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命名的124個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名稱信息

2015年10月9日,國家海洋局向社會公布中國最新勘測命名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名稱。且得到國務院批准,國家海洋局計畫將其分批向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提交審議。

地理意義

2015年10月9日,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石青峰:命名過程所使用的資料和數據都來自於中國大洋調查成果資料,這些地名的公布和使用,將有利於各類海洋圖件的編制和海洋的科學勘測、開發管理,有利於科學工作者開展對有關區域及研究對象的認識和描述,集中彰顯了中國幾十年來在國際海域調查研究工作的成果,充分表明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國際海域事務的突出貢獻。

實體名稱

序號 地理實體名稱 (中文) (漢語拼音) (英文) 位置 特徵點坐標 命名理由
1 騏駱平頂海山群 QíluòPínɡdǐnɡhǎishānqún QiluoGuyots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20°15.50′N,149°39.20′E(維騏平頂海山) 20°00.80′N,150°09.20′E(維駱平頂海山) 19°40.15′N,150°46.65′E(勞里平頂海山) 以維騏平頂海山和維駱平頂海山專名的後一個字組成。
2 鹿鳴平頂海山 LùmínɡPínɡdǐnɡhǎishān LumingGuyot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20°02.20′N,151°38.64′E 鹿鳴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鹿鳴指鹿在鳴叫。此詩是古人宴請賓客時所唱,表達歡愉之情。
3 採薇海山群 CǎiwēiHǎishānqún CaiweiSeamounts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15°40.00′N,155°10.00′E(採薇平頂海山) 15°18.00′N,155°00.00′E(采杞平頂海山) 15°21.07′N,154°36.05′E(采菽海山) 以規模最大的採薇平頂海山的名字命名。
4 採薇平頂海山 CǎiwēiPínɡdǐnɡhǎishān CaiweiGuyot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15°40.00′N,155°10.00′E 採薇出自《詩經·小雅·採薇》“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採薇是採集一種食用植物,意指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作。SCUFN地名辭典中稱為PalladaGuyot,以俄羅斯的“Pallada號”護衛艦的名字命名。
5 采杞平頂海山 CǎiqǐPínɡdǐnɡhǎishān CaiqiGuyot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15°18.00′N,155°00.00′E 采杞出自《詩經·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采杞是上山採集枸杞,意指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作。
6 采菽海山 CǎishūHǎishān CaishuSeamount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15°21.07′N,154°36.05′E 采菽出自《詩經·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莒之”。采菽是採集豆類植物,意指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作。
7 嘉偕平頂海山群 JiāxiéPínɡdǐnɡhǎishānqún JiaxieGuyots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12°40.00′N,156°35.00′E(維嘉平頂海山) 12°10.00′N,156°25.00′E(維偕平頂海山) 12°31.80′N,156°20.63′E(維禎平頂海山) 以維嘉平頂海山和維偕平頂海山專名的後一個字組成。
8 維嘉平頂海山 WéijiāPínɡdǐnɡhǎishān WeijiaGuyot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12°40.00′N,156°35.00′E 維嘉出自《詩經·小雅·魚麗》“物其多矣,維其嘉矣”。意指大自然物產豐富,人們只採集其中最好的。ItaMaiTaiGuyot命名釋義不詳。
9 維禎平頂海山 WéizhēnPínɡdǐnɡhǎishān WeizhenGuyot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12°31.80′N,156°20.63′E 維禎出自《詩經·周頌·維清》“維清緝熙,文王法典。肇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禎”。本詩為周公制禮作樂時祭祀文王的宗廟樂歌。維禎指維護國家的法律。
10 維偕平頂海山 WéixiéPínɡdǐnɡhǎishān WeixieGuyot 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區 12°10.00′N,156°25.00′E 維偕出自《詩經·小雅·魚麗》“物其旨矣,維其偕矣”。指大自然物產豐富,人們只採集其中最合適的。GelendzhikGuyot以俄羅斯調查船“Gelendzhik號”的名字命名。
11 南台平頂海山群 NántáiPínɡdǐnɡhǎishānqún NantaiGuyots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20°00.79′N,156°34.80′E(巴蒂澤平頂海山) 20°23.32′N,155°58.62′E(德茂平頂海山) 20°53.83′N,156°14.34′E(邦基平頂海山) 20°55.82′N,157°09.54′E(南台平頂海山) 21°05.60′N,158°28.92′E(阿諾德平頂海山) 南台出自《詩經·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萊”。“台”是一種草,此句描繪南山上草木繁盛。
