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使人吹竽

齊宣王使人吹竽

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樂隊中裝模作樣地湊數,竟然可以得到賞賜,一旦要自己憑真實本領單獨演奏時,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齊閔王繼位。齊閔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獨奏,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②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③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④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齊宣王使人吹竽齊宣王使人吹竽

【注釋】 ①竽:一種樂器的名稱,很象現在的笙。 ②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③廩食:音lǐn,官府供食。④湣王:宣王的兒子。

譯文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齊閔王繼位。齊閔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獨奏,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啟示

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樂隊中裝模作樣地湊數,竟然可以得到賞賜,一旦要自己憑真實本領單獨演奏時,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這個寓言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面充數,或是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里充數。南郭先生也成了濫竽充數者的代名詞。 千百年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所以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強調個人應該勤學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

作者簡介

韓非(約前280-前233),是韓國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讚賞。公元前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上書秦王,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李斯妒忌韓非的才能,與姚賈一道進讒加以陷害,韓非被迫服毒自殺。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讚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 ž 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 ž 物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聖人”)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 ž 人主》)。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 ž 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鍊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 ž 顯學》)。韓非還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 ž 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 ž 五蠹》)。他強調製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 ž 有度》)。他還認為只有實行嚴刑重罰,人民才會順從,社會才能安定,封建統治才能鞏固。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套用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