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宗罪

13宗罪

《13宗罪》是由Daniel Stamm執導驚悚、恐怖的,馬克·韋伯,朗·普爾曼,普路特·泰勒·文斯,德文·格拉耶和盧蒂娜·衛斯理等參加演出。 該片講述了一個運氣不佳的推銷員,在回家的途中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這個神秘的來電給他設定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冒險遊戲:完成13個指定的任務。

劇情介紹

埃利·奧特(由馬克·韋伯飾演),一個運氣不佳的推銷員,在回家的途中接到了一個神秘的電話,這個神秘的來電給他設定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冒險遊戲:完成13個指定的任務,而每次完成的金錢獎勵都會逐漸增加,同時任務也會一次比一次危險。

2007年,我還在念大學,一部泰國電影《13駭人遊戲》把我駭得不輕。作為亞洲出品,這部看劇情簡介一點也不恐怖的恐怖片卓爾不群,既不照搬島國無節操的變態噁心,也不拘泥亞洲人熱衷的鬼神宗教題材,專注於普通人的陰暗面做文章,主旨是通過將拜金主義極度放大,構成荒謬的遊戲局面,深入淺出,直指金錢社會對人性的腐蝕,由於對泰版印象深刻,美版給我的衝擊力因邊際效應遞減而沒有那么強烈,但仍屬於一部佳作。片中最點睛的台詞由一個戲份很少的目擊者說出:“任何人都能被誘使成為惡魔”,這和泰版一脈相承。美版很強調的一點是,遊戲誘人入套、使人迷失初衷的秘訣,實乃現實中的商品銷售技巧。
和泰版一樣,遊戲的幕後操縱者沒有露面,“地獄男爵”扮演的警察只是個小傀儡。遊戲高層隱喻的是我們身處的這個金錢至上、人情味淡薄的消費主義社會。現實中,社會跟我們玩著同樣的遊戲,那些不易覺察的微妙互動,一旦以規則鮮明的遊戲形式呈現,其中的齷齪便一目了然。比如付出與收穫的不等價,拍死蒼蠅就能有1000的報酬,猶如初次消費的大讓利,照這么算,吃蒼蠅怎么也得給個10萬,要挑戰司法,最起碼要得到蓋茨比的身家才公平。原本對參加者有利的遊戲,不知不覺轉變成不公平交易,還限於霸王條款無法退出——注意霸王條款並非一開始就聲明,豈不是“最終解釋權歸XX所有”。
隨著遊戲進展,操縱者一面不時給出甜頭,某幾關任務簡單到舉手之勞,一面又不斷施加壓力,比如突然揭露出另一位遊戲者,巴掌與甜豆並行,乃是商家維持長期客戶的典型伎倆。電話里的聲音指責主角“太在乎別人怎么看你”,意在說要賺錢,只能不要臉。而主角偏偏是個很要臉的人,要臉到業績飆升都會被公司開除,所以只能從金錢動因上反覆刺激他,不斷強調失敗的慘痛和勝利的美景,直到他為了妻子的幸福破壞婚禮現場,踏進一個因果顛倒的滑稽怪圈裡。其弟弟是智障,更容易被洗腦,一邊聲明要送結婚禮物,一邊拔刀刺向哥哥,多矛盾,多荒唐,可想想那些盲目瘋狂的消費者,不也被這樣本末倒置的邏輯主宰著。
美版的遊戲內容從泰版大幅修改,主要為了適應美國國情,以及一些更具美國特色的罪案。泰版在口味上更重,有吃屎等情節,美版當然捨棄,但絞殺機車黨那場戲太贊,情緒上的諷刺意味極佳,給人極大的負疚快感(guilty pleasure,明知不對卻很享受),估計導演實在捨不得換掉。主角的性格蛻變也是一個負疚快感逐步累積的過程,一開始全看在錢的份上,搶咖啡後開始生出成就感,到切割手臂、暴打同學哥哥、大鬧俱樂部,越發樂在其中,邪惡因子被一步步釋放,好在最後關頭仍是人性戰勝。大銀幕倡導積極向上,主角雖罪無可恕,妻子仍得到救贖,光明尾巴留出希望,縱然魔鬼的推銷技巧無與倫比,但是否入套,仍取決於當事者的選擇。乍聽到那嘉年華般的手機鈴聲響起,你是心驚肉跳,還是興奮不已呢?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馬克·韋伯
朗·普爾曼
普路特·泰勒·文斯
史蒂芬妮·霍娜Junkie Girl
湯姆·鮑爾Elliot's father, Mr. Brindle
布里特妮·阿爾傑Nurse
Judd LormandDiner Cop
漢·索托Uniform
約翰·阿米喬Police Officer
蘭斯E·尼科爾斯Police Captain

