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水電站

龍虎山水電站

龍虎山水電站(原二道溝水電站)位於牡丹江下遊河段,黑龍江省林口縣境內,壩址上游29公里處是已建成的蓮花水電站。牡丹江為松花江下游右岸一大支流,流域面積37600平方公里。河流發源於長白山牡丹嶺,由南向北流經吉林省的敦化市、黑龍江省的寧安市、牡丹江市、海林市和林口縣,於依蘭縣城處注入松花江,全長725公里。牡丹江是東北地區水力資源重點開發河段之一。

電站基本參數

電站布置形式:河床式布置

裝機台數:5台(4大,1小)

裝機容量:65mw(4x15.375+1x3.5)

最大水頭11.0m 額定水頭 7.90m 最小水頭 4.60m

泥沙特性:泥沙含量很小,多年平均含砂量0.129kg/立方米 ,屬少泥沙河流

水輪機形式:燈泡貫流式水輪機 直徑5.75m

規劃歷史

90年代初,在蓮花水電站已經國家批准開工建設的情況下,東勘院在1974年完成的規劃報告基礎上,於1991年完成了《牡丹江蓮花以下河段水力資源開發規劃報告》。1992年8月,黑龍江省計委會同能源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問院共同審查了該規劃,確定了按二道溝、白虎哨、長江屯三級開發方案。審查意見指出:“二道溝水電站需承擔蓮花水電站反調節任務,它的建設條件也較好,應首先開發儘早興建。”確定二道溝水電站為第一期工程。

2003年林口縣人民政府委託東勘院按水利部設計程式編制《二道溝水電站可行性研究修編報告》。該《可研修編報告》於2004年2月完成。

由於國家土地政策的調整及物價上漲等因素,原二道溝水電站(高壩方案160m水位,淹沒土地2.4萬畝,動遷人口7900多人)無法實施。經林口縣人民政府請示省發改委能源處,決定重新修改牡丹江流域規劃,變高壩方案為低壩方案,並將二道溝水電站改名為“龍虎山水電站”,2008年5月份林口縣人民政府委託東勘院對龍虎山水電站重新設計,並於2008年12月完成了《龍虎山水電站(原二道溝)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電口)。

建設規模

龍虎山(原二道溝)水電站採用河床式樞紐布置,由擋水壩、泄水閘、河床式電站廠房等組成。主要指標採用東勘院2008年版《龍虎山(原二道溝)水電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電口)。

1、流域控制面積30600平方公里。

2、電站裝機容量65MW。

3、多年平均流量235 立方米/秒。

4、正常畜水位154m,相應庫容4513萬立方米,水庫面積7.4平方公里。

5、年發電量1.25億kw·h,年利用小時1923 h。

6、最大壩高16.5m,壩頂長度598.70m。

7、淹沒耕地8196.55畝。

8、動遷人口690人。

工程效益

龍虎山電站位於蓮花電站下游,以發電為主,兼顧下游灌溉及城鎮用水。工程建成後可為電網提供良好的調峰電源,與蓮花電站同步運行,共同承擔黑龍江省電網的調峰和事故備用等任務。龍虎山電站每年可為電網提供65MW的裝機容量和1.25億kW·h的年發電量,不但可緩解電網調峰電力緊張的局面,還可為系統節省標準煤4.7萬t,節省燃料費2800餘萬元。龍虎山電站為蓮花電站反調節,承擔了3.5MW的基荷容量,可為下游提供30立方米/秒~50 立方米/秒的基荷流量,提高了下游用水保證程度。同時還可為水產養殖提供場所,並能涵養水源,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 另外,工程上馬還能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為增加稅收等創造有利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