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201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2010年10月在濟南舉辦,這將是全國影響廣、規模大、規格高、項目多、品類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將在濟南開建,該園是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承、開發、利用和發展文化事業、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為一體的博覽園區,經營業戶預計達3000至5000戶。大會由文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活動包括博覽會開幕式、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展示活動、交易簽約儀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層論壇、國家非遺博覽園奠基儀式、博覽會閉幕式暨頒獎晚會等。

簡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文化部、 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濟南舉行。2010年8月13日上午,主辦方在北京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副省長黃勝出席了新聞發布會,黃勝作了講話。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2010年10月在濟南舉辦,這將是全國影響廣、規模大、規格高、項目多、品類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將在濟南開建,該園是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承、開發、利用和發展文化事業、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為一體的博覽園區,經營業戶預計達3000至5000戶。
本屆非遺博覽會以“保護傳承、合理利用”為主題,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以適合生產性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覽、銷售為重點,邀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和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參加此次博覽會展覽和表演,通過實物展示、銷售、圖片展覽、多媒體演示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現場製作演示,充分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社會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博覽會舉行期間,還將舉行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為主題的高層論壇,與會海內外專家學者,將就相關議題進行廣泛探討研究。同時,還將舉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奠基儀式。該園建成後,將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發展的方式,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交流和培訓提供固定基地,並成為兩年一屆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舉行的固定平台。
201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01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徵集標誌

2010年10月15日至10月18日,由文化部、山東省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在省城濟南舉辦。眼下,博覽會濟南籌備委員會已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博覽會的會徽和吉祥物。入選作品的設計者將獲得獎勵,徵集截止日期為2010年8月26日。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介紹,會徽設計要展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徵,突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彰顯一定的齊魯特色或泉城風情,符合本屆博覽會“保護傳承、合理利用”的主題。同時,會徽中應包含“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010·濟南”等字樣。
吉祥物設計要充分結合山東地域特色,融入中國文化元素,體現歡樂吉祥的藝術魅力。吉祥物設計須包含吉祥物名稱的設計。
作品報送地址: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濟南籌備委員會辦公室;
電話:81219079(馬明月);
信箱:[email protected]

展示項目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期間,在這裡將展示以傳統美術、手工技藝、飲食醫藥等開展生產性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主,以實物展示、圖片展示、多媒體演示、傳承人現場表演等方式,向全國各地入選國家級、省級名錄的項目免費提供700個標準展位。同時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交易簽約活動。在濟南市各主要劇院和部分廣場,還將精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代表性的戲曲音樂舞蹈等文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演出,全面展示中國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發展的方式,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交流和培訓陣地,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有一個永久固定的場所,相關部門已確定在濟南市槐蔭區建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2010年10月16日上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奠基儀式將在濟南市槐蔭區舉行。此外,2010年10月17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層論壇也將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論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為主題,邀請國際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活力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活動內容

博覽會主要活動包括博覽會開幕式、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展示、交易簽約儀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層論壇、國家非遺博覽園奠基儀式、博覽會閉幕式暨頒獎晚會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主辦方介紹,本屆博覽會有四大特點:

一是保護與生產相結合,展示博覽以傳統美術、手工技藝、飲食醫藥等適合生產性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主要內容;
二是展示與交易相結合,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博覽展示和簽約交易,吸引更多採購商家企業參與交易;
三是博覽與展演相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將優秀非遺項目立體地展現在藝術舞台上;
四是辦會與建園相結合,通過建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承人長期入駐,搭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博覽交易的永久平台。

“非遺”解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生命記憶,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生動展現,是人類永恆的精神家園....保護髮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中華民族精神和創造智慧,彰顯中華文明獨特品格和民族氣質,凝聚中華造物技術思想和實踐經驗,體現各族人民卓越創造力和雅致生活情趣。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2005年國務院先後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制定國家+省+市+縣四級保護體系,要求各地方有關部門貫徹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保護方針,並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如發明於宋代的“青州白丸子”被譽為中醫藥發展的活化石。

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長調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長調民歌

基本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於申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寬容、協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於1998年通過決議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這個項目的申報有三個基本條件,一個是藝術價值,一個是處於瀕危的狀況,還有一個是有完整的保護計畫。而每兩年才審批一次,每次一國只允許申報一個。從2001年開始,該評選已進行了兩次,共批准了47項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中國的崑曲(2001年)、古琴藝術(2002年)、南疆的十二木卡姆藝術(2005年)和與蒙古國共同申請的長調(2005年),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

《通知》要求,要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

一、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各地區要進一步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認定和登記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向社會公布普查結果。3年內全國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二、要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抓緊制 定國家和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明確保護範圍,提出長遠目標和近期工作任務。

三、要搶救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採取有效措施,抓緊徵集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和資料,完善徵集和保管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博物館或展示中心。

四、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進一步完善評審標準,嚴格評審工作,逐步建立國家和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要制定科學的保護計畫,明確有關保護的責任主體,進行有效保護。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代表性傳人,要有計畫地提供資助,鼓勵和支持其開展傳習活動,確保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五要加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和文化生態區的保護。重點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文化遺產豐富且傳統文化生態保持較完整的區域,要有計畫地進行動態的整體性保護。對確屬瀕危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和文化生態區,要儘快列入保護名錄,落實保護措施,抓緊進行搶救和保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