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陀區政府工作報告

加強城鄉互動、建管並舉,狠抓基礎設施投入,城鄉建設紮實推進。 狠抓投入,力推轉型,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三)惠民生強服務,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不斷深入。

2010年1月19日在舟山市普陀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區長 姜建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普陀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是我們經受嚴峻考驗、奮發有為的一年。一年來,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面對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依靠和帶領全區人民,堅定發展信心,從容應對挑戰,經濟增速逐月回升,三次產業亮點突出,投資需求高位增長,經濟發展後勁增強,消費市場持續繁榮,民眾生活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日益最佳化,民生保障更趨完善,全區經濟社會實現平穩有序較快發展,完成了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的各項目標,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市領先。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0億元,增長10.0%,人均GDP達到5.2萬元。財政總收入22.2億元,增長2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8億元,增長15.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2億元,增長2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0億元,增長1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19元,增長8.0%;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450元,增長9.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年度減排任務。
(一)堅持科學應對,全力克服金融危機影響。
一年來,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加速,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斷加深。全區上下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決貫徹落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畫,集中精力開展保增長、擴投資、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強服務等各項工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的成效好於預期,有力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制定促進產業投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招商引資、扶持外經貿發展等方面政策措施10餘項。大力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積極推動銀企對接,進一步完善金融聯席會議制度和主辦銀行責任制,引導金融機構最佳化服務,信貸投放總量增長62.8%。充分發揮企業風險救助基金作用,幫助企業轉貸100餘次,累計轉貸資金達到12.3億元。全面開展清費減負行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下浮社會保險費繳費比例,暫停徵收行政事業性收費129項,減輕企業、個人負擔1400萬元。
加強領導,最佳化環境,始終把工作重點放在企業一線,全方位服務企業,高度關注困難較大的工業、海運企業。實施領導幹部聯繫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制度,組織開展“百名幹部進企業”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各類難題100餘項。進一步完善行政服務體系,改善為企服務環境。開展“企業滿意單位創建”活動,積極推行審批機構“無雙休日服務”制度,審批辦證中心“一門受理、一站審批”的項目許可服務更加到位。高度重視因金融危機帶來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堅決打擊阻礙發展的各類違法行為。健全政府、企業、金融和司法等部門共同參與的經濟金融風險協調處置機制,妥善處理企業資金鍊斷裂、企業主逃逸等突發事件。全區上下形成了多方聯動、共克時艱,力保企業穩定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堅持發展為先,海洋經濟實現新的提升。
以發展海洋經濟為主線,繼續圍繞“五大基地”建設,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全年實現海洋經濟總產出435億元,增長11.0%。
工業經濟穩步發展,素質提升。雖然個別重點企業產能釋放減緩,但全年仍實現工業總產值340.2億元,增長11.5%。船舶修造業企穩回升,全年實現產值174.2億元,增長5.2%。螞蟻島鄉成為全區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工業產值18.1億元,增長29倍。高科技、高附加值大型船舶建造領域取得新突破。東海岸船業兩艘5000車位汽車運輸船同時出塢並順利交付。歐華造船5300標箱巴拿馬極限型貨櫃船打破了全省建造貨櫃船最大箱位記錄。水產加工業加快調整重組升級步伐,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海之格水產、新天久海產、海洲水產積極開發新產品,產值有較大幅度提高。船舶配件業迅猛發展,實現產值14.7億元,增長91.4%。飛鯨漆業、中南錨鏈等船配企業在產品開發上取得新突破。工業投入穩步增長,全年完成工業性投入30.1億元,增長15.3%。中遠船務六橫修造船基地、龍山船廠擴建工程、東海岸船業等工業重點項目全面竣工。
