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加快城市周邊新區建設,實施一批城市組團建設項目,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二)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按照“全國找坐標、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樑”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綱要》,編制實施鄭州都市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科學謀劃並大力推進“三大主體”工作,著力“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經濟社會發展統計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質量效益持續提升。面對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經濟調節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長的政策措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了良好態勢。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達到5547億元,比上年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614億元,增長1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06億元,增長21%;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561億元,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90億元,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為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6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12531元,增長13.4%。

城鎮化推進

——新型城鎮化強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持續加快。以六個切入點為載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了全域拆遷面積、城鄉基本建設投資、土地收儲和爭取土地指標三個突破性進展。“兩環十七放射”開工建設總量達70%以上,十條市域快速通道中鄭汴物流通道、南三環東延、四港聯動大道、國道107線、鄭新快速通道新鄭段建成通車。國家、省、市三級交通項目完成投資263億元,是2011年的1.5倍。生態廊道綠化面積完成360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功能逐步提升,“六舊九新”片區改造啟動項目302個,三環以內177家市場完成外遷23家,啟動外遷25家。四類社區建設全面展開,啟動城中村改造項目60個、合村並城社區98個、新型農村社區68個、新市鎮25個,建成安置房800多萬平方米。暢通鄭州建設紮實推進,捷運1號線順利實現雙線軌通,京廣高鐵全線通車,鄭州東站建成投用,京廣快速路一期建成通車,打通斷頭路20條,新建停車場367個,新增停車泊位7萬多個。三環快速化工程、高速路出入市口、南水北調跨渠橋樑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進展順利。城區道路大修、排水管網改造、污水、熱力、電力等市政工程有序推進,南部熱源廠正式運行,城市管理整治提升初見成效。鄭東新區實現“十年建新城”目標,鄭州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城市組團加快建設。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完成造林22萬畝,新增城市綠地1067萬平方米,文博森林公園、西流湖生態公園(北區)建成開園。生態水系和水源工程進展加快,西流湖污水治理初見成效,龍湖調蓄工程建成蓄水。PM2.5監測啟動運行。

現代產業體系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結構調整效應持續顯現。積極破解影響鄭州長遠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問題,明確了工業和服務業主導產業定位及布局,投資2268億元、開工建設了211個省市重點項目,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新型工業化主導地位增強。七大工業主導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83%,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4個百分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成效顯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汽車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八大產業基地加快整合。國機集團、華強電子、海爾產業園、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格力電器等重大工業項目建成投產。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11家,鄭煤機集團、華北石油局超100億元,宇通集團首次突破300億元,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突破1000億元。產業集聚區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500億元,增長26%,航空港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省第一個千億級產業園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逐步提速。全年服務業投資實現2127億元,增長26%。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紮實開局,龍湖金融中心首批簽約16個金融項目。商貿服務業和文化旅遊業提檔升級,房地產業健康發展。華南城、金馬凱鏇家居CBD等項目開工建設,方特歡樂世界、二七萬達廣場、王府井百貨等項目建成運營,中石化鄭州分公司、丹尼斯百貨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都市型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總產量達到170萬噸,實現“十連增”。“菜籃子”產品產量穩步提高。現代農業示範區“136”工程全面啟動。改造中低產田2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萬畝,改善節水灌溉面積7萬畝,農業生產條件持續改善。三全、好想你等五大農業產業化集群初具規模,中牟·國家農業公園形象初顯。全市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70億元,5家被列為全國第一批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占總數的四分之一。

投資

——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城市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成功舉辦了第18屆鄭交會、壬辰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九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第四屆中國·鄭州農業博覽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全年會展面積達到175萬平方米,鄭州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全年引進市外境內資金1099億元人民幣,約占全省總量的四分之一;實現外商直接投資34.3億美元,約占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產業招商成效明顯,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45個。出口總值完成202億美元,增長1倍以上。全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項目啟動。全市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1.7%,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32%,專利申請量增長47.5%,專利授權量增長47.6%。國家技術發明獎實現了零的突破。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落戶鄭州。榮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稱號。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堅持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相統一,全市財政用於改善民生的支出達512億元,增長23%,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3%。民生“十大實事”基本完成。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1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1萬人。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00公里。解決4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40所、幼稚園96所,新增市區中國小優質學位5萬個、幼稚園學位2.5萬個。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和整村推進年度任務,扶貧標準提高到3000元,比國家和省定的標準高700元。
