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

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沒有一個固有的形狀,也沒有與生俱來的衡量標準,它是在人類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描述

人類的生產實踐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對時間範疇的起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語言的出現和具體時間概念的產生,是時間範疇起源過程中的第一次巨大飛躍;曆法的產生,則是第二次飛躍。作為時間的哲學範疇,是在哲學史中形成的。亞里士多德最早把時間以邏輯範疇的形態確定下來,基本完成了時間範疇的漫長的起源過程。

歷史

19世紀末,將一個平太陽日1/86400作為1秒,並把這種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稱為世界時。
20世紀以來,發現地球的自轉運動存在著不規則變化,並有減慢的趨勢,這樣就使得世界時"秒"逐年變化,不能保持恆定。因此,按此定義復現秒的準確度只能達到1×10-8。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採用曆書時代替世界時。曆書時是以地球的公轉運動為基礎的。曆書時規定從1900年1月0日12時整起算的回歸年的1/31556925.9747作為1秒。按此定義復現秒的準確度提高到1×10-9。但是,曆書時通常是由長時間的天文觀測來測定的,觀測精度較低,無法滿足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1967年第十三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用原子時取代曆書時,原子時的秒定義為:"秒是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越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按此定義復現的準確度已超過1×10-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