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 (十九)強化“三品一標”監管。 (二十一)積極強化輿情監測。

農業部通知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1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的通知
農辦質〔2012〕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農業、農機、畜牧獸醫、農墾、鄉鎮企業、漁業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水產)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201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我部制定了《201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附屬檔案:201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二○一二年二月七日

工作要點

201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中央1號檔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目標,堅持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標準化生產,著力深化治理整頓,夯實工作基礎,健全制度機制,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作出新貢獻。
一、深入開展治理整頓,堅決遏制突出問題
(一)繼續強化種植業產品整治。以蔬菜高毒農藥問題為重點,強化農藥監督管理,嚴查、嚴打在蔬菜用藥中非法添加高毒農藥行為。加強農藥使用管理和技術指導,嚴防超範圍使用農藥,落實安全間隔期、生產記錄製度,大力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
(二)堅持不懈抓好畜牧業產品整治。繼續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為重點,會同公安、工信、食藥等部門,從禁用物質的研製、生產、流通、銷售、使用等環節入手,分兵把守,各個擊破,實施全鏈條查禁和監管。加強抗生素和飼料安全問題隱患排查整治,強化獸藥安全性和耐藥性評價,加大獸藥和飼料生產使用環節監管力度,認真落實養殖檔案記錄和休藥期制度。
(三)進一步深化漁業產品整治。以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禁用藥物為重點,加強大菱鮃、鱖魚、牙鮃、烏鱧、鮭魚等5大養殖魚和餌料魚的安全監管,強化用藥執法檢查,認真清繳禁用藥物,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嚴格的產地檢查和準出制度。加快改進養殖技術,調整養殖密度,完善漁用藥物飼料使用監督管理規範,探索魚病統防統治。
(四)深入開展農資打假。以春耕、“三夏”、秋冬種時期為重點,集中力量開展專項行動,查處一批制售假劣農資和禁用藥物大案要案。認真貫徹國務院加快種業發展的有關檔案精神和新修訂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加大種子市場和飼料市場的監管。加快健全農資打假舉報獎勵和省際協辦機制,深入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暢通農資經營主渠道,確保農民買得放心、用得安心。
二、開展監管示範縣創建,全面推進監管責任落實
(五)啟動監管示範縣創建活動。制定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創建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積極爭取相關扶持政策,從“菜籃子”產品主產縣入手,先行試點,不斷擴大,推動監管能力提升。
(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明管理辦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規範》,統一農產品產地質量安全合格證明和追溯模式,實現“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
(七)積極推動監管責任落實。進一步明確各級農業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和任務,加快建立權責一致的工作業績考核機制,積極爭取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範圍,認真做好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績效管理在省級農業部門的延伸試點。加強橫向配合和縱向聯動,努力構建“分兵把守、協調配合、全國一盤棋”的監管工作新機制。
(八)強化監管條件保障。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礎和條件,實行資源共用、信息共享。加強與發改、財政、科技等部門的溝通,積極爭取資金投入和條件支持,加快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逐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保障體系。
(九)健全監管制度。認真總結各地成功做法和經驗,形成可以推廣的模式和辦法。積極推行農藥經營備案、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等制度,大力推動農資連鎖經營、信用評級和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動物檢疫制度,督促屠宰企業“瘦肉精”自檢責任的落實。
三、加快鄉鎮監管機構建設,全面提升監管能力
(十)加快建設進程。認真落實今年中央1號檔案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作出的部署,加大推動力度,凡是尚未出台鄉鎮監管機構建設方案的省份要加快推動出台,已出台建設方案的省份要抓緊組織落實。要通過明確機構、落實職能和建立隊伍,確保年底全國所有涉農鄉鎮全部建立監管機構。
(十一)強化能力配備。加強與編制、發改、財政等部門協調,積極爭取條件支持,切實將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納入全國鄉鎮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整體規劃,為每個鄉鎮監管機構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工作用房和運轉經費。