醫療服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一批優質醫療資源項目投入使用,“片醫負責制”社區衛生服務已覆蓋全市800多萬城鄉居民,全國首家啟動實施“居民健康卡”,新農合經辦機制改革“鄭州模式”在全國推廣。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社會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強。保障房建設完成省定的目標。入選國家首批“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創建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順利完成。深入開展“社區管理年”活動,社區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頒布了鄭州市婦女兒童十年發展規劃,婦女兒童事業全面發展。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我市榮獲“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
——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民主法制和社會管理持續加強。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全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7件、建議543件,滿意率接近100%;辦理政協委員提案468件,辦結率100%,滿意率達到了98.5%。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治市,制定政府規章6部,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3部。積極建立以格線為載體的堅持依靠民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制,政府職能在基層得到進一步強化。下沉各級格線工作人員4.5萬人,圍繞7個重點領域和城市管理整治提升13項工作,及時排查化解了一大批熱點難點問題,政府職能部門和公職人員履職意識、責任意識有了明顯提高。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狠抓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深入推進平安鄭州建設,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公民道德和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高。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實現“六連冠”。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統計、審計、檔案、史志、氣象、地震、人防、社科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對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區的工作成效明顯。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市在發展的各個領域都在過去的基礎上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思路,鄭州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發展的機制更加完善、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鄭州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戰略地位越來越突出,科學發展的前景越來越美好!
各位代表!
在複雜嚴峻的形勢下取得這些成績,確屬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廣大幹部民眾,向駐鄭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鄭州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當前,鄭州的發展已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不高;農業基礎還相對薄弱,農村發展相對滯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一些民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問題還需要下大工夫解決,就學、就業、就醫等一些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做實做好;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履職能力、勤政廉政意識和依法行政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不斷認真地加以解決。

二、2013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13年,鄭州發展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國內外產業向中西部加速轉移,中部地區已經進入開放招商、承接產業轉移的“黃金期”。鄭州區位交通、人力資源、消費市場、基礎支撐條件等承接產業轉移的比較優勢突出。同時,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機遇不再是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新機遇。我們必須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努力在錯綜複雜的經濟環境中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強投資、夯基礎、調結構、求提升,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總要求,強化三大主體工作,推行三大機制,搶抓機遇,持續求進,加快推進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全力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左右,出口總額增長25%左右,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1%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目標。
實現上述要求和目標,我們要按照市委部署,堅持“總要求”,站位“全國找坐標、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樑”,搶抓《中原經濟區規劃》獲批、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歷史性機遇,不斷強化鄭州在全省的重要、重點、重心地位,努力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挑大樑、走前頭、作表率”。強化“三大主體”工作,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引領、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和以格線為載體堅持依靠民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制“三大主體”工作,努力在加快信息化進程中率先走出一條“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推行“三大機制”創新,大力推行城鄉規劃土地管理城市建設“六統一”工作機制、推行產業集聚區與行政區套合機制和“重基層、重實幹、重實績”的人才培養使用管理機制,積極破解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制約。突出“四個著力”,著力強投資,著力夯基礎,著力調結構,著力求提升,不斷增強鄭州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龍頭作用、重心作用和示範帶動作用!

