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汝信、陸學世、李培林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於2007年發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汝信陸學世李培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價:¥49.00元

內容提要

2007年,中國巨觀社會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農民顯著增收,為社會發展和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事業在2007年獲得快速推進。在積極就業政策的推動下,就業形勢繼續好轉,就業結構顯著改變;統籌城鄉社會保障成為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主題,覆蓋城鄉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由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組成的公立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投入顯著增加,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行,針對家庭貧困學生的國家資助體系得以建立,這都將繼續促進教育公平;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力度加大,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的組建有較大進展,《就業促進法》和新《勞動契約法》的出台,進一步推動勞動關係調節走向制度化;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號召,標誌著環境保護理念的歷史進一步呈現出良性化發展的態勢,主要違法犯罪的發案數量有所減少,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發生數開始回落,民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公眾對於中央政府的管理信心全面提升。
2007年,中國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工作也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和矛盾。食品和住房價格增長過快,一部分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受到影響;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仍未能扭轉;民眾反映較大的醫療問題尚未根本改觀,醫患矛盾呈現增加之勢;勞動關係不和諧問題仍然突出,落實新《勞動契約法》面臨挑戰;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涉及民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增多。
2008年將成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發展史上的新界標,北京奧運會將標誌著中國作為一個新的世界經濟巨人的興起。防止經濟過熱、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關注民生、注重公平,是未來一年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關鍵。

編輯推薦

盤點年度資訊·預測時代前程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關於“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年度報告國,已經連續發布了16年,以其權威性高,信息量大和專家視角的特點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成為熱銷的學術著作。

作者簡介

汝信,男教授,漢族,1931年出生,江蘇吳江人,194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956年攻讀著名學者賀麟生生先生黑格爾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留哲學所從事研究工作,1978年晉升研究員,任哲學所副所長,1981-1982年,在美國哈佛大學作訪問學者,1982-1998年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並曾兼任哲學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諮詢委員會顧問。在國內外學術機構中曾擔任的主要職務有: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政治學會會長以及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副主席、東德科學院外籍院士、韓國啟明大學名譽哲學博士等。主要從事西方哲學史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美學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爾範疇論批判》,《西方美學史論叢》及《西方美學史論叢續編》,《西方的哲學和美學》,《美的找尋》。此外還有譯著多種,並主編《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世界文明大系》和《當代韓國》等。

目錄

前言
中國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2007~2008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發展篇
中國當前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狀況
2007年就業:改革中的制度完善與創新
2007年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
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形成
2007年中國教育的發展與改善
全民醫療保險走上正軌
2007年社會治安形勢
2007年:科學發展看環保
2007年中國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形勢
調查篇
黨政領導幹部對2007-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的基本看法
2007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調查報告
中國當前的婚姻態勢及其變化趨勢
北京公眾對食品安全風險的感知
專題篇
縣域現代化:破解中國城鄉二元格局的關——福建省晉江市調查
2007-2008年:中國收入分配新動向、新趨勢和新思路
通貨膨脹與資產價格上漲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2007年中國網際網路輿情分析報告
新疆吸戒毒情況調查報告
階層篇
2007年:勞動保障立法年的中國勞工狀況
2007年中國農民發展報告:新發展、新問題,新挑戰
中國私營企業主階層:成長過程中的政治參與
奧運篇
北京奧運會籌辦工作進入決戰階段
2008年北京奧運會需要防範的安全風險
附錄
社會和諧指標體系綜合評價和分析(1978-2006)
中國社會發展統計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