現代服務業高速發展,亮點突出。全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0億元,同比增長13.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2.0%。大力實施“品牌引進、提升改造、規模集聚、產業融合”四大戰略,成功引進經濟型酒店、餐飲美食、康體健身等20餘個國內外服務業知名品牌,沈家門夜排檔、佛國商城等重要商業設施改造基本完成,凱虹廣場動工興建。城鄉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程繼續深入推進,全年投入5615萬元,改造完成15個市場。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在國家相關惠民政策的刺激下,汽車、家電消費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圍繞打造“漁都港城”城市形象目標,整體推出普陀旅遊特色品牌。全年接待遊客1135.4萬人次,增長14.6%;創旅遊收入73.8億元,增長9.0%。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亮點紛呈,成功舉辦了舟山國際沙雕節沈家門港開港600周年系列活動、普陀佛茶文化節、桃花島俠侶愛情文化節、海鮮大餐爭霸賽、全國海峽兩岸暨香港海島戶外運動精英賽,進一步提升了普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加快推進海洋旅遊文化大戲打造,大型實景演出“印象•普陀”項目順利開工。遊艇產業加快發展,首個專用遊艇碼頭動工興建。濱海旅遊運動項目布局更趨合理,白沙、東極、朱家尖、桃花四大海釣基地建設有序推進,藍海灣國際度假村項目進展順利。積極打造休閒旅遊新景,大青山生態觀光、富丹工業游、東極“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紀念館、展茅五匠館各具特色。高星級酒店建設加快推進,中瀚大酒店建成營業,一批旅遊高檔接待設施相繼開工。旅遊商品開發積極推進,成功推出“普陀故事”系列旅遊紀念品。
海運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在困境中不斷做大做強,船舶大型化趨勢更加明顯,骨幹龍頭企業規模初步形成,總運力首次突破百萬載重噸,達到102.4萬載重噸,增長31.6%。港口物流業發展快速,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624萬噸,增長81.7%。房地產業完成投資22.8億元,增長29.4%;商品房銷售面積63.3萬平方米,增長1.8倍。金融保險、餐飲住宿、郵電通信等行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漁農產業平穩發展,彰顯特色。全年實現漁農業總產值40.5億元,增長4.0%,漁業總產量55.8萬噸。漁業“十百千萬”工程全面啟動,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國內捕撈挖潛增效,科技含量明顯提高。遠洋漁船更新改造加速,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水產養殖向高效化、品牌化、生態化邁進,科技入戶成效顯著。強漁惠漁政策全面落實,漁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標準漁港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農業產業化經營、品牌化建設成效明顯。登步千畝楊梅基地、海上四季果園、朱家尖觀光農業生態園等項目穩步推進,十大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更具規模,“普陀水仙”、“普陀佛茶”、“普陀蘭花”成為區域名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全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900畝。休閒漁農業進一步整合規範,發展更趨健康。
開放型經濟推向深入,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在全省各地進出口總額普遍下降的情況下,全年仍實現進出口總額15.5億美元,增長10.0%。首次設立外經貿專項發展資金,在全市率先建立外經貿運行監測體系,與阿里巴巴公司合作打造普陀電子商務網上交易平台,幫助企業開拓市場,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招商隊伍結構,整合招商信息資源,創新招商活動載體,在上海和寧波召開普陀投資推介會。全年共引進市外項目39個,契約利用市外資金13.3億元;實際利用市外內資10.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256萬美元,利用市外資金數居全市首位,引資總額創歷史新高。
(三)堅持統籌兼顧,城鄉面貌呈現可喜變化。
加強城鄉互動、建管並舉,狠抓基礎設施投入,城鄉建設紮實推進。
實事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年初安排的政府實事項目完成投資4.7億元,其中濱港路綜合整治、城北排污管網建設、經濟適用房一期等項目順利完成;新漁農村建設、城區有線電視網路改造、普陀中學遷建、社會福利中心、城北交通換乘中心、區人民醫院中醫院東港新院等項目均完成年初預期目標。47項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7.3億元,小郭巨圍墾、東港商務中心、朱家尖大橋複線等項目紮實推進。各鄉鎮、街道一批基礎設施工程相繼完成。
城市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契機,全面完成各項硬體建設任務,城市面貌繼續改觀,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沈家門區域重點完成濱港路綜合整治、新街特色街改造。東港新區不斷加大市政設施建設投入,完善城市功能,最佳化居住環境,水系景觀工程順利開工,東港商務中心、海中洲國際廣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魯家峙島路網結構、市政設施不斷完善,景觀燈塔工程順利完成,二期居民安置小區工程、北部岸線綜合改造紮實推進。城北新區切實加快基礎設施、商住樓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浦西區域繼續推進現代化綜合性產業集聚區建設,舟山科技置業大廈主體結頂,鑫材國際廣場一期竣工。
