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郵政博物館

黑龍江郵政博物館

黑龍江郵政博物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民益街100號,整個陳展面積3290平方米,再現了郵政在通政、通民、通商中的重要地位。 據了解,這座東北地區唯一郵政博物館本身就是這段歷史的一部分。據考證,上世紀國中東鐵路建成後,東北部分地區的郵政管理權由沙俄把持。1920年,我國收回管理主權,兩年後興建這座巴洛克風格建築作為吉黑郵務管理局辦公樓。 黑龍江郵政博物館9月25日在哈爾濱正式建成開館,展陳面積3290平方米,館藏貴重文物1000餘件,珍貴照片500餘張。

基本信息

1685年清朝第一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勝利後,3名騎兵沿驛道日夜兼程將捷報送達巡幸在古北口(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外的康熙帝,約2500公里路程僅用11天,史稱“飛馬捷報”。“飛馬捷報”所經驛道由南至北貫穿東北三省,直達額爾古納河東岸,被稱為“奏捷之驛”。中國古代郵驛制度四通八達,曾居世界前列,而地處邊疆的中國東北因其獨特自然環境也曾有一段頗具特色的郵驛史。走進剛剛落成的黑龍江郵政博物館,這段綿延千年的歷史以濃縮形式生動再現。
最能體現東北地區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地域特色的郵驛制度當屬“狗站”。“狗站”起源於元代,當時郵驛網路初步形成。與普通驛站以馬為交通工具不同,“狗站”憑藉狗拉爬犁運輸貨物和信件。狗拉爬犁是當時東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冬季主要交通工具。
從元代“狗站”到民國時期松花江上運送郵件的冰爬犁,從清代“雪原驛路”到現代水陸空運輸網,黑龍江郵政博物館運用史料、實物、圖片、模擬場景以及現代虛擬技術和視聽技術複合手段復原了這段歷史,反映滄桑變化同時也書寫了一段“雪韻郵情”。
據了解,這座東北地區唯一郵政博物館本身就是這段歷史的一部分。據考證,上世紀國中東鐵路建成後,東北部分地區的郵政管理權由沙俄把持。1920年,我國收回管理主權,兩年後興建這座巴洛克風格建築作為吉黑郵務管理局辦公樓。
黑龍江郵政博物館9月25日在哈爾濱正式建成開館,展陳面積3290平方米,館藏貴重文物1000餘件,珍貴照片500餘張。
館內展品
館內展品 館內展品
黑龍江郵政博物館

展館介紹

郵苑春秋

一組大型銅浮雕以林海雪原、崇山峻岭、松花江、鐵路橋、廣袤的草原為背景,通過飛翔的鴻雁、古驛道狗拉爬犁、騎馬賓士的驛兵和現代郵政投遞等郵政元素,穿越時空,閱古覽今,再現了黑龍江地區郵政的悠久歷史。

館內展品館內展品

第一部分驛道萬里——古代黑龍江郵驛的起源與延革(公元698年——公元1876年)
第一單元唐朝渤海都督府時期的郵驛
第二單元金、元時期的郵驛
第三單元明、清時期黑龍江郵驛
第四單元黑龍江地區文報局、民信局、郵站

國脈所系

近代黑龍江郵政的開辦與發展(公元1878年-公元1949年)

館內展品館內展品

第一單元黑龍江大清郵政局的開辦
第二單元黑龍江"客郵"始末
第三單元中華郵政在黑龍江的建立、發展和撤退
第四單元淪陷時期的黑龍江郵政
第五單元抗聯地下交通
第六單元黑龍江解放區郵政

展品介紹

飛馬捷報

1685年清朝第一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勝利後,3名騎兵沿驛道日夜兼程將捷報送達巡幸在古北口(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外的康熙帝,約2500公里路程僅用11天,史稱“飛馬捷報”。
“飛馬捷報”所經驛道由南至北貫穿東北三省,直達額爾古納河東岸,被稱為“奏捷之驛”。中國古代郵驛制度四通八達,曾居世界前列,而地處邊疆的中國東北因其獨特自然環境也曾有一段頗具特色的郵驛史。走進剛剛落成的黑龍江郵政博物館,這段綿延千年的歷史以濃縮形式生動再現。

狗站

最能體現東北地區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地域特色的郵驛制度當屬“狗站”。“狗站”起源於元代,當時郵驛網路初步形成。與普通驛站以馬為交通工具不同,“狗站”憑藉狗拉爬犁運輸貨物和信件。狗拉爬犁是當時東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冬季主要交通工具。
從元代“狗站”到民國時期松花江上運送郵件的冰爬犁,從清代“雪原驛路”到現代水陸空運輸網,黑龍江郵政博物館運用史料、實物、圖片、模擬場景以及現代虛擬技術和視聽技術複合手段復原了這段歷史,反映滄桑變化同時也書寫了一段“雪韻郵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