三、2013年工作重點

今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堅持新型城鎮化引領鄭州都市區建設,按照“一主三區四組團、36個重點產業集聚區、27個新市鎮、183個新型農村社區、56個歷史文化風貌特色村”的空間布局,加快城鎮化進程,提升城鎮化質量。加快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大力實施“東擴西拓南延”,不斷拉大城市框架。加快鄭東新區建設,重點抓好龍湖工程、龍湖CBD、龍子湖湖心島、鄭州東站等重點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省級和市級公共文化服務區規劃,啟動一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一步完善經開區、高新區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加快城市周邊新區建設,實施一批城市組團建設項目,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深入推進暢通鄭州建設。確保年底前軌道交通1號線投入運營,2號線一期主體結構完工,開工建設1號線二期和5號線,力爭軌道交通二期工程獲批。加快建設“井字+環線”快速路網系統,確保年底前三環快速化工程主體完工,開工建設京廣快速路二期工程、隴海快速路、金水路、花園路、紫荊山路準快速化工程。完成文化路與連霍高速、航海東路與京港澳高速等5座互通式立交出入市口建設項目,爭你是我的眼你就是取鄭登快速路、隴海路西延、科學大道西延等市域快速通道部分路段通車,開工建設中原路西延至鞏義段、大學路南延至省道S323段。加快南水北調41座跨渠橋樑主體工程建設。打通主城區斷頭路20條以上。新增停車泊位5萬個。新建、改建縣域路網500公里。改造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加快主城區15個片區和“一河兩岸”整街坊整片區有機更新改造,以三環內批發市場、工業倉儲、行政事業單位外遷為抓手,啟動“六舊”片區改造項目22個、“九新”片區項目160個。完成50家市場外遷,啟動30家市場外遷。加快商業綜合體、捷運站周邊、新建小區等商業網點規劃建設。加大水、電、氣、暖管網升級改造力度,加強市區道路、公交場站等市政設施建設和維護,持續開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動,著重解決交通擁堵、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等突出問題。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抓好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完善市縣融合發展機制,壯大縣域經濟實力,著力培育和打造一批中小城市。加快六縣(市)和上街區十字景觀大道、中央商務區建設,抓好薛店鎮等一批市級“三化”協調發展示範區建設,實施新市鎮各類建設項目114個。進一步加快四類社區建設,積極推進城區、鎮區、產業集聚區規劃區周邊合村並城和撤村並點工作,紮實做好民眾拆遷安置工作,逐步實現縣域村鎮社區化。啟動城中村改造項目31個、合村並城項目38個、新型農村社區項目24個。
(二)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服務業優先、都市型現代農業為基礎,加快構建“特色鮮明、主業突出、布局合理、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壯大工業七大主導產業規模,加快建設八大千億級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汽車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支撐產業,加快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鋁、食品、家居、品牌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開展工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實施重點行業行動計畫,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發展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實施萬戶中小企業創業培育計畫、千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計畫,新增高成長型中小企業500家、“專精特色”中小企業1000家。力爭全年工業項目投入達到18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七大主導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突破9000億元。促進現代服務業提速發展。圍繞“一樞紐十中心”建設目標,大力實施“3551”工程。加快建設華南城、格力電器倉儲等100個服務業重大項目,積極謀劃中部無水港、機場快件中心、汽車服務業博覽園、旅遊集散中心等十大服務業項目。發展現代物流業,籌備建設中原物流網,爭取年內開通直通歐洲鐵路班列、澳洲全貨機貨運航線。加快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建設,開工建設一批金融項目。加快國家級商貿中心建設,力爭將二七商圈打造成為千億級商圈。加快中心商務功能區、特色商業區建設,力爭6月底前規劃通過省級審批。積極調整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旅遊業,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繁榮發展會展業,打造品牌會展和中部會展之都。深入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力爭全市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600億元以上,服務業增加值突破2500億元,增速達到10%以上。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突出抓好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力爭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00億元。支持哈密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鄭徐高鐵工程、南水北調鄭州段,鄭焦、鄭開、機場城際鐵路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抓好旭飛光電“461”工程、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中國鄭州國際汽車後市場產業園、中國龍工中原機械生產基地等投資超5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按照“四集一轉”要求,加強重大項目調控和引導,促進同類項目向特色產業集聚區集中布局。加快建設綜保區(航空港區)富士康IT產業園、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高新區IT產業園、經開區汽車及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等千億級產業集群,提升配套服務功能。加快縣(市、區)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優良環境和配套服務吸引更多項目入駐。