12 德茂平頂海山 DémàoPínɡdǐnɡhǎishān DemaoGuyo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20°23.32′N,155°58.62′E 德茂出自《詩經·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德音是茂”,意為君子真正的快樂在於美德充滿天地。
13 邦基平頂海山 BānɡjīPínɡdǐnɡhǎishān BangjiGuyo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20°53.83′N,156°14.34′E 邦基出自《詩經·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意為君子真正的快樂在於為國家建立根基。
14 南台平頂海山 NántáiPínɡdǐnɡhǎishān NantaiGuyo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20°55.82′N,157°09.54′E 南台出自《詩經·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萊”。“台”是一種草,此句描繪南山上草木繁盛。
15 湛露海山群 ZhànlùHǎishānqún ZhanluSeamounts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20°01.92′N,161°41.99′E(顯允海山) 19°51.23′N,161°56.03′E(令德海山) 19°53.01′N,162°45.97′E(湛露平頂海山) 19°32.52′N,162°34.80′E(令儀海山) 19°08.25′N,162°07.58′E(愷悌平頂海山) 19°37.09′N,162°13.74′E(麥克唐奈平頂海山) 湛露出自《詩經·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豐草”,意思是濃厚的露水沾滿在茂盛的青草上。“湛露”指濃厚的露水。
16 顯允海山 XiǎnyǔnHǎishān XianyunSeamoun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20°01.92′N,161°41.99′E 顯允出自《詩經·小雅·湛露》“顯允君子,莫不令德”,此句意為“坦蕩誠信的君子,無不具有美善的情操”。顯允指坦蕩誠信的道德品質。
17 令德海山 LìnɡdéHǎishān LingdeSeamoun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19°51.23′N,161°56.03′E 令德出自《詩經·小雅·湛露》“顯允君子,莫不令德”,此句意為“坦蕩誠信的君子,無不具有美善的情操”,是讚美君子高尚的美德。令德指美善的道德情操。
18 湛露平頂海山 ZhànlùPínɡdǐnɡhǎishān ZhanluGuyo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19°53.01′N,162°45.97′E 湛露出自《詩經·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豐草”,意思是濃厚的露水沾滿在茂盛的青草上。“湛露”指濃厚的露水。
19 令儀海山 LìnɡyíHǎishān LingyiSeamoun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19°32.52′N,162°34.80′E 令儀出自《詩經·小雅·湛露》“豈弟君子,莫不令儀”,意為“和悅平易的君子,看上去風度翩翩”。令儀指人的儀態風度翩翩。
20 愷悌平頂海山 KǎitìPínɡdǐnɡhǎishān KaitiGuyo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19°08.25′N,162°07.58′E 愷悌出自《詩經·小雅·湛露》“豈弟君子,莫不令儀”,意為“和悅平易的君子,看上去風度翩翩”。古文中“豈弟”與“愷悌”同意,指和樂平易的態度。為了辨識方便,此處採用“愷悌”一詞。
21 西谷海山 XīɡǔHǎishān Xigu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57.10′N,170°22.20′W 該海山位於谷陵海山群的西部,故以此命名。
22 西陵海山 XīlínɡHǎishān Xiling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47.90′N,170°07.00′W 該海山位於谷陵海山群西部,故以此命名。
23 東陵海山 DōnɡlínɡHǎishān Dongling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44.80′N,169°36.50′W 該海山位於谷陵海山群東部,故以此命名。
24 東谷海山 DōnɡɡǔHǎishān Donggu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44.60′N,169°12.70′W 該海山位於谷陵海山群東部,故以此命名。
25 西水杉海山 XīshuǐshānHǎishān Xishuishan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33.80′N,168°18.80′W 該海山位於水杉海山以西,故以此命名。
26 水杉海山 ShuǐshānHǎishān Shuishan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33.70′N,168°00.20′W 水杉為我國的珍稀樹種之一,選擇樹種名作為海山的專名可以與柔木海山群構成和諧整體。
27 南水杉海山 NánshuǐshānHǎishān Nanshuishan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17.60′N,167°59.40′W 該海山位於水杉海山以南,故以此命名。
28 西柔木海山 XīróumùHǎishān Xiroumu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25.90′N,167°42.50′W 該海山位於柔木海山以西,故以此命名。
