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體壇財富榜

《體壇周報》組織調查的“2012年中國運動員收入排行榜”的結果於2012年12月26日揭曉。在這份排行榜中,網球運動員李娜以1.12億元人民幣的年收入蟬聯第一。而在所有中國足球運動員中,排名最高的是恆大隊的鄭智,他以1100萬名列總排行榜第9位。分列二至五名的分別是劉翔、孫楊、林丹、梁文沖。相比往年,2012年的體壇財富榜TOP10門檻已升至1000萬人民幣。

介紹

2012年12月26日,《體壇周報》組織調查的“2012年中國運動員收入排行榜”的結果揭曉。其中,網球運動員李娜以1.12億元(以下均為人民幣)排名榜首。分列二至五名的分別是劉翔、孫楊、林丹、梁文沖。

榜單

排名運動員項目身價(萬元)
1李娜網球11243
2劉翔田徑3800
3孫楊游泳3000
4林丹羽毛球2600
5梁文沖高爾夫1550
6馮珊珊高爾夫1500
7張繼科桌球1300
7易建聯籃球1300

分析

職業體育堅挺
所說的職業體育,是指按照國際標準而言,職業化程度高而且影響力大的體育項目。中國的競技體育發展到眼下,職業體育明星在這份榜單上的活躍,預料之中也理所當然。事實上,職業體育明星在未來會越來越堅挺。
這份榜單中,主流職業體育占據了大頭:網球雖只有李娜入圍,但她以11243萬元高居榜首,足以讓網球人振奮;至於世界第一運動足球,10人入圍成為最大群體,在國內職業化程度僅次於足球的籃球也貢獻4人,在很多體育迷乃至公眾視野中並不搶眼的高爾夫貢獻3人,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如果你足夠留心,就會發現,梁文沖已經連續三年出現在榜單前列了,而且收入非常穩定;丁俊暉雖然成績差強人意,但仍穩入1000萬,繼續屹立榜單前例……
一個有趣的現象:上面所述的職業體育明星,在奧運之年表現得普遍不如人意。李娜不復2011年輝煌,大多數比賽止步八強,奧運會上更是早早出局;至於足球,乾脆是男足女足都無緣奧運,男籃則奉獻了28年以來最差的一屆奧運表現。至於丁俊暉,對不起,奧運會根本沒檯球的份。
好在沒關係,職業體育自有其發展規律,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對於這份榜單自然是一個變數,但對職業體育的影響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么大。
在戰績並不足夠搶眼的背景下,李娜的年度收入已經接近巔峰時期的姚明,這充分說明網球作為主流項目的巨大影響力和吸金能力。儘管足球、籃球在競技場上的表現乏善可陳,但在這份榜單上卻依然貢獻了一多半的成員,無他,職業化使然。
明年,如果鄒市明如願出現在職業拳擊的賽場上,或許這份榜單上能夠出現全新的項目元素,這一點讓人非常期待。
2奧運衝擊波
除去上面所說的職業體育明星之外,榜單上的其他成員基本都可歸入“奧運明星”行列。由於所從事的項目職業化程度不夠高甚至完全沒有開展職業化,這些項目的運動員只有在奧運年才可能集體出現在這份榜單上。如果把收入按年份統計,職業體育明星的收入基本穩定,而奧運明星則是四年一個高潮,其他三年基本默默無聞。
從這個角度來看,“奧運明星”集體上榜,和中國奧運軍團在倫敦取得境外參賽的歷史最佳戰績息息相關。事實上,國外運動員也是如此,既然選擇了非職業體育,自然要在奧運年把自己的超凡表現、彪炳戰績最大限度地轉化成經濟收益。
奧運傷退的劉翔能夠續高居榜單前列,也要歸功於奧運元素。田徑影響力大但職業化程度並不高,即使博爾特這樣的超人,也需要奧運會來作為商業開發的催化劑。劉翔2012年的比賽獎金可以忽略不計,收入幾乎全都來自各種廣告代言,而這些代言基本都源自公眾乃至贊助商對於他在奧運會戰績的良好預期,屬於奧運會前就已經簽約、已經到賬的收入。如果劉翔在倫敦能夠壓倒梅里特,那么他全年收益很可能因為各種追加的代言、贊助契約而翻上不止一番,只可惜一切都是假設。
和劉翔不同,其他“奧運明星”的收益主要來自於奧運後的論功行賞,以及追加的廣告代言。同樣的現象也曾經在兩年前出現:冬奧軍團在溫哥華風頭十足,王濛、周洋、申雪/趙宏博也順勢入圍。這一次,像倫敦奧運首金得主易思玲,最年輕的桌球大滿貫得主張繼科,排位也都不錯。
