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蜈蚣

龍頭蜈蚣

龍頭蜈蚣風箏在繪畫藝術上充分體現了濰坊風箏的地方色彩。 另一種是色彩濃艷的民間傳統繪畫風格,龍頭蜈蚣風箏即是這種傳統風箏的代表作。 綜上所述,龍頭蜈蚣風箏從題材、造型,色彩等諸方面無不代表著濰坊風箏的地方特色。

(圖)龍頭蜈蚣龍頭蜈蚣

龍頭蜈蚣風箏實際上是集龍頭和蜈蚣為一身的結合體。在我國北方,扎制蜈蚣風箏已有相當的歷史,尤其是京津一帶的蜈蚣風箏,放飛於天空,左右擺動,頗有一番風趣。濰坊的風箏藝人們在漫長的藝術勞動中,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寄託和追求,以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將龍頭和蜈蚣的軀體諧和地揉在了一一起,昔日的蜈蚣倏然變成了一條長龍,同樣是蜈蚣風箏,藝術卻得到了升華,令人耳目一新。

簡介

古書《爾雅翼》中談龍有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我國民間也有一首關於龍的民歌:“牛頭鹿角眼如蝦,魚鱗鷹爪蛇尾巴,如欲畫出活龍現,九曲三彎總不差”。人們對於龍的形象,雖大致相同,卻不盡一致。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就是根據自己的想像,塑造了千姿百態的龍。濰坊由於區域、風俗以及欣賞習慣等諸條件的關係,在塑造龍的形象,尤其是在龍頭的造型上形成了獨具的地方特色。龍頭蜈蚣風箏具有的區別於其他地域龍的明顯特徵是吻短口方,頭部形象集中。這種造型,使其產生出了雙重的藝術效果,既把龍的雄豪、矯健表現得淋漓盡致,又勾勒出一個充滿沽力、頑皮逗人的藝術形象。經過藝人們的加工美化,這條龍張口昂首,兩腮扇動,牛鼻上翹,閃爍兩眼,恰似真龍噴雲吐霧,升騰於碧空之間。
龍頭蜈蚣風箏在造型上與濰坊刺繡二龍戲珠、剪紙龍風呈祥、嵌銀巨龍屏風中的龍,甚至年畫灶馬上的龍、節日街頭舞動的龍是大致相同的。為了增強龍頭蜈蚣風箏的放飛效果,藝人們在製作時進行了某些技術處理)從而使這條龍的造型更具有了地方特色。

(圖)龍頭蜈蚣龍頭蜈蚣

龍頭蜈蚣風箏不同於一般的串式風箏,它有一個立體龍頭,結構之複雜,扎制之困難,可謂傳統風箏之首。通常要用一百多恨竹條,分別紮成龍頭的骨架以及耳。眼、鼻和腮、須、角,爾後巧妙地組合為龍的形象:即使是眉毛、腮須、額間紅痣也都用細竹扎製得十分精細。在形體上,有的龍頭數尺高)身長百餘米,有的小如核桃,置於掌上即可放起。龍頭蜈蚣風箏在繪畫藝術上充分體現了濰坊風箏的地方色彩。由於歷史的原因,自然形成了基本的兩大類。一種是色彩淡雅的文人國畫風格,這是自近代以來形成的一個風箏繪畫流派,它在繪製上有獨具的特點,觀賞價值極高,曾多次在風箏比賽中為濰坊爭得了榮譽。另一種是色彩濃艷的民間傳統繪畫風格,龍頭蜈蚣風箏即是這種傳統風箏的代表作。它的色彩特點形成,與濰坊民間的繪畫有直接關係。特別是清代以後,興盛的楊家埠木版年畫製作業和濰縣城裡畫匠繪製神軸的普及,為民間風箏的繪畫提供了條件,色彩也深受其影響。從繪製上,它吸取楊家埠木版年畫大紅大綠的特點,以群青和黃、白、大紅等顏色構成了對比強烈的色調。在構圖布局上,重大色塊濃抹,產生了熱烈明快的藝術氣氛,這樣繪畫,遠觀近看皆宜,放飛於空中,形象更加逼真,具有特殊的空間賞視效果,因此,多少年來一直深受人民的喜愛。
綜上所述,龍頭蜈蚣風箏從題材、造型,色彩等諸方面無不代表著濰坊風箏的地方特色。進一步加強對這一傳統風箏的理論探討,對於濰坊風箏繼承傳統、發展創新以及保持自己的藝術個性等,必將獲得有益的啟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