新漁農村建設紮實開展。以全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現場會為契機,積極推進漁農村生產、生活、組織方式三大變革,全年區財政投入新漁農村建設資金1.4億元。規範和促進漁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全年新增漁農民專業合作社25家。紮實推進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漁港、強塘工程、通村聯網公路等建設工程進展順利。穩步推進漁農村小康社區創建,完成12個漁農村社區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村莊整治工程,完成30個村莊整治村(社)、20個生活污水治理村(社)及30個新農村生態創建村(社)的整治工作。全面啟動漁農村住房改造,著手開展村莊布點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深化村(社)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工作,社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加強。
(四)堅持以人為本,“和諧普陀”建設協調推進。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著力解決民眾關心、關注的困難和問題,更加突出生態、環保建設,更加規範政府行為,和諧社會建設紮實推進。全年區級財政用於民生支出8.1億元,增長15.2%。
“格線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深入開展。按照“格線化定位、組團式聯繫、多元化服務、信息化管理、全範圍覆蓋”的要求,形成了覆蓋城鄉、條塊結合的區、鄉鎮(街道)、社區(村)格線管理服務體系,逐步構建了多元化基層治理新格局。廣大基層幹部主動與民眾“零距離”接觸,廣泛深入聯繫服務民眾,累計下村走訪民眾約11萬戶,妥善解決實際問題3700多個,促進了基層和諧穩定。
科教文衛事業全面發展。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全年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畫項目14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級重大科技專項44項。教育布局調整加快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深化,教育均衡化發展態勢日益明顯。義務教育階段績效工資改革全面實施,職成教育水平進一步提升。普陀科技學院、六橫峧頭中學順利竣工,普陀中學遷建、城北初級中學等項目加快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區、鄉鎮(街道)、社區(村)三級文化網路更加健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普陀大劇院順利開工。文化與旅遊產業結合更加緊密,普陀漁民畫、船模等文化旅遊產品特色鮮明。基層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漁農村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健全,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率先實施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積極防治甲型H1N1流感。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漁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體制機制改革省級試點工作全面啟動。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繼續保持零增長。食品藥品安全職責進一步落實。
保障體系更趨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穩步推進,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受益人數達到22850人,新增1131人。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963.9萬元,增長14.3%。廉租房政策保障範圍穩步擴大,經濟適用房建設加快推進,第一期經濟適用房交付使用,第二期項目全面啟動。做好城鄉新增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就業工作,新增就業崗位7100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85人,1353名大學生獲得穩定工作崗位;抓好漁農民就業培訓,培訓漁農民11425人,實現就業3520人;抓好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工作。企業勞動保障誠信體系建設繼續深入,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全年共處理勞動監察、仲裁案件994起,涉及金額702萬元。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區社會福利中心即將投入使用,漁農村“五保”人員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98.6%和100%,漁農村社區星光老年之家創建率達到100%。慈善事業加快發展,募捐、救助模式不斷創新。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進一步維護,創建扶殘助殘愛心城市工作穩步推進。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8189090公共服務熱線成功開通。
