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花都區政府工作報告

(四)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和諧社會建設全面推進。 (三)堅持環境優先、生態優先,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 (四)堅持城鄉統籌、富民優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8年2月28日在廣州市花都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代理區長 林中堅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7年工作回顧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為民、為民發展、富民優先、民生為重,緊緊圍繞“打造經濟強區、建設田園城市、構建和諧花都”三大任務,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和諧,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全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順利完成了區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6.52億元,增長14.31%。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97億元,增長47.21%,總量在全市各區(縣級市)中排名第四,增幅排名第二;稅收總額達到107.46億元(含海關關稅和代徵稅26.1億元),增長38.02%。鎮(街)財稅收入增長加快,稅收總額增長61.28%;各鎮街地方庫稅收占全區收入比重從41.90%提高到43.95%。職工人均工資28571元,增長6.75%;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2元,增長8.22%;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8012元,增長11.7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43.53億元,增長8.33%。
工業發展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完成工業總產值975.33億元,增長17.5%。汽車、皮革皮具、珠寶、建材、紡織、電子電器等產業繼續快速發展。汽車製造業完成產值429.52億元,增長25.5%,其中零部件製造產值97.53億元,增長77.24%。去年4月,花都汽車城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批准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實施名牌戰略取得新突破,新增國家馳名商標2個,廣東省著名商標3個,廣州宏昌膠粘帶廠“camat”壓敏粘膠製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5.43億元,增長21.41%,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5.52%。
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7.35億元,增長15.4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了較快發展。全球最大的物流配送設施開發商和服務商——普洛斯公司落戶我區。新建成大中型商業網點11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03億元,增長26.4%。房地產開發投資41.44億元,增長70.43%,銷售金額47.61億元,增長8.22%。旅遊業和酒店服務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接待遊客462.73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16.54億元,分別增長16.56%和11.29%。
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全區契約外資金額4.55億美元,增長103.96%,實際利用外資2.52億美元,增長16.12%;外貿出口15.16億美元,增長30.33%。民營經濟穩步發展,新增私營企業816戶,總數達4907戶,增長16%;新增個體工商戶12285戶,總數達37573戶,增長37%。全年民間投資達53.98億元,增長33.26%,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1.39%。
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增強。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家,新增省市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家,全區規模以上企業85%建立了研發機構,有5家企業的高新技術成果被省、市科技部門鑑定為國內領先技術。全區有25個優秀科技項目列入國家、省、市科技計畫項目,區政府與中山大學簽訂了產學研合作意向。全區有150多家民營及高新技術企業與國內大學、科研機構開展了產學研合作。創建了區級科技綜合服務大廳。積極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試點示範計畫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顧問計畫,全年申請專利600件,其中發明專利占15%,獅嶺鎮被省知識產權局定為省智慧財產權試點鎮。
節能減排工作初見成效。做好列入市百家耗能重點企業的能源審計和節能規劃工作,嚴把新建項目的能耗和環保審批關,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進入,依法否決“兩高”項目124個,關閉無證污染企業47家。餘下4家立窯水泥廠、12家超標排放印染(造紙)廠、採礦場的限期整改和關閉工作正積極推進。2007年,全區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分別下降34%和14%。
(二)城市建設與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總投資超過5億元。馬鞍山公園、新都大橋、天貴北路建成投入使用,炭步大橋主橋維修加固工程和建設北路、迎賓大道西、新民路、福寧路的綜合改造工程順利完成,龍珠路已貫通,曙光路、花城北路、松園路的貫通工程基本完成。迎賓大道東延線、赤坭巴江橋和花都港擴建等重點工程順利推進。新街隧道拓寬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城市供水、供電和公交等市政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加大對機場北出口主幹線的改造力度,改建公路21公里。聯邦快遞東部快速路的征地、拆遷、補償等前期工作順利完成,道路正在加快建設。汽車城、空港經濟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新華污水處理廠一期10萬噸擴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配套污水管網和泵站工程正在加緊推進。聯邦快遞項目涉及河道改造工程及灌溉系統第一階段花都區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街河防洪整治一、二期工程已通過單位工程驗收。
城區綠化美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繼續推進“青山綠地”和“藍天碧水”工程,完成了迎賓大道、寶華路等市政道路及一批國道、省道和縣道的綠化美化任務。城區綠化覆蓋面積1545.7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38.2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85平方米。
城市管理進一步加強。全民動手,城鄉聯動,創衛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順利通過國家愛衛會的暗檢和技術評估。繼續大力整治城區“六亂”,加大對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監察、查處和處罰力度,城市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強化對食品、藥品和重點企業、重點區域、重點產品的監管,按照國家、省、市部署較好地完成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任務,保證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順利完成土地自查自糾工作,進一步規範了土地市場秩序,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土地問題。積極做好土地儲備工作,紮實推進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土地9宗,總面積861.92畝,出讓總地價15.41億元。
