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19日


1994年9月19日,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新不列顛省境內的塔沃沃爾和瓦爾肯火山在沉寂了半個多世紀後於9月19日再度噴發,大量的灰煙和熾熱的氣體伴隨著狂風暴雨剎那間吞沒了昔日運輸繁忙的莫爾斯比港,3萬多居民頃刻間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數日後,從火山口噴出的“煙龍”仍籠罩著港口重鎮拉布爾。
9月18日夜,拉布爾鎮異乎尋常地黑,天地之間的距離似乎被一雙無形的大手揪著,越拉越緊,似乎要把萬物生靈壓扁。這裡的人們沒有一絲睡意,他們正按照政府的安排緊張地撤離這片即將不再屬於他們的家園。
這天上午,這裡曾發生了芮氏5.1級的地震,整個大地一天都在不停地抖動,為火山的噴發奏響了前奏曲。19日凌晨6點30分,雷聲大作,暴雨傾盆,一個接一個的閃電將夜空照得如同白晝。一個十來歲的男孩衝出家門追趕撤離的人群,不幸被一輛迎面駛來的汽車撞倒在路上,另一個成年男人被雷電擊倒當場斃命。他們成了這次天災的第一批受害者。幸虧這個鎮99%的居民提前撤離,人員傷亡降到了最低限度。
火山發怒了。巨大的白色煙團裹攜著灰塵和熱氣從幾個火山口同時衝起,射向幾千米的高空。頓時間,一切通訊中斷了,飛機停止起飛,船舶停止開航,拉布爾被埋進塵埃中成了一座死港。
火山灰還在不斷降落,兩天后已達30英寸,封鎖了所有道路,壓塌了不少房屋。撤離到附近村莊裡的難民焦急地等待著政府發放的救援物資,特別是清潔的飲用水,不然傳染病很快就會流行。
地處熱帶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氣候高濕多雨,盛產椰子、咖啡。森林和礦產資源也很豐富。拉布爾是這個南太平洋島國的第6大城鎮,也是重要的航運樞紐,這裡出產的大部分椰子、椰製品以及木材等貨物要從這個港出口。
儘管人們知道拉布爾就“坐在”火山口上,也捨不得放棄它。在這個群山環抱的港灣,周圍至少有6—7個虎視耽耽、瞬息萬變的火山口俯瞰著它。1791、1797、1850、1878和1937年火山都爆發過。最慘的是1937年那一次,奪去了500多條人命,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到80年代中期,這個港反而變得更加繁忙,現代化的預測手段為人們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火山的威脅卻並沒有徹底解除。
拉布爾地區的火山爆發後,巴布亞紐幾內亞政府採取了一切有效手段,救助災民。儘管能見度幾乎為零,政府派來的大型運輸機仍在冒險起降,運來了大批的毛毯、帳篷、衣物、藥品和食品。總理當天就親臨現場視察,並決定取消原定參加聯大的計畫,全力以赴組織救災。
與此同時,遷址問題又成了人們議論的一大話題。許多人認為,儘管科技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員生命安全,但這座城鎮畢竟永遠處於危險之中。可是,遷址談何容易?據估算,重新建立這樣一個港口城鎮的各項商業設施,至少需要9300萬美元的投資。這樣的巨額,誰也不可能輕易拿出。
1994年9月19日,美國出兵海地。
1994年5月6日,聯合國安理會又通過對海地實行全面制裁的決議,禁止除食品以外的幾乎所有貿易交往和除民航班機以外的所有飛機飛行,要求塞德拉斯軍政府下台,讓流亡的阿里斯蒂德總統回國執政,恢復海地民主憲制。海地軍事當局與安理會新的制裁和要求針鋒相對,於5月11日任命最高法院院長、81歲的埃米爾·若納桑為臨時總統,5月22日,聯合國決定對海地軍政府全面貿易封鎖生效,並派一特別小組到海地與多米尼加共和國之間的邊境監督調查陸地封鎖執行情況。同時,美國軍艦加強了對海地的海上巡邏。美洲國家組織和聯合國使團派代表前往進行斡鏇,被海地軍事當局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下令在48小時內離開。安理會認為這是海地軍事當局向國際社會挑釁的嚴重升級。美國總統柯林頓聲明強調,“軍事干涉是一種不應排除的選擇”。與此同時,美國的陸海兩軍精銳部隊在海地水域附近進行軍事演習。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940號決議,批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使用所有必要措施”解除海地軍事政權。海地臨時總統若納桑立即宣布海地進入戒嚴狀態。為此,美國通過安理會又向海地軍政府發出警告,要求他們交出政權,爭取和平解決海地危機。9月15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向海地軍政府發出最後警告,要他們立即下台離開海地。大軍壓境,海地軍政府不得不同意與美國談判。9月16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參議員薩姆·納恩和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科林·鮑威爾到達太子港,同海地軍政府會談。雙方最終達成協定,海地軍政府被迫同意在10月15日前自動下台,同意多國部隊立即進入海地,並保證在移交權力期間與多國軍隊合作。9月19日,美國軍隊一槍未放占領太子港,控制了機場和港口,占領了陸軍總部。9月26日,柯林頓總統宣布解除對海地單方面經濟制裁。10月11日,海地軍政府的主要負責人總司令塞德拉斯、參謀長菲利普·比昂比離開海地流亡巴拿馬,警察局長米歇爾·弗朗索瓦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國避難,臨時總統埃米爾·若納桑辭職並離開海地。海地總統阿里斯蒂德任命的總理馬爾瓦爾及其部長們正式上任,準備迎接阿里斯蒂德。
10月15日,流亡3年的總統阿里斯蒂德在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陪同下返回海地執政。聯合國通過決議取消對海地禁運,美國宣布於12月1日撤出其2.1萬名駐海地官兵中的7000名,並保證1996年2月底前撤出全部軍隊。11月8日,海地參、眾兩院一致任命的總理斯馬克·米歇爾及其新內閣宣誓就職,海地難民陸續返回家園,長達4年之久的海地危機暫時平息下來。
阿里斯蒂德及其新政府在美國幫助下,制定恢復經濟的各項政策,緊縮政府開支,裁減公務人員,取消除玉米、大米、大豆之類的大宗產品外的所有貿易關稅,促進出口和增加商業稅和財產稅;把大型的國有企業私有化。為了幫助海地恢復經濟,美國準備提供2.5億美元的援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亦應允在15個月內提供7.7億美元的援助款項。
但是,海地經濟的恢復將是非常艱巨的,它本已是拉美最窮的國家,又經過3年政治動亂和貿易封鎖,經濟已全面崩潰,全西的社會穩定和經濟恢復尚須時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