生態區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全年投入生態環保建設資金6800萬元,人居環境更加最佳化。繼續推進生態區建設工作,有6個鄉鎮獲省級生態鄉鎮稱號。“綠色生態普陀”五大工程、十大示範林地、五大濕地保護小區建設全面推進。生態公益林示範縣區創建工作穩步實施,高質完成國家及省下達的中央新增重點防護林建設任務,森林消防工作成效顯著。清水河道、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等工作紮實開展。海洋環境安全監管和生態資源修復工作逐步實施,中街山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建設初顯成效。城區截污、排污建設工程順利完成,城北資源再利用處理中心建成投產。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和重點領域的節能降耗減排工作積極有效。
“平安普陀”建設不斷深化。切實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積極開展平安漁場、綜治進民企、綜治進社區等基層平安創建工作,民眾安全感滿意率進一步提高,大蒲灣社區被命名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完善信訪接待日制度,實施“接待民眾、聽取民聲、化解矛盾、和諧社會”大接訪和“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妥善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確保國慶60周年等重大時期的社會穩定。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打黑除惡、禁毒、禁賭、掃黃、反偷渡等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系,紮實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生產安全事故次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三項綜合指標實現零增長。完善社會公共安全應急處置體系,應急防控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全面完成基層防汛體系建設,防汛防台處置能力明顯提升。
依法治區工作積極推進。深入實施“五五”法制宣傳和“四五”依法治區規劃。政府法治工作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更加規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審批環境更加最佳化。政府採購制度和政府性資源公開競賣制度深入實施,招投標管理有序運行。行政監察和經濟責任審計切實加強。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有新的提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政府辦理工作的滿意率有所提高。基層民主自治不斷完善。全民國防教育活動進一步拓展,預備役成建制動員演訓圓滿完成,基幹民兵訓練比武成效明顯,雙擁工作紮實開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統計、物價、檔案、氣象、鹽業、“菜籃子”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危機中尋求機遇,在挑戰中突破困難,全區綜合實力又上新的台階,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科學應對、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迎難而上、紮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普陀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員,並通過你們向全區各行各業辛勤勞動的廣大幹部民眾,向所有社會主義勞動者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向駐守普陀的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在普陀的部、省、市屬單位,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區現代化建設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區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難度較大;新形勢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工作還需加強;政府管理工作與時俱進理念還需提升,部門服務意識與廣大人民民眾的要求還有不少差距,少數政府公職人員依法行政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不實,履職能力不足,行政效率不高。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既要客觀分析,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又要增強信心,採取更紮實、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我們也真誠期望各位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廣大人民民眾給予批評和監督。
二、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對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面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二五”規劃的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省委“兩創”總戰略和市委“兩創一促”總要求,繼續圍繞“五大基地”建設目標,深入實施海洋開發戰略,發展為本,維穩為基,轉型為先,民生為重,創新為魂,實現全區經濟社會平穩協調較快發展。
