齏粉

齏粉

齏粉(拼音:jī fěn),齏、粉均呈碎末狀,比喻粉碎的東西;粉碎,出自《莊子》雜篇·卷十上《列禦寇》。如唐·杜甫《青絲》:“殿前兵馬破汝時,十月即為齏粉期”。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人問其故,逢吉曰:‘苟領一方鎮,祇消得史公一處分,則為齏粉矣。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佳兵》:“﹝火藥﹞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清 朱象賢 《聞見偶錄·智斃妖狐》:“從人聞聲齊入,並擒助力,拳腳交加,竟為所斃。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典源

《莊子》雜篇·卷十上《列禦寇》

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齏粉夫!

釋義

【解釋一】齏、粉均呈碎末狀,因比喻粉碎的東西。細粉;粉末;碎屑.

〖示例〗

唐 杜甫《青絲》:”殿前兵馬破汝時,十月即為齏粉期“

《舊五代史·漢書·蘇逢吉傳》:“自是將相失歡。逢吉欲希外任,以紓弘肇(史弘肇)之怒。既而中輟。人問其故,逢吉曰:‘苟領一方鎮,祇消得史公一處分,則為齏粉矣。’”

《明史·李善長傳》:“當 元之季,欲為此者何限,莫不身為齏粉,復宗絕祀,能保首領者幾何人哉?”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五回:“又妄殺大國之使,楚兵一到,汝君臣為齏粉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如果不把蔡文姬送回,曹丞相的大兵一到,你要立地化為齏粉!”

小說《玄門八脈》:“竟都被這無端而來的詭雷異電,殛得骨肉成碳碎化齏粉!”

【解釋二】粉碎。

宋應星《天工開物·佳兵》:“﹝火藥﹞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

清 朱象賢 《聞見偶錄·智斃妖狐》:“從人聞聲齊入,並擒助力,拳腳交加,竟為所斃。衾裯齏粉。視之,乃一大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