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山[綜述]

龍頭山[綜述]

龍頭山地處渝東南邊陲的武陵山區酉陽縣宜居鄉境內,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中國土家文化發祥地。龍頭山海拔高1800餘米,面積4000畝,是酉陽第二高山。東接阿蓬江,西望龔灘、貴州沿河,歷史上曾與佛教名山梵淨山齊名。每年農曆的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龍頭山香客逾萬,其中不乏來自百多里以外的貴州、湖南、湖北的香客。現有天梯、捨身橋、天生三橋、石林、高山草場和三皇洞飛靈寺、金頂龍頭寺等自然人文景觀。是一處集自然山水、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

基本信息

湖南龍頭山

龍頭山有一終年不絕的山泉,被稱為龍王涎液,晶瑩甘冽,純淨可口。山泉匯集成溪,自幽深山谷流向山口,宛如銀鉤,斗折曲行,跌宕而下。小溪上曾經有座小橋,橋頭有個天然石洞,口小中空如瓮,泉水滴入洞內,叮咚悅耳,常年不斷,當地人稱之為滴水洞或吊水洞,這就是滴水洞之名的最初來源。整個山谷亦因此成名,被稱為滴水沖。滴水沖似乎不如滴水洞順口,久而久之,村民便將此山沖稱之為滴水洞。
登上龍頭山,只見山脊一片怪石嶙峋,形似龍鱗,嬉藤逐木,神妙多姿,如同天然石畫。立於龍頭上遠眺:西南,碧鏡千面,良田萬頃;東面,木梓、祝融兩山相夾;東北,韶山沖建築群鱗次櫛比;南面,韶峰如柱,直聳雲霄。
龍頭山
近處翠綠叢中,陡然兀立一尊高達20米的青色巨石,旁無所倚,大小兩塊毗連,形如母親摟抱孩子在依偎親昵,當地稱為“觀音石”,又名“觀音抱子”。此石頂部平坦,可坐三五人,因在龍頭下,故也有稱登龍台的。
在龍頭山麓龍涎汩出的山坡,桃樹婆娑。早春二月,滿樹繁花,或白色,或粉紅,如織錦,似彩霞,美不勝數。烈日炎夏,櫻桃掛滿枝頭,白裡透紅,芳香撲鼻,誘人垂涎。

廣西大明山主峰龍頭山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境內,是大明山脈主峰,海拔1760米。也稱龍頭山。
龍頭山聳立天邊,傲然不群。關於龍頭山的來歷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說是古 代壯族一位貧窮老人,無兒無女,一年寒冷的冬天,他在野外撿到一條快要凍死的小花蛇,拿回家飼養,小花蛇漸漸長成一條小龍,取名為“獨龍”(壯語的意思為 一條公龍)。老人視“獨龍”為親獨生子,對它照料有加。老人過世後,“獨龍”獨自壘石,堆成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山,把老人安葬在山頂。那座山就是如今的龍頭 山。每年清明節到農曆三月三期間,龍頭山頂濃雲密霧久聚不散,即使周圍晴空萬里也依然如此,人們都說這是“獨龍”回來給老人掃墓了。三月初三過後,濃霧不 吹自散,那是“獨龍”又返回海里去了。明代武鳴縣進士李壁為此曾寫詩讚道:“寶劍當年已化龍,青山留得削芙蓉。潤涵海氣時雲雨,突起峰巒遍太空。潤涵海氣時雲雨,突起峰巒遍太空。南峙亦為天子鍔,東來宜匹丈人峰;要知此地生豪傑,儘是英靈氣所鍾。”。

黑龍江海林市境內龍頭山

1.龍頭山 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海林市舊街鄉龍頭山村北,海浪河南岸,屬張廣才嶺余脈。據新編《海林縣誌》載,“這一帶丘陵有一小脈西出至海浪河東南岸,
龍頭山
稱龍頭山。”龍頭山是一座突立的孤山,九峰環峙,海拔305米,是山山相連的罕見景觀,也是寧古塔舊城的象徵。山體西側陡立,為清初流人方拱乾命名的“放雉崖”。

黑龍江牡丹江市境內龍頭山

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與海浪河匯流處,屬張廣才嶺余脈,高出水面20多米,背依老黑山(海拔528.8米)。龍頭山頂為一平台,有龍頭山古城遺址,為渤海國時期重要軍事要塞,遼、金時繼續沿用。城呈三角形,周長1800米,南北兩側無城牆,各以江河斷崖為屏障;西側築有弧形土牆,長625米,高1.5米;城址東北角築有套城,城牆為土石結構,長60米,高1.5米。兩道城牆外均有護城河。龍頭山對面牡丹江東岸有海浪古城;海浪河北岸有鳳凰山古城,三城構成鼎足之勢。龍頭山古城遺址,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1.龍頭山 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海林市舊街鄉龍頭山村北,海浪河南岸,屬張廣才嶺余脈。據新編《海林縣誌》載,“這一帶丘陵有一小脈西出至海浪河東南岸,人 稱龍頭山。”龍頭山是一座突立的孤山,九峰環峙,海拔305米,是山山相連的罕見景觀,也是寧古塔舊城的象徵。山體西側陡立,為清初流人方拱乾命名的“放雉崖”。

貴州省普定縣貓洞鄉柯拖村龍頭山

位於貴州省普定縣貓洞鄉柯拖村和大關口處,此地周圍峰戀雄偉,連綿不絕,山峰直插雲間,長達2000多米,山頂到地面海拔1000多米。中間是村莊。這裡的人們常年住於此地,並命名為【龍頭山】。至因這座山峰像是一條巨龍,把村民的家園都包圍了起來,似乎在保護著他們,像是他們的守護神一樣。
聽老人們說,這裡以前是紅軍的跟基地,山上還有遺留下來的圍牆和瓷器,當年紅軍和敵人在這裡打過仗。這裡是圍牆搞13米,架槍口,守望塔等等。登上龍頭山山頂,可以看到與之相鄰的很多村莊,放眼望去,風景明媚,那一座座重岩疊嶂的山脈,姿態萬千,令人心曠神怡。
這裡還有座【公雞山】,相傳古時候天飛來神物,就是【龍】和【公雞】(人們說公雞山好聽,就以此命名了,原來是叫‘金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