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蒿草

龍蒿草,原產歐洲。有類似茴香的辛辣味,半甜半苦。富含碘、礦物質、維生素A和C,具清新口氣、安眠作用,且能幫助消化。

原產歐洲。有類似茴香的辛辣味,半甜半苦。富含碘、礦物質、維生素A和C,具清新口氣、安眠作用,且能幫助消化。
1 利用多格苗盤培育幼苗
為了提高苗盤育苗的成活率,須選用1年生的優質地下根莖。在封冰前,龍蒿田裡挖掘母根,注意不要傷根,採掘後放入乾燥的屋內(倉庫),用土掩埋並蓋上稻草,注意防凍、防腐。育苗時要選擇溫暖的天氣。
1.1在有50個方型格子的苗盤中,放入混合礦碴、泥煤、蛭石、珍珠岩等,按3:3:1:1比例混拌,製成育苗土。
2.1將萌發新芽的根莖按長3—4cm剪斷,每根莖上只留一棵芽,整齊地排放在方格苗盤中,每格1根,然後,輕微撒一層土掩埋,放置於室內太陽直射不到的地方,要經常灑水,以防乾燥。經過2周左右開始出芽,繼而生根。在生根前會有部分苗的地上部分凋萎,這種苗多半是採掘時傷及根莖或貯備的營養不足所致。一般情況下,龍蒿的成活率在60%—70%以上。
2 不耕地直接移栽
2.1定植時,要選擇含有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地塊,龍蒿栽植在日照條件較好的地塊。栽種距離:為1m×1m,5月上中旬定植。為防止移栽時傷苗,可使餐用叉子將苗塊從苗盤中剷出,定植。在定植的地塊中,若有多年生長的、比較茂盛的雜草時,則需翻耕、打畦栽種;若只有春草,則可人工割倒雜草,不翻耕直接栽植。
2.2定植後須用稻草等覆蓋,在梅雨期到來之前定期澆水。到5月下旬,栽植的苗基本成活,此時恰逢梅雨期,幼苗會迅速成長,至7月中旬將蓋滿地塊。在盛夏時節,長勢會暫緩,到9月後又開始生長。到第二年5月份,整個地塊又會一片繁茂,龍蒿可在4—5月份收穫。
3 防治與用肥
3.1龍蒿草的病蟲害較少,可參照總則病蟲害防治部份進行防治。
3.2為了取得優質龍蒿草,每年冬季可施用體質的有機肥,使地塊富含腐殖質,土質鬆軟,排水良好,改善土壤。 
龍蒿學名:Artemisia dracunculus)又稱香艾菊狹葉青蒿蛇蒿椒蒿青蒿他拉根香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西伯利亞西亞阿拉伯人統治西班牙時期,才引入歐洲。中文圈裡,俗誤稱為茵陳蒿
又名:龍蒿草/蛇蒿草/茵陳草/他力乾 tarragon
屬性及形狀:
英文名稱Tarragon或French Tarragon、True Tarragon、Estragon, Tarragon來源於拉丁語Dracunculus,意為“小龍”,系由法語“Esdragon”訛用而來。學名為
)、龍艾、龍蒿草、線葉蒿(Linear-leaved Wormwood)蛇蒿, 菌陳蒿等。屬於菊科(Asteraceae ,Compositae)蒿屬(Artemisia),為多年生叢生型芳香草本植物,有兩種茵陳草,法國茵陳草和俄羅斯茵陳草,它們看起來非常相似, 前者花小,黃色或綠白色,下垂,極少充分開放;俄羅斯茵陳草開花,花沒有香味。法國茵陳草比俄羅斯茵陳草更令人喜愛. 常見的茵陳草為法國茵陳草,英文名French Tarragon,又叫德國茵陳草,呈叢生狀。地上莖直立,株高60-120厘米,開展度60厘米。植株無毛,莖略呈木質,多分枝,分枝近直立。葉呈線形,細長,光滑,綠色,長約5厘米,葉片無裂片,香味芬芳,有甘草和鮮羅勒似特殊草香,並帶有茴香味,味甜。每年7月份收穫,適宜在溫暖、陽光充足處生長。
原產地及分布
原產歐洲。茵陳草在俄羅斯、喬治亞、法國、荷蘭、匈牙利及加利福尼亞人工栽培,其中法國栽培食用歷史悠久,是法國的著名香料之一。近年來,茵陳草已被較普遍栽培。在我國分布於西北地區及蒙古,俄羅斯部分地區,生長於山地陽坡.
作用及使用方法:
在法國,茵陳草被稱為“草中之王”(King of Herbs),是許多經典法國菜的重要調料,甚至有“沒有茵陳草,廚子不下廚”之說。茵陳草嫩莖葉具有芳香甜味,且略帶苦味,還有類似乾草的風味,可以用作豬牛肉、雞、韭菜、馬鈴薯、番茄、胡蘿蔔、洋蔥、石刁柏、香菇、花椰菜、豆類及米飯等食品的調味品。碎葉可加入清湯、餡料或炒蛋中,也可直接抹在烤雞上,或混入雞的填塞料中。新鮮葉還可用於製作醋、沙拉、鞳鞳醬(tartar sauce)等調料。因香氣濃,不宜多放。
食用茵陳草,可以起到刺激食慾的作用。
建議添加量
肉類用量:0.25g/kg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