29 柔木海山 RóumùHǎishān Roumu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22.80′N,167°25.90′W 為柔木海山群的最高峰,規模也最大,故以此命名。
30 北柔木海山 BěiróumùHǎishān Beiroumu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36.30′N,167°27.90′W 該海山位於柔木海山以北,故以此命名。
31 銀杉海山 YínshānHǎishān Yinshan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0°46.50′N,167°29.60′W 銀杉為我國的珍稀樹種之一,選擇樹種名作為海山的專名可以與柔木海山群構成和諧整體。
32 北彤弓海山 BěitónɡɡōnɡHǎishān Beitonggong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4°13.80′N,165°51.60′W 該海山位於彤弓海山以北,故以此命名。
33 彤弓海山 TónɡɡōnɡHǎishān Tonggong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3°46.60′N,165°40.02′W 該海山位於彤弓海山群的中部,故以此命名。
34 東彤弓海山 DōnɡtónɡɡōnɡHǎishān Dongtonggong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3°42.60′N,165°27.00′W 該海山位於彤弓海山以東,故以此命名。
35 南彤弓海山 NántónɡɡōnɡHǎishān NantonggongSeamount 中太平洋 萊恩海嶺 13°16.20′N,165°28.02′W 該海山位於彤弓海山以南,故以此命名。
36 徐福海山群 XúfúHǎishānqún XufuSeamounts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19°57.80′N,157°27.30′E(瀛州海山) 19°46.30′N,157°22.80′E(方丈平頂海山) 19°32.30′N,157°56.00′E(徐福平頂海山) 19°12.30′N,158°14.00′E(蓬萊海山) 沿用此海山群中規模最大的海山徐福平頂海山之名。
37 大成海山群 DàchénɡHǎishānqún DachengSeamounts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21°32.00′N,159°32.00′E(拉蒙特平頂海山) 21°41.80′N,160°40.30′E(大成平頂海山) 21°10.94′N,160°29.37′E(蝴蝶海山) 21°12.15′N,160°43.41′E(百合平頂海山) 沿用此海山群中的大成平頂海山之名。
38 蝴蝶海山 HúdiéHǎishān HudieSeamoun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21°10.94′N,160°29.37′E 海山俯視平面形態似蝴蝶翩翩飛舞,故以此命名。
39 百合平頂海山 BǎihéPínɡdǐnɡhǎishān BaiheGuyot 西太平洋馬爾庫斯-威克海山區 21°12.15′N,160°43.41′E 海山發育6條山脊,平面俯視形態與百合發育6條花瓣類似,故以此命名。
40 鶴鳴平頂海山群 HèmínɡPínɡdǐnɡhǎishānqún HemingGuyots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9°44.88′N,171°54.88′E(紫檀平頂海山) 20°09.14′N,172°03.04′E(九皋平頂海山) 20°16.27′N,172°08.64′E(樂園平頂海山) 鶴鳴出自《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詩,描繪了一幅由青山、深澤、潛魚、飛鶴、蒼樹等組合而成的園林圖畫。圖畫有色有聲,有情有景,充滿詩意。以“鶴鳴”詩篇中的“紫檀、九皋、樂園”等詞命名本區3個海山,此海山群命名為“鶴鳴”,展示園林之中鶴鳴之聲高入雲霄,震動四野。
41 紫檀平頂海山 ZǐtánPínɡdǐnɡhǎishān Zitan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9°44.88′N,171°54.88′E 紫檀出自《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詩,全詩描繪了一幅由青山、深澤、潛魚、飛鶴、蒼樹等組合而成的園林圖畫。圖畫有色有聲,有情有景,充滿詩意。以“鶴鳴”詩篇中的“紫檀、九皋、樂園”等詞命名本區3個海山。此海山命名為“紫檀”,意指園林之中高大繁盛的紫檀。
42 九皋平頂海山 JiǔɡāoPínɡdǐnɡhǎishān Jiugao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20°09.14′N,172°03.04′E 九皋出自《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詩,全詩描繪了一幅由青山、深澤、潛魚、飛鶴、蒼樹等組合而成的園林圖畫。圖畫有色有聲,有情有景,充滿詩意。以“鶴鳴”詩篇中的“鶴鳴、九皋、樂園”等詞命名本區3個海山。此海山命名為“九皋”,意指園林之中曲折深遠的沼澤。
43 樂園平頂海山 LèyuánPínɡdǐnɡhǎishān Leyuan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20°16.27′N,172°08.64′E 樂園出自《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詩,全詩描繪了一幅由青山、深澤、潛魚、飛鶴、蒼樹等組合而成的園林圖畫。圖畫有色有聲,有情有景,充滿詩意。以“鶴鳴”詩篇中的“鶴鳴、九皋、樂園”等詞命名本區3座海山。此海山命名為“樂園”,意指如詩如畫、風光美麗的園林。
44 鴻雁平頂海山群 HónɡyànPínɡdǐnɡhǎishānqún HongyanGuyots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9°54.41′N,172°55.21′E(劉徽平頂海山) 19°51.13′N,173°10.58′E(法顯平頂海山) 20°01.98′N,173°33.86′E(賈耽平頂海山) 19°40.52′N,173°35.40′E(義淨平頂海山) 19°34.21′N,173°57.53′E(竇叔蒙平頂海山) 20°20.00′N,174°10.00′E(尤因海山) 鴻雁出自《詩經·小雅·鴻雁》的篇名。此海山群的俯視平面形態似雁群飛翔,故以此命名。
