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台灣地溝油事件

2014年台灣地溝油事件,是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知名豬油品牌強冠公司被台灣檢警調系統查到,因貪圖數百萬元差價,向地下工廠購入地溝油(涵蓋廢食用油、回鍋油)後製成香豬油,上到味王、味全、奇美食品等知名企業,下到小吃攤、糕餅業、西式餐飲及餐廳都受牽連,吃到地溝油的民眾更是難以估計。後來揭發數以百噸的問題食油已經流入市面,月餅、鳳梨酥等食品恐受污染,兩岸四地皆受影響。

事件簡史

9月4日,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南部打擊犯罪中心破獲屏東主嫌郭烈成等6人經營地下油廠,專門向廢油回收業者順德企業和自助餐廳收購餿水,再自行熬煉成“地溝油”。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目前已知“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有購買黑心油,製成“全統香豬油”後販賣到市面。
9月4日,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召開記者會說明,頂新集團味全公司製造的肉醬、肉酥等12款加工製品皆使用強冠公司“全統香豬油”製成,衛生局已要求業者先將相關的產品全面下架。
9月5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強冠公司購買自“屏東郭烈成工廠””所回收處理過的廢食用油、回鍋油,以33%劣質油混入67%豬油(一比二),調和出廠為“全統香豬油”。目前已知235家業者疑使用強冠公司油品,包含奇美食品、盛香珍、美食達人(85度C)、味王、味全、黑橋牌。此外,該批次的全統香豬油與全統特製豬油亦有流入香港與澳門的部分商戶,並已使用到麵包製品當中並售出。中國大陸國家質檢總局經初步核查,沒有“全統香豬油”進口,並提醒消費者慎食通過各渠道購買的可能使用了問題豬油的企業生產的食品。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問題產品清單,截至9月6日共有235家廠商使用強冠公司所生產全統香豬油。
9月5日,依據三立新聞台報導,味王涉嫌隱匿,知情卻未主動提報,直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才承認。
9月6日,根據高雄、台南、彰化、新北市衛生局追查,強冠公司還替工研整合行銷公司代工製造“合將香豬油”地溝油品,油品已流向食品原料行、雜糧行、烘焙、早餐店、攤商等,高雄市已清查有67家、台南市已清查有43家通路商及餐飲業者、彰化縣有39家小吃業使用該油品,衛生局清查後會將結果公告在網站上供民眾參考。新北衛生局查獲,三重區憶霖企業有限公司使用“全統香豬油”製造油包、醬包等7項產品;經查該公司共進貨“全統香豬油”2640公斤,剩下155.25公斤。
9月6日,苗栗縣衛生局調查,美廚食品公司自2014年3月至8月底向強冠公司採購“全統香豬油”製作肉燥、紅蔥油賣給多家食品廠商,維力食品公司於6月向美廚食品進貨1224斤肉燥料做成調味油包,目前已知“一度贊蒜香雞汁排骨”、“媽媽面家傳排骨麵”、“手打面雞汁排骨湯麵”3項產品皆使用該調味油包。
9月8日零時起,若架上查獲“全統香豬油”或“合將香豬油”違規產品,或持續使用該等違規油品製造相關產品,將被處6-5000萬元新台幣罰鍰。截至9月9日14時,食藥署及各縣市衛生局出動1,638人次,總計稽查食品工廠、夜市、攤販、供飲食場所及販賣場所等計7,339家次,其中強冠公司提供235家業者出貨數量為782公噸,下游廠商總計1,020家。各衛生局稽查已掌握問題油品流向為703公噸,其中封存油品數量約161噸,製成問題產品共222項,下架封存回收數量約228公噸。

產品清單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問題產品清單,截至9月6日共有235家廠商使用強冠公司所生產全統香豬油。9月6日,根據高雄、台南、彰化、新北市衛生局追查,強冠公司還替工研整合行銷公司代工製造“合將香豬油”地溝油品,油品已流向食品原料行、雜糧行、烘焙、早餐店、攤商等。

