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村

龍眼村位於珠江口東岸,毗鄰香港、廣州,S358省道(原107國道)及廣深珠高速公路橫穿其間,龍眼村總面積為3平方公里,人口2489人,外來勞工4萬多人,轄下四個村民小組。改革開放以來,龍眼村憑著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外向型企業。

基本信息

在1979年4月就引進了全鎮第一宗“來料加工”企業,為龍眼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現在全村已有外資企業100多家,其中母公司是上市公司大型外資企業七家。村委會在鞏固集體企業的同時,還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扶持民營企業,現全村民營企業有80多家,其中大型民營個業三家。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在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鼓舞下、在靈活機動的措施促進下,村的經濟迅速發展,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達5.005億元,純利潤1.166億元,淨資產7.41億元。
龍眼村是較早實話規劃建設的村委會,1980年村委會就制定了未來發展的遠景規劃,按現代化城鎮設施配套完善道路、水電、通訊、廠房、排污、綠化公園等基礎設施,把村規劃布局為工業區、住宅區、商業區、文化教育區等,如今,村內道路寬闊筆直,橫街直路都能通汽車,道路兩旁樹木蔥蔥,綠草茵茵,一幢幢整齊的民居掩央其中。
龍眼村委會在抓好文明建設的同時,也大力加強文明建設,1990年投資650萬元(至現在擴建增資達3000萬元),興建了一所具有現代水平的龍眼學校為了培養人才,村委會還實行助學金,學習獎金、獎教金制度,如成立教學基金,規定凡本村子弟幼稚園、國小就學全部免費;凡到城鎮外地讀書的中學生,每人每年發給1500地助學金、大學生則每人每年發給2500元助學金,併購置了大客車,接送學生到鎮上讀書。與此同時,還投資興建了文化中心、龍眼廣場、游泳中心、電視轉播中心、運動場等一批設施,並且每4年舉辦一屆運動會及每年一次卡拉OK演唱會,大力失去了民眾性文娛體育活動的開展。村委會重視民眾的衛生福利事業,興辦了衛生醫療站、農貿市場等設施;實行幹部退休制、老人及困難戶享有生活補貼、村民享有生活津貼,並出資為村民投保醫療保險,還建立土地基金投資分紅制度。社會福利事業已做到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全村每年,村民分配社會福利等開動達3000多元元。此外,村委會還有意識地將創建“文明戶”活動納入社會管理範疇,使全村環境風貌大力改觀,社會治安更加穩定,有力地促進了精神文明的建設。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快速發展,使龍眼的面貌煥然一新。在1994年被東莞市評為“文明村標兵”、1998年獲廣東省評為“省百強村”、1999年獲省“先進黨支部”、二00一年獲省“衛生村”、二00三年龍眼學校被評為“省一級學校”等稱號,在 04年12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的表彰大會上,龍眼村獲全市04年經濟建設單項獎第10名,村組可支配財政收入總額超3000萬元獎第4名,村組兩級淨資產超2億元獎第10名等獎項!
龍眼村民:陳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