今年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生產總值181.0億元,增長8.0%以上;工業總產值375.0億元,增長10%以上;漁農業總產值42.5億元,增長5.0%以上;財政總收入24.4億元,增長10.0 %以上,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3億元,增長12.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82.0億元,與2009年基本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0億元,增長16.0 %以上;地方自營進出口總額22.5億美元,增長5.0%以上;旅遊接待人數1250萬人次,增長10.0%以上,旅遊總收入82.0億元,增長1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50元,增長8.0%以上;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600元,增長9.0%以上;萬元GDP能耗下降3.3%,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削減2.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2.4%。從今年的發展環境看,確定這些預期目標是積極的、穩妥的,只要全區上下齊心協力,奮發進取,我們有基礎,也有能力實現這些目標。
新的一年,新的追求;新的一年,新的跨越。金融危機對我區的影響還將持續,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準備得更周密一些,堅定不移地謀劃大思路,謀劃大發展。高度重視為企服務工作,繼續完善實施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扶持政策,加強監測分析,及時準確把握經濟運行變化趨勢和企業運營情況,積極穩妥做好問題企業處置工作。高度重視“十二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這兩個關係普陀未來發展的規劃編制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支持,在拓展發展空間、最佳化產業布局、實施功能整合上動足腦筋,構建大產業、大企業、大項目發展平台。高度重視民生工程,做好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等工作,促進社會和諧,共享大橋時代新普陀。
今年的主要任務是:
(一)調結構促轉型,推進全區經濟平穩協調發展。

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海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快海洋經濟轉型升級。
狠抓投入,力推轉型,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全力抓好重點企業產能釋放。積極推進中遠船務、揚帆集團、歐華造船、東海岸船業等船舶修造企業的產能穩定釋放。重點扶持一批發展潛力較大的水產品加工企業,保持水產品加工行業總體穩定。加大對重點船配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船舶配件產業提質增量。全力推進在建的工業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豐順船舶、蝦峙島船舶、華遠石油棕櫚灣燃料乙醇加工等項目建設;力爭煤電一體化電廠一期項目動工興建,德興船舶、隆聞船舶、永暉洗煤等項目早日投產。全面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鼓勵引導船舶企業加強新船舶產品開發,鼓勵支持水產企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積極推進企業重組,培育新的龍頭企業。大力推動六橫小郭巨石化(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發展海島風力發電等新型能源產業,努力尋求新的經濟成長點。
搶抓機遇,做精做深,推進現代服務業跨越式發展。樹立機遇意識、精品意識和市場意識,結合《普陀區服務業發展規劃》的實施和城區國有閒置資產的整合利用,合理布局高檔新穎商業網點,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繼續加大服務業品牌和標準化建設力度,通過示範帶動效應,進一步鼓勵服務業企業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圍繞繁榮四大商圈目標,加快推進東港凱虹廣場、荷外“漁人碼頭”、東港二期內湖商業圈、沈家門城西商業廣場、魯家峙濱海綜合商業帶、勾山現代服務業等項目建設,努力打造多業態、多精品的城市商業區塊。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重視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積極推進魯家峙文化創意園區建設。
海洋旅遊業繼續圍繞“標準化、精品化、國際化”目標,緊緊抓住機遇,高速推進高端特色濱海旅遊產品建設,實現普陀旅遊新跨越。繼續辦好舟山國際沙雕節、桃花島俠侶愛情文化節、中國普陀佛茶文化節、沈家門漁港文化節等重大節慶活動。精心打造“印象∙普陀”海洋文化旅遊大戲,做好公演前的宣傳工作。加快白沙、東極、朱家尖、桃花海釣基地建設。積極申辦高水準的沙灘排球、戶外運動等濱海賽事,使運動度假成為普陀濱海旅遊新特色。積極提升城市旅遊形象,圍繞濱港路景觀休閒帶建設,深度挖掘沈家門港觀光、休閒、娛樂、購物功能,打造歡樂、魅力的漁港景觀。加快推進大青山景區和藍海灣國際度假村項目建設,啟動樟州灣景區安期峰景區項目。積極推進海中洲、阿魯亞、朱家尖東沙等高星級酒店建設,完善白沙、東極旅遊接待設施,不斷提升旅遊服務水平。加快“普陀故事”系列旅遊紀念品開發,豐富海島旅遊特色產品。完善旅遊交通基礎設施,啟動水路客運專線、舟山群島國際郵輪碼頭等項目建設。
繼續引導海運企業調整運力結構,挖掘內部潛力,轉變經營方式,組建海運規模企業。繼續抓好六橫涼潭島鐵礦砂中轉項目建設,加大貨櫃物流、物流公共服務平台等配套行業、配套項目建設,啟動普陀陸港物流中心項目。關注房地產市場,貫徹落實國家相關調控政策,穩定土地供應,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
最佳化結構,突出亮點,實現漁農產業穩步發展。全面推進漁業“十百千萬”工程,進一步最佳化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培育漁業強鎮,打造現代漁業基地,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培育遠洋漁業龍頭企業,扶持經濟型標準漁船更新建造,引導實施海上“捕撈+加工”模式。推進標準圍塘改造,做大舟山梭子蟹、南美白對蝦兩大養殖品種,發展鮑魚等淺海貝藻類養殖產業。大力推進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抓好沈家門中心漁港和台門、蝦峙、桃花、月岙、東極、螞蟻等7個標準漁港建設。加快舟山中心漁港開發,推進國際水產城提升改造,積極打造國內一流的水產品物流商貿基地,推動漁港經濟區發展。