45 劉徽平頂海山 LiúhuīPínɡdǐnɡhǎishān Liuhui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9°54.41′N,172°55.21′E 劉徽(約公元225-295年),三國時代魏國人,撰《海島算經》一書,通過測量法來計算海島的高與遠,是我國最早的測量學著作。此平頂海山命名為“劉徽”,以紀念劉徽在我國島礁測量方面的重要貢獻。
46 法顯平頂海山 FǎxiǎnPínɡdǐnɡhǎishān Faxian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9°51.13′N,173°10.58′E 法顯(約公元342-423年),山西臨汾人。399年,年近花甲的法顯率領僧徒西行求法,至天竺,獲得大量佛教典籍。409年乘坐商船自海路返回,歷盡艱險。他根據親身經歷撰寫了名著《法顯傳》(又名《佛國記》),記載了中亞、南亞、東南亞各國的風土人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遠洋航行的紀實性文獻。此平頂海山命名為“法顯”,以紀念法顯在航海和文化傳播方面的重要貢獻。
47 賈耽平頂海山 JiǎdānPínɡdǐnɡhǎishān Jiadan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20°01.98′N,173°33.86′E 賈耽(公元730-805年),字敦詩,河北南皮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地理學家。曾花十七年繪出《海內華夷圖》。他又撰《廣州通海夷道》一文,詳細記載了唐代中國與南洋、西亞、東非地區的遠洋航路。此平頂海山命名為“賈耽”,以紀念賈耽在航海方面的重要貢獻。
48 義淨平頂海山 YìjìnɡPínɡdǐnɡhǎishān Yijing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9°40.52′N,173°35.40′E 義淨(公元635-713年),初唐時期著名僧人。山東歷城人。鹹亨二年(671)11月從廣州乘船前往印度,求經二十載,695年航海回國。以其親身經歷撰寫著名的《南海寄歸內法傳》與《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是研究唐代航海史的重要史料。此平頂海山命名為“義淨”,以紀念義淨在航海和文化傳播方面的重要貢獻。
49 竇叔蒙平頂海山 DòushūménɡPínɡdǐnɡhǎishān Doushumeng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9°34.21′N,173°57.53′E 竇叔蒙(生卒年不詳)唐代著名潮汐學家。撰《海濤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論述海洋潮汐的著作。此平頂海山命名為“竇叔蒙”,以紀念竇叔蒙在海洋學方面的重要貢獻。
50 斯乾平頂海山群 SīɡānPínɡdǐnɡhǎishānqún SiganGuyots 中太平洋 海山區 21°44.72′N,175°00.85′E(如竹平頂海山) 21°57.03′N,175°32.57′E(如松平頂海山) 21°41.40′N,176°23.31′E(如翼平頂海山) 21°10.56′N,176°27.42′E(如翬平頂海山) 斯乾出自《詩經·小雅·斯乾》。“斯乾”歌詠(周)宣王修建的王宮規模之宏大、壯麗以及環境之優美,並表達了對主人生活的良好祝願和讚美。
51 如竹平頂海山 RúzhúPínɡdǐnɡhǎishān Ruzhu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21°44.72′N,175°00.85′E 如竹出自《詩經·小雅·斯乾》“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意思是像竹林一般稠密。
52 如松平頂海山 RúsōnɡPínɡdǐnɡhǎishān Rusong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21°57.03′N,175°32.57′E 如松出自《詩經·小雅·斯乾》”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意思是像松樹一般茂盛。
53 如翼平頂海山 RúyìPínɡdǐnɡhǎishān Ruyi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21°41.40′N,176°23.31′E 如翼出自《詩經·小雅·斯乾》”如跂斯翼,如矢斯棘“,意思是像人踮起腳跟站著那樣端正嚴肅。
54 如翬平頂海山 RúhuīPínɡdǐnɡhǎishān RuhuiGuyo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21°10.56′N,176°27.42′E “如翬”出自《詩經·小雅·斯乾》“如鳥斯革,如翬斯飛”,意思是宮殿的飛檐像錦雞飛翔那樣有動態美。
55 白駒平頂海山群 BáijūPínɡdǐnɡhǎishānqún BaijuGuyots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7°52.00′N,178°12.00′E (路易斯·阿加西斯平頂海山) 17°54.00′N,178°33.00′E (亞歷山大·阿加西斯平頂海山) 17°53.90′N,178°58.70′E (白駒平頂海山) 沿用平頂海山群內白駒平頂海山的名稱。
56 無羊海山群 WúyánɡHǎishānqún WuyangSeamounts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8°31.00′N,179°36.00′W(艾利森平頂海山) 18°14.00′N,179°26.80′W(麾肱山嘴) 18°49.80′N,179°16.80′W(牧來平頂海山) 18°40.28′N,178°58.00′W(阿池海山) 18°06.50′N,178°42.50′W(維魚平頂海山) 18°42.60′N,178°42.50′W(簑笠平頂海山) 18°19.70′N,178°15.90′W(犉羊海山) 18°01.40′N,178°24.00′W(年豐平頂海山) 無羊出自《詩經·小雅·無羊》的篇名,描繪了一幅牛羊繁盛、生動活潑的放牧狩獵生活畫卷。
57 麾肱山嘴 HuīɡōnɡShānzuǐ HuigongSpur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8°14.00′N,179°26.80′W 麾肱出自《詩經·小雅·無羊》。全詩描繪了一幅牛羊繁盛、生動活潑的放牧狩獵生活畫卷。身著蓑衣、頭戴斗笠的牧人放牧的牛羊遍布在山丘和池邊,牧人輕輕揮鞭,成群的牛羊躍上坡頂。牧人夢見蝗蟲都化為魚,夢見了畫著鷹隼的旗幟,太卜占夢之後,認為這個夢預示著來年五穀豐登、人畜興旺,表現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此區域包含“維魚”等多座海山,分別以“無羊”這首詩中的“蓑笠、犉羊、年豐、維魚、阿池、麾肱、牧來”等詞加以命名,“麾肱”意指牧人揮臂甩鞭,驅趕牛羊。