(三)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三農”工作取得新成效。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對20740畝農田、4500畝魚塘進行標準化整治。全面完成了三類市場的升級改造和“萬村千鄉”市場建設任務,196家農家店全面建成並驗收合格。繼續推進農村“五通”工程,新增91個自然村、8085戶通水,受益人口33346人,全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已達94.5%。全區有184個行政村通了公車,基本實現“村村通班車”。大力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和創建衛生鎮、衛生村活動,各鎮垃圾壓縮站建設順利推進,有6個鎮通過省、市衛生鎮和省衛生先進鎮複查,160個自然村獲得省、市、區衛生村稱號。
農業現代化水平有新提高。區委區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加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若干意見》,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實現農業總產值39.45億元,增長4.54%。引進較大型農業開發項目30多項,投資總額近2億元。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科技成果轉化率、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53%、73%和90%。
(四)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和諧社會建設全面推進。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加強。免費對8043名農村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新增就業崗位38600個,全區城鎮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5.8%,城鎮登記失業率0.9%。社會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參保人數不斷增加,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農轉居”人員和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準備工作順利推進。做好低保、優撫和扶貧濟困工作,農村低保標準提高了17.65%,達到每人每月200元,惠及2931戶7215人。華僑農場危房改造工作正有序推進,困難民眾生活得到切實保障。
“平安花都”建設不斷推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完善防控網路,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員綜合管理,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刑事立案下降11.2%,其中“兩搶”、“兩盜”案件分別下降17%和23%。全力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及時妥善解決了一些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建立健全了應急管理機構和各類公共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全面落實生產、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紮實做好重點行業的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教育工作的意見》,增加專項投入8000萬元,提高了全區公辦學校教職工工資和福利待遇,農村義務教育實現了全免費。獲得了“廣東省教育強區”稱號,全區八個鎮、街全部通過省教育強鎮的督導驗收。增加農村醫療衛生投入,第一批村衛生站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由區財政出資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額由70元增加到100元,參合率達到95.5%。洪秀全故居環境保護與展示擴建工程正在推進,完成了廣州民俗博物館部分展覽場所的維修工程,舉辦了首屆文化歡樂節,全面實施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基本實現每村每月放一場免費電影。新華文化站晉升為省特級文化站。農村有線電視網升級改造工程順利推進,推廣數位電視準備工作就緒。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花都籍運動員楊伊琳獲得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全能冠軍,完成了區新體校一期改建工程。加強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和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工作,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人口計生任務。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取得新成績,圓滿完成徵兵任務。紮實開展“雙擁”活動,雙擁共建優撫安置工作成效明顯。統計、審計、物價、編制、外事、僑務、台務、口岸、氣象、保密、檔案、地方志、老齡、殘疾人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績。
(五)行政效率逐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堅持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及社會各方面的監督。全年共辦理市、區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共348件,辦復率為100%。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繫,虛心聽取專家學者、人民民眾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依法依章開展工作,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作用。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規範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行為,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加大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力度,71個區直單位通過政府網站進行政務公開並提供政民互動服務。加強區政府投資服務中心建設,投資服務環境進一步改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基本完成,行風(機關作風)建設評議活動深入開展,政府系統廉政勤政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區各項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中央、省、市駐花都單位,向駐花都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花都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任務還很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仍不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快;三是城鄉之間、鎮域之間發展還不平衡,居民收入增長不快;四是土地供求矛盾突出,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仍然較大;五是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服務型政府建設還須進一步加強。我們將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也是我區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緊緊圍繞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個目標,突出抓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自主創新,突出抓好環境建設和節能減排,突出抓好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突出抓好民生問題和和諧社會建設,切實推動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2008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5%,工業總產值增長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外貿出口增長8%;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3‰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35%,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分別控制在市下達的指標以下。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又好又快發展,就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最佳化產業布局、做強支柱產業、壯大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上,努力擴大經濟總量,做到速度、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
