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奈蓋·拉約什

齊奈蓋·拉約什

齊奈蓋·拉約什(英文:Lajos Czinege,匈牙利文:Czinege Lajos;1924年3月24日,卡爾察格,——1998年5月10日,萊安切福盧。)匈牙利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軍事家、匈牙利人民軍高級將領、統帥。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齊奈蓋·拉約什(Czinege Lajos,1924年3月24日——1998年5月10日)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工農革命政府副總理,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主席。大將。

齊奈蓋·拉約什大將 齊奈蓋·拉約什大將

人物傳記

政治活動

1924年3月24日生於匈牙利加茲-納傑孔-索爾諾克州卡爾察基區卡爾察格市的一個農業工人家庭。讀完國小後,1936——1939年在農場當工人,1940年當了一名鐵匠學徒,此後廣泛接觸工人運動。1944年參加冶金工人工會。1945年加入匈牙利共產黨(1948年與匈牙利社會民主黨合併,稱匈牙利勞動人民黨,1956年稱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1945——1947年任匈牙利共產主義青年工人聯盟卡爾察格市委書記。1947——1951年從事黨務工作。

1947年任匈牙利共產黨卡爾察格市委員會書記。1948年畢業於中央黨校速成班。1948——1950年先後任卡爾察格市黨委第一書記、加茲-納傑孔-索爾諾克州黨委宣傳鼓動書記、組織書記。1950——1951年先後任農業機械維修公司經理和理事會主席,1951年任索爾諾克州黨委執行委員會主席。

齊奈蓋·拉約什將軍 齊奈蓋·拉約什將軍

軍事生涯

1952年,齊奈蓋·拉約什調到布達佩斯,被分配到國防部。1952——1954年在軍隊從事黨的政治工作,任匈牙利人民軍炮兵政治副司令員,炮兵中校軍銜。在此期間,畢業於史達林政治學院。1954年8月任匈牙利勞動人民黨中央行政部副部長,1955年6月任黨中央行政部長,主管軍隊的政治、監察、組織和幹部人事工作。1956年積極參與平息“匈牙利十月事件”。1956年10月26日任匈牙利勞動人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組織和協調工人民兵投入平息反革命武裝叛亂的戰鬥中去。1957——1960年任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加茲-納傑孔-索爾諾克州委員會第一書記。1958年11月16日和1967年1月28日兩次作為愛國人民陣線候選人當選為索爾諾克州的國民議會代表。1959年12月5日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1960年5月17日——1984年12月6日任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1960年5月17日被授予中將軍銜。1961年9月12日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齊奈蓋·拉約什當選為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62年晉升為上將。在1962年11月24日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第八次代表大會和1966年12月3日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他在華沙條約組織機制框架內發揮了重要作用。1968年8月參與以蘇聯為首的五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波蘭、民主德國、保加利亞、匈牙利)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裝入侵。1981年反對蘇聯干預“波蘭危機”。1970年11月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第十次代表大會上被免去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此後未能再進入中央政治局。1978年晉升為大將。20世紀70年代後期,齊奈蓋·拉約什在軍隊發展方向上與黨的最高領導層存在分歧,以及軍隊內部存在的浪費、軍隊將領和高級軍官腐敗和濫用職權等問題,1984年12月6日被免去國防部長職務。1984年12月6日——1987年6月25日任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工農革命政府副總理。1987年6月25日政府改組後被免去副總理職務,從此退居二線。1987年6月25日——1989年11月21日任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國民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

齊奈蓋·拉約什圖冊(一) 齊奈蓋·拉約什圖冊(一)

國防建設

國防部長

齊奈蓋·拉約什在明尼赫·費倫茨、卡達爾·亞諾什、卡拉伊·久洛、福克·耶諾、拉扎爾·捷爾吉五屆政府中擔任國防部長長達二十四年之久,是匈牙利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國防部長。作為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建設的主要領導者和軍事統帥,在他的主持下,匈牙利人民軍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大大提高了國家的防禦能力。

齊奈蓋·拉約什大將 齊奈蓋·拉約什大將

60年代的軍事革新

1960年5月,匈牙利人民共和國主席團解除雷維茲·格佐的國防部長職務,任命齊奈蓋·拉約什為國防部長。此後,為實現匈牙利人民軍的現代化和進一步發展,國防部基於政治決策,與華沙條約組織締約國聯合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協商制定了長期發展計畫。其目的是使匈牙利的武裝力量的整體水平在華約體制框架內趕上其他兄弟國家。

在1960—1965年期間,組織和材料-技術是發展的重點,為適應軍事技術發展和擴充軍備規模,軍隊員額達到20~25萬人。計畫實施早期,擴充軍隊員額的條件尚能達到滿足,但到了後來由於國力所限,越來越難以維持,轉而注重軍隊的內部建設。在軍隊發展,尤其是組織規模上有了很大發展,即20世紀60年代,基於緊張的國際形勢,匈牙利人民軍的國防預算和軍隊人數在第二個五年計畫執行過程中有了增加。