58 阿池海山 ĒchíHǎishān EchiSeamount 中太平洋 海山區 18°40.28′N,178°58.00′W 阿池出自《詩經·小雅·無羊》。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牛羊繁盛、生動活潑的放牧狩獵生活畫卷。身著蓑衣、頭戴斗笠的牧人放牧的牛羊遍布在山丘和池邊,牧人輕輕揮鞭,成群的牛羊躍上坡頂。牧人夢見蝗蟲都化為魚,夢見了畫著鷹隼的旗幟,太卜占夢之後,認為這個夢預示著來年五穀豐登、人畜興旺,表現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此區域包含“維魚”等多座海山,分別以“無羊”這首詩中的“蓑笠、犉羊、年豐、維魚、阿池、麾肱、牧來”等詞加以命名,“阿池”意指牛羊遍布的山坡和池邊。
59 鑒真海嶺 JiànzhēnHǎilǐnɡ JianzhenRidge 東太平洋 CC區 10°44.41′N,151°45.00′W 鑒真(公元688-763年),俗姓淳于氏,江蘇揚州人,初盛唐時期著名高僧。鑒真先後六次東渡日本,歷盡艱難險阻,在最後一次成功到達,在日本首都奈良建立唐招提寺,講授佛經,傳播中華文化,在中日航海交流史上留下了千古美談。此海嶺命名為“鑒真”,以紀念鑒真在我國航海史上的重要貢獻。
60 鄭和海嶺 ZhènɡhéHǎilǐnɡ ZhengheRidge 東太平洋 CC區 10°06.93′N,152°12.12′W 鄭和(公元1371-1433年)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世界航海史上傑出的先驅者。流傳至今的《鄭和航海圖》詳細記載了當時的航海技術,是現存最早的遠洋航海用圖。此海嶺命名為“鄭和”,以紀念鄭和在我國航海史上的重要貢獻。
61 張炳熹海嶺 ZhānɡbǐnɡxīHǎilǐnɡ ZhangbingxiRidge 東太平洋 CC區 9°39.93′N,152°38.22′W 張炳熹(公元1919-2000年),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地科聯(IUGS)副主席、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籌委會審查先驅投資申請專家小組成員。為中國的地質教育、地質科學研究和地質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制訂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和對外交流等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62 鞏珍海丘群 GǒnɡzhēnHǎiqiūqún GongzhenHills 東太平洋 CC區 10°33.07′N,154°27.60′W 10°31.12′N,154°32.88′W 10°29.66′N,154°28.20′W 10°29.34′N,154°32.88′W 10°28.91′N,154°25.38′W 10°27.61′N,154°30.84′W 10°25.34′N,154°25.26′W(鞏珍圓海丘) 鞏珍(生卒年月不詳,明代人)號養素生,公元1431-1433年隨鄭和下西洋,著《西洋番國志》,記錄所經各國之風土人情。此海丘群命名為“鞏珍”,以紀念鞏珍在我國航海史上的重要貢獻。
63 鞏珍圓海丘 GǒnɡzhēnYuánhǎiqiū GongzhenKnoll 東太平洋 CC區 10°25.34′N,154°25.26′W 鞏珍(生卒年月不詳,明代人)號養素生,公元1431-1433年隨鄭和下西洋,著《西洋番國志》,記錄所經各國之風土人情。此圓海丘命名為“鞏珍”,以紀念鞏珍在我國航海史上的重要貢獻。
64 維熊圓海丘 WéixiónɡYuánhǎiqiū WeixiongKnoll 東太平洋 CC區 9°26.06′N,153°29.88′W 維熊出自《詩經·小雅·斯乾》“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維熊,就是熊。中國古人認為夢到熊是吉利的徵兆。
65 維蛇海丘 WéishéHǎiqiū WeisheHill 東太平洋 CC區 9°56.89′N,154°21.54′W 維蛇出自《詩經·小雅·斯乾》“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維蛇,就是蛇。中國古人認為夢到蛇是吉利的徵兆。
66 維羆圓海丘 WéipíYuánhǎiqiū WeipiKnoll 東太平洋 CC區 10°18.92′N,153°51.72′W 維羆出自《詩經·小雅·斯乾》,“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羆是一種像熊的動物。中國古人認為夢到羆是吉利的徵兆。
67 維虺海丘 WéihuǐHǎiqiū WeihuiHill 東太平洋 CC區 9°58.62′N,154°00.00′W 維虺出自《詩經·小雅·斯乾》“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虺是一種蛇。中國古人認為夢到虺是吉利的徵兆。
68 達奚通海山 DáxītōnɡHǎishān DaxitongSeamount 東太平洋 CC區 10°04.45′N,154°42.78W 達奚通(生卒年月不詳)是唐代武則天時人,曾航海西行經36國到達阿拉伯半島南部,歸國後曾著《海南諸蕃行記》。此海山命名為“達奚通”,以紀念達奚通在我國航海史上的重要貢獻。
69 清高海山 QīnɡɡāoHǎishān QinggaoSeamount 東太平洋 CC區 9°43.00′N,153°49.70′W 謝清高(公元1765-1821年),廣東人,自18歲開始隨著商船遊歷世界各國,後因雙目失明方停止航海生涯。他根據記憶口述,請人筆錄,著成《海錄》一書,詳細記錄所到各國的政治制度、風土人情、物產、語言等方面的情況,其中包括當時的歐洲強國英國等國的風俗、政治制度。此書成為當時的中國人睜開眼睛看世界的最重要著作。此海山命名為“清高”,以紀念謝清高在我國航海史上的重要貢獻。
70 斯翼海丘 SīyìHǎiqiū SiyiHill 東太平洋 CC區 9°28.43′N,154°03.78′W 斯翼出自《詩經·小雅·斯乾》“如跂斯翼,如矢斯棘”,指鳥的翅膀。本詩為祝賀宮室落成的歌辭,意指宮室布局方正工整,設計美輪美奐。