台灣

業務用:供應餐廳、小吃攤、烘培業等
業務用肉鬆(5斤裝):桃園縣昇陽肉鬆行
油包、醬包
三重區憶霖企業有限公司,代工及自製:
1.“永盛肉燥油包”
2.“國豐什錦油包”
3.“龍口蔥油包”
4.“鮮活豚骨味噌醬包”
5.“憶霖沙嗲火鍋上湯”
6.“喜多福油蔥香菇面醬”
7.“喜多福沙茶拌麵醬”
辣味肉醬(3kg裝):味全
肉燥、紅蔥油:苗栗縣“美廚食品”
蘑菇醬、玉米濃湯(業務用):裕國冷凍冷藏(以西餐餐廳、西式早點為主)
油蔥酥
鱈蝦丸、鱈魚丸:高雄市金利華股份有限公司
蛋餅皮:台中市英辰
筒仔米糕:英辰
香蒜麵包、香蒜吐司、奶油條:彰化縣上泓食品行
麻辣鍋底︰台中市這一鍋餐飲
鴨血豆腐滷醬︰台中市這一鍋餐飲
一般民生
肉鬆、肉醬
味全
1.味小寶海苔豬肉酥(230g)
2.味小寶純豬肉酥(230g)
3.味全豬肉酥(300g)
4.味全豬肉酥(230g)
5.味小寶極品上豚豬肉酥(200g)
6.味全海苔豬肉酥(230g)
7.味小寶臻選純肉鬆禮盒
8.味小寶極品上豚純肉酥(海苔口味、200g)
9.味全珍味肉醬(150g)
10.味全瓜仔肉(170kg)
11.味全辣味肉醬(150g)
油蔥、肉燥:虎牌正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虎牌米粉”
85度C的蔥花麵包,因蔥花需要豬油爆香。
肉粽:黑橋牌、英辰
咖哩水餃/鍋貼:八方雲集
糕餅(太陽餅、蛋黃酥、月餅、綠豆椪、咖哩酥)
李鵠餅店
犁記餅店
什倆漉餅行
太陽堂
油蔥酥
米粉:
呷七碗炒米粉
蔥油餅
加工冷凍食物:奇美食品
鍋燒面(量販包)、辣肉醬等:屏東縣陸仕食品
餅乾:盛香珍
調理袋(包):味王(咖哩牛肉、咖哩豬肉以及咖哩雞肉等三種口味)
速食麵內附的調味包:維力
卜肉︰宜蘭縣天送埤
劉媽媽菜包:蘿蔔絲菜包

香港

香港美心集團購入最少360桶問題豬油,旗下的東海堂、Can.teen及星巴克特色店等,都曾出售以強冠“全統香豬油”烤焗的鳳梨包。
2014年9月7日,香港政府稱,另外三家進口公司亦曾購入“強冠”的其他豬油產品,包括“大昌貿易行有限公司”、“維嘉食品有限公司”和“安得利香港餐飲有限公司”。香港兩大食品公司南順及合興,曾進口“強冠”的豬油,著名餐飲企業大家樂也受牽連。大家樂9日表示,公司的一家食品供應商提供的精煉豬油曾使用“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劣質豬油製作西式醬汁供香港分店使用,大家樂強調此前並不知情,並已向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匯報並安排檢驗豬油樣本。

澳門

進口商大興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存量共有一千多桶相關產品,目前已停止出售懷疑產品,同時通知下遊客戶停用及銷售涉事產品。

中國大陸

國家質檢總局經初步核查,沒有“全統香豬油”進口,並提醒消費者慎食通過各渠道購買的可能使用了問題豬油的企業生產的食品。國家質檢總局已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暫停受理上述235個用戶產品的報檢,全面排查以往進口記錄,如有進口,立即下架召回。而在中國內地的美心西餅及美心其他分店,沒有使用“強冠”豬油。
桃園縣衛生局9月8日追查地溝油產品流向時發現,溢旺貿易委託生產的“香蒜吐司”使用了問題油。這批吐司部分已流入市場,其中一家經銷商來自大陸,但衛生局尚未透露該經銷商的名稱及採購量。“香蒜吐司”曾在台灣著名綜藝節目《康熙來了》中亮相。另外上海市食藥監局9月6日通知相關企業自查,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和質檢部門公布的問題食品予以下架,同時出動500多名執法人員開展全市核查。截至9日,共發現並下架問題食品約8700件。味全與85度C都在近日聲明,大陸售賣的相關產品沒有使用問題豬油,但部分超市則將味全、盛香珍等曾遭點名的品牌產品下架。在大陸,雖然一些超市紛紛下架這些涉事產品,但是通過網路等渠道,仍然能買到這些產品。而在廈門,當地檢驗檢疫機構發現廈門口岸進口涉及使用台灣地溝油產品4.9噸,分別是“味全”瓜仔肉、“珍味”肉醬、辣味肉醬和“盛香珍”糕餅鋪、經典奶酥和斯那普蛋酥。目前檢驗檢疫部門已責令進口商召回並封存產品。在廣東,截至9月9日,廣東檢驗檢疫局口岸沒有“全統香豬油”進口,也未發現目前已公布的台灣涉事生產企業含豬油的相關產品經本局轄區口岸進境。