中國體育新的領軍人物孫楊有望打破這種慣例:出色的成績、良好的外形,主流大項的影響力……隨著李娜、林丹等人年事漸高,孫楊應該成為這份榜單前列的常客,而不是僅僅在奧運年曇花一現,甚至完全可能在未來成為這份榜單的領跑者。
中超強勢回暖
說中超回暖,不是一廂情願,確有數據為證:在2010年的榜單上,足球只有鄭智一人入榜(900萬);2011年,鄭智繼續以1100萬領跑國內球員,但身後已有馮瀟霆(850萬)和郜林(800萬)了;2012年,隨著恆大的投入進一步加大,進入這份榜單的增加了孫祥、榮昊、趙旭日、秦升和張琳芃,除了恆大幫之外,還有貴州人和的孫繼海楊昊……
中超投資人的手筆越來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至於這些球員球星的表現和職業素養能否配得上他們的收入,還得從長計議。
還有一批在中超打拚的外援。老美在製作體壇明星收入榜時,會把全球範圍,或者至少在美國掙大錢的外國明星一網打盡,於是我們看到帕奎奧、莎拉波娃、姚明、加索爾、羅德里格斯……
如果我們以這樣的目光看中超,許家印開出的千萬歐元高薪,足以讓孔卡尾隨李娜成為本榜單的榜眼;至於凱塔、德羅巴(微博)、阿內爾卡的薪水,應該也不在孫楊之下!
只可惜,中超並沒有因為“不差錢”而就此抹掉“偽職業”的印記。還是那句話,錢和幸福感不能劃等號。孔卡拿那么多錢,依然在恆大各種不開心,甚至有不轉會不惜退役的傳聞,德羅巴和阿內爾卡呢?眼看就要淪為討薪一族。這些話傳出去,真的很丟人。
籃球無大腕
籃球作為影響力僅次於足球的大項,這次貢獻四人,從數量而言差強人意,但已經和2010年的盛況不可同日而語了。
那一年,僅僅16人的榜單上就有四名籃球運動員,而且姚明和易建聯占據了榜單的最前列兩席,籃球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姚明享受在火箭最後一年豐厚的高薪,外加各種廣告代言,14173萬元也是後來人很難企及的高峰;易建聯還作為高順位新秀拿著不菲的年薪。
也就是在那一年,有了籃球和足球誰是中國第一運動的爭議,那時候中國籃球人有足夠底氣,競技和商業開發上的春天似乎就在眼前……
兩年之後,姚明退役,易建聯回家,大巴和大郅都老了兩歲。易建聯的收入暴跌,一來是個人技戰術能力停滯導致的職業道路不順,二來,也直接反應了中美職業體育發展的差距。榜單上的另外三位籃球運動員,巴特爾、王治郅和朱芳雨都已接近職業生涯暮年,很難指望他們未來還能為中國籃球做出太多貢獻。
CBA引進的國外大牌倒是越來越牛、年薪越來越高,但自己的造星能力卻遠遠跟不上。中國隊甚至對於能否在亞洲稱雄都沒有絕對把握,CBA還是沒有哪個俱樂部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負盈虧。
乒羽兩重天
桌球和羽毛球,同樣作為中國奧運軍團的優勢項目,從運動成績而言都已達到極致,但在財富榜上多少還是分出了點高下。
過去三年中,2010年林丹以1200萬位列第五,王皓以520萬位列這份16人榜單的最後一位;2011年,隨著“全滿貫”成就的達成,林丹穩健地升至1450萬,桌球隊則暫時缺席;2012年,羽毛球隊在榜單上大豐收,林丹的2600萬繼續位列第四,加上蔡贇和傅海峰,3人入圍的羽毛球在人數上僅次於足球和籃球,和高爾夫並列第三,而張繼科則代表桌球再次入圍。
說到底,還是羽毛球隊的星味更濃一些。外行人不懂那么多門道,不知道張繼科的技戰術已經達到了多么可怕的水準,在他們看來,張繼科、王皓和林丹、“風雲組合”之間,說白了就是“男孩”和“男人”之間的區別。
林丹比起張繼科,很顯然前者更有男人魅力,林丹的成長故事、經歷閱歷、個性魅力,在中國體壇也屬可遇不可求,這一切輔以他全滿貫的超凡成就,最終才能以一個非主流、非職業項目的球員在財富榜上連年躋身五強的成就。至於張繼科,除了競技成就之外的商業潛力,目前還屬於待開發狀態。
而且,林丹還有李宗偉這樣檔次接近的高手對陣,蔡贇/傅海峰的每個冠軍都來得那么不易。相比之下,桌球幾乎完全沒有了懸念——管你沙拉拉怎么折騰、管你規則怎么變來變去,反正到最後還是中國贏。
所以,桌球在財富榜上不夠強勢,不是張繼科、王皓個人的問題,環境使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