71 斯寢海山 SīqǐnHǎishān SiqinSeamount 東太平洋 CC區 9°27.46′N,153°34.44′W 斯寢出自《詩經·小雅·斯乾》“下莞上簟,乃安斯寢”,指睡眠。本詩為祝賀宮室落成的歌辭,描述臥室的床上陳設,下面鋪墊蒲蓆,上面鋪簟,非常舒適,適合休息。
72 鄭庭芳海山群 ZhènɡtínɡfānɡHǎishānqún ZhengtingfangSeamounts 東太平洋 CC區 9°07.37′N,154°20.28′W 9°06.46′N,154°13.68′W 9°00.79′N,154°23.52′W 9°00.52′N,154°04.14′W(峰頂) 9°06.46′N,154°13.68′W 8°58.79′N,154°20.34′W 8°51.39′N,154°14.16′W 鄭庭芳(公元1857-1920年),海南人,自幼隨父開始遠洋航行與海洋捕撈,成人後長期擔任船長,闖蕩西南沙與東南亞各國,遠至非洲、歐洲等地。他從長期航海生涯中掌握了高超的航海技術,包括海洋氣候的預報等技術。他是開發南海西沙、南沙的先驅者之一。此海山群命名為“鄭庭芳”,以紀念鄭庭芳在我國航海史上的重要貢獻。
73 陳倫炯海山群 ChénlúnjiǒnɡHǎishānqún ChenlunjiongSeamounts 東太平洋 CC區 9°08.50′N,153°41.60′W(長庚海山) 9°05.59′N,153°24.06′W(峰頂) 9°03.86′N,153°03.90′W 8°56.10′N,153°47.30′W(景福海丘) 8°53.93′N,153°40.62′W 陳倫炯(公元約1685-1748),從小隨父出海,曾至日本。陳倫炯著《海國聞見錄》一書,敘述中外海洋地理風貌,範圍包括亞洲、歐洲與非洲,又概述了當時我國海岸的地貌、水文、航海資料,具有重要的航海指南價值。其所繪《沿海全圖》比《鄭和航海圖》與《海道經》更為詳細具體。此海山群命名為“陳倫炯”,以紀念陳倫炯在我國航海史上的重要貢獻。
74 蔦蘿海丘群 NiǎoluóHǎiqiūqún NiaoluoHills 東太平洋 CC區 10°19.03′N,152°01.08′W 蔦蘿出自《詩經·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於松柏”。蔦蘿是一種攀援性植物。
75 如霆海山 RútínɡHǎishān RutingSeamount 東太平洋 CC區 8°37.78′N,148°46.08′W 如霆出自《詩經·小雅·采芑》“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此句描繪戰車行進時的轟響聲,表現軍事演習的聲勢浩大,場面壯觀威懾力強。
76 蘇洵海丘 SūxúnHǎiqiū SuxunHill 東太平洋 CC區 8°10.35′N,146°43.20′W 蘇洵(公元1009-1066年),字明允,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此海丘命名為“蘇洵”,以紀念蘇洵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77 蘇軾海丘 SūshìHǎiqiū SushiHill 東太平洋 CC區 8°12.62′N,146°38.70′W 蘇軾(公元1037-1101年),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此海丘命名為“蘇軾”,以紀念蘇軾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78 蘇轍海丘 SūzhéHǎiqiū SuzheHill 東太平洋 CC區 8°12.18′N,146°30.54′W 蘇轍(公元1039-1112年),字子由,北宋文學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此海丘命名為“蘇轍”,以紀念蘇轍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79 王勃圓海丘 WánɡbóYuánhǎiqiū WangboKnoll 東太平洋 CC區 7°49.67′N,146°06.42′W 王勃(公元650-676年),字子安,“初唐四傑”之首,擅長詩歌五律、五絕和駢文,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等。此圓海丘命名為“王勃”,以紀念王勃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80 楊炯海丘 YánɡjiǒnɡHǎiqiū YangjiongHill 東太平洋 CC區 7°49.72′N,146°01.45′W 楊炯(公元650-692年),“初唐四傑”之一,以邊塞征戰詩著名,所作如《從軍行》、《初賽》、《戰城南》等,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氣勢軒昂,風格豪放。此海丘命名為“楊炯”,以紀念楊炯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81 盧照鄰圓海丘 LúzhàolínYuánhǎiqiū LuzhaolinKnoll 東太平洋 CC區 7°50.53′N,145°55.32′W 盧照鄰(公元約635-689年),字升之,“初唐四傑”之一,擅長詩歌駢文。其作品名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被後人譽為經典。此圓海丘命名為“盧照鄰”,以紀念盧照鄰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82 駱賓王圓海丘 LuòbīnwánɡYuánhǎiqiū LuobinwangKnoll 東太平洋 CC區 7°47.99′N,145°52.56′W 駱賓王(公元619-687年)字觀光,初唐四傑之一,其詩辭采華贍,格律謹嚴。此圓海丘命名為“駱賓王”,以紀念他在我國文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83 天祜南海底窪地 TiānhùnánHǎidǐwādì TianhunanDepression 東太平洋 CC區 8°09.09′N,145°42.60′W 該海底窪地位於天祜圓海丘以南,故以此命名。
84 朱應西海底窪地 ZhūyīnɡxīHǎidǐwādì ZhuyingxiDepression 東太平洋 CC區 8°48.87′N,144°23.16′W 該海底窪地位於朱應海山以西,故以此命名。
85 朱應北海底窪地 ZhūyīnɡběiHǎidǐwādì ZhuyingbeiDepression 東太平洋 CC區 8°47.09′N,144°11.46′W 該海底窪地位於朱應海山以北,故以此命名。
86 楚茨海山鏈 ChǔcíHǎishānliàn ChuciSeamountChain 東太平洋 CC區 7°57.12′N,144°16.20′W 以海山鏈中最高的楚茨海山的名字命名。
