用地12萬公頃,增長1.6%;房地產用地11.5萬公頃,增長7.2%;基礎設施等用地36.5萬公頃,增長26.1%。

全年水資源總量28675億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年末全國監測的604座大型水庫蓄水總量3518億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量有所增加。全年總用水量609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0.8%。其中,生活用水增長2.8%,工業用水增長0.2%,農業用水增長0.6%,生態補水增長1.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7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49立方米,下降5.9%。人均用水量439立方米,比上年增長0.3%。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36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90萬公頃,占全部造林面積的53.0%。森林撫育面積830萬公頃。截至年底,自然保護區達到275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3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6萬平方公里。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4.9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9%。煤炭消費量增長0.4%,原油消費量增長5.2%,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4.8%,電力消費量增長6.6%。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0.4%,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0.8%,上升1.3個百分點。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燒鹼綜合能耗下降0.3%,噸水泥綜合能耗下降0.1%,噸鋼綜合能耗下降0.9%,噸粗銅綜合能耗下降4.8%,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8%。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1%。

近岸海域417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中,達到國家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監測點占67.8%,三類海水占10.1%,四類、劣四類海水占22.1%。

在監測的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氣品質達標的城市占29.3%,未達標的城市占70.7%。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城市(基於2015年PM2.5年平均濃度未達標的262個城市)年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9%。

在監測的323個城市中,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好的城市占5.9%,較好的占65.0%,一般的占27.9%,較差的占0.9%,差的占0.3%。

全年平均氣溫為10.39℃,比上年上升0.03℃。共有8個颱風登入。

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1848萬公頃,其中絕收183萬公頃。全年因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910億元,因旱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75億元,因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9億元,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8億元。全年大陸地區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13次,成災11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8億元。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3223起,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2.5萬公頃。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死亡37852人。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639人,比上年下降3.7%;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2.06人,下降3.7%;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106人,下降32.1%。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民用汽車、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公安部;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技工學校數據來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外匯儲備、匯率數據來自外匯局;財政數據來自財政部;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質量檢驗、國家標準制定修訂等數據來自質檢總局;水產品產量數據來自農業部;木材產量、林業、森林火災數據來自林業局;灌溉面積、水資源、水土流失治理數據來自水利部;發電裝機容量、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數據來自中電聯;新建鐵路投產里程、增新建鐵路複線投產里程、電氣化鐵路投產里程、鐵路運輸數據來自鐵路總公司;新改建公路里程、港口萬噸級碼頭泊位新增通過能力、公路運輸、水運、港口貨物吞吐量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新增民用運輸機場、民航數據來自民航局;新增光纜線路長度、電信業務總量、電話交換機容量、電話用戶、寬頻用戶、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上網人數、網際網路普及率、軟體業務收入等數據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棚戶區住房改造、公租房、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數據來自住房城鄉建設部;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海關總署;服務進出口、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數據來自商務部;管道數據來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郵政業務數據來自郵政局;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數據來自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旅遊數據來自旅遊局、公安部;貨幣金融、公司信用類債券數據來自人民銀行;上市公司數據來自證監會;保險業數據來自保監會;城鄉低保、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社會服務、農作物受災面積、洪澇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旱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來自民政部;教育數據來自教育部;重點研發計畫、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技術契約等數據來自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據來自自然基金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等數據來自發展改革委;專利數據來自知識產權局;宇航發射數據來自國防科工局;藝術表演團體、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數據來自文化部;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圖書數據來自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檔案數據來自檔案局;體育數據來自體育總局;殘疾人運動員數據來自中國殘聯;衛生數據來自衛生計生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數據來自國土資源部;自然保護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環境保護部;平均氣溫、登入颱風數據來自氣象局;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據來自海洋局;地震次數、地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數據來自地震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安全監管總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

專家解讀

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邁上新台階

2017年,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防範化解風險挑戰、實現經濟穩定發展任務艱巨。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我國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9%,總量超過80萬億元,達到82.7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超過1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穩居世界第二位。經濟增量折合1.2萬億美元,相當於2016年澳大利亞的經濟總量。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4%。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達到3139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94億美元。全年糧食產量61791萬噸,連續5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7557億元,比上年增長76.4%;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6796公里,新建高速鐵路投產里程2182公里,新增光纜線路長度705萬公里,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高鐵運營網和移動寬頻網。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2017年我國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在30%左右,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重要引擎。

二、經濟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發展態勢呈現新變化

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創新和完善巨觀調控,確立區間調控的思路,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始終把握保就業這個方向不動搖,只要就業增加、收入增長、環境改善,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集中精力轉方式、調結構、添動力。經過努力,我們實現了增長平穩、就業擴大、結構最佳化等多重目標,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韌性和包容性明顯增強。