在此期間,世界大國全面發展核武器和飛彈裝備,並且開始常規武器的現代化。軍事技術的發展要求軍隊作為一個整體組織發生變化。但長久以來,匈牙利人民軍的常規武器裝備一直沒有更新換代,也沒有製造出新的武器,這就需要在國防科技隊伍和各種服務保障方面有實質性的革新。

在1961—1965年,重點發展陸軍和國土防空力量,高射機槍已經被先進的防空飛彈發射系統所取代,在這一時期,匈牙利在全國重要戰略目標和地區構建了防空飛彈火力防禦系統。空軍開始陸續列裝性能先進的米格-21戰鬥機。與此同時,無線電技術部隊在質和量上都有了飛躍式的發展。原先從屬陸軍的防空部隊有了很大的發展,先後建立的第一維斯普雷姆防空師和第二米什科爾茨防空師,對殲擊航空兵部隊進行重組,成為防空部隊的組成部分。為適應軍事發展需要,增設空軍-國土防空軍司令部,直屬國防部,並於1962年1月接手蘇軍南部軍隊集群的國土防空任務。

在此期間,陸軍地面部隊的發展步伐要小於防空部隊。為提高地面部隊的指揮和管理水平,1961年8月在塞克什白堡成立由5大兵種合成的陸軍司令部,包括4個步兵師和第31獨立坦克團,以及各專業技術兵種部隊。陸軍司令部直屬國防部。

1962年國土防空發展成果,擁有3個飛彈團14個戰鬥營,84部飛彈發射裝置,航空兵部隊裝備有80架超音速飛機和80架亞音速飛機。以齊奈蓋·拉約什、奧拉·伊斯特萬為首的軍方領導層決定在未來幾年,重視內陸腹地防禦和地面部隊的發展,組建戰役戰術飛彈部隊,陸續列裝和部署蘇式地地戰役戰術飛彈,使匈牙利人民軍在組織上、理論上具備潛在的化學或核打擊能力。組建坦克師和反坦克部隊,但裝甲兵建設進展緩慢,20世紀60年代初從蘇聯引進T-54坦克,但部隊裝備仍以二戰時的T-34坦克為主。1963年坦克總數為1747輛,但實際上裝甲兵只有363輛。同時,他們對特種偵察作戰進行論證,開始探索建立遠程偵察(空降)營。

1962年,共和國主席團將防空預警指揮權從內務部移至國防部,成立國家民防指揮部,由國防部長領導。1963年,議會國防委員會批准了政府制定的國防領導機制方案,即國防部,一方面是國家最高軍事行政機構,另一方面又是匈牙利人民軍和民防組織的最高軍事統帥機關。國防部實施機構重組,進行了必要的精簡,國防部人員為1500人,和平時期軍隊員額為82700人,戰時動員可超過20萬。為了參加和支援經濟建設,1964年開始組建工程兵部隊。

在1965~1970年第三個五年計畫期間,軍隊的組織和管理現代化持續發展,尤其是指揮能力發生了顯著變化。為進一步提高地面部隊的作戰組織能力,至1966年,在陸軍部隊建立了3個軍的建制,新的集團軍司令部取代了原來的陸軍總部,並將兩個步兵師改建為摩托化步兵師。步兵部隊開始列裝匈牙利國產裝甲車,開始由單一步兵向機械化步兵轉變,同時繼續擴充坦克部隊的規模並提高質量水平,陸續列裝T-55主戰坦克等先進的裝甲兵器。隨著新軍事技術的發展,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顯著提高,尤其是坦克、新聞電影、通訊兵和防化兵部隊等合成技術兵種在全軍的比率較之步兵部隊有明顯上升。在“三五”計畫期間,開始組建和部署陸軍航空兵直升機部隊。

1964年7月根據黨的決議,國防發展不再傾向於擴充裝備數量,因此20世紀60年代後期,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實行正規化標準—大幅削減常規武器裝備和準軍事力量在第一階段的數量,照此比例,對於為滿足戰備所需求的設備維修和人員生活條件將造成不利影響。但正規化標準有助於提高組織動員能力,為執行這項工作,60年代後期建立動員管理機制。由於國家財力所限,無力添置更多的新設備,因此在部隊管理體制上仍留存有相當一部分舊技術、操作和保障機制。

在軍隊部署方面,陸軍大多數精銳部隊都駐紮在匈牙利西部地區。按照蘇聯的戰略構想,在未來戰爭中,匈牙利方面軍的作戰方向主要是奧地利、義大利北部地區的目標。因此,在匈牙利軍隊的80~85%被部署在西部邊境地區,而在多瑙河以東的部隊僅有14~35%。野戰炮兵和防空部隊的55%、防化兵和通訊兵部隊的35%則直接置於華約組織軍事指揮機構控制之下。

1967年,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啟動,匈牙利開始對軍事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組織和管理體制進行大規模的革新。以蘇聯總參謀部軍事學院作為軍事教育對口單位。同年停止了美國軍校與科蘇特·拉約什軍事學院和扎爾卡·梅特軍事技術學院的軍官交流培訓計畫。建立基里安·捷爾吉航空技術學院。