87 啟明南海底窪地 QǐmínɡnánHǎidǐwādì QimingnanDepression 東太平洋 CC區 8°04.37′N,142°16.26′W 該海底窪地位於啟明海山以南,故以此命名。
88 億庾海山 YìyǔHǎishān YiyuSeamount 東太平洋 CC區 8°25.19′N,143°08.70′W 億庾出自《詩經·小雅·楚茨》“我倉既盈,我庾維億。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倉是指囤糧食的地方。“億庾”指糧倉里堆滿了糧食,意指糧食喜獲豐收。
89 懷允海山 HuáiyǔnHǎishān HuaiyunSeamount 東太平洋 CC區 09°22.32′N,142°26.76′W 懷允出自《詩經·小雅·鼓鍾》“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懷允”意指要記住君子的善行和美德。
90 西鴛鴦海丘 XīyuānyānɡHǎiqiū XiyuanyangHill 東太平洋 海隆 3°10.23′N,103°02.18′W 鴛鴦出自《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意思是鴛鴦輕輕飛翔。“鴛鴦”也是中國文化中象徵美好愛情的鳥類。此處兩座海丘緊鄰,成因相同,故以此命名。
91 東鴛鴦海丘 DōnɡyuānyānɡHǎiqiū DongyuanyangHill 東太平洋 海隆 3°09.76′N,103°00.65′W 鴛鴦出自《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意思是鴛鴦輕輕飛翔。“鴛鴦”也是中國文化中象徵美好愛情的鳥類。此處兩座海丘緊鄰,成因相同,故以此命名。
92 頒首海山 FénshǒuHǎishān FenshouSeamount 東太平洋 海隆 3°01.28′N,101°55.21′W 頒首出自《詩經·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有頒其首”,意思是魚頭很大。
93 碩人海丘 ShuòrénHǎiqiū ShuorenHill 東太平洋 海隆 2°33.50′N,102°59.54′W 碩人出自《詩經·小雅·白華》“維彼碩人,實勞我心”,意為美人。
94 白茅海脊 BáimáoHǎijǐ BaimaoRidge 東太平洋 海隆 3°21.71′N,100°00.98′W 白茅出自《詩經·小雅·白華》“白華菅兮,白茅束兮”,指白色的茅草。
95 白雲海丘 BáiyúnHǎiqiū BaiyunHill 東太平洋 海隆 2°59.21′N,100°37.59′W 白雲出自《詩經·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白雲意為白色的雲彩。
96 嘯歌海丘 XiàoɡēHǎiqiū XiaogeHill 東太平洋 海隆 1°55.27′N,103°08.95′W 嘯歌出自《詩經·小雅·白華》“嘯歌傷懷,念彼碩人”,意為長嘯吟詠。
97 太白海淵 TàibáiHǎiyuān TaibaiDeep 東太平洋 海隆 1°31.31′N,101°11.42′W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該海淵取名太白海淵,以紀念他在文學史上的傑出貢獻。
98 太白海脊 TàibáiHǎijǐ TaibaiRidge 東太平洋 海隆 1°19.07′N,101°52.46′W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該海脊取名太白海脊,以紀念他在文學史上的傑出貢獻。
99 那居圓海丘 NuójūYuánhǎiqiū NuojuKnoll 東太平洋 海隆 0°38.36′N,101°25.43′W 那居出自《詩經·小雅·魚藻》“王在在鎬,有那其居”,意思是安樂的居處。
100 依蒲海丘 YīpúHǎiqiū YipuHill 東太平洋 海隆 0°30.62′N,101°02.97′W 依蒲出自《詩經·小雅·魚藻》“魚在在藻,依於其蒲”,意為魚緊貼相依水草。
101 白華海丘 BáihuáHǎiqiū BaihuaHill 東太平洋 海隆 0°29.63′N,102°55.61′W 白華出自《詩經·小雅·白華》“白華菅兮,白茅束兮”,意思是白色的花。
102 安吉海丘 ĀnjíHǎiqiū AnjiHill 南大西洋 洋中脊 14°52.20′S,13°22.50′W 安吉出自《詩經·唐風·無衣》“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意為安樂吉祥。
103 騶虞海脊 ZōuyúHǎijǐ ZouyuRidge 南大西洋 洋中脊 13°19.80′S,14°24.00′W 騶虞出自《詩經·國風·騶虞》“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騶虞指獵人,《山海經》中又指一種仁獸。
104 如玉海脊 RúyùHǎijǐ RuyuRidge 南大西洋 洋中脊 13°56.13′S,14°19.40′W 如玉出自《詩經·國風·野有死麕》“白茅純束,有女如玉”。如玉,像玉一樣潔白。
105 唐棣海脊 TánɡdìHǎijǐ TangdiRidge 南大西洋 洋中脊 14°28.09'S,13°40.64′W 唐棣出自《詩經·國風·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華”。唐棣,樹木名,形似李,可食。
106 德音裂谷 DéyīnLièɡǔ DeyinGap 南大西洋 洋中脊 15°15.76'S,13°21.86′W 德音出自《詩經·國風·谷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德音為誓言,詩句意為“不要背棄往日的誓言,與你生死相依兩不忘”。
107 黑烏海丘 HēiwūHǎiqiū HeiwuHill 南大西洋 洋中脊 23°48.97'S,13°18.31′W 黑烏出自《詩經·國風·北風》“莫赤匪狐,莫黑匪烏”。“黑烏”指烏鴉。
108 赤狐海丘 ChìhúHǎiqiū ChihuHill 南大西洋 洋中脊 23°22.23'S,13°49.80′W 赤狐出自《詩經·國風·北風》“莫赤匪狐,莫黑匪烏”。“赤狐”指紅色狐狸。
109 洵美海丘 XúnměiHǎiqiū XunmeiHill 南大西洋 洋中脊 26°01.20'S,13°51.64′W 洵美出自《詩經·國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洵美,實在美好之意。
110 玉磬海山 YùqìnɡHǎishān YuqingSeamount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10°11.55′N,57°42.40′E 玉磬出自《詩經·商頌·那》“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是中國古代玉石製作的樂器。此句意思是音節調諧又和暢,玉馨配合更悠揚。