(十二)加強培訓指導。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和崗位練兵,加快組織編寫全國統一的培訓教材,以省為單元、以縣為基礎,全面開展專題培訓,加快提升基層農業部門依法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的意識和能力。
四、深化檢驗監測,推動監管綜合執法
(十三)加快推進質檢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好2012年質檢體系建設項目。啟動實施質檢體系建設二期規劃,加快投資建設地市級,補充完善縣級,不斷提升部省級檢測機構的風險評估預警能力。加大對質檢機構的考核認可,大力推行檢測執證上崗,探索建立檢驗檢測職業資格考試制度。
(十四)明確部省兩級例行監測重點。部級例行監測以保障大中城市消費安全為目標,穩定參數和品種,確保大中城市主要食用農產品納入監測範圍。省級例行監測以“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為重點,確保“菜籃子”主產縣和主要生產基地全部納入省級監測範圍。
(十五)強化地縣兩級監督抽查職能。地縣兩級農業部門要組織所屬質檢機構、綜合執法機構,強化生產執法檢查和產品抽檢,實施聯合執法和“檢打聯動”,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地市級農業部門重點抓好上市產品監督抽查和縣級執法監管過程中的確認檢測,縣級農業部門重點抓好生產過程中的督導檢查和速測篩查,確保產地生產安全。
(十六)積極規範監測行為。進一步明確部、省、地、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重點和範圍,頒布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加快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速測認定管理辦法》,依法規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和速測工作。
五、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著力強化認證產品監管
(十七)加快標準制修訂。依法加快農獸藥殘留標準清理步伐,轉化一批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制定一批執法急需的安全標準和質量要求。省級農業部門要加快制定一批確保農產品生產規範和產品質量安全的操作規程。地縣兩級農業部門要著力將相關標準集成轉化為符合當地生產實際的簡明操作手冊、生產日曆、掛圖、明白紙等,讓農民看得懂、真管用。推動食品法典和官方評議,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國際標準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十八)大力推進標準實施示範。不斷擴大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畜禽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的建設比例和規模,繼續開展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創建,加大農業標準化宣傳培訓力度,指導農業生產者合理使用農藥、獸藥、肥料、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
(十九)強化“三品一標”監管。嚴格認證程式,提高認證門檻,嚴把認證質量審核關。重點加強證後監管,建立退出機制,一旦發現問題,堅決出局。積極探索無公害農產品強制認證模式,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省級認證、部級備案試點。
六、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切實做好突發問題的科學處置
(二十)加快完善應急機制。針對各地區、各行業的實際情況,細化和完善應急預案,將應急處置措施細化到各個單位、各個崗位。加強信息報送,健全部省聯動、高效暢通的信息報送網路,提高信息報送的時效性,確保問題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二十一)積極強化輿情監測。建立輿情監測與信息綜合研判制度,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高度重視和及時核查媒體反映的問題。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隊伍作用,主動做好熱點問題解讀和科普宣傳。進一步規範信息發布渠道和程式,杜絕擅自發布不客觀、不全面、不準確的信息。
(二十二)加快健全風險評估體系。儘快明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構職能定位,強化部級風險評估實驗室能力建設和考核認定,在“菜籃子”產品主產區加快認定一批風險評估實驗站點,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實施全天候、定點動態跟蹤監測。
(二十三)全面開展風險隱患摸底排查。將“米袋子”、“菜籃子”主要產品全部納入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測計畫,通過風險監測評估,摸清危害因子的品種、範圍和危害程度,提出科學的防範措施和辦法,及時指導生產和引導消費,實現科學管理、明白生產、放心消費。
(二十四)加強科學研究。積極爭取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重大財政專項,抓好“農業科技促進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促進活動,將風險評估技術、生產關鍵控制技術、標準研製、高效低殘留農獸藥研發等科研項目一攬子納入農業行業科技規劃予以重點支持。對豇豆、水產品、抗生素、生物毒素、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公眾關注度高的農產品或風險隱患,加強跟蹤研究和科學研判,提出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和辦法,及時消除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