農業緊緊把握“產業化、品牌化、景觀化”的發展要求,不斷推進農產品優質工程建設,繼續抓好十大名特優農產品品牌和十大農林示範基地建設。辦好第十屆省蘭花博覽會,實施普陀佛茶生產標準、包裝、產地認證、品牌、監管等統一工程。推進農業園區建設,切實抓好朱家尖觀光農業生態園、東港佛茶園、勾山佛草苑、桃花普陀水仙種植園、登步海上四季果園、展茅生態農業示範園建設,做大做強休閒觀光農業。著力打造景觀農業帶,扶持景觀苗圃建設,實施彩化工程,改善林相結構。繼續推進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有機綠色和無公害漁農產品,繼續抓好“菜籃子”工程。
拓展領域,開闊視野,促進開放型經濟可持續發展。抓住國際、國內、省內三大市場,按照傳統市場量質穩增、新興市場積極開拓的思路,運用實體市場與網上市場結合的方式,積極推動企業參加國內外各類專業會展。引導和鼓勵更多的企業加入阿里巴巴普陀專區,擴大電子商務平台規模。最佳化對外貿易結構,扶持新興產品出口,培育新的外貿出口增長點。推動出口企業加快技術升級與轉化,加強自主出口品牌建設,提升企業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實施出口名牌培育計畫,推動貿易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深化外經貿運行監測體系建設,鼓勵引導企業參與出口信用保險,防範境外交易風險,最佳化外經貿發展環境。擴大口岸開放,加大口岸建設力度,實施六橫口岸查驗大樓工程。
創新思路,創新載體,全面深化招商引資工作。緊緊圍繞招商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積極發揮“5+3”專業招商組作用,全面落實招商項目全程代理服務工作,創新招商模式,切實引進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有重大意義的新項目、大項目、好項目。舉辦好“2010香港•浙江普陀投資說明會暨對接CEPA項目推介”,積極引進港澳台地區發達的服務業落戶我區,努力實現外資引進領域新突破。
(二)重基礎抓統籌,推進城鄉協調快速發展。
不斷加快基礎設施投入,破解要素瓶頸,從海島實際出發,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努力建設大橋時代新普陀。
切實推進實事、重點項目。積極推進普陀中學遷建工程、城北交通換乘中心建設工程、區人民醫院中醫院東港新院建設工程、魯家峙車渡及客運碼頭項目、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項目、經濟適用房二期項目、校安工程、本島數位電視工程建設一期項目、新漁農村建設工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10項政府實事項目,計畫完成年度投資5.8億元。大力推進臨港工業、現代服務業、社會發展、基礎設施等方面的50項重點建設項目,計畫完成年度投資58.1億元。
強化資源要素支撐。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精打細算、統籌安排”的供地政策,積極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繼續實施“萬畝耕地”墾造工程,加快實施六橫小郭巨圍墾、釣梁圍墾等重點圍墾工程,保障土地供給。繼續抓好島際引水、城鄉供水管網改造和海水淡化等工程,推進城鄉供水和污水處理一體化建設。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電網改造,保障電力供應。以海洋經濟人才開發為重點,進一步加大與中科院等相關單位的科技合作,積極引進高端緊缺急需人才,大力加強實用專業技術隊伍培育,積極推進人才資源最佳化配置。
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繼續加快沈家門、東港、魯家峙、城北、浦西五大區域建設,抓好城市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工作,積極推進沈家門城區舊城改造和東港新區建設。沈家門城區針對交通瓶頸、居住環境,加快對重點區域、重要節點的改造步伐。東港新區圍繞商務中心全面啟用,加快周邊地塊開發,完善路網、綠化、水系、管網等基礎設施,基本形成行政、文化、商貿發展中心框架。魯家峙島重點加快北岸線景觀建設和陸域商住開發力度,啟動綜合大樓建設,完成東南塗圍墾工程和中央公園建設。城北片區圍繞“和諧開發、打造精品”的理念,加大公園、市場、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投入力度,促進區域開發有序推進、滾動發展。浦西區域積極對接“新城效應”,堅持水產加工、物流配送、商貿服務三大產業並舉,努力打造專業市場群和商務辦公區。抓好沈家門港海底隧道、朱家尖大橋複線、沈家門至蘆花公路、六橫台沙線至山西一級公路續建,啟動里外西河截污納管、濱港路建築物立面整體提升改造、濱港路水產城段沿海高架、小乾大橋、東港新區對外第二通道等工程。紮實做好六橫大橋開工各項準備工作,積極推進桃花-登步-朱家尖登入通道相關工作。強化交通組織,加快實施船廠路公共停車場、城北交通換乘中心、墩頭客運碼頭改造提升、魯家峙車渡及客運碼頭等工程,著力完善城市交通格局,逐步緩解交通瓶頸問題。鞏固城市管理成果,推進制度化、精細化、人性化管理,大力推進“數字城管”工作。在城區範圍內全面推行居民集中文明辦喪新方式。
加快社會主義新漁農村建設。始終把推進漁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組織方式變革貫穿新漁農村建設全過程。大力發展漁農村村級集體經濟,做大做強漁農業龍頭企業,規範和發展漁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培育公司制漁農業企業。建立區漁農家樂行業管理協會,提升漁農家樂經營水平,全力打造極具普陀特色的漁農家樂。按照“保護與修飾”、“整治與改造”、“培育與新建”等整治模式,深化新一輪的村莊整治工作。深入實施漁農村小康社區建設,基本完成全區小康社區創建;紮實推進以“危舊房改造”、“中心村培育”、“旅遊特色村”建設為重點的漁農村住房改造建設,按照三年規劃建設目標,今年完成改造、建設漁農村住房2800戶。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深化村(社)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工作,做好村委會換屆選舉試點工作。
