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抗日戰爭大事記

1月21日 3月12日 3月21日

1月1日 日陸空軍進攻熱河省邊境,與東北義勇軍朱霽青部在北票激戰。
同日,日軍在山海關開始向我進攻。
同日,蘇聯正式宣布任鮑格莫洛夫為駐華大使。
1月3日
日本陸海空軍聯合攻擊山海關,下午2時陷落,我守軍安德馨營將士全部殉難。
1月4日
國民改府對日本發出"山海關事件抗議書"。
1月5日
國民黨政府發表關於"山海關事件"宣言,望國際聯盟迅速制裁日本侵略。
同日,日本政府致國聯"山海關事件"聲明書,反誣中國先挑起武裝衝突。
1月7日
國民黨政府令:任施肇基為駐美全權公使。
同日,中日兩軍對峙於石河兩岸降地。
1月8日
大批日軍抵榆關,準備以5個師團積極西侵。
1月9日
日本陸戰隊登入秦皇島。
1月10日
日軍進攻九門要塞。
1月15日
國民黨政府匯款接濟東北義勇軍領袖蘇炳文、馬占山、丁超、李杜等部。
同日, 美國政府通告各國不承認偽"滿洲國"。
1月16日
熱河邊境義勇軍進攻通遼。
1月17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宣言,向一切進攻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國民黨軍隊,提議在立即停止進攻,保證民眾以民主權利和武裝民眾創立義勇軍三個條件下,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遭到國民黨政府拒絕。
同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上海分會成立。
1月20日
偽"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被愛國志士刺傷。
1月21日
蘇炳文與馬占山合編寫日軍在東三省暴行記錄,已送到日內瓦中國代表部。
1月27日
蔣介石離開南京赴贛,督剿紅軍。
1月28日
日軍在錦州設總指揮部。
1月31日
蔣介石在南昌召開"剿共"軍事會議,確定加緊圍剿紅軍計畫。
2月2日
日本荒木陸相向眾議院表示決心攻取熱河。
2月11日
日軍襲擊開魯,我軍仍護守城內。
同日,國聯九人委員會報告起草完畢,明白否認偽滿洲國,日本決定反對步驟。
2月13日
東北義勇軍在大凌河車站襲擊日軍。
2月14日
東北義勇軍進攻綏中車站,午夜占領馬甸,獲械甚多。
同日,國聯十九國特別委員會通過全部報告書草案。於17日全部公布。
2月18日
張學良抵熱河,與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聯名發表抗日通電。
2月19日
蔣介石為加強獨裁統治,在南京發起新生活運動,鼓吹"發揚四維八德"。
2月20日
新加坡華僑開始募款救濟東三省義勇軍。
同日,偽"滿洲國"任張景惠為攻熱總司令,張海鵬為前敵總指揮。21日,日偽軍猛攻南嶺、開魯。
同日,日本內閣決議,如國聯大會採用十九國委員會報告書,日本即退出國聯。
2月21日
國聯召開大會,主席希望宣布中日爭案調解失敗。
2月23日
日本向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提出要求中國軍隊退出熱河省。
2月24日
國聯大會以40票對1票,通過"十九國委員會報告書",不承認偽"滿洲國"。日本聲明退出國聯。
2月28日
蔣介石對紅軍發出"忠告",希"深切覺悟",妄想逼迫紅軍從速投降。
3月1日
日軍會攻赤峰,激戰開始。
3月3日
國民黨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率部不戰,逃至灤平,承德失陷。張作相退古北口。
3月4日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開始實行"新政"。
