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廣西工業發展報告:廣西工業三十年

(一)煤炭工業 (二)機械工業 (三)冶金工業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平裝: 32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19066034
條形碼: 9787219066034
尺寸: 23.6 x 16.8 x 2 cm
重量: 662 g

內容簡介

2008廣西工業發展報告:廣西工業三十年》內容為: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工業化進程逐步加快。1978—2007年,廣西工業增加值由23.39億元,增加到2089.62億元,年均增長13.0%,比同期生產總值增長3.2個百分點;2007年工業領域實現稅金272.37億元,占廣西一般預算收入比重的65%。工業各產業實現社會就業260.34萬人。廣西城鎮化水平由1978年的10.61%上升到2007年底的36.24%。工業化已經成為推動廣西城市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上述成就的取得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政策環境下,廣西工業系統幹部職工共同辛苦努力的結果。結果是令人愉快的,但過程肯定是艱難曲折的。為了完整地記錄廣西工業化的歷程,從2008年起,作者決定編纂出版廣西工業發展年度報告,報告將參照《中國工業發展報告》模式,按年度記錄廣西工業各主要產業的發展狀況、目標,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2008年適逢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作為按年編纂的、以產業發展為主的報告的首卷《2008廣西工業發展報告》,按國際慣例,記述截至2007年底廣西工業的發展狀況,同時總結回顧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廣西工業領域管理體制、發展環境的變化以及取得的成就,也算是對廣西改革開放以來(有些方面是自廣西有近現代工業以來)工業化的基本總結,因此,《2008廣西工業發展年報告》一個副標題——廣西工業三十年。

目錄

綜合篇
第一章 廣西工業的誕生、發育、成長
一、近代工業的產生(1840—1949)
(一)晚清時期(1840—1911):近代工業開始萌芽
(二)民國時期(1912—1949):近代工業的曲折發展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至1978年的工業發展
(一)主要發展階段
(二)主要發展成就
三、1978年前主要工業產業發展概況
(一)煤炭工業
(二)機械工業
(三)冶金工業
(四)有色金屬工業
(五)紡織工業
(六)製糖工業
(七)電力工業
(八)建材工業
第二章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工業化進程
一、工業進程的簡要回顧
(一)經濟體制改革起步時期(1979—1984)
(二)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時期(1985—1992)
(三)市場經濟改革創新時期(1993—2000)
(四)市場經濟加快發展的時期(2001—2007)
二、工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一)工業規模迅速擴大,主導地位基本確立
(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支柱產業蓬勃發展
(三)企業實力明顯增強,產品產量大幅增長
(四)園區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布局持續最佳化
(五)循環經濟穩步推進,發展方式逐步轉變
三、工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工業大發展
(二)堅持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推動工業大發展
(三)堅持推進自主創新,不斷增強工業競爭力
(四)堅持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推動工業可持續發展
四、廣西工業與全國及其他省份工業發展情況比較)
(一)經濟總量偏小,工業經濟整體落後
(二)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工業化進程偏慢
(三)工業企業數量偏少,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
五、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一)工業化進程滯後,結構性矛盾突出
(二)企業技術水平不高,自主創新能力弱
(三)園區發展水平偏低,發展方式粗放
(四)中小企業活力不強,發展環境有待完善
(五)生產要素瓶頸制約,資源能源供應趨緊
(六)工業支撐體系不完備,生產性服務業落後
第三章 工業化進程中的制度創新
一、工業制度創新變革的進程
(一)第一階段:1979年至1992年
(二)第二階段:1993年至2000年
(三)第三階段:2000年至今
二、工業制度創新的成效
(一)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
(二)現代產權制度逐步完善
(三)企業重組取得重大進展
三、工業制度創新的現存問題
(一)產權制度:產權界定和保護不力
(二)基礎市場:資源配置存在壁壘
(三)法制環境:透明度不夠
(四)信用體系:尚未與市場經濟相適應
四、工業制度創新的未來展望
(一)圍繞產權制度創新,繼續完善企業制度建設
(二)改革和完善投融資制度,發揮企業的投資主體作用
(三)積極引導外資,促進廣西產業結構升級
(四)完善創新體系,促進產業的技術進步
(五)完善勞動力市場建設,形成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
(六)完善市場法律法規,保障生產要素有效流動
第四章 工業增長
一、廣西工業增長與工業產品市場的基本特徵
(一)工業經歷四個增長周期,總體呈波浪式發展態勢
(二)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逐漸提高,市場經濟活力日益增強
(三)市場導向取代計畫生產,工業產品市場產銷兩旺
(四)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產品技術含量顯著提高
二、影響廣西工業增長和工業產品市場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環境
(二)技術進步
(三)自然社會資源
(四)資源配置效率
三、實現工業和工業產品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利用比較優勢,承接產業轉移
(二)擴大對外開放,做好產業對接
(三)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四)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五)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第五章 工業結構調整
一、工業結構關係調整
(一)重工業增速快於輕工業
(二)產業結構重化趨勢明顯
二、重化工業發展趨勢及驅動因素
(一)廣西的重化工業發展的必然性
(二)重化工業的趨動因素
(三)北部灣——廣西重化工業的希望
三、促進結構調整與升級的主要經驗
(一)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
(二)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技術結構調整相結合
(三)產業結構調整與所有制結構調整相結合
(四)調整產業結構與適應市場需求、符合技術經濟發展規律相結合
四、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的結構調整與升級
(一)加強規劃引導,最佳化產業布局
(二)加強產業集聚,培育龍頭企業
(三)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產業持續發展
(四)加強品牌創立,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五)深化產業合作,發展外向型經濟
(六)加強協調服務,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第六章 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
一、技術創新
(一)廣西工業技術創新體制、機制變化
(二)廣西工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和產出
(三)廣西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
(四)發展目標
(五)對策及措施
二、品牌建設
(一)品牌的發展歷程與成績
(二)品牌發展存在的問題
(三)發展思路
第七章 工業投融資
第八章 勞動力供給
第九章 資源環境約束與工業可持續發展
第十章 對外開放與廣西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產業篇
第十一章 有色金屬及鋁產業
第十二章 冶金產業
第十三章 機械產業
第十四章 汽車產業
第十五章 石化產業
第十六章 建材產業
第十七章 電子信息產業
第十八章 食品產業
第十九章 製糖產業
第二十章 醫藥產業
第二十一章 造紙產業
第二十二章 繭絲綢產業
第二十三章 電力產業
企業篇
第二十四章 廣西工業企業總體發展概況
第二十五章 全區百強工業企業簡介
第二十六章 工業布局與城鎮化
第二十七章 工業生產的園區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