積極謀劃和推動功能區建設。根據人口分布、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基礎、發展潛力,進一步明確各鎮(街)的功能定位,最佳化生產力布局,推動鎮域經濟加快發展。以規劃明確定位,以定位明確思路,以思路明確出路。大力支持各鎮(街)引導各自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集聚發展,走區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之路。新華街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區的獨特優勢,不斷“延伸”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強地區核心競爭力;花東鎮和花山鎮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機場的帶動效應,加快發展臨空經濟;獅嶺鎮要著力“提升”皮革皮具業,大力培育發展品牌經濟,做強皮革皮具產業集群;炭步鎮和赤坭鎮要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有選擇地“承接”廣州中心城區的產業轉移,加快發展園區經濟;雅瑤鎮要積極“融入”新華中心城區,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梯面鎮要在“最佳化”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生態旅遊業。各鎮(街)要精心規劃,科學定位,逐步形成產業集聚、布局合理、特色明顯、互利共贏的鎮域經濟結構。
做強主導產業。突出抓好汽車產業和臨空產業兩大板塊,形成核心產業鏈和集群配套產業。加快汽車城二、三期和機場高新科技產業基地、機場商務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做好服務工作,全力支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不斷提升產能。積極圍繞東風日產大力開展配套招商,鼓勵發展技術含量高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積極爭取省、市對發展空港經濟的支持,力爭把聯邦快遞亞太區轉運中心配套產業園區納入國家級項目。加強與省機場集團合作,抓住聯邦快遞亞太區轉運中心今年底投入運營的契機,加快發展主要依靠航空服務的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航空樞紐產業、運輸、物流服務業等臨空產業。圍繞我區汽車、皮革皮具、珠寶、電子電器、紡織、機械製造、日用化工產業的發展,大力引進投資規模大、帶動力強、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耗能低、無污染的優質項目,積極引導企業增資擴股。著力推進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新華品牌工業園、獅嶺皮革皮具工業園、花山日用化工工業園、炭步紡織工業園、赤坭裝備製造業基地等特色工業園區建設。
做大第三產業。把第三產業發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動承接新一輪國際服務產業轉移,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促進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抓緊做好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圍繞汽車產業和臨空產業,重點發展與製造業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汽車貿易、汽車文化、汽車運動和汽車旅遊,抓好空港國際物流園區建設和招商,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以引進大型現代商貿中心和連鎖超市為重點,加快商業網點建設,推進廣州國際名店城的籌建工作。加快市場整合和規劃建設,抓好南國汽貿城、廣州珠寶展覽交易中心、五金材料設備批發市場和新花卉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建設。充分發揮花都的區位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加快已引進的房地產項目建設,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按照先規劃、後定位,先保護、後開發,先控制、後建設的原則,做好旅遊業發展規劃,整合旅遊資源,著力提升花都旅遊的整體形象和知名度,大力發展生態、休閒、觀光、度假等特色旅遊業。加快王子山森林公園開發建設,積極支持建設一批高星級酒店,努力把旅遊業打造成為我區經濟發展新亮點。
做好民營經濟。切實把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寬鬆的政策環境。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進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提高對民企信貸支持的比重,加快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為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創造條件。培育一批成長性較好的中小企業,引導企業上市,推動有資金、有實力、有市場的民營企業通過上市、兼併、聯合等方式做大做強。搭建國際平台,鼓勵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引導、扶持民營企業從產品經營走向資本運營、品牌運營,在產業鏈的高端尋求高效益。建立企業用工服務平台,實現企業用工與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就業對接、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對接,著力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
做活土地文章。堅持集約、節約用地的原則,加強對全區土地利用的整體策劃和合理規劃,最佳化土地供應布局和結構。加大閒置用地清理工作力度以及違法用地的查處力度,依法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的使用效益。做好土地儲備和經營性用地、工業用地的招、拍、掛工作,確保重點項目、重點產業和重大工程建設用地需求。積極推進舊城鎮、舊廠房、舊村居改造,進一步挖掘利用城市資源潛力,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統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連片統一規劃建設和開發使用,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提高土地的集約利用水平。
(二)堅持創新驅動、智力支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地區核心競爭力,關鍵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堅持科技創新、人才支撐,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
強化政府對自主創新的引導作用。加大政府對自主創新的投入,積極為企業創新搭建服務平台,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吸引國內外研發機構落戶花都,加快推進與中山大學研究機構的合作。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和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培育能夠引領和支撐未來發展的高科技產業群。完善專利服務與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積極推動我區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工作,依法保護智力成果,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大力支持獅嶺皮革皮具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力爭把獅嶺皮革皮具專業技術檢測中心建設成為國家級檢測中心。
支持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和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支持企業與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支持企業參與制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重點扶持高科技企業,培育一批自主創新型龍頭企業。加大力度實施名牌戰略,引導和支持相關企業“提質量,創品牌”,不斷提高企業素質和產品質量水平,增強產品行業競爭力。