111 排簫海山 PáixiāoHǎishān PaixiaoSeamount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10°00.38′N,58°00.20′E 排簫出自《詩經·商頌·那》“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是中國古代一種樂器。此句意思是撥浪鼓兒響咚咚,簫管聲聲多清亮。
112 庸鼓海山 YōnɡɡǔHǎishān YongguSeamount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9°43.52′N,57°38.46′E 庸鼓出自《詩經·商頌·那》“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是中國古代一種樂器。此句意思為敲鐘擊鼓響鏗鏘,文舞武舞好排場。
113 烈祖海山 LièzǔHǎishān LiezuSeamount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9°29.97′N,57°35.79′E 烈祖出自《詩經·商頌·那》“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指中國古代的功烈之祖。意為鼓兒敲起咚咚響,娛樂先祖心歡暢。
114 溫恭海山 WēnɡōnɡHǎishān WengongSeamount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9°39.30′N,58°24.12′E 溫恭出自《詩經·商頌·那》“溫恭朝夕,執事有恪”,意思為溫和恭敬、小心謹慎做事情。
115 萬舞海山 WànwǔHǎishān WanwuSeamount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9°27.18′N,58°19.44′E 萬舞出自《詩經·商頌·那》“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意為眾人跳舞。此句意思是敲鐘擊鼓響鏗鏘,文舞武舞好排場。
116 李四光斷裂帶 LǐsìɡuānɡDuànlièdài LisiguangFractureZone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8°38.69′N,58°25.79′E 李四光(公元1889-1971年)系中國著名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理論的創始人。該地理實體命名為“李四光斷裂帶”,以紀念李四光先生和“李四光號”科考船。
117 竺可楨斷裂帶 ZhúkězhēnDuànlièdài ChuKochenFractureZone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7°23.50′N,59°37.89′E 竺可楨(公元1890-1974年)是當代著名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和教育家。該地理實體命名為“竺可楨斷裂帶”,以紀念竺可楨先生。
118 徐霞客斷裂帶 XúxiákèDuànlièdài XuxiakeFractureZone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5°35.62′N,61°39.11′E 徐霞客(公元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他先後遊歷了相當於今江蘇、安徽等十六省,足跡遍及大半箇中國,著有《徐霞客遊記》。該斷裂帶以徐霞客的名字命名,以紀念徐霞客在地理學方面的偉大成就。
119 酈道元斷裂帶 LìdàoyuánDuànlièdài LidaoyuanFractureZone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2°17.09′N,66°47.41′E 酈道元(約公元470-527年)字善長,北朝北魏地理學家。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收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撰有《水經注》四十卷。該斷裂帶以酈道元的名字命名,以紀念酈道元在地理學方面的偉大成就。
120 臥蠶海脊 WòcánHǎijǐ WocanRidge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6°21.17′N,60°32.46′E 臥蠶海脊俯視平面形態似臥蠶。蠶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有重要地位,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已開始養蠶和利用蠶絲。
121 玄鳥海脊 XuánniǎoHǎijǐ XuanniaoRidge 西北印度洋洋中脊 5°56.68′N,61°02.26′E 玄鳥出自《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中國古人稱燕子為玄鳥。此句意思是上天命令燕子降,來到人間生商王,住居殷地廣茫茫。
122 崇牙海脊 ChónɡyáHǎijǐ ChongyaRidge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 38°19.88′S,48°23.99′E 崇牙出自《詩經·周頌·有瞽》“設業設虡,崇牙樹羽”。崇牙指用來懸掛樂器的突出木齒。
123 駿惠海山 JùnhuìHǎishān JunhuiSeamount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 37°30.03′S,51°42.00′E 駿惠出自《詩經·周頌·維天之命》“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駿惠指大家要遵從文王高尚的品德。
124 天成海山 TiānchénɡHǎishān TianchengSeamount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 27°48.90′S,63°43.52′E 天成出自《詩經·周頌·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此句意指文王武王接受天命,盡心治理國家,天下安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