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帝國

維蘇威火山的突然爆發,使得古羅馬的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城消失在熔岩和火山灰中。 8月24日這天,兩城的居民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他們一天的生活。 人們這才知道,原來這裡就是被維蘇威火山爆發後的熔漿掩埋了的羅馬古城——龐貝城。

龐貝古城

維蘇威火山的突然爆發,使得古羅馬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城消失在熔岩和火山灰中。從此這兩座繁華城市離開了人們的視線,其名字也逐漸被人淡忘。時隔1600多年之後,這兩座被災難凍結的城市重見天日,成為再現古羅馬人社會生活面貌的“活化石”。
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城相距8公里,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東南的維蘇威火山腳下。
龐貝城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開始逐漸受到羅馬勢力的影響,公元前89年與赫庫蘭尼姆城一同併入羅馬。由於這裡瀕臨海灣,陽光明媚,氣候宜人,很快吸引了羅馬的權貴和富豪。他們在這裡興建豪華的遊樂場所和宅邸,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街市日益繁榮。
公元79年8月,維蘇威火山不斷冒出股股白煙,出現火山爆發的前兆。過慣了安定祥和日子的居民並沒有太在意,他們照常生活、工作。以前這裡也常有此類現象發生,但過一陣子就煙消雲散了。可是這一次,兩城居民連做夢都沒有想到,厄運就要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8月24日這天,兩城的居民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他們一天的生活。中午時分,毀滅性的災難到來了。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維蘇威火山口岩漿洶湧而出,直衝雲霄,遮天蔽日的黑煙挾帶著滾燙的火山灰向人們襲來,剎那間天昏地暗,地動山搖。之後,火山爆發引發了暴雨,雨水掃蕩著山上的石塊、泥沙、火山灰,形成巨大的土石流,順著山勢滾滾而下,沖向山麓平原。大災難的目擊者小普林尼(老普林尼的外甥)6 年後在給歷史學家塔西佗的信中,生動地描述了火山爆發時的狀況:“一大片雪松形狀的烏雲突然出現在地平線上,巨大的火焰熊熊燃燒起來。由於天空變得一片黑暗,火焰顯得分外耀眼。地震頻頻不斷,我們都不敢出去,因為那燃燒著火的碎石正像冰雹那樣從天上猛砸下來……”小普林尼是在與龐貝城相隔20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市裡體會到這番感受的,位於火山附近的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城居民的感受可想而知了。
待煙消雲散、土地冷卻之後,龐貝城、赫庫蘭尼姆城這兩座昔日繁華熱鬧的城市已被灼熱的岩漿、火山灰和土石流所埋葬,它們的歷史就此戛然中斷。此後,維蘇威火山又於公元203年、305年、472年512年等多次爆發。由於火山灰和熔岩的多次覆蓋,使地下的古城埋得更深,後人從地面上再也見不到古城的一點蹤跡了。千百年來,人們只是從古籍史冊中和民間傳說中才知道曾經有這么兩座古城存在,但究竟它們在哪裡,是什麼樣的,卻始終是個不解之謎。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1600多年過去了。一個偶然的發現使得被遺忘已久的龐貝古城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1709年,一群工匠在離那不勒斯不遠處打造一口水井時挖出了不少精心雕刻過的大理石塊。地下有寶貝的訊息很快傳開,越來越多的人前來這裡挖掘。不久,有人挖出一塊刻有“龐貝”字樣的石頭。人們這才知道,原來這裡就是被維蘇威火山爆發後的熔漿掩埋了的羅馬古城——龐貝城。不久,不遠處的赫庫蘭尼姆城亦被發現。

發掘

最初,對兩城的發掘完全是掠奪性的和破壞性的,胡掘濫挖毀壞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從1860年起,一些有識之士和官方介入,發掘工作逐漸走上正軌。經過長達100多年大規模的系統的挖掘,龐貝城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城逐漸露出了它的本來面目。由於龐貝城主要被鬆軟的火山灰和海泡石所掩埋,因而發掘工作進展較為順利;相形之下,赫庫蘭尼姆城則由於被厚達10多米的堅固熔岩所覆蓋,致使發掘工作困難重重,迄今只挖出其中的一部分。
由於火山塵礫的保護,龐貝城當年的城郭結構、建築裝飾乃至居民的生活用品得以保留原狀,甚至繪畫顏色仍然鮮艷如初。這座在驟然之間被外力“凝固”的城市,恰如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活生生地向人們展示出公元79年8月24日這一天龐貝古城的景象。
這座古城面積1.8平方公里,建築在一個五邊形台地上。城址略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600米,南北長約1600米,周圍建有4800米長的石砌城牆。龐貝城已發掘出的城門有8座,每個城門設有兩個城塔。它的城區規劃得井然有序,東西向、南北向各有兩條平坦筆直的大街,把全城分為9個城區,每個城區又有許多街、巷縱橫相連。街道路面用碎石鋪成,路邊還鋪有高出路面的石塊,大概是雨天供人行走用的。路面已被各種車輛碾出車轍的印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