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落實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完善發現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積極吸引海外留學的科技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來花都發展,使各方面人才大量積聚,全社會的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形成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為自主創新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三)堅持環境優先、生態優先,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
建設田園城市是花都城市化發展的目標。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位置,大力建設生態文明,走規劃優先、環境優先、生態優先、民生優先的發展新路,以開展“環境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實現基礎設施、創業環境、人居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整體改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
最佳化規劃布局。貫徹《城鄉規劃法》,根據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的要求,抓好各鎮、街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工作。全面提升規劃設計理念,推進花都分區規劃的實施工作。做好城市中軸線、新城區、全區綜合交通等專項規劃,配合市做好捷運9號線線路和站點設定規劃。最佳化城區空間布局,明確區域主體功能,建設分布合理、景觀優美、個性鮮明的綠化生態體系。分期分批推進村莊規劃和整治工作,今年重點做好中心鎮的村莊規劃,抓好近郊村、遠郊村、城中村三種不同模式的規劃改造試點。
完善基礎設施。從促進生產力、推進區域均衡發展、解決民生問題、節約建設成本的實際出發,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東風大橋、平步大橋、農新橋等一批橋樑的建設和改造,啟動工業大道(G107至花港大道)、紅棉大道南等一批道路建設,加快迎賓大道東延線建設,推進平步大道建設北路口至舊G107線、G106線清布段等公路和城區主、次幹道的改造。抓好新赤公路和機場北出口至山前大道連線道路建設的前期工作。啟動新客運站建設。著力推進220KV炭步站、110KV東風日產站等一批變電站項目。擴建巴江水廠。推進流溪河花乾渠、集益水庫排洪河等一批水利整治工程。繼續抓好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聯邦快遞項目涉及河道改造工程、灌溉系統改造工程的推進。
最佳化生態環境。要朝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田園城市的目標,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投資密度評估,堅決抵制投資密度小、占地多、效率低、污染大的企業進入我區。按照環保工作“三個一律”的要求,嚴把建設項目環保關。對重大敏感項目的審批,堅持召開聯審會議集體討論決定,確保審批質量。繼續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和執法查處力度,依法從嚴查處、打擊各種環境違法行為。做好關閉立窯水泥廠、石礦場和整治關閉漂染、電鍍行業工作,加強對污染企業的檢查力度,加強水體的監測、監控和污染治理。切實解決公共汽車尾氣排放超標污染環境的問題。積極推進城區綠化工作,著重建設一批小型綠化景觀公園和街心公園,努力構建廣覆蓋、多層次的城市綠地系統。加快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改建垃圾填埋場,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繼續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規劃建設,今年啟動獅嶺污水處理廠的規劃建設。
最佳化城市管理。改革完善城市管理體制,高度整合管理資源,強化城市集中統一管理,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促進城市管理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鞏固擴大“創衛”成果,堅持不懈地抓好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重點整治城市“六亂”,做好清理“兩違”工作。加強對農村住宅建設的監管,堅決制止亂建、搶建,逐步改造城中村。繼續做好城市建設管理區長專線工作,著力解決好一批民眾投訴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健全食品藥品監管,建立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確保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員服務管理,建立和完善人口管理和服務體系。
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體系,嚴格落實問責制。繼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的立項審批,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綠色消費,努力降低單位產值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
(四)堅持城鄉統籌、富民優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農”工作是科學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必須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以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措施為抓手,全面提升農村環境建設和經濟發展水平。
著力發展現代農業。高標準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產品基地和專業村,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在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和拓展精深加工上取得新突破。採取入股、租賃、轉包等形式,鼓勵、支持耕地向農業龍頭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集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搞活農產品流通,擴大農產品出口。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引導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加強科技興農,抓好良種引進、繁育和推廣工作,不斷提高現代農業科技含量。
著力改善農村發展環境。加快完善中心鎮基礎設施,引導農村人口向中心鎮集中,增強中心鎮產業集聚能力,提高城鎮化水平。積極推進花東示範中心鎮建設。繼續推進農村“五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著力加強道路、交通等制約農村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信息網路建設。深入開展文明村、衛生村創建活動,加強農村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繼續抓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環境建設,推進農田標準化改造。抓好城鄉防災減災工程,推進花都區新國家氣象觀測場、農業生態和農業氣象災害自動氣象監測站建設,努力提高防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著力加大對農村和農民的扶持。繼續落實好《關於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加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扶持政策措施,抓好相關配套措施的實施,及早做好財政資金安排,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重點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文化、教育、醫療、環境衛生、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和農民社會保障等方面,提高農村居民社會福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