各地影響

地溝油事件在港澳兩地牽連甚廣,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及澳門民政總署食安中心公布,獲供應問題食油的商戶達數十間,包括美心集團、大昌行、和20多家澳門老字號的餅店。
加拿大多倫多華人社區,香港移民施宜華表示,以前是大陸食品不能買,現在台灣食品也不能買,她真不知道以後還能買什麼華人食品。台灣移民王莉美表示,台灣屢屢發生食安問題,她也對台灣食品安全失去信心。今後可能只會去韓國,或本地主流超市購買食品。地溝油事件,多倫多主流媒體尚未報導,但華文媒體連日來報導相當多,促成當地華人恐慌。
對德國而言,台灣爆發令消費者大為恐慌的地溝油事件,食品安全會出現如此嚴重問題是很難想像的,各邦政府負責執行食品管控和檢驗機制,而聯邦消費者保護及食品安全局(德語:BundesamtfürVerbraucherschutzundLebensmittelsicherheit)(BVL)則提供協助並做協調整合的工作。取樣的食品由邦政府的化驗室檢驗,各邦平均每年抽驗的食品大約有40萬項。業者都必須詳細紀錄所使用的原料,以及原料的來源,供主管單位查驗,政府也建立了很好的消費者舉報制度。

受地溝油事件影響,台灣旅行業質量保障協會副理事長陳善國預估,陸客團量恐掉2成。而在9月19日舉辦的“南京台灣名品交易會”上,工作人員稱絕無地溝油產品。

2014年10月15日報導,台灣鴻海集團日前發布公告,要求包括大陸富士康工廠在內的全部集團單位“下架”頂新集團旗下的康師傅、味全、德克士等眾多食品品牌。

廢油檢驗公布

2014年9月8日,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劣質豬油”檢查結果。

檢驗項目

油品是否酸敗、水解:
1.酸值
2.總極性物質
3.苯並芘
4.重金屬:砷、鉛、汞、銅、鎘、錫、鉻(是否使用皮革廢料)
5.黃麴毒素
6.檢驗動物性成分是否有豬以外成分

外觀及味道

回收業者胡信德的廢油
外觀“褐色”,聞起來有“油耗臭味”,來源是胡信德從攤商小吃店回收的廢油。現場媒體試聞後直呼“好噁心”、“好臭”。
強冠公司的未精煉原料
將廢油與其他來源油脂以1比2比例,混合而成,外觀變成“淡黃色”,聞起來仍有“臭油味”。媒體記者試聞後表示,有油耗味,還是聞到很臭的味道。
強冠公司出售的“全統香豬油”成品
顏色“純白帶有香氣”,從外觀無法想像來源是地溝油。媒體試聞後諷刺地說,“聞起來很像新鮮的好油”。

結果顯示

胡信德回收油、強冠加工原料油等檢體:
1.酸值超過正值標準1.3mgKOH/g,代表油脂不新鮮,已水解酸敗;
2.出現“苯並芘”超過正常標準2ppb,超出歐盟與台灣標準值的3倍(),這是反覆油炸的廢油指標;
3.其他項目都合格。

評論

9月9日,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行記者會,院長陳為堅抨擊政府只檢驗常規項目,回收油含有許多致癌物質,但這次未檢驗無法得知確實結果。公衛系與職衛所教授吳焜裕指出,“政府危機處理完全不及格,應公開道歉”。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陳家揚指出,食品安全問題已非衛福部能夠負責,應包括衛生部門、檢調單位、環保署、經濟部等采聯合查緝,並配合查稅,才能避免食安問題再度發生。

刑事犯罪

9月10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說,當地金寶運貿易公司經寶源油脂公司向台灣強冠企業公司輸出87.7公噸的非食用性豬油,把這種只能供動物食用的“飼料油”填報為“可供人類食用油”,已涉及刑事犯罪。寶源油脂公司以有星公司名義提供,有星公司的出售單據註明是“飼料油”,只供動物使用,但金寶運出示的單據卻註明這些油可作為“人造牛油和炒菜油等使用,沒有污染,可供人類食用”。何玉賢說,金寶運經由有星協助直接送上船出口到台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