(三)惠民生強服務,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不斷深入。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解決好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社會管理、全民素質轉型升級,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
切實抓好“格線化管理、組團式服務” 工作,構建公共平台,強化為民服務。繼續堅持點對點、面對面聯繫服務民眾制度,完善民眾問題及時解決反饋機制,注重發揮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的作用,深入做好聯繫服務民眾、教育引導民眾工作,構建良好的幹群關係。積極探索新舉措、新機制,完善科學、規範的“格線化管理、組團式服務”考核評估體系。堅決完成創衛各項工作任務,積極創建省級文明示範城區。深入開展“對接大橋時代、提升全民素質”等有針對性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編印2010版《普陀市民萬寶全書》。強化社會公眾服務,辦好8189090公共服務中心。加大新居民服務管理力度,探索服務管理新機制。
優先發展社會各項事業。深入推進科技強區專項行動計畫,加快區域科技創新,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充分發揮普陀海洋高科技創業中心的作用,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抓緊完成教育布局規劃調整,穩步實施校安工程。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均衡優質和諧發展。繼續重視職成教育,辦好普陀科技學院。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普陀大劇院、漁港博物館等城鄉文化設施建設,努力推進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實施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工程。做好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組織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各項任務,積極推進城鄉醫療一體化發展格局,健全公共衛生服務網路體系,全面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穩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改革。完成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工程,加快區人民醫院中醫院東港新院、六橫分院建設。繼續做好重大傳染病和疾病防控工作,不斷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長效機制。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著力強化社會保障。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積極推出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崗位,探索建立“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動態消除的長效機制,加強對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的就業服務工作,逐步建立城鄉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的人力資源市場。強化社會保障工作,繼續推進“五費合征”工作,重點做好非公經濟、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養老保險擴面工作,進一步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面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完善廉租配租制度,加快二期經濟適用房建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貧困群體分層分類救助制度,啟動第四輪扶貧結對幫扶活動,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加快發展老齡事業、社會福利事業、慈善事業和殘疾人事業,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區社會福利中心的運作模式,深入實施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強化勞動保障工作,積極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執法體制和機制創新,建立健全勞動監察預警制度,完善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加大勞動爭議案件處理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創建和諧勞動關係。
全面開展生態區建設。積極實施生態區建設規劃,建設產業發展與自然環境高度協調的、具有海洋生態和海島特色的國家級生態城市,推進節水型城市創建。加快水污染治理和固廢處理工作,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繼續抓好環境淨化、綠色生態普陀建設、森林消防、野生動物保護等工作。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強對工業污染源、城鎮污水處理廠和船舶修造業的環境監管,堅決關停整治不力的重污染企業,確保建成項目的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和各類污染物的達標排放。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力度,抓好海洋生態資源修復,合理開發利用島礁資源,啟動白沙島海洋牧場建設。積極倡導生態葬法,推進生態墓地建設。繼續抓好飲用水源保護、宕口復綠整治等工作。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大力推進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和重點領域節能降耗減排工作,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市。