職員表

製作人Charles M. Barsamian、傑森·布朗姆
導演丹尼爾·斯坦、丹尼爾·斯坦 Daniel Stamm、查基亞特·薩克維拉庫、Eakasit Thairatana
編劇David Birke
攝影Zoltan Honti
剪輯Zoltan Honti

影片評價

男主角 男主角

很多人都在做下殘忍事情的時候宣稱自己沒得選。但事實是我們從來不缺少選擇。男主可以選擇像自己未婚妻一樣不去理會那個詭異的來電。但是自認為走投無路的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吞下了蒼蠅開始遊戲。遊戲開始後他也可以選擇隨時停下來,但是隨著獎金越滾越大,男主也開始玩的越來越脫線。
人們常常會被一種錯覺誤導就是‘即便我不這么做,別人也會這么做’。於是乎每個人對待‘傷害以及被傷害’變得越來越冷漠。不小心踩死只螞蟻安慰自己:它遲早會被踩死。路過乞丐充耳不聞心想:又不止我一個人沒給施捨。再或者是覺得自己不過是個執行者,責任不在自己人身。‘如果我不這么乾我就沒工作’,‘老闆讓我乾的我有什麼辦法’。就像地獄男爵演的那個大塊頭警探,麻木地執行,不問對錯。最後被不再妥協的男主一槍崩了。
但男主是一個集道德及人性為一身的理想主義的普通人的化身。說他是普通人,是他沒有未婚妻那么完美又堅定的道德原則。說他理想主義是在他身上,是非對錯最終戰勝了人性的弱點。但這種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能贏了這個遊戲的,這世界上僅存在的,是兩種人。一種是男主的爸爸,另一種是男主的弟弟。其他玩輸了的都在碌碌無為中或是意外死掉或是抑鬱終老。
男主爸爸是這世界上的一部分後天富人的代表,對財富有著天生的渴望,道德感並不十分強烈但也沒有完全喪失人性。他贏了遊戲有了錢但是戰勝不了內心的愧疚,對待他人對待自己都十分苛責,以至於眾叛親離,終身活在痛苦裡。這就是大部分白手起家的人的內心寫照。沒有父輩的原始資本積累,一個全靠自己攬到耀眼財富的人手裡怎么可能一點血都不沾。最後的結局也不過就是死在自己的人性弱點之下。
最值得說的是男主弟弟這種人。他出生在貧困的底層,受盡侮辱。但是他卻和身邊其他的人很是不同。有著更簡單更堅定的決心,並且也不背負著過於沉重的道德責任,似乎他的出生與存在就是為了某個特定的目的。就像弟弟自己說的那樣:我就是想要贏一次。電影中的弟弟是個慘死在自己哥哥手裡的弱智患者。但在真實的生活里,他才會是笑到最後的人生贏家。可你不要期待他會溫柔地沖你微笑或者做個好父親,因為人性及人格的缺乏才是他在資本累積的這個遊戲獲勝的根本。這種人是不會愛人的,並且他也不渴望被愛。
其實這哪兒里是個遊戲,根本就是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