(三)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始終把“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持續加大投入,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強化都市型現代農業基礎支撐,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以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為載體,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加快實施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136”工程、高標準糧田萬畝示範方工程,啟動2~3個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5個主導產業集聚區、10個特色產業園項目建設。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爭創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力爭市級龍頭企業達到410家,加工型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繼續扶持發展設施農業、休閒觀光農業,切實抓好“菜籃子”工程,開發新菜田4萬畝,新增設施農業8000畝。以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切入點,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統籌各級財政支農資金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新增農村自來水用戶6.5萬戶,建設小型水源工程5000個,解決2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改造中低產田20萬畝,實現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啟動農田水利現代化示範鄉(鎮)建設。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生態鄉村創建活動,不斷改善農村村容村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全年完成5633戶2萬多人易地扶貧搬遷、2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的任務,確保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市平均增速。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途徑,推進農業經營方式轉變。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標準化種養殖規模生產,加快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推進主食產業化進程,促進糧油加工和糧食流通產業快速發展。加快40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區域中心站建設。實施以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全年完成培訓2萬人以上。加強農資監管。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可追溯體系,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範圍,將民眾關注的原(雜)糧、乾菜、乾果、茶葉納入市場準入檢測監管。
(四)全力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新的有效載體。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我市擴大開放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市實現趕超跨越發展的優勢所在。高標準編制實驗區規劃。圍繞“建設大樞紐、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的戰略定位,加快總體發展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力爭早日獲批。加強實驗區規劃與鄭東新區、經開區、新鄭市、中牟縣等區域相關規劃的銜接,統籌重大產業項目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鄭州機場二期工程、機場高速擴建、上街機場改擴建、雙湖大道東延、新老107連線線、S102東段工程、四港聯動大道南延等重點項目,打通綜保區與主城區“四縱四橫”聯絡通道,完善實驗區陸路交通集疏網路。啟動航空貨站和實驗區3平方公里核心區建設,推動起步區和重要功能區儘快成規模、出形象。著力引進高端產業項目。大力發展航空偏好型產業,重點承接航空產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項目轉移,加快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儘快形成以航空經濟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業態和產業體系。優先發展航空貨運,繼續推進與俄羅斯空橋、UPS、國貨航等貨運航空公司合作,力爭新開貨運航線7條。深化與富士康的合作,加快蘋果手機製造、維修中心、電子部件全球採購、國際分撥中心建設。堅持“區港聯動、區區聯動”,提升新鄭綜合保稅區輻射帶動效應。力爭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30億元,進出口總額300億美元,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300萬人次。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創新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實現經濟轉型發展、趕超跨越的根本所在。推行“三大機制”創新。推行城鄉規劃土地管理城市建設“六統一”工作機制。按照“盤活資源、良性運行、政府主導、有序發展”的目標,建立“規劃統一管理、土地統一收儲、用地統一轉讓、補償統一標準、收益統一分配、工程統一建設”的工作機制,最佳化資源配置,增強調控能力,調動市區兩級加快發展的積極性。推行產業集聚區與行政區套合機制。按照“統一、精簡、高效”的原則,充分發揮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領導小組的作用,最佳化區域空間布局和資源配置,以實驗區統籌鄭東新區、經開區、綜保區等區域協調發展,打造鄭州改革開放的新高地;推進縣(市、區)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與所在鄉(鎮)街道辦套合,規範管理體制,提高運行效能。推行“重基層、重實幹、重實績”的人才培養使用管理機制,注重在發展主戰場培養使用人才,建立完善能力在一線培養、業績在一線考核、人才在一線發現的人事管理制度。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深入推進財稅管理體制改革,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提高科學理財水平。積極做好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準備工作。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範圍。積極推進金融創新,拓寬融資渠道,支持企業上市、發債融資,繼續開展縣(市、區)發行債券工作。統籌推進國有企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嚴格落實“五職招商”責任制和“三位一體”招商推進機制,瞄準國內外500強、大型央企和主導產業前20強企業,著力謀劃和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輻射力、國內外資源整合力的產業項目。力爭全年開工100個5億元以上、簽約100個5億元以上、謀劃100個後續招商引資項目,實現招商引資總規模超過1600億元。