深入推進“平安普陀”建設。面對“大橋時代”平安建設新形勢,創新載體,強化舉措,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當前重要的工作任務,著力探索創新基層社會綜合管理的長效機制。繼續以“兩個最大限度”為目標,以維穩工作八大機制為抓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全區重大決策和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密切關注經濟領域不穩定因素,積極做好防範處置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社會整體防控,加強禁賭、禁毒工作,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各種犯罪活動,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積極對接上海世博會,認真做好“環滬護城河工程”安保工作。健全信訪工作機制,進一步深化大調解格局,推動綜合調委會和各類專業調委會的建設工作,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強基層工作,把各類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全面落實“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區任務,積極開展“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著重抓好船舶修造、交通運輸、漁業捕撈、旅遊行業、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確保全全生產“三項指標”零增長。切實加強防災減災工作,做好地質災害治理,加快強塘固房工程建設,實施病險水庫、病險海塘、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不斷完善重特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進一步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支持駐地部隊工作,推進“雙擁共建”活動。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今年我們依然面臨複雜多變的形勢,發展任務繁重而艱巨。我們必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做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突出創新意識,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堅持解放思想,堅決克服畏難情緒,積極倡導勇於創新、敢於突破的決心膽識,用創新的精神開創工作新局面。堅持創業創新,激發創新活力,努力營造全社會創業熱情充分激發、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的濃厚氛圍,用創新的理念引領發展。堅持統攬全局,努力破解用地難、人才引進難、優質服務難等突出問題,用創新的舉措破解發展難題。
突出法治意識,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認真執行各項決議、決定,定期主動報告。積極支持區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堅持和完善政府領導領辦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制度,努力提高代表委員的滿意率和問題解決率。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深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加強執行力建設,健全行政責任體系,嚴肅責任追究。
突出服務意識,在執政為民上下功夫。積極倡導執政為民、造福一方的價值追求,以改善社會民生為己任,把解決民眾所想、所急、所需之事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解決民眾實際困難上,把更多的財力和物力用在改善民生上,真正做到制定政策重民意、推進工作順民心、加快發展幫民富、改善民生促民樂,讓發展成果惠及於民。
突出責任意識,在真抓實幹上下功夫。牢固樹立敢為人先、勇闖難關的雄心壯志,建立幹事創業、爭先進位的競爭機制。大力倡導勇挑重擔、敢擔責任之風,確保各項事業真正落到實處。始終發揚雷厲風行、狠抓落實的工作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責任感,在實幹中求實效,在苦幹中求落實,在巧幹中求突破,努力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突出自律意識,在勤政廉潔上下功夫。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嚴格執行財政性專項資金管理、部門預算、政府採購、國有資產管理等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繼續深化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重點項目、重點領域、重要環節的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肅財經紀律,厲行勤儉節約,嚴禁鋪張浪費,切實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危機孕育希望,困難考驗智慧。新的一年,發展任務艱巨,責任催人奮進。讓我們在中共舟山市普陀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區人民,解放思想,迎難而上,為全面建設實力普陀、活力普陀、魅力普陀、和諧普陀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