1968年,蘇聯糾集華約組織其他四個成員國:波蘭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基於“有限主權論”,違反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以“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名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武力鎮壓“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匈牙利人民軍第8摩托化步兵師參與行動。匈牙利軍隊在1968年7月27日凌晨3點奉命完成戰備和隱蔽實施預備役動員。7月28日部隊進入指定區域。同年8月20日晚,華約五國25萬大軍從四個方向同時突入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軍隊越過匈捷邊境,經過短暫交火,進占至小喀爾巴阡森林地區。華約組織軍隊用了不到24小時即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0月23~31日,匈牙利軍隊首先從捷克斯洛伐克撤回國內。

匈牙利人民軍 匈牙利人民軍

穩定發展的70年代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中央全會在1968年通過決議,確定國防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建立能夠有效對抗敵人侵略的現代化軍事力量。為此在“三五”計畫期間完成了人民軍長遠發展計畫,即1971~1980年間的軍事發展目標和任務總結,並進一步指出發展至1980年以後十年的一些問題。根據後來批准的長期發展戰略,匈牙利人民軍在20世紀70年代重點發展防禦和打擊潛力,跟上潛在敵人進攻能力增長速度,確保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軍隊的發展水平和標準,防空部隊能夠立即展開防禦,地面部隊能夠在短時間內組織有效的戰鬥攻擊。這一概念放棄了過去的粗放式發展,採用密集式發展,強調遵守計畫,突出針對性、比例、均衡,以求達到質量強軍的發展要求。

在此期間,加速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出台政治軍事理論指導學說,改革國防指揮體制和結構,同時積極參與華約組織的聯合軍事演習。

卡達爾、齊奈蓋視察匈牙利人民軍 卡達爾、齊奈蓋視察匈牙利人民軍

國防實力

匈牙利武裝部隊有健全的組織機構,諸軍兵種齊備。匈牙利人民軍設有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幹部部、空軍和防空司令部、多瑙河艦隊司令部、火箭兵和炮兵司令部、裝甲兵司令部、防化兵司令部、通訊兵司令部、集團軍司令部,以及各種軍事教育、科研機構。

匈牙利人民軍10.68萬人(1988年)。

陸軍9.33萬人,編為第一集團軍(司令部塞克什白堡)、三個軍部。下轄兩個坦克師、五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個炮兵旅、一個地地飛彈旅、一個地空飛彈旅、11個防空高炮和飛彈團、一個直升機團、4個反坦克炮兵團、4個偵察營、一個空中突擊營。裝備主戰坦克約1600輛、裝甲偵察車500輛、步兵戰車542輛、空降戰車17輛、裝甲輸送車1749輛、牽引式火炮1750門、自行火炮172輛、火箭炮58座、迫擊炮260門、反坦克炮270門、高射炮500門(輛)、地地飛彈27部、反坦克飛彈312具、防空飛彈系統87套、防空飛彈發射車4輛、防空飛彈發射器9具,陸航武裝直升機96架。

空軍約1.3萬人,編為第一航空兵集團軍(司令部維斯普雷姆)。下轄第三十一殲擊航空兵團(駐防陶薩爾)、第四十七殲擊航空兵團(駐防陶陶)、第五十九殲擊航空兵團(駐防凱奇凱梅特)、第一偵察航空兵中隊(駐防孔毛道勞什),裝備殲擊機113架、偵察機12架、教練機16架。

海軍約500人,多瑙河艦隊有各類艦艇60多艘。

另有內務部所屬國家保全部隊和邊防軍2.7萬人,工人糾察隊25萬人。

齊奈蓋·拉約什圖冊(二) 齊奈蓋·拉約什圖冊(二)

晚年

1988年5月22日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卡達爾時代的“元老派”人物幾乎全部落選,齊奈蓋·拉約什也未能再進入黨中央委員會。

1989年東歐劇變,總理內梅特·米克洛什宣布實行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匈牙利社工黨從軍隊和安全部門退出。1989年11月21日,齊奈蓋·拉約什退出現役,同時辭去國民議會代表職務並退休。

齊奈蓋·拉約什的兒子齊奈蓋·約瑟夫是企業家,他與匈牙利總理博羅什·彼得的兒子博羅什·加博爾共同創辦了博羅什控股公司,該公司在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參與軍火貿易而受到新聞界的關注。

齊奈蓋·拉約什退休後一直居住在佩斯州森特恩德賴伊區的萊安切福盧,1998年5月10日病逝,享年74歲,葬於布達佩斯法爾卡什萊蒂公墓。

齊奈蓋·拉約什副總理 齊奈蓋·拉約什副總理

榮譽

齊奈蓋·拉約什曾獲匈牙利一級國旗勳章1枚、匈牙利紅旗勳章1枚、匈牙利紅星勳章1枚、匈牙利二級國旗勳章1枚、匈牙利優秀服役勳章1枚、匈牙利其它勳章、獎章及外國勳章、獎章多枚。

齊奈蓋·拉約什大將的勛略章 齊奈蓋·拉約什大將的勛略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