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重點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工作,培育國際網購物品集散分撥中心。加強電子商務監管,規範電子商務市場秩序。推動鄭州鐵路樞紐東聯海港、西通中亞歐洲,加快建設國際貨物集疏中心。拓展外需市場,擴大出口規模,積極承接出口加工型項目,加強汽車及零部件、鋁精深加工、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等出口基地建設。加快申建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力爭全年進出口總額突破430億美元。增強創新驅動力。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加快實施科技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畫、研發中心建設等行動計畫,促進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新建產業技術聯盟5個、市級研發中心300家,力爭研發中心升格為省級50家、國家級3家。充分發揮駐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作用,加快推進未來科技城建設。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加快建設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國家智慧財產權創意試點園區。力爭全市研發投入、專利申請量、專利授權量、科技成果量、技術契約成交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新突破。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8%。
(六)不斷加強文化建設,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充分挖掘鄭州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紮實開展“道德講堂”和志願者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打造“信用鄭州”。落實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加快推進中原網二期工程建設,實施“鄭州市百家網站建設推進工程”,開展“文明網站”創建活動。建立鄭州市網際網路站信息內容監管平台,不斷淨化網路環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扶持報業傳媒、影視製作、動漫遊戲、文化創意等文化產業發展。加快鄭州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鄭州信息創意產業園等產業集聚區建設。支持中原報業傳媒集團、新華書店等國有控股企業發展壯大。扶持一批文化優勢品牌做大做強。實施以“天地之中”為核心的城市整體行銷策略,繼續辦好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展示鄭州城市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規劃建設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加快推進現代傳媒中心、文化藝術中心、文博展示中心、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推出一批有重大影響的文藝精品。加快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二期工程建設,做好商城和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的前期工作。編制五級健身休閒體系規劃,完善城市體育設施,積極申辦第九屆城運會。
(七)努力打造美麗鄭州,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生態安全保障。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鄭州未來,我們要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資源能源節約。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實施一批節能重點工程,創建一批循環經濟示範縣(市)、示範園區和示範企業。加快“氣化鄭州”工程建設,落實差別化工業企業能源準入政策。穩步推進自來水、車用燃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紮實推進新能源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加強環境保護。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預算管理,嚴格環境準入和污染物排放標準,適時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發布《“藍天”工程白皮書》,加強PM2.5監測治理,加大汽車尾氣、黃標車輛、工地揚塵、火力發電、燃煤鍋爐污染的治理力度。嚴格環保執法,強化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加強水利保障。加強賈魯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完成東風渠上游和潮河上游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平方公里;實施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牛口峪引黃調蓄工程、邙山輸水乾渠複線工程,完善城市水源保障體系;完成龍湖蓄水、象湖開挖等生態水系建設工程;加快建設三環再生水管線、新力電力再生水利用等再生水利用項目,努力在水生態建設上實現新提升。加強生態建設。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載體,突出抓好生態廊道、森林公園、花卉苗木、園林綠化等重點工作,努力構建以道路景觀綠化、河渠兩岸綠化為骨架,以大面積生態林、公園、遊園建設為重點,以庭院綠化、立體綠化、屋頂綠化、拆牆透綠為補充的都市區生態體系。加快推進鄭州樹木花卉博覽園等15個森林公園、10個“走進森林”示範園及西流湖公園南區、南環公園、雕塑公園二期等大型綜合公園建設。堅持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嚴格城市園林資源管理,完善城市園林“綠色圖章”制度。市區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以上,營造生態林10萬畝以上,建設花卉苗木基地2萬畝以上。
