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育苗

黨育苗

黨育苗,是“唐山抗震救災模範紅二連”當年從廢墟中救出的3個女嬰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姓黨的女兒已經長大 2006年5月13日,在CCTV10頻道家庭欄目組和河北電視台的組織下,黨育苗回到了石家莊母校,看望老校長郝老師。母校是唐山震後國家為收容孤兒所建,現為“育紅學校”——唐山震後最早也是最大的一所育紅學校。

黨育苗就是當時育紅學校接納的孤兒之一,也是被吳蘭恩救出來的3個女嬰之一。當時所有的孤兒隨身都縫著一個小布條,上面寫著孤兒的名字。“我們3個沒有名字,我們又把小布條給丟了。”黨育苗說。70多歲的董玉國老人是石家莊育紅學校的籌建人之一,據他回憶,當時校黨委和阿姨們商量之後,就給這3個女嬰分別起名叫黨育紅、黨育新、黨育苗,“她們都姓黨,是黨的女兒”。

在長大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後,黨育苗暗自許了一個心愿:參軍、入黨、回母校看老師。這個母校就是石家莊育紅學校,她在這裡長到8歲。

主要經歷

中央電視台和總政治部、國家民政部聯合舉辦的“心連心,軍民團結向前進”春節聯歡晚會現場。

當14歲的黨育苗在台上的時候,”這時,節目主持人拉著一位身材魁梧的中校軍官走到台上:“今天,我們請來了被中央軍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災模範紅二連’的英模代表吳蘭恩,他當年曾捨生忘死從地震廢墟中救出3個嬰兒……”

黨育苗淚流滿面,嘴角劇烈地抽動著,她撲向了吳蘭恩那早已向她張開的懷抱。吳蘭恩摟著苗苗看了又看,親了又親。現場唏噓一片,音樂響起,掌聲雷動。

演出結束時,英模代表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合影。時任軍委主席的江澤民特意把本來被安排在後一排的黨育苗叫到自己膝前。江澤民微笑著拍著她的肩膀說:“你這個名字起得很好呀!黨育苗,就是黨培育的好苗苗!”接著轉身囑咐吳蘭恩:“這是黨的好苗苗,你要像對親生女兒一樣對待她!”吳蘭恩立正行軍禮,響亮地回答:“是!”那次春節聯歡晚會上,吳蘭恩是先進單位英模代表,黨育苗是唐山市社會福利院的孤兒代表。

爸媽潛移默化影響女兒

進家之後,吳蘭恩把女兒從唐山接到了涿州繼續上學。黨育苗既上課,又在課餘假期學電腦、學開車,甚至去飯店做服務員。這是吳蘭恩給女兒安排的課程,目的只有一個:讓黨育苗更多地接觸社會。

在外面風雨交加的世界裡鍛鍊,而在家裡,吳蘭恩對苗苗的愛護幾乎到了溺愛的程度。一次看電視,女兒黨育苗要看一個節目,兒子卻喜歡另外一個頻道,吳蘭恩就偷偷踢了兒子一腳。妻子對他說,你踢他幹嗎呀?這讓黨育苗很尷尬。在對苗苗的關心上,尹蘭女一點也不比丈夫差。上高中時,有一次黨育苗偷偷和幾個女伴跑去跳舞,尹蘭女知道後,立即騎腳踏車趕往舞廳,路上連人帶車摔倒在溝里。當她一瘸一拐地找到苗苗時,黨育苗望著媽媽流血的腿“哇”地一聲哭了。吳蘭恩疼愛中就難免有溺愛的嫌疑。在黨育苗的記憶中,不管她犯了多大的錯誤,爸媽從來沒打過她。從上學、參軍、入黨再到復員安排工作,黨育苗在爸媽身邊生活的這幾年當中,吳蘭恩夫婦從來不告訴她這是對的那是錯的。黨育苗和婆婆在一起,鄰居一直認為這娘兒倆是母女而不是婆媳。“我媽媽對她的公公婆婆特別好。”吳蘭恩兄弟三個,他排行第二,其父母這么多年一直跟著他過,尹蘭女從來不抱怨,始終對公婆照顧備至。這對黨育苗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黨育苗:心靈深處迷戀軍裝

地震發生時,黨育苗才7個多月,搜救人員將從廢墟里救起的她匆匆包裹了一下,送上了去石家莊的火車。於是在育紅學校,黨育苗就成了她的名字。

黨育苗在育紅學校住了8年,回到唐山時已經9歲了。她住進了社會福利院,由國家供養,讀完了國小和中學。兒時的黨育苗除了頑皮得讓人頭痛,還常常讓人大吃一驚。老師在班上講,某某地方鬧了水災,人們生活很艱難,動員同學們捐獻些零用錢。黨育苗一下子把積攢了好久的錢全部拿了出來,那數目很驚人,成為班上捐獻最多的人。她說:“唐山大地震,全國人民來救咱們,現在那地方遭了災,咱們也該去救他們。”

主要事件

有一件並非偶然發生的事,對她的成長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1990年,中央電視台舉辦“心連心,軍民聯歡晚會”,吳蘭恩是曾被中央軍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災模範紅二連”光榮稱號的代表,黨育苗是唐山市社會福利院的孤兒代表。當年,就是吳蘭恩從廢墟中親手救出了黨育苗。當14歲的黨育苗出現在台上的時候,音樂驟停,場上一片寂靜。“我心裡有一個最大的願望,我一直想找到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那位解放軍叔叔,告訴他,我已經長大!”分別之後,吳蘭恩堅持每半月與育苗通一次信,和她談人生理想、談學習。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們之間的父女情義與日俱增。終於有一天,吳蘭恩夫婦接到了黨育苗這樣一封信:“……親愛的爸爸媽媽,當我看到別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時候,多么想一頭撲在你們的懷裡啊!”這是真誠的表白,純情的眷戀,也是孩子的祈求和熱望。吳蘭恩夫婦再也關閉不住感情的閘門了,如同父母想念著在遠方的兒女,他們急切地想見到她,讓她到身邊來。就這樣,1994年7月,他們把黨育苗接到在河北涿州的家中。從此,孤兒黨育苗終於有了一個日夜渴望的父母雙全的家。

1994年12月底,黨育苗終於圓了軍營夢。次年年底,她因品學兼優成績突出,被評為優秀士兵。黨育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數次立功受獎,1998年底復員。2000年,黨育苗成了家,她有了一個5歲的兒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