經濟發展步伐穩健有力。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是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首次回升。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別增長6.9%、6.9%、6.8%、6.8%,連續10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比上年增加37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連續5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都在5%以下,處於近年來的低位;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比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為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符合年度預期目標。6.9%的經濟成長、不到5%的失業、1.6%的通脹,這樣的經濟運行格局難能可貴,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枝獨秀的。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質量效益實現新提高

針對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為抓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計振興實體經濟,堅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實現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三去一降一補”取得顯著成效。煤炭、鋼鐵行業圓滿完成全年化解過剩產能目標任務。2017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0%,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創5年新高。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末減少10616萬平方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0.6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下降0.25元。全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分別比上年增長23.9%、21.8%和16.4%。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庫存較多的玉米播種面積調減,雜糧和豆類播種面積增加。全年玉米播種面積比上年下降3.6%,豆類播種面積增長6.7%。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以2015年價格計算)比上年提高6.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顯改善了市場供求關係,促進市場價格回升和企業利潤增加。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的態勢。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21.0%,增速比上年加快12.5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比上年增長24.5%。

四、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邁向中高端水平取得新進展

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引導和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最佳化城鄉區域布局,不斷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釋放新活力,促進產業、需求、區域協同發展。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經濟成長實現了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消費和投資一起拉動。

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工業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3.4%和11.3%;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12.7%和32.7%。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增速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6%,比第二產業高11.1個百分點。需求結構持續改善。消費基礎性作用有效發揮。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8.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7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占比分別比上年提高0.3和0.2個百分點。投資結構繼續最佳化。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5.9%,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6.3%,增速分別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快8.7和9.1個百分點。新型城鎮化紮實推進。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2.35%,提高1.15個百分點。

五、創業創新蓬勃發展,新動能成長實現新突破

黨中央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創業創新,積極推動“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計畫,不斷最佳化創新生態,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創造格局,為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創業創新熱潮湧動。2017年,全國新登記企業比上年增長9.9%,日均新登記企業1.66萬戶。科技成果快速增加、轉化加快。全年授予境內發明專利權32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9.8件,比上年增加1.8件。全年技術契約成交金額比上年增長17.7%。新產業新產品不斷壯大。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增速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快4.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7.3%,實現營業利潤比上年增長30.2%。新產品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比上年增長51.2%,智慧型電視增長3.8%,工業機器人增長81.0%,民用無人機增長67.0%。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5.8%,手機上網人數7.53億人,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比上年增長162.7%,網上零售額增長32.2%,完成快遞業務量增長28%。共享經濟、平台經濟、數字經濟廣泛滲透,正在深刻改變社會生產生活方式。

六、生態環保力度加大,美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各地區各部門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史上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法,開展最嚴格的環境保護督察,推進“廁所革命”,著力解決危害民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節能減排成績突出。2017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1%。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4萬公頃。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5.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9%。清潔能源消費占比上升。在能源消費總量中,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所占比重為20.8%,比上年上升1.3個百分點。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36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6萬平方公里。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監測的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氣品質達標的城市占29.3%,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城市年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9%。

七、一帶一路建設縱深推進,全面開放實現新跨越

面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和我國傳統競爭優勢減弱的局面,黨中央不斷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構建開放新格局,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實施積極的外貿政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深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自貿區建設,促進“引進來”“走出去”更好結合,對外開放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合作共贏多贏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積極成效。2017年“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全面務實合作新階段。貿易往來持續擴大。全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73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出口增長12.1%,進口增長26.8%。雙向合作不斷深化。全年我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8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6%,占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比重為50.7%;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新設立企業3857家,增長32.8%。貨物貿易總額創歷史新高。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779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2%,進出口規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其中,出口增長10.8%,上年為下降1.9%;進口增長18.7%,增速比上年加快18.1個百分點。吸收外資規模較快增長。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增長7.9%,增速比上年加快3.8個百分點。

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民生事業實現新改善

黨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各級政府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線、建機制,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力發展教育衛生事業,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讓人民民眾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增速比上年加快1.0個百分點,快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4個百分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3%,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國內遊客人次比上年增長12.8%,國內旅遊收入增長15.9%,國內居民因私出境增長5.7%。脫貧攻堅再創佳績。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年末農村貧困人口304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89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貧困發生率3.1%,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社會保障不斷擴大。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269萬人、408萬人和42483萬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全國城鎮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604萬套,公租房基本建成82萬套,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52.5萬戶。

2017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但要清醒地看到,國際環境仍然錯綜複雜、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較突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上來,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站在新起點,搶抓新機遇,開啟新征程,實現新跨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