綠城鄭州、生態鄭州、美麗鄭州是我們共同的追求、美好的嚮往,也是所有鄭州人奮鬥的目標、共同的責任,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創宜居城市,同建美好家園!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強力推進民生工程。圍繞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教醫保”,加大投入,辦好省、市民生實事。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實施創業富民計畫,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以上,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6億元。加大人力資源市場、零工市場建設力度,不斷提高為外來務工人員的服務管理水平。切實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和落實工資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職工特別是基層一線職工工資水平。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學前教育和民辦教育,整合提升職業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高等教育服務發展作用。市區新建、改擴建30所中國小校,全市新建、改擴建86所公辦幼稚園。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五險合一”進程,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等補助標準,做到應保盡保。籌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擴大福利服務保障範圍,加快市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縣(市)級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農村敬老院等社會福利設施建設與管理。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服務保障能力。繼續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實施經濟適用房、公租房、廉租房“三房合一”,全年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4.5萬套。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實施“健康鄭州人”計畫,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擴大優質醫療服務供給,打造區域性特色醫療專科,全面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加快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各位代表!
改善民生是各級政府最大的政治。我們將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盡最大的努力,更多地減輕所有年輕人和外來務工人員在鄭州的創業成本、就業壓力、安居負擔,更多地改善所有老年人和困難職工民眾的生活待遇、醫療待遇、社保待遇,更多地解決所有市民的飲食起居安全、出行休閒方便、消費物美價廉等問題,努力讓省會市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
(九)持續完善格線化管理,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機制保障。繼續探索完善以格線為載體堅持依靠民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制,強化“發現問題、反映問題、解決問題、績效評價、責任查究”機制,著力解決條塊深度融合、履職能力提升、依法行政與民眾自治融合銜接等問題,不斷擴大格線化管理成效。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社情民意調查分析機制,暢通民眾訴求渠道。健全源頭預防的矛盾排查化解體系,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大調解”工作機制。加大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力度,加強社會管理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平安鄭州建設。大力推進城鄉社區分類管理、達標升級、示範創建,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大力開展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消防、道路交通、建築工地等重點領域安全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切實保障校園校車安全。深入開展“六五”普法,營造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繼續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支持駐鄭部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建立軍地軍民融合式發展新機制。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注重發揮工商聯等社團作用。繼續做好統計、審計、人防、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史志、氣象、地震、檔案、社科和支援新疆哈密等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能力、提升水平是推進我市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改進工作作風的具體措施,積極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高效服務型政府。
(一)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設“為民政府”。始終把民眾普遍關注的事情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把民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作為改進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進一步精簡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推行網上辦公、網上審批和行政監察,大力推進電子監察系統的建設和套用,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政府的行政執行力和公信力。
(二)轉變工作作風,努力建設“務實政府”。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堅持求真務實,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民眾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大力精簡會議活動、檔案簡報、檢查評比、迎來送往,真正把精力用到謀發展、抓落實上。深入開展爭創“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努力打造一支作風硬、素質高、能力強的公務員隊伍。
(三)自覺接受監督,努力建設“清廉政府”。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法律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意見,虛心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讓人民更有效監督政府,使政府更好地服務人民。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厲行勤儉節約,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各位代表!
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在新的起點上邁入關鍵階段。面對全市人民的新期盼,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務實重乾,為把鄭州早日建設成為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化都市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