3月5日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號召建立共產黨人和社會民主黨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3月6日
蔣介石乘飛機至漢口,當晚乘車北上,於8日到石家莊,9日至保定,與宋子文、張學良晤商抗日問題。
3月7日
商震部黃光華師收復冷口。
同日,國民黨政府國務會議決議:湯玉麟放棄職守,貽誤軍機,停職查辦。
3月10日
國民黨軍宋哲元部馮治安師趙登禹旅在喜峰口與日軍激戰。王以哲部在古北口外與日軍全線激戰。
3月11日
古北口余敵以重炮轟擊,國民黨軍青石樑戰壕被毀,傷亡極眾,師長佟麟閣、旅長趙登禹負傷。
3月12日
國民黨政府免去張學良北平軍分會委員長職務,以何應欽代之。
同日,古北口失陷。
3月13日
宋哲元軍於喜峰口攻陷日軍炮兵陣地,斃敵甚多,械無數。
3月14日
宋哲元軍克復喜蜂口外老婆山。
3月16日
日本逮捕中國留日學生王清吾等17人。
3月17日
日軍以大炮、飛機猛攻我喜峰口陣地。
3月19日
羅文峪、山渣峪之日軍,經國民黨軍兩晝夜猛烈反擊,向後潰退。
3月21日
紅一方面在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下,靈活地運用前三次反"圍剿"中的經驗,採用大兵團伏擊戰法,集中優勢兵力,在黃陂、東陂戰役中殲敵近3個師,俘敵師長2人,粉碎了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的第四次軍事"圍剿"。
3月24日
國民黨政府接到蘇聯政府建議,請締結"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3月27日
日本退出國際聯盟,並發表詔書。
3月31日
馬占山由蘇聯境內托木斯克電上海市國民黨政府,決心由歐返國。
4月5日
日軍飛機對灤東各縣濫肆轟炸。
4月6日
國民黨政府任孔祥熙為中央銀行總裁。並決定自本日起統一全國幣制,改兩為元,確定銀本位。
4月10日
日軍於今晨又總進攻長城各口。
4月11日
蔣介石在南昌向其將領講:抗日要先"剿匪","匪"未剿清之前,絕對不能言抗日,違者即予最嚴厲之處罰。稱其為"安內攘外決策"。
同日,冷口失陷。
4月12日
偽滿洲國限蘇聯於一個月內交還中東路車輛。
4月15日
喜峰口方面,日軍增兵續攻灤陽城,宋哲元部連日傷亡甚大。
同日,秦皇島國民黨駐軍敗退昌黎。
日軍於本日晚侵占北戴河、昌黎。
4月18日
灤東各縣全告淪陷。
4月21日
日本陸軍省宣稱,日軍準備撤到長城,但中國軍隊不得開入日軍撤退之地區。
4月25日
北平古物南運已1萬餘箱,約為其半數。
同日,灤東日軍撤後,中國軍隊分路推進,一向昌黎,一向建昌營。
4月28日
日本修改戰時大本營編制。
4月29日
日軍陷多倫。
5月1日
國民黨政府明令,特派陳濟棠為贛粵閩湘鄂"剿共軍"南路總司令,白崇禧為副司令;何鍵為西路總司令;劉峙為北路總司令;蔡廷鍇為南路前敵總指揮;劉鎮華為豫院鄂邊區"剿共軍"總司令,企圖一舉消滅紅軍。
5月7日
日軍步槍隊聯合進攻撫寧。
5月13日
日軍渡灤河西犯。
同日,國民黨政府外交部為蘇聯擬出售中東鐵路事向蘇聯提出抗議。
同日,蘇聯駐日大使訪問日本外相內田,提議倘"滿洲國"購買中東路,則蘇聯可以承認"滿洲國"。
5月14日
日軍侵占灤州。
5月19日
羅斯福與國民黨政府宋子文共同發表聲明,希望迅速恢復遠東和平。
5月22日
日軍迫近通縣,24日侵占寧河。
5月24日
日本陸軍省聲明準備進行停戰交涉。北寧路等處日軍開始撤退。
5月25日
中共中央發表為反對國民黨出賣華北平津告民眾書,號召全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平津,反對國民黨南京政府和北方軍閥的新賣國"。
5月26日
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人在張家口成立抗日同盟軍,由馮出任總司令,並於28日發出布告,稱聯合忠勇將士保衛察哈爾省。
5月28日
蔣介石在廬山牯嶺舉行有行政院和立法院院長及外交部長參加的重要會議,商談與日本妥協、華北停戰問題。
同日,蔣光鼐、蔡廷鍇聯名電蔣介石、汪精衛,力主抗日。
同日,國民黨與日本關於華北停戰問題口頭上已達成"諒解"。
5月29日
日本照會蘇聯,偽滿洲國願購買中東鐵路,由日本居中斡鏇。
5月30日
黃郛根據蔣介石、汪精衛命令,派熊斌與日本代表岡村就華北停戰問題開始在塘沽正式談判。
5月31日
塘沽停戰協定簽字。該協定承認冀東為非武裝區,準許日軍用飛機或其他方法視察,中國方面進行保護並予以便利。
6月1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宣言,反對塘沽協定,並重申在三個條件下與國民黨軍隊等武裝聯合抗日。
6月2日
國民黨政府發表宣言,聲稱塘沽協定,只及軍事,不及政治。
同日,馮玉祥在察哈爾徵兵,大縣200名,小縣150名,得到人民民眾的廣泛支援,積極準備對日作戰。
同日,日軍姬路師團沿松花江進行"大討伐",吉林抗日救國軍進行抵抗。
6月3日
蘇聯邀約日本於6月25日在東京談判出售中東路問題。
6月4日
歐洲反法西斯大會在巴黎舉行。
同日,國際聯盟協會聯合會主張各國歸還中國主權。
6月7日
國聯通告會員國及美國,厲行不承認偽"滿洲國"。
6月8日
國民黨五省"剿共軍事會議"在南昌行營召開。
6月11日
馮玉祥通電稱:此次專為抗日並非對內,決不割據自雄,亦與蘇聯毫無關係。
6月13日
國民黨政府派龐炳勛、馮欽哉部進攻馮玉祥率領的抗日同盟軍。
6月15日
蔣介石令第十九路軍抗日部隊撤退,並予以遣散。
6月18日
國民黨特務在滬刺殺民權保障同盟副會長揚杏佛,宋慶齡、魯迅、蔡元培均接到暗殺警告。
6月19日
蘇聯復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抗議,謂出售中東路無損於中國,將來滿洲重歸中國,該路仍為中國產業。
6月22日
國民黨中央決議:任馬占山、蘇炳文為軍事委員。
6月23日
蘇聯出售中東路,定期與日偽代表會商。國民黨政府派外交部再向蘇聯提出嚴重抗議。
6月24日
馮玉祥任方振武為北路前敵總司令,吉鴻昌為總指揮,表示不願意放棄抗日旗幟。
6月25日
方振武通電率部向沽源、多倫出發,誓收復察東失地。
6月26日
蘇聯與日、偽三方代表,在東京舉行出賣中東路會議。
7月1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以三軍團為主成立東方軍,東征福建,彭德懷兼總指揮,滕代遠兼政委。
同日,吉鴻昌指揮抗日同盟軍收復寶昌、沽源,偽軍紛紛反正。12日克多倫。
7月3日
國聯行政院組織特別委員會,進行與中國合作。
7月7日
何應欽下令龐炳勛、關麟征、馮欽哉三路進攻抗日同盟軍。
7月8日
馮玉祥否認赤化,謂以抗日為唯一任務。
7月11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以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7月14日
日本駐華武官柴山訪何應欽,謂馮玉祥軍克復多倫"有違塘沽協定,請注意"。
7月17日
馮玉祥通電,請南京政府取消塘沽協定。
同日,日本武裝移民到佳木斯。
7月25日
國民黨廬山會議開幕,中央各軍政長官參加,19日通過空軍建設三年計畫。
8月4日
何應欽要求馮玉祥取消抗日同盟軍名義,部隊北撤,由佟麟閣暫維治安;命令宋哲元回察哈爾處理一切。
同日,唐山以東各地日軍,開始向關外撤退。
8月6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正式公布"國際聯盟不承認滿洲國辦法"之通告。
同日,馮玉祥通電,察哈爾省軍政交回原任省府主席宋哲元。
8月7日
在蔣介石.何應欽的威逼下,馮玉祥之抗日同盟軍總部被迫解散。馮玉祥於14日離張垣赴泰山。
8月8日
日本陸軍部發表聲明,日軍撤退返長城線之工作已於7日完成。
9月5日
東北義勇軍襲擊東寧、穆稜、巴彥等縣城。
9月8日
宋哲元部圍攻抗日同盟軍。
9月18日
東北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成立,楊靖宇任師長兼政委。
9月20日
方振武部隊包圍懷柔縣城。
9月21日
殷同赴日使館與柴山武官策劃圍攻懷柔之抗日同盟軍。
9月25日
國民黨軍第五、六、五十六、九十六師向紅軍第七軍團守備的黎川進攻,開始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
9月27日
內蒙古宣稱實行地方自治,國民黨中央派石青陽往蒙古"宣慰"。
日偽軍侵入興隆縣境,謂系"保護清陵"。
同日,日本為顧維鈞在9月29日講演中日問題時揭露日之侵略陰謀,向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提抗議。
10月2日
蔣介石在南昌召集"剿匪"會議,研究制訂第五次"圍剿"紅軍計畫。
10月3日
方振武、吉鴻昌部進至昌平。
10月5日
日關東軍參謀長喜多到北平訪遏何應欽,商討"剿共"問題。
10月9日
內蒙古德王在日本嗾使下,在百靈廟召開會議,發表宣言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
10月10日
珠河東北抗日游擊隊成立,趙尚志任隊長。
10月26日
周恩來、劉伯承、葉劍英等代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工農紅軍與福建政府和第十九路軍(蔣光鼐、蔡廷鍇)代表吳明、徐鳴鴻、陳九航在瑞金談判,簽訂《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規定"雙方立即停止軍事行動,""福建政府及十九路軍即根據訂立本協定原則發表反轉宣言,並立即進行反日反蔣軍事行動準備"。
10月27日
楊靖宇率獨立師主力赴輝發河以南開闢抗日根據地。
10月30日
日關東軍公布,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尚有97000人。
11月1日
國民黨河北省政府調用重追擊炮隊,開赴灤東進攻抗日同盟軍。
11月2日
蒙旗王公在天池籌備自治政府。
同日,日本駐華武官柴山謁何應欽、黃郛,商討"交還長城各口問題"。
11月5日
日關東軍參謀長岡村寧次抵北平,與何應欽、黃郛直接商談長城各口、平沈通車、稅關、郵政等問題。
11月16日
蘇聯、美國建立外交關係。蘇聯政府建議締結太平洋公約。
11月20日
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聯合李濟深、陳銘樞等一部分反蔣勢力,發動福建事變,在福州召開"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公布《人民權利宣言》及《人民政綱》18條。
11月21日
中共中央發表宣言,反對國民黨與日本政府"直接交涉"。
同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與福建人民政府簽訂抗日反蔣協定
同日,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李濟深等通電脫離中國國民黨。
11月23日
國民黨中央常務執委會決議:永遠開除陳銘樞、李濟深、陳友仁黨籍,"交國民政府拿辦"。
11月24日
福建人民政府任蔡廷鍇為人民革命軍總司令。25日,又決議任余心清、蔣光鼐為經濟委員,並定政府薪俸額最高不得超過200元。
12月2日
日本在多倫設"內蒙古自治區"。
12月4日
日本海軍部派間諜密測長江要塞。
12月5日
福建人民政府實行截留關稅。
12月12日
福建人民政府確定福建分為閩海。延平、興泉、龍潭四省。
12月15日
偽軍大舉侵犯察哈爾省東部地區。
12月16日
日偽軍進犯喜峰口,國民黨守軍敗退獨石口。
12月25日
蔣介石乘機飛